而且李世民有意利用关陇集团来打压五姓七望,不断的提升关陇集团的声势与话语权,导致关陇集团大有力压五姓七望与江南士族的意思。
但其实关陇集团的根基远不如五姓七望,甚至比及江南士族都逊色一二。
五姓七望能够面对各种打压,从隋朝开始,一直到唐末牛李党争,坚持了好几百年,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而关陇集团自长孙无忌给李治安排了以后就渐渐一蹶不振了,最后还遇上了更为心狠手辣,而且不讲道理的武则天,直接跌落谷底。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长孙冲默然不言,道:“孩儿明白了,孩儿未必能成为父亲这样的人,但会尽量为朝廷,为长孙氏出力。”
长孙无忌欣慰笑道:“正当如此,我们已经站在鼎峰,左右皆是悬崖。唯有往前一路可走,我们只有在庙堂站稳脚跟,才能应对未来易主的动荡。”
送走了长孙冲,长孙无忌打开了崔家送来的信。
信中内容与他想的一般无二,示弱,求存,然后陈述厉害。
关陇集团与五姓七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朝廷利用关陇集团对付五姓七望,真要压下了五姓七望,岂会坐视关陇集团一家独大?
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
长孙无忌没有做任何回应,只是无言的将信烧了。
灞水山庄。
李元瑷与李治道别,跟他说了李世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李治想了想道:“父皇心思最是机敏。禀实直言就好,不可添油加醋。”
李元瑷道:“这点小九放心,我堂堂大唐商王,也要面子的,还不屑弄虚作假。”
李治又道:“太子监国,你为侍郎,肯定会为难于你。没必要向父皇诉苦,什么也不用说。你在太子那里受多少委屈,父皇这里会翻倍还回来。”
“高!”李元瑷给李治一个大拇指道:“不就是穿小鞋嘛?受得住。”
经过这漫长的两年相处,李元瑷对李世民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世民太宠自己的几个嫡子了,不管对错,你要是告他儿子的状,说他儿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倒霉的绝对是你自己。反而你一声不吭,他会反过来心疼你,主动给你好处。
为了明日早朝,李元瑷连夜离开灞水山庄,回到了大安宫。
翌日朝会。
李元瑷穿着朝服,如期来到庙堂。
这一次与前几次不同,之前魏王李泰一党,可谓趾高气扬,精神饱满,而李承乾虽为太子,他的那一派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现在反过来了。
李泰一党如腌了的瘟鸡,垂头丧气。
太子一党却趾高气昂的模样。
时辰已到,入得内殿。
李承乾也是意气风发,开始在上首处理起国家大事。
这早已不是李承乾第一次监国,他轻车熟路的处理这一桩桩一件件事物,居然没有半点纰漏。
至少在李元瑷看来,他的决策处断合情合理,找不到任何的问题。
李元瑷忍不住心想:“如果没有李泰的相逼,没有瘸腿的自卑,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商王叔!”
李元瑷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登时在心底“呸了一声,哪有那么多如果。”
出班应道:“臣在。”
李承乾温和道:“皇叔,水闸之事,可有进展?”
李元瑷如实回答道:“现在是多雨季节,水闸研究只现于理论,具体执行,得等秋冬之际,方可实地考察动工。”
李承乾皱眉道:“南粮北调是我朝最重要的大计,皇叔提出废除围堰,改用水闸,而今围堰废除,水闸却迟迟不动工,耽误了南粮调运,皇叔如何担待的起?父皇如此器重皇叔,直接将皇叔提拔为工部侍郎。皇叔理当为朝廷尽心效力,不可肆意妄为,与往日一样胡来。”
他一字一句,就差指着李元瑷的鼻子说道了。
李元瑷早有心底准备,,反正离他下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耳进右耳出,不予计较。
工部尚书阎立德却有些看不下去了,出班道:“太子殿下,并非是商王懈怠,实是现在是多雨季节,水流湍急,此时修筑水闸将费十倍之力。待秋冬季节,水势平缓,方才是动工时机。”
李承乾心下不悦,却也不能再说什么,只是敷衍一句,“倒是孤误会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70章 跋扈侯君集
这日一如既往,李元瑷写下了李承乾今日在朝会上的表现。
这已经是他给李世民所写的第三十六封信了,就跟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庙堂上的大小事情。
平心而论,李承乾在处理政务上,还是很有水平的。
在这监国的三十六天里,李承乾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将大唐王朝这个机构维持的井然有序。
同时,他还开始对李泰一党展开了小规模的清洗。将那些不影响大局,又关键的几个李泰党给清除了。
如大理寺少卿蒋亚卿,户部员外郎顾胤等,直接打压了李泰在朝中的实力与气焰。
这种堂而皇之的明谋,李元瑷还是很赞赏的。
但是李承乾最大的毛病始终是自卑、心胸狭隘。
自己好歹也是商王,他的叔叔,堂而皇之的利用监国的便利,三番两次的给自己小鞋穿。
结果自己没气着,他反而让魏征怼了一顿。
魏征出马,那真是朝野震动。
魏征一直以来就怀疑李承乾对李元瑷有成见,尤其是当年筒车的事情。而今李元瑷自筒车现世之后,并未有任何过错,反而有功于天下。
让李承乾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找麻烦,魏征看不下去了,直接一通训斥,告诫李承乾要心胸宽广,要有容人之能,一套说词是将李承乾训的狗血淋头。
连李世民这种气度,都让魏征气得半死。
何况是李承乾?
偏偏李承乾还不敢发火,李世民尚且还能蹦跶两下,再认错。李承乾虽为太子,还真不敢在魏征这种庙堂第三号重臣头上耍横。
不过真正让李元瑷不满的还是将阎立德调离了长安。
阎立德因为帮着李元瑷说了两句话,给李承乾调往洛阳公干去了。
李承乾不敢对魏征如何,阎立德委实没有什么纯在感。
尽管阎立德很出名,于建筑艺术上名头很响,可作为奇淫巧技,让他很难融入庙堂这个大圈子。
不说结党营私,庙堂上没有几个好友帮衬,不欺负你,欺负谁?
李元瑷对于自己受到的针对,并没有告之李世民,但将阎立德受的委屈给李世民打了小报告。
李世民也回了信,说:“太子年幼,心气不定,容易为脾气左右,做不到绝对公允,十六弟担待一二。待朕回京,会告诫太子知晓。”
他虽为李承乾做了解释,字句上也能看出对于此事,确实有些不满意。
翌日,李元瑷正在工部当差。
工部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李元瑷初来乍到,而且他主要负责的是运河水闸的事宜,故而阎立德给他安排统御水部一司,其余工部、屯田、虞部由阎立德自身与另一位工部侍郎褚哲负责。
因雨水关系,李元瑷并没有展开修筑水闸的大工程,而是在工部设计拦河大坝的草图。
水闸的关键就在于拦河大坝,拦河大坝的承重直接影响到水闸的蓄水。
因水闸是为了提升水位,好让船只顺利通过而设立的,这拦河大坝的承重远比灌溉水闸要高的多。
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建造出可以长期使用的水利工程,还是颇废脑子的。
就在他沉思设计的时候,李元瑷突听外头有喧闹之声。
他皱了皱眉,忍了一忍,但喧闹声越来越大,直接将他的思绪完全打乱,忍不住推门而出。
但见诸多工部成员往大殿方向快走,也忍不住好奇,顺着人流往大殿走去。
喧闹声越来越大,正是从大殿传来的。
只听一人怒喝:“区区侍郎,也敢在侯某头上放肆,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李元瑷一脚迈入大殿,但见一人影飞来,赶忙撤身闪避。
反应之迅敏,颇有高手风范。
人影飞摔在地上,翻了两个滚。
李元瑷定睛一看,不正是自己的另一位同僚工部侍郎褚。
他往殿内瞧去,只见一个精瘦的汉子昂首于大殿中,他身形高瘦,手足颀长,神色倨傲大有目空一切的感觉。
侯君集!
李元瑷识得来人,当下大唐除了李靖战功最为彪炳的智勇悍将。
在后世李元瑷一直将李靖、李绩视为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大将,直至来到这个时代,才发现侯君集此人竟然硬生生的压了李绩一头,仅次于大唐军神李靖。
后世有一句话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句话用来形容侯君集也最为实用。
侯君集用兵大胆果敢,讨吐谷浑之战,他率数千部众硬生生在断粮断水,后勤完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闯过沓无人烟地区,水无草的破罗真谷,所有唐军人龀冰、马瞰雪,一举将吐谷浑覆灭。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