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吴王府的镇宅麒麟石雕便是长孙冲在西市意外遇到的一大块汉白玉,不远万里送往江南的。
在江南遇到特别的好东西,李元瑷也会投桃报李,送给长安长公主府。
因故长孙冲是长安第一批喝到炒茶,第一批睡上棉花被褥的人。
长孙冲先向李元瑷作揖,在礼节上他向来是儒家子弟的典范,各种规矩,一丝不苟。
李元瑷早已习惯,让他入席就坐。
长孙冲先不入席,而是对外说道:“送上来吧!”
李元瑷欣喜起身,长孙冲送的礼物大多合他心意,今日协礼上门想来礼物不是凡品。
“又遇到什么好物?”
长孙冲也知李元瑷性格,也不掖着,直言道:“是宇匠师的流传下来的著作,此物与某来说不如几张草纸,可与吴王,无异于无价之宝。”
李元瑷瞬间意动,大步迎着抬着大木箱的下人走了上去,亲自打开木箱,里面是一卷卷的木制书简。
这个时代并非没有书本,只是不存在翻页书。
时下的读书人皆习惯了卷帘式的书写阅读方式,故而不论稿书籍皆是从右到左翻卷开的。
这种卷书以纸张的形式呈现方便携带,但不便于保存。
是故竹简固然有着笨重的特点,但相比帛书的发霉泛黄,卷书的易破损,简书还是占据一定比重的,尤其是需要存储时,更会刻意选择竹简。
李元瑷取过最上面的一卷书简,背面封页写着东都图记四个字,迫不及待的拉开,居然是关于隋朝洛阳整体的布局思想心得。
若说宇恺这辈子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设计修建了长安城,为未来两百余年最繁华的都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若非他合理的规划,辅以广通渠的转运便利,就以关中特殊的地形,根本撑不住如此庞大的人口。
可真要说宇恺的巅峰之作,还得是东都洛阳城。
因为长安城并非完美无缺,宇恺当时年少,没有很好地考虑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模过大,超越了时代的要求。其城南四列里坊,经过隋唐两代三百多年的时间,始终没有多少住户,非常冷落荒凉。还有就是长安城的道路虽然很宽,但全是土路,雨雪时泥泞不堪,难以通行,有时连上朝都得停止。为了排水,路面都是中间较高,两侧有宽、深各两米多的水沟,影响环境,亦常有居民溺死的事故发生。
而策划营建洛阳的宇恺经历过大起大落,对于建筑整体布局已到如火纯情的境界。
他吸取了修建长安的经验,将洛阳合理规划,论及结构布局以及用心,更在长安之上。
尤其是名为紫微城的皇城号称“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可谓古今之最。
只是因其太奢,致武德四年高祖李渊令人焚毁另建。
现今的紫微城,与当年的紫微城相去不可以道理计。
李元瑷见了今时的紫微城,便觉得与洛阳城不大相配,心底就曾吐槽过李渊、李世民不干人事。
作为新朝,诋毁前朝并不过分,杨广奢靡无度,在诸多大工程一并开工的情况下,还给自己弄了一个美艳绝伦的宫殿劳民伤财确实也值得一黑。但人家宫殿都建造成功了,你特地给烧了,说奢靡浪费,然后再建,算什么事?
这没能一睹紫微城的原貌,李元瑷满心遗憾,而今他手上的东都图记便有关于东都洛阳的营建思路。
李元瑷看得是如痴如醉,甚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还有客人在此。
长孙冲亦不催促,而是耐心的品茶等候。
直到将手中这一卷书简阅至最后一字,待取下一卷时方才反应过来,自己可不是在书房。
“抱歉抱歉,我这是见心喜了!”
李元瑷爱不释手的将手中书简归于原处,叫人将之送到自己的书房,想着自己今夜就算熬个通宵,也要将它看完。
“这可真是宝贝!待我向令尊道谢!”
李元瑷太了解长孙冲了,如果这些是长孙冲自己的,早在助他修葺公主府的时候,已经送来了。
诚如他所说,这些东西于他而言,价值不如几张草纸
唯一的解释,这东西之前并不属于长孙冲。
长孙冲亦不隐瞒,笑道:“宝剑配英雄,此书唯有在殿下书中,方才体现价值。”他顿了顿,说道:“父亲大人还特别感慨说宇恺一生所学,幸得吴王承传,亦是他最大幸事。”
李元瑷眼中闪着莫名的光芒,长孙无忌这个时候派自己的儿子送来如此大礼,绝非简单示好,应当另有所指。
热情款待了长孙冲后,李元瑷一直想这个问题。
忽然想到了那句“宇恺一生所学,幸得吴王承传,亦是他最大幸事”,霍然开朗,一切都明了了。
长孙无忌这是不打算玩了
自李泰恰到好处的病故,这位老狐狸已经没有翻桌子的筹码。尽管他依旧控制着大局,可随着年岁的提升,后继无人的弊端显现。
哪怕斗倒了自己,干翻了所有对手,那又如何?
自己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即便贬罚至岭南,十年二十年,照样能够回来。
斗的越狠,只会让李治的仇恨累积,待他病故之日,就是长孙家灭族之时
这想通了一切,李元瑷发现自己当真是低估了长孙无忌这个人。
拿得起,放得下。
这游侠乞丐的豁达,并非真豁达,因为他们不曾拥有一切。
这拥有一切,却能在关键时候抵挡诱惑放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第310章 死谏 帝怒
想通了这一切,李元瑷心情大好,长孙无忌只要不在这关键时候加重与李治的矛盾,保他一命,还是能做到的。
这长孙无忌的退出,瞬间让原本动荡的局面明朗了。
柳奭罢相,是李治掌握主动的第一步。
一直给压制的李小九这搬回了一定的主动,也是意气风发,开始处理因柳奭而崛起的心腹,为废后铺垫。
因的长孙无忌的提醒,长孙无忌这一党并未有出手相助的意思,不过短短的月余,李治便打了一批,收编了一批。
他不但扫平了部分障碍,反而以大胸怀将部分官员收为己用。
这一手李元瑷瞧得是暗自叫好,这一手并非善心大起,是做给长孙无忌以及他的党羽看得,也维持自己仁孝的人设,表明胸襟态度。
李元瑷也开始有意无意的为长孙无忌说好话:“长孙太尉此时的让步,当真给了我们莫大的助力。”
李治听得此言,没有明确表态。
李元瑷心底李治对于自己这个舅舅存有的猜忌心有多重,也不指望这一时半刻就改变。
李治说道:“适才工部尚书直接绕开诸相为刘洎说话,好似柳奭的空缺非他刘洎不可?”
李元瑷闻言苦笑,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上太多太多的牛人,不是倒在敌人面前,而是倒在自己的自以为是里。
刘洎这举动,无疑就是给自己的智商耽误了。
确实李治确实需要能人助他巩固相权,收回自己因有的权力,但他的任命与伺机讨要完全是两个概念。
刘洎为人多智,腹有良谋,可性格刚烈自傲。
当年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将李治托付给刘洎,对他说:“朕如今带兵远征,让卿辅佐太子,国家安危寄托于卿。”
刘洎是毫不犹豫的答道:“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臣当立即予以诛罚。”
李世民都让他吓了一跳,告诫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
而今看来,刘洎这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就凭他在辽东那出色的功绩,即便他不开口,这庙堂相位都少不了他。
可现在?
短期内刘洎怕是与相位无缘了,哪怕今日李治妥协,应了刘洎所求,他也难长久为相。
李元瑷道:“刘洎与褚遂良关系过于恶劣,此刻召他回京未必是好事。”
李治并不怕与长孙无忌斗,但他怕因为他们的内斗,导致庙堂国家不稳。
“十六叔说的有道理!”李治颔首道:“就让他在辽东继续磨炼一二关于废后,褚遂良反应最是激烈。他最担心刘洎回朝,倒是可以利用起来。朕不招刘洎,他也别在废后上给朕添堵,中书令的位子,朕给他。”
李治目光灼灼,前后两代外戚连手牵扯过大,他还没有覆灭两伙外戚的力量,提一废一是最稳妥的方法。
李治手段到位,以中书令与刘洎来诱惑褚遂良置身事外。
中书令是三省中中书省的长官,褚遂良得到这个位子既意味着是掌控实权的宰相。
名义上三公宰相长孙无忌、李绩、李元瑷地位更高,但是李绩、李元瑷手上没有真正实权,有的只是地位。
长孙无忌情况特殊,他是李世民亲命的辅政大臣,故而有着特殊权力。
以三高官官以及一个宿敌的代价,在李治、李元瑷看来已经足够有分量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褚遂良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并且直接掀翻了桌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