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现在凌晨左右,正是对方行动的时候。
  “成了?”
  见到李元瑷大步入内,李治先声询问。
  李元瑷颔首应道:“鱼儿已经上钩,我们已经逮住了破坏春耕的好手,柳奭再无回天之力。”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说道:“意图煽动灾民叛乱,现又打算破坏春耕,柳奭即便死上百次也不足为怪。此次给他一条活路,算是便宜他了,希望他知道进退。不然即便与舅父撕破脸,也要灭柳家满门。”
  李元瑷并未接话,只是道:“柳奭还不够掀桌子的资格,这一次他是非退不可。哪怕他不舍手中权势,长孙太尉也容不得他。江淮之事,与他并无多大关系,主要谋划者是柳奭。可太尉是他的旧属无疑,这从犯少不了。他不会让此事再度闹腾起来的。到了这一步,长孙太尉别无选择。”
  洛阳南郊行宫德安殿。
  长孙无忌地位崇高,李治并没有让他跟一并出城的官员一样,住在郊外闲置屋舍,而是直接从行宫里选择了一处偏殿让其居住。
  便在李治与李元瑷会晤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收到了籍田传来的消息。
  长孙无忌看着汇报消息的长孙温,缄默片刻,道:“去将你韩姑夫、褚先生请来。”
  韩姑夫自然是侍中韩媛,而褚先生理所当然的是尚书左仆射褚遂良了。
  褚遂良是当世罕见的书法宗师,长孙温随其学习书法,以师徒相称。
  不多时,韩媛、韩褚遂良面色吃重的到来,都是庙堂上的老狐狸,均猜到了即有大事发生。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的左膀右臂说道:“柳奭保不住了,你们告诉下面,无需为他求情说话。”
  韩媛、韩褚遂皆脸色一变。柳奭论及才能与他们无法相比,但他身后站着的是太原王家,而王家隶属五大世家之一,同气连枝,掌握着充足的人才储备。
  有柳奭在,他们等于握有充足的政治资本。
  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太尉,发生何事?真到了这一步?”
  韩褚遂心底有些不甘,尤其是他最近得到消息庙堂上已经有人提议将刘洎调回庙堂。
  刘洎是他揣摩上意扳倒的,而且是往死里下的手,是李元瑷出了头,才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刘洎给李世民贬罚到了辽东腹地治理那些属于华夏但却为高句丽占据两百年,经过他们洗脑的百姓。
  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华,在辽东苦寒之地大放异彩,不但将华夏化传播到了大东北,还为打通高句丽、辽东商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庙堂上甚至有传言说“南元瑷北刘洎”。
  李元瑷、刘洎两人毫无疑问就是李治朝最闪耀的治世外臣。
  一个李元瑷已经不好对付了,再来一个刘洎,那真是局势逆转了。
  相比李元瑷皇族的身份,高居三公,刘洎这个可以与之争夺首相的人才是韩褚遂最忌惮的对手。
  柳奭这一倒台,相位空缺一个。
  刘洎是最有可能补缺的人。
  韩褚遂政治远见极高,已经想到了未来的不利情况。
  长孙无忌道:“柳奭派人往籍田里挥洒稻种,以破坏春耕。”
  韩褚遂忍不住骂了一句:“蠢货。”
  李治的籍田已经种下了优良稻种,只待稻种长成秧苗,即可进行下一步插秧工作。
  这培育秧苗是收成的关键,一步一步极其严谨。
  培育秧苗最忌讳的就是布种太密,这样会导致稻种相互争抢土地养分,导致秧苗成长不齐。
  柳奭派人挥洒稻种,那结果不是成长不齐了,而是出现成片残败秧苗。
  “他是想让亲耕出错,以此来避免亲蚕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便皇后不精此道,也不代表她定会出错。这捣乱亲耕,罪可致死!孰轻孰重,柳相都看不明白?”
  长孙无忌摇头道:“此事怪不得他。事情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吴王手上握着两张从江淮带来的牌,就等于将刀子抵在了柳奭的喉咙,逼得他不得不做困兽之斗。”
  韩褚遂默然无语,江淮之事他不知内幕,却也隐隐知道为了防止李元瑷回京,柳奭动了一些手段。只是一直没有下,也没有什么后续。
  而今才知道江淮之事居然成了李元瑷的底牌,逼得柳奭狗急跳墙。
  “那会不会影响到太尉?”
  韩褚遂不在理会柳奭了,长孙无忌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长孙无忌轻笑道:“无妨,吴王此人对我并无恶意,不然他早就拿曹江挑事了。江淮之事,我并未参与,只是将曹江介绍给了他,真要细查起来,终究是一件麻烦事。此事他既不提,我们也不好深究。就这样吧,栽了便栽了,强行维护,只会闹得庙堂不宁,时无必要。”
  韩媛向来听长孙无忌的话,作揖明白。
  褚遂良依附于长孙无忌,但性格要强自我,并无一味依从,但左思右想,柳奭给逼入绝境,犯下这种错误,无力挽回,最后只能长叹一声,表示明白。
  目送韩媛、韩褚遂离去,长孙无忌对着自己长孙温道:“为父在京的书房里有六卷宇恺的笔记,你派人去取来交给你大哥,让之送给吴王。”
  长孙温一脸讶异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长孙无忌看着黝黑的窗外,淡淡的说道:“对于吴王,为父心底有点发怵!”


第307章 唯吴王一人尔
  长孙温听着长孙无忌破天荒的“发怵”言论,心底震撼可想而知。
  在他心底,自己这位父亲最是了不起,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大唐王朝,辅佐仁儒的新君,让万胜的唐王朝依旧屹立于世界之巅。
  他便如伊尹、霍光、诸葛亮一般,功盖天下,权倾朝野却又忠心耿耿。
  如他这般翻云覆雨的存在,居然对那个入朝不久的李元瑷有着发怵之心,委实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长孙无忌说道:“为父这一生,阅人无数。惊才绝艳如房杜、魏征者,为父固然于诸多地方有所不及,却也不会妄自菲薄,吴王此人却一次又一次的超乎为父的意料。”
  “需知,这世间之事,当有一过程。历经过程,方有结果。而吴王却屡次跳过这个过程,直接触及答案。如此能耐,胜过千军万马。”
  见长孙温听得似懂非懂,长孙无忌笑道:“温儿还不知这本事的厉害,打个比方!就拿朝廷的政策来说,我朝政策,大多沿用前朝制度,而前朝制度又大多采用北周政策,在北周的制度上加以改良废除。”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摒弃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此制度改革初期,引起了极大的动荡。亏得我们关陇军事支持,帝杨坚方才稳住朝局。”
  “而五省六曹制相互倾轧,官员行政制度并不明确,造成了亢官之事。到了我朝初期,更是制度混乱,皇帝赦令、太子令、秦王教令、齐王教令权力居然一样?无分上下?”
  “最终经过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有为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整改,方才将庙堂制度定为而今的三省六部。”
  “这期间因政策的不足,顾虑的不到位,引发的祸端不足于外人道也。现今政令通畅,军权相权制衡,是经历千万考验方才一步步成型的,绝非一蹴而就。”
  “可吴王就有这本事,他两年就整改了大运河!不过五年,江南大治。苏州种棉,泉州开海,杭州射潮,开西湖,每一个举措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是可能可怕的能力?他治江南之功,可比战国李冰治蜀。可要知道,李冰治蜀并非一日之功,他在蜀地为官二十七年,花费了大功夫,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经过失败,改良,再失败,再改进,吸取了无数次错误的教训,方才有了造福蜀地千年的都江堰。”
  “依照常理,任何变革需要时间的磨炼,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大功告成,而吴王却能避开这一切,直接求得正确之路。为朝廷赢取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劳力物力财力?”
  “你当昔年陛下不知江南疲敝?他是看的太明白,才不敢入手整治,不然朝廷哪来的粮饷对外征伐?”
  “如此远见,当真了不起。”
  “不过只是如此,吴王也只当得上一句惊才绝艳,还不至于让为父忌惮。最让为父忌惮的是他的识人之能,不,或可说神秘的气运。”
  长孙温有些听懵了。
  长孙无忌问道:“可听过刘仁轨、娄师德、上官仪三人?”
  长孙温颔首道:“自然听过,他们是吴王从当年政绩出色的名单中挑选出来与之共治江南的英杰,除了他们三人,还有一个狄知逊。”
  长孙无忌道:“为父看过那份名单,其中表现优异者不知凡几。此三人皆非名单中表现最好的,而今看来却是里面最出色的。为父调查过吴王,再此之前,他与上官仪没有任何接触,彼此并不认识,更何况不在京中的刘仁轨与远在扬州的娄师德了。仅凭一纸名单,便囊括其中最优异的人才,委实可怕。”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长孙温给说的心底也有些发怵,道:“许是巧合,不是还有一狄知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