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长孙无忌却早已习惯道:“也就是朔望两日会耽搁一些时间,寻常时间用膳是极准时的。陛下也会不时赏赐一些宫中美食,于此一边商讨国事,一边享用美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
  李元瑷步入堂中,果然见一席席的案几上除了各类公书札,还有一叠叠精美的吃食。
  这宰相的伙食自然不差,李元瑷瞧得是食指大动。
  长孙无忌指了指右边第一席道:“这以后就是殿下的席位了,老夫年纪大,耐不住饥,先不客气了。”他说着走上了首席,大快朵颐。
  李元瑷见李绩等人也坐上了自己的席位开吃,也入乡随俗用筷子夹了一块羊肉塞进嘴里。
  果然!
  长孙无忌将嘴里的肉咽下去之后,开始说起了国事。
  “安东都护府传来了消息说百济近年来很不安分,跟倭国走的很近,恐有后顾之忧,要我们做好应对之法,此事诸位怎么看?”
  他说完,又低头开吃起来。
  军事上李绩的话语权最高,只见他不疾不徐的咽下嘴里的食物后,开口道:“百济、倭国狼子野心,扩张之心,早早有之,若非觊觎我朝,早向新罗动兵。安东都护府没必要动,战线太长,后勤压力过大。便是摧枯拉朽的胜利,于经济而言,亦是惨胜。某觉得可以尝试跨海而战,直接从登州以战舰直达熊津,就是不知海军能否支持。”
  他说着看了李元瑷一眼,然后抓起一根肉骨头啃食起来。
  李元瑷啼笑皆非,也很快融入进去,说道:“绝无问题,随着海运的发展,我朝造船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航海战舰,吸取了西方的精髓,将之融入我们的工艺,完全支持跨海而战。”
  长孙无忌道:“如此,安东都护府无需准备,登州方面注意便可。”
  他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言一语就决定了大唐边防军事调配问题


第305章 亲耕
  长孙无忌将决断写下,搁置一边。
  他们负责商议出一个结论,然后由管事太监将这个结论奏疏上报李治。
  李治或是给一个全新的方案,或是在奏疏上打个圈或者画个叉。
  打圈自然是同意,然后由中书省起诏,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每一个步奏都需要盖印。
  若李治给出不同的意见,则依旧由中书省起诏,门下省审核,但这里的门下省有驳斥诏书圣旨的权力。也就是说门下省宰相觉得皇帝自己的想法意见有问题,可以驳斥回去,由李治或与宰相们重新商议一套大众认可的方案。
  李治只打个叉,不给出新的方案,亦就说明皇帝不满意,需要重新探讨商议新法。
  故而一道圣旨,不只是皇帝个人的意思,还需要中书省的印章、门下省、尚书省的印章,方才是一道有权威的旨意,少了一个流程都不行。
  这一套君权、相权的制衡是封建社会公认最出色也是最理想的方式。
  当然,因为过于完美,故而仅存于理想。
  十有八九的帝王不愿意任命一个一天到晚驳斥自己圣旨的宰相统御百官。
  这也是为啥朱元璋直接废除相权的原因所在,老朱家的天下,当然得老朱家说的算。
  后期的李治大权在握,也不太将诸相当做一回事,可现在君权旁落,所有军政机要皆出宰相堂,他偶尔有想法,也得看门下省的意思。
  这门下省的长官韩瑗娶了长孙无忌族兄弟长孙诠的姐姐,与长孙无忌属联姻关系。
  驳斥权等于在长孙无忌的手上。
  李元瑷看了一眼四周,长孙无忌、李绩、柳奭、韩瑗、褚遂良,这庙堂还真是长孙无忌说的算。
  长孙无忌接下来又商讨了诸多关于军政方面的国事。
  什么薛延陀、突厥的矛盾,劣质钱币泛滥,谷物严重短缺,是否要禁酒之类的大小事务。
  柳奭、韩瑗、褚遂良等人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各抒己见,皆发表了不俗的见解与看法。
  至于李绩,他除了在军事方面发声以外,其他的问题概不出声,只是一味的埋头吃喝,将自己的锋芒藏的严实。
  李元瑷在一旁听了亦不得不暗自称道,尽管长孙无忌大权在握,他们这一党存有私心,可对于国事却没有半点怠慢,处理的极为到位。
  李元瑷忽然觉得如果李治是一个阿斗似的人物,十有八九会与长孙无忌留下君臣和谐的美誉。
  无为之治,正是士大夫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是很显然李治不是刘阿斗,而且让长孙无忌长期掌权亦存在极大的弊端。
  李元瑷深知李治并非不信任长孙无忌,相反他深知自己这个舅舅对于大唐的忠心,他忌惮的是外戚这一个集团,而非一人。
  汉武帝为何不分青红皂白的要杀钩弋夫人?
  不就是为了防止外戚的出现?
  这生平首次参加宰相,李元瑷也意识到了责任的重大。
  大唐王朝坐拥四海,掌控八方,万邦来贺。
  今天这里受灾,明天那里打架。今天这个属国起了矛盾,那个属国内部发生动荡,向宗主国求援
  大小事务不知凡几,而宰相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总结起来。然后将之以轻重缓急梳理成一道道奏表上交李治。
  这每日整理出来上交李治批阅的奏表都有上百斤重。
  足见宰相们经手的事物何其之多。
  若说皇帝是主导一切的大脑,那这时候的宰相就是国家的心脏。
  李元瑷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一下朝就边吃饭边处理国事。
  一天就十二时辰,哪有给你安心吃饭的功夫?
  当然这也跟庙堂不稳,李治朝还未走上正轨,经受考验戚戚相关。
  他总揽江南行政机要的那些事务,跟宰相处理的事务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亲耕亲蚕并非是一同举行的。
  亲耕礼一般在正月举行,春之首。
  而亲蚕礼是在三月份择吉举行。
  是故在定下亲耕亲蚕之后,礼部已经开始运作,一边公告天下,一边开始准备各种行程礼节,并且与长安南郊规划处天子耕作的藉田,共计一亩三分地。
  李治对于耕作之事并非一无所知,相反还甚有经验。
  这也多亏了李世民私生活兴趣爱好广泛,他喜好葡萄酒,早年蹭魏征的,后来魏征嫌弃李世民蹭吃蹭喝,拒绝酿酒。
  李世民就自己在宫里开了一块地,亲自种植葡萄酿葡萄酒。
  只是这位天可汗陛下事物繁忙,葡萄地大多都是乖巧的李治照顾的,翻土除虫浇水算得上是老手。
  当然耕地与种植葡萄有很大差别,但终究亲历过农事,并非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天之骄子。
  而且所谓躬耕,也不是真的要耕整整一亩田地。
  而是天子与百官一并耕一亩田,李治的作用只是带头而已。
  李元瑷看着李治挽着衣袖裤腿熟练的驱赶着耕牛,也大敢讶异。他知李治弓马娴熟,也略懂一点种植技巧,却想不到李治耕作的如此娴熟。
  李治来回犁了三趟,换成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似乎也是老手,麻溜的甩着牛鞭,犁了六趟。
  轮到李元瑷的时候,他才发现了缘由。
  这藉田本是礼部特地选出来的沃土,而耕牛背负的长曲辕犁居然是百锻钢,连耕牛也是青壮温顺的大水牛。
  关中的耕牛以秦川黄牛为主,黄牛脾气不好,力气也没有水牛大,只是胜在好养活。
  这几乎等于拥有一套毕业装备混迹新手村,难怪李治、长孙无忌如此惬意。
  他还有心一展身手呢,这些年在江南可没少观摩江南百姓下田耕作,只能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们这些三品以上的官员逐一过手之后,四品以下的武则一同下田,三头耕牛一并耕犁,将田地翻新。
  一连数日,李治领着满朝武平地、播种,只待秧苗成长,再进行最后一步插秧即可。
  朝廷如此慎重对待亲耕礼,自然引得天下百姓争先效仿。
  黑夜,籍田!
  几道人影在田地里挥洒着稻种,他们将成倍的种稻,密集的撒在田地里,好似不要本钱一样。
  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们撒了近乎十倍有余的种稻。


第306章 有点发怵
  劳累了一天,李治并没有返回城内行宫,而是在城外的行辕休息。
  他面上并没有半点的疲累,而是带着几分激动的左右渡步,在等李元瑷的消息。
  亲耕亲蚕,表面上是主打亲蚕,奔着皇后去得,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刀锋直指国舅柳奭,扳倒国舅,废后的阻力就会小上许多。
  只是柳奭上不上套,李治并不无把握,毕竟捣乱亲耕并不是一个很理智的决策,甚至说有些愚蠢。
  只是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愚蠢偏激的事情。
  直李元瑷进京的那一刻起,柳奭已经身陷绝地了。
  “陛下,吴王求见!”
  等了小半个时辰,李治听到了期盼已久的声音,而且多是喜讯的天籁之声。
  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唐皇帝心思最是细腻,若对方毫无动静,自己这位皇叔至少要在黎明时分来向自己汇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