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顺王(耿仲明)所部战力最强,可率另外五千陕、山精锐同行直入福建,汇同两广总督李成栋,彻底荡平福建伪明残余军队!
智顺王(尚可喜)水师出身,麾下多善水战之辈,当自南京而东进浙江,汇同苏松水师,逐步平定浙江伪明残余军队。在将浙江彻底底定之后,当南下江西与金声恒汇合,并与福建与怀顺王相互呼应,自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压迫向广东!
另外着江西提督金声恒尽起江西之兵,兵进漳州,不求其有功,只要彻底封死广东向西北进兵的道路,等待智顺王大军到来即可。
如此三军合围广东,每路都兵强马壮,无论哪一路先行突破广东防线,伪绍武便难逃覆没之运!”
洪承畴以茶杯为棋子,在桌上不断的摆弄着,将他的战力意图讲了出来。
“唔,可行!洪先生果然是高人,朕没有看错人。”
多尔衮仔细盯着茶杯看了半晌,又闭眼思索了片刻,这才猛的睁开双眼,点头说道。
至于如何安排吴三桂的军队,洪承畴根本提也未提,而多尔衮也似乎完全没有想起来一般,也不多问。
“谢王爷!”洪承畴行了一礼,然后面色再一次变得严肃了起来,“只是这般大肆抽调北军,陕西与山西会不会受到影响?”
“豪格大军如今正自四川班师回京,陕、山二地稳如泰山!”
多尔衮暗暗叹息一声,给了洪承畴一个坚定的回答。
他当然明白洪承畴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便是北地嫡系军队抽调的太多,吴三桂与姜镶这两头狼,会不会因此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之前说吴三桂会出兵,也仅仅是为了一个脸面问题而已,只是向洪承畴表明,吴三桂是大清的臣子,是可以指挥的动的存在。
但事实上吴三桂会不会出兵,连多尔衮都没有多少把握。
对于吴三桂这人,多尔衮也觉得有些头疼,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才好。
这家伙与其说是投降满清的明军将领,还不如说是与满清的合作者,毕竟这家伙手中的力量委实也太过于强大。
包括多尔衮在内,谁都不愿意太过于逼迫于他,万一这家伙真的被逼急了,那绝对是一场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麻烦。
如今还能靠着满八旗的强悍战力震慑着他,但多尔衮绝对不想真的用武力解决掉这家伙。面对吴三桂这个和大清纠缠十多年的家伙,双方都十分明白各处的底细。
多尔衮清晰的明白,与吴三桂开战,普通的绿营根本不是对手,除了满八旗,蒙汉八旗都无法让吴三桂及其麾下产生多少畏惧。
虽然他自信满八旗可以彻底击败吴三桂,但是将要付出的代价委实太过于巨大,大到多尔衮只是随便想一想,就立即将这打算扔到一边不再去多想的地步。
毕竟满族是一个小民族而临大国,本族任何巨大的伤亡,都会直接动摇国本,挥军入关本就是一场生死豪赌。这种冒险的事情一次都嫌多,更别说不停的冒险了。
如今满清看似无比辉煌,已经占据了大明大半的国土,除了十数万的满蒙汉八旗外,还有数十万的绿营兵可供驱使。
数十万的绿营兵看似不少,但需要驻防的地步也不少,不说别的,单单之前的大明九边之地,这数十万军队近半都被牢牢的限制在那里,动也不能动。
在满清入关后,主要精力是放在关内的,对于关外蒙古,已经有些放养了。没有强有力的军队压制,如今关外的蒙古人,存着小心思的部落,也在迅速的增加着。
另外,关内的明军降军的忠诚度,向来也是多尔衮的一块心病,尤其是这个吴三桂,与山西的姜镶二人,都是那种一旦出事,就会天崩地裂的存在。
但好在,吴三桂兵马虽多,战力也强,但却始终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粮饷全部都需要满清供应,只要能够顶住他第一轮攻势,那吴三桂败亡就再所难免。
而姜镶却是完全相反,不仅其部足有数万人,其家族盘踞于陕、山二地已经数十上百年了,这两地基本上都已经是他家的自留地了,若是短时间内不能平掉,那便立即成为一个遗患无穷的藩镇了。
多尔衮最担心的便是吴姜二人联手,那就是天大的灾难了,若不能短时间内不惜代价的平定二人,那陕、山二省就彻底与大清说再见了,更是会在京城西边盘恒着一把随时都会刺过来的匕首。
但是如今大清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北边强力压制蒙古人,西边威慑还在陕西趴着不动的吴三桂,姜镶二人,江南虽然还算平静,但那些士人们明显对大清并不算多友善,也需要强大的军队镇压当地。
更别提东南的伪明小朝廷,那更是心腹之患,若非天佑大清,弘光、隆武两个小朝廷,都因内讧而被迅速击败,多尔衮现在估计最头疼的便是上哪找到足够的钱粮,养着北地这数十万的军队了。
这便是小国临大国的尴尬之处,想要统治这么广阔的土地,单凭本族是万万不能的,只能大肆招降纳叛,利用叛军组成的军队,帮助满清稳固各地。
但是不是同族,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放心。只能一边用着,还得一边提防着。
越是能打的军队,就越是得提防着,但在天下局势没有底定前,又不能大肆清洗,需要让他们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更是让人觉得左右为难。
如今的满清唯一的依仗,便是所向无敌的满八旗大军,只要这支军队战力还在,能够完全击败任何一路敢于挑衅的势力,那就还能将这脆弱的平衡保持下来。
只是这种日子,何时才是一个尽头,想到内外无数的忧患,多尔衮只觉得脑袋都有些嗡嗡的了。
PS:咱虽然不是多尔衮,但长期熬夜之下,也同样觉得脑袋有些嗡嗡的……咱是一个佛系的人,从没有求过票票,现在更没脸面去求,这东西大家看心情吧。今天就这一章了,祝各位书友晚安好梦。
第111章 大撤退
相比于多尔衮的脑袋嗡嗡响,远在福建泉州的李成栋就不仅仅是脑袋嗡嗡响了,脑门上的青筋还在不断的跳动着。
在上个月接到消息,郑成功拿下郑联,郑彩二人,完成郑家的统一后,他就开始跳脚骂人了。
果然如他所料,郑家完成统一后,进攻的欲望空前高涨。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郑成功的进攻欲望比历史之中更加的强烈。
不同于历史上,唐王系全灭让郑成功一下子没了底气与拼搏的欲望,这一次,唐王小朝廷数月来连战连胜,声势大涨,连带着郑成功的气势也开始高了起来。
一个月不到,郑成功一口气发起了对福建沿海数十次的破袭战,沿海除了坚固的泉州与福州等地外,其他小县城几乎全部被郑成功祸害了个遍。
但是更让李成栋痛骂不已的是,他就算想当救火队员,也灭不了这么多的火头。他的军队就算速度最快的骑兵,也根本跑不赢在海上的舰队,往往他赶到时,就会看到一片残破的城池,里面别说人影,鬼影都看不到一个。
之前打鲁王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但是当他将鲁王几乎逼入绝境,鲁王麾下还剩下的两万余残兵败将退守定海所,但却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当数天后,李成栋多次试探之后,已经摸清这些残兵的弱点,准备对其军队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时,却是愕然的接到了同安,泉州相继被郑成功攻破的消息。
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泉州乃是福建的赋税大城,每年上缴而来的钱粮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泉州还是一座极优良的港口城市,一旦郑成功以此为据点与厦门与呼应,向南可以辐射漳州,泉州府全境,向北可以辐射兴化府、福州府,整个福建的精华之地便全在郑成功刀锋之下,那福建局势就更加的不稳了。
之前漳州府城海澄被郑成功偷袭袭破,佟养甲虽然帮他顶了罪,被押入北京处罚,而且他因为成功夺回海澄城,反而将头衔中代两广提督中的‘代’字成功拿掉。
但这一次一旦泉州丢了,他可能就会成为任期时间最短的一任两广总督,这怎么可能接受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鲁王的最后残兵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李成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快速回师泉州府,希望趁着郑成功立足未稳之际,重新夺回泉州这座重镇。
不过自从他去了分水关一趟后,他的倒霉运气就一直伴随着他,从两百多里外的福州赶回泉州咫尺之遥的南安县外时,却是突遭数万伏兵伏击。
一番激战后,仰仗郑家士兵难堪陆战,虽然远程火力犀利,但是近战能力却是极差,因此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李成栋成功溃围而出,但他宝贝的如同眼睛一般的三千铁骑,最后剩下的已经不足千数,只能狼狈后退至惠安城落脚,等待后续大军到达。
十天后,大军陆续抵达惠安,但这一路上显然不是太过顺利,一看就知道受到的骚扰不在少数。
到了这一步,李成栋终于将之前的狂妄自大扔到一边,开始真正的重视其郑成功所部。
相似小说推荐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
-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起点VIP2021-05-09完结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