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南明大唐王 (戍边铭东)


  老朱原本的意思是,免除的只是举人本家的赋税,但是有这个口子在,读书人虽然向来满口仁义道德,但最擅长却是依靠智商去扩大口子,增加自己的利益。
  自老朱,朱棣两位猛人先后死去后,原本只是小规模的挂靠田地于举人,进士之名下,以逃避众多赋税的人开始越来越多,渐渐的不可控制。
  大明立国至亡国之时,人口增加了数倍不止,新开垦出来的荒地更是不知凡几,但国家整体的赋税却是逐年下降,越是向后期,就越是呈现出急转直下的趋势。
  虽然其中过多的藩王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士绅官僚们共同的努力,也是对大明财政的崩溃功不可没。
  不仅仅是赋税上面,其他方面文武官员们,只要对他们有利的,也基本上都被寻到口子,破坏的干干净净。
  甚至在武勋集团于土木堡精华丧失大半后,连老朱定下武将级别,略高文官们高上一级的政策,也被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被掀翻,武将地位一年不如一年,最后更是成为文官们使唤的奴婢一般的存在。
  因为自己这种事情做多了,自然不愿意出现被人背后捅上一刀的下场的文官们,无论是不是有识之士,对于任何不利于本集团的苗头,都是极为的谨慎,抱着最大的防备之心。
  也正因为这种谨慎,这才让大明大半时间里,都是文官集团笑到最后,甚至连皇帝想对付他们,都可以落得同样‘落水’而死的下场,还有什么能够打跨他们?
  至少在没有将武勋集团重新培养出来之前,朱聿鐭是没这个胆子与文官集团真的撕破脸的。虽然朱聿鐭不敢跟文官们对着干,短期内武勋集团又无法扶植起来的情况下,那重新扶植一个集团出来,就是不得不这之事了。
  商人的灵魂在于流通,而代表着地主缙绅利益的文官们,则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的代言人,双方是天生的敌人。
  只不过如今文官士绅势大,商人不得不依附于他们身上,这才造就了大明畸形的商人集团。而朱聿鐭如今要做的,就是将之从文官们身上剥离出来,慢慢扶植他们,让其独立蜕变升华为资本家,然后就可以从中平衡,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只要商人有了政治地位,那他们与旧文官就成了天生的敌人,势必有一个彻底倒下去。在朱聿鐭看来,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有些不现实,但推动大明跨一个大步,进入大航海时代瓜分世界利益还是有机会可以实现的。
  因此无论文官们如何劝阻,但是朱聿鐭只是咬死这只是一个虚衔,不是实质的官职,反正无论无何也不肯退让半步。
  面对固执到已经有些偏执的朱聿鐭,文官们吵闹了半天,发现根本无法撼动朱聿鐭的决心后,也只能怏怏的退回班列之中。
  毕竟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隐患,还触动不了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跟皇帝死磕到底。
  文官们最大的优点和长处并不是死磕,而是来日方才。
  摆平了文官们,朱聿鐭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开始筹备大掌柜及相关钱庄业务员的考核之事。
  对于出考卷这种事,朱聿鐭虽然没有多少心得,但是毕竟是见过猪跑的人,对于后世银行如何运行和赢利方式,还是懂得一些常见和粗浅的套路。
  这点皮毛在后世也许就是业余选手中的倾听者系列,但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领航员的级别了。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想到哪写到哪的银行常识,朱聿鐭很快便即写出了一张只有寥寥十数题的考卷。
  这些都只是一些后世的常识,而且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完全看的就是这些人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朱聿鐭虽然也不是很懂,但是对比后世的操作方式,他还是可以轻松的选出最有经济头脑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
  这事处理完后,朱聿鐭又开始制定钱庄运行规则,包括如何记帐和查帐的细则,以及该如何具体操作。虽然经验是后世的,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
  虽然数百年的优化之下,已经足够完美,但是任何事务都需要遵循适应本土化的规则。
  至于安保及监督的力量,朱聿鐭自然是交给最信任的心腹太监王大用的东厂,这虽然是个刚刚成立的组织,但毕竟之前名声威震大明天下,让他们顶在那里,绝对可以保证安全。
  这次将文官们得罪的不轻,毕竟这些人许多都是出自下面的议会之中,哪怕只是安抚一下下面的议会,让他们不要在钱粮上面做手脚,朱聿鐭也决定安抚一下这些文官们。
  当然,让文官们管理钱庄那是想都不要想,他决定让都察院派出几名御史,成立监管部门,专门负责监督东厂人手,防止他们腐蚀钱庄内部。
  这是文官们第一次权威压过东厂,想必可以让文官们出一品胸口闷气,也可以让东厂的人在做事时,不会再象之前那般跋扈。
  毕竟他开设钱庄是要为自己挣钱的,而不是帮东厂补贴家用的。
  在朱聿鐭为钱庄劳心劳力之时,遥远的北方京城之中,多尔衮正在款待一位头发都有些花白的客人。


第108章 仇视
  在自己的摄政王府,多尔衮一扫在朝堂之中的霸气模样,身穿一件儒衫,如今看起来更象是一个闲居的王爷,温文尔雅。
  在他面前,是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身材矮小,面孔黝黑,满脸皱纹,身穿着粗麻布衣衫,乍一看极为普通,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一般,属于那种扔进人堆,都难以被人发现的人。
  但此人在如今权倾天下的多尔衮面前,却是端坐的稳稳当当,脸上表情不卑不亢,从容自在,丝毫没有被对方的气场所压倒。
  “洪先生远来辛苦,且尝尝这江南送来的茶水。”
  多尔衮脸上带着微笑,两人对坐一桌,正在亲自为这老头制茶。
  不过看的出来,多尔衮并不擅于此道,动作笨拙不说,而且茶艺更是一个初学者级别。
  “谢王爷!”
  虽然茶水滋味极差,甚至完全就是白白糟蹋了上好的雨后龙井,但老头并没有嗤笑,轻啜一口谢道。
  虽然多尔衮手艺不行,但能够让这位满清皇父摄政王亲自为之制茶,天下还真没有几个人。比起这份极大的尊荣,茶水的味道倒完全是其次了。
  更别说,多尔衮明明有精于此道的奴才可用,却偏偏自己动手,显然两人即将要谈的话题极为敏感和机密,是那种不可传入六耳的东西,老头心思完全都被接下来的话题所占据,根本不在意其他。
  “洪先生,本王不得不说,什么茶艺养性,全是你们汉人整出来的没用花样,好好喝个茶,偏要弄的极不自在。喝茶本就是为了解渴,用本王这种大碗喝茶,才更痛快一些!”
  多尔衮显然也明白自己茶艺的斤两,略略尝试之后,便即不耐烦的将茶具推到一边,取来一口海碗,抓起一些茶叶扔进去,便即注入滚滚开水,再嗅嗅空气中弥漫的茶香,这才满意的点头道。
  “王爷行事果然大气磅礴,简单中蕴含人生哲理,臣其为钦佩。相比之下,我们汉人这些小门道,委实小家子气了些。”
  洪先生嘴角一抽,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拱手客气道。
  “不谈这些了。你车马劳顿,刚刚从福建老家赶来,本该让你好好歇息几天,但你也看到了,如今江南并不太平,本王一刻也难得安稳,也只能请先生来,为本王指点一下迷津。”
  多尔衮并没有再浪费时间,直接开口说道,目光炯炯的盯着眼前的洪承畴。
  不错,眼前之人正是那位后来在二臣传中的魁首人物,原大明五省经略,蓟辽总督,被崇祯皇帝亲自发丧的洪承畴。
  不过降清之后,皇太极虽然看重他,但却更加防备他,除了咨询他意见外,点滴官职都给授予。
  直到熬到多尔衮时代,洪承畴这才迎来了春天。多尔衮不仅将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更是加恩令其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五月,多铎率师攻占南京,多尔衮下“剃头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
  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忙派洪承畴取代多铎,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但对于“禁止机密”之事须与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参酌施行。
  按照这个趋势,洪承畴必将步步高升,只是这个时候其父却因其背节日日痛骂不已,不数日便即骤死家中。洪承畴只能回乡丁忧,但是其母却拒见于他,更是不令其入家门一步,只能在家畔结庐而居,为其父守孝。
  隆武二年末,郑成功出乎洪承畴意料,竟然攻陷海澄城,整个福建南部顿时一片大乱。
  眼见郑成功兵锋正锐,再不跑的话,说不定会落入郑成功之手,洪承畴只能顾不得守孝期尚未完满,只能先行入京避祸。
  但最令其心酸或者痛下决心的是,听说他要入京的消息,不仅其母痛骂其不为人子,弟弟族人皆视其为路人,同乡父老更是人人百般唾弃,如避蛇蝎!甚至还常有小儿掷石入庐,令其难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