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
新皇要在朝贡国流通弘治通宝,对士绅并无好处。
海外贸易从朝鲜和琉球等国,交易到白银,如今却要换成弘治银票,严成锦这家伙变制变到海外去了。
“原本去海外贸易,就是为交易白银,如今又变成银票了。”蒋冕道。
岂不是意味着,拿着银票到哪里都能换成白银?
对于朝廷,是好事。
可对于做买卖的商贾就未必了,而且,朝鲜和琉球等国岂能同意?
“如今海关,能收数以万计的银两,折损两朝邦交,对于朝廷和番国都不利。”韩文道。
尤其是朝鲜,像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年年准时入京进贡。
一直是大明最忠诚的朝贡国。
“看来只能找太上皇了啊。”
百官大抵也不希望弘治银票流通海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成废纸。
像大明通宝。
……
京城,成贤街。
太上皇弘治路过几家门面奢华气派的布坊,道:“这家布坊生意不错,是谁的?”
别人家只有几个百姓进出,这家却排起长龙。
“回朱爷,是严成锦的。”
“这家酒楼生意也不错,是谁的?”
“……是严成锦的。”
太上皇弘治眸中微变,看向不远处生意红火的酒坊,“那家酒坊,也是严成锦的吧?”
“……是。”
“这条街道上,有哪家不是严成锦的?”
萧敬也不敢大声,怕有人在监听,太上皇弘治在京城溜达,似乎在打听商税。
“那边有两位国舅的,还有英国公的……奴婢有一事要禀报,诸公要见朱爷。”
太上皇弘治知道,定又是厚照和严成锦在谋划什么。
“不见。”
“可诸公说,这次颇为重要,若太上皇不见,兴许您的心血就毁了,严大人谏言在番国用弘治银票……”
在京城,用弘治银票的人多。
京城有可以兑换的大商号。
但是出了京畿,用弘治银票的商贾就少了,地方商号只认银子,要送回京城才能兑换,颇为麻烦。
周遭朝贡国好不容易才顺从朝廷……
“回宫。”
太上皇弘治换上一身常服,坐在少有人来的偏殿中,面色有些难看的望着殿中两人。
“严卿家,寡人在成贤街看到的,都是你的门铺啊。”
严成锦没想到太上皇会查商号,正思索如何应对,“银子用于给王守仁做军饷,这是因朝廷不拨靡费的缘故。”
太上皇弘治面色僵硬,有些尴尬的干咳一声,
“寡人也不是要怪你,有正事要商议,你为何谏言令朝鲜等诸国,用弘治银票?”
第895章 王大人请听题
严成锦低头沉思,说出银票成为通币的八大好处。
是否显得自己太全知全能一些?
以前还能用弗朗机人搪塞,可现在人家弗朗机人也没这么干呀,如今太上皇多的是时间去刨根,一问就知道真假。
“秦皇统一货币后,以秦半两推行天下,令六国不分彼此,如今朝廷收复鞑靼和瓦剌,货币有差,若能统一货币,或许,新皇能像秦王成为千古一帝。
臣才想出这样的计策。”
秦始王铸造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以半两为单位,推行六国。
眼下,就像重新开局,也有统一天下货币的机会。
六国和秦国不分彼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始皇的各种统一,只是现在,大明把统一的范围放大了。
“你要废止他朝货币?”太上皇弘治皱着眉头。
他是仁君,想推行仁政。
这样干预番国挑起争端的事,难狠心下得去圣旨,才不惜现身。
严成锦仔细观察太上皇的微表情,大抵猜到一些。
“朝鲜进贡,未必是真的归顺,番国的朝廷对自己的百姓,也未必有大明对他们的百姓好,太上皇不必怜悯。”
岛国的幕府制,年年兵灾,百姓不能安心种田,易子而食。
朝鲜虽说开始繁盛,但汉城以外的地方,无法耕种以至于饿殍遍野。
太上皇弘治陷入沉思。
严成锦继续:“臣不是请谏取缔,而是两币通行。”
同一个天下,同一家银行。
各朝百姓将白银,存入朝廷的商号中,不比挖银矿快?
但,也要考虑番国百姓会抵触,兴许五十年,一百年后,才能看到那等五级盛世。
朱厚照偷偷瞧了太上皇弘治一眼,“儿臣心意已定。”
诸公听说朱厚照已经下圣旨,吓得急忙跑来殿前。
“新皇下旨,怎不与臣等商量?”蒋冕问。
“商量了,诸位师傅不是默许了吗?”
朱厚照拿着狼毫笔,装傻充愣气得诸公又无可奈何。
李东阳自知理亏,也不和朱厚照狡辩,沉声:“新皇真下旨了?”
“下了。”
……
汉城,某日大清早。
程敏政看着矮桌上十几盘咸菜,眼角有些朦胧,“朝廷可有书信来?”
贤侄真的把他忘了啊!
“有。”
管家从怀中,把今日收到的信抽出来。
程敏政错愕的抬眸,忙说拿过来给老夫看看。
看字迹,是自己的字迹,果真是贤侄的来信!
只是,贤侄为何要为难他?
要征募朝鲜士卒去瓦剌,流通银票,大君和议政府会准许?
“不去学院了,进宫。”
片刻后,程敏政站在狭促的寝殿中,晋城大君坐在中央,议政府和六曹官员站于两侧。
大明要本朝士卒戍边,通行统一货币。
对本朝没有任何好处。
可是,大明灭了鞑靼和瓦剌,周边只剩朝鲜一个强大的朝廷,隐隐有些担忧。
“使臣大人,我朝从未有替他国戍边的先例!”
回想起严成锦的话,程敏政开口道:“朝廷剿灭瓦剌和鞑靼,大君和诸公想落得相同的下场?”
众臣哑然。
吏曹柳金忠开口:“为何不见大明的圣旨?”
程敏政想了想,朱厚照还是太子时就常往严府跑,能肯定的是,严成锦会让新皇下圣旨追来。
“大君稍等几日。”
晋城大君去过大明的良乡,颇为了解大明朝事。
遣散官员后,独将程敏政留下来。
抬头看去,眼眸中有几分疑惑的光芒。
“恩师,那位大人来书信了?”
“恩,大君还是遵从朝廷的旨意为好,如今百姓富足,大人说天下还是大君的,不干预王庭内政。”
程敏政认为,这已经是仁慈。
以大明如今的兵力,完全可以攻破汉城,将此地归入大明的疆域。
而此时,却只仅仅流通货币,派人去瓦剌和鞑靼戍边。
“攻破瓦剌王城时,本王就想到了。”晋城大君感慨。
文皇帝时,曾建立哈密卫和女真三卫,让番人替朝廷戍边,给予通商的权力,如今,只不过是故技重施。
“大君还是遵从为好,如今执政的是正德皇帝,不比弘治皇帝仁慈,尤为喜欢打仗,也不喜欢讲道理。”
程敏政看着昔日的门生,不由出声劝了一句。
打完瓦剌后,九边无战事,朱厚照巴不得晋城大君抗旨呢。
晋城大君面色苍白许多,打消了派使臣去大明的念头。
晃眼七日过去,大明真有圣旨传来。
……
临近冬末,天气依旧冻人。
在书房中,严成锦看完两广传回的密信。
随即,推门走出庭院,穿上鹿绒皮靴,才能感觉到丝毫的暖意,小冰河期越来越严重了。
新院的正堂中,铺着绒毯。
但今日要见王琼,不便在新院会客,索性叫何能带来正堂。
“你家少爷找本官做什么?新皇在不在?为何不能明日去值房再商议?”王琼虽说喜欢往严府跑,可被严成锦请来就不乐意了。
此子极少会见他,一旦要见,就是有要事相求。
严成锦的事还能是什么事,变制呗。
可他又不敢不来。
“嘿嘿,王大人放宽心,我家少爷又不吃人。”
“是呀,你家少爷温润如玉,待老夫如自家人,就是喜欢背后捅刀子。”
王琼腹诽一句,随后跟着何能走到正堂。
宽大的正堂内,滚烫的铜壶冒着热气,茶桌上的香炉升起白烟,婢女坐在旁边烧茶。
“贤侄找老夫?”
“本官想在海外,设良乡的商号,存储和兑换弘治银票。”
粤商颇有头脑。
他们在岛国和唐宋等设商号,让百姓把银子存入商号中,赚取了许多银两。
“贤侄,你不会想洗银子吧?”
王琼眯着眼睛扫视着严成锦,户部管银票印制,但不会把银票,直接交给弘治商号以外的商号。
要不是严成锦生性胆小,还以为他要造反呢。
“王大人看,两广传的书信。”
王琼接过来打开一看,是粤商在海外商号的分布,不解:“粤商建商号,与你要银票何干?”
严成锦瞥了眼王琼,觉得以王琼的知识天花板,不足以理解,决定绕一绕。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