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商人朝他们多看了几眼,猜测是哪里的士绅,来良乡采办的。
“这就是良乡的石桥?”
弘治皇帝怔怔地望着远处那座石桥。
石桥不长,约有十丈,可容三辆太平车并行。
一条河流从良乡经过,河面粼粼的碎光,许多漕船来往,宛若江南的水乡。
“良乡还是这么热闹,许久不来,倒是有些认不得了。”李东阳感慨道。
“陛下,不如先去看看石桥吧?”
工部的几个主事有些激动。
这世间不用三合土,就能将青砖粘起来的石桥,实在是匪夷所思。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一行人走到刺猬河上,弘治皇帝等人在看风景,顾佐却趴下来。
他发现这一座大石砌成的桥,石头之间的填料,是青白色的,还夹有碎石。
严成锦让牟斌通知锦衣卫,把宋景和张贤叫来。
“竟没用糯米灰浆?”
工部主事顾佐震惊地抬头,在几个主事的眼中,看到同样的震惊。
他们在修膳过许多宫殿和桥梁,一眼就能认出来,不是糯米灰浆,按下去却无比硬实。
“严大人,这是?”
宋景微微躬身,身为良乡的总工程师,每天要对着无数的人讲学。
面对弘治皇帝和大臣,也不会感到紧张。
反倒有点担心的看向严成锦,怕被责备做得不好。
“这是混凝土。”
“真没用糯米灰浆?”曾鉴蹲在地上,反复摸着石头间的缝隙。
“下官说过,理科是一门可以改变天下的学问。”
严成锦适当给理科打打广告。
最震惊的,是工部的人,他们成日与材料打交道,深知此举对大明有多重要。
“这混凝土,贵不贵?”曾鉴有些紧张地问。
弘治皇帝也看过来,要是太贵,就修不了长城,二千里的长度,纵然是想要安置流民,也有心无力。
“陛下和曾大人看看宋氏天工就知道。”
严成锦命人取来宋氏天工,道:“混凝土主要用石灰岩和高岭土,京城有许多,唯独煤炭要费些银子。”
煅烧石灰和水泥,都要煤炭。
山西有许多煤炭,由坊间的商人开采。
良乡还没有插手煤炭的生意,所以,烧制的煤炭,都是买来的。
“这桥是何时修的?”李东阳问。
张贤躬身道:“良乡的水路通船后不久,下官发现南方的商人过河需要渡船,就修了这座桥。”
河间府的商人来,如果不渡船,就要绕道去顺天府,再从顺天府来良乡。
“这些石灰和水泥,在良乡就有?”
弘治皇帝看完宋氏天工,大抵明白了这混凝土,是如何得来的。
石灰他知道,于谦还写过一首诗。
唯独这水泥,却是头一回听说。
“制作石灰和水泥烟尘太多,臣命人关了,良乡没有水泥工坊。”严成锦道:“河套常年风沙,倒合适修建水泥工场。”
李东阳深以为然:“有此混凝土,辽东的长城也可以修一修。”
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臣报账目时,并未将糯米灰浆的银子报上,所以才报了二百万两银子。
修西北的长城,应该是足够了。”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看向韩文道:“户部觉得如何?”
“臣……也觉得,应当足够了。”
韩文心中长叹一声,看来这左右是躲不过了。
严成锦心中一动:“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说。”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相视一眼,露出会心的笑意。
总觉得这小子,带他们来良乡,是有所图谋。
“修建长城,不如让良乡商会协助,在河套修一座混凝土工场?”
搞基建的时候,钢筋水泥厂是赚钱的。
“良乡商会贩卖精盐,如今又要卖混凝土,严大人修长城的目的,难道在于此?”一个言官冷笑地问。
你是谁……
严成锦木讷地看着那个言官,看他站在韩文身后,似乎是户部的人。
“从安置荆襄流民,到举荐保国公去修长城,如今又推举良乡商会,严大人,是不是太巧了?”秦紘问道。
严成锦陷入沉思,疯狂地计算秦紘这是几个意思。
自从他举荐老爹后,就夺走了兵部的任命权,秦紘对此似乎颇为不满。
一旁兵部和户部的言官,似乎与他有深仇大恨般。
这次要了户部二百万两银子,老底都掏空了,户部自然有怨气。
短短片刻,分析出问题所在后。
“臣是为了大明。”
“好一个为了大明。”
“秦大人不信此策能安置荆襄的流民?”
“本官不信荆襄有百万流民,你一直在京城,如何知道荆襄流民的数量?”
商人总归是不入流,弘治皇帝堂堂一国之君,自然不想谈论生意:“此事已定,休要争论了,进良乡吧,朕看看太子在做什么。”
韩文和秦紘二人结伴而行,走在后头。
严成锦走在前头,户部和兵部有意见不怕,写一封弹劾疏奏,他们就舒服了。
这混凝土是良乡折腾出来的,自然要归良乡商会。
走进良乡的街道。
弘治皇帝问:“太子在哪儿?”
“回禀陛下,在藏书馆。”牟斌道。
一行人来到藏书馆,弘治皇帝踏进大门,就听见朱厚照的声音,一群书生围着。
严成锦惊呆了,朱厚照要把米花的生意做大做强?
第275章 无师自通
朱厚照摆弄着黄金米糕,这是他取的名字。
抬起刀,切成一小块,摆在簸箕里。
严成锦和弘治皇帝走过来,只见一旁有个读书人拿着咬了一口的米花饼,嚎啕大哭。
这是太好吃了?
也不至于哭成这样吧。
“你这些米花怎么卖啊?”弘治皇帝面色略带揶揄。
呀…
听声音怎么像父皇?
朱厚照看见人群后的弘治皇帝,顿时怔住了,惊恐中露出几分狡黠。
严成锦一看那小眼神就知道,朱厚照在想法子。
一旁的读书人好心提醒:“十两银子一块,小朱秀才说,这黄金米糕开了光,有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功效,吃了就能中举,那个书生就是不小心吃了一口,付不起银子,才如此嚎哭。”
弘治皇帝差点跳起来,他压抑着心中的怒火,这孽子竟在此鱼肉百姓。
李东阳等人摇头叹息,太子不误正业便罢了,还到此地行骗。
严成锦却眼前一亮,朱厚照真是个“人才”,好好的米花,竟做成了切糕!
只见这些米花上,夹着许多蜜饯和坚果。
宫中有各国各地进贡的土特产,也就是贡品,他在东宫大殿就见过杏仁和核桃等杂七杂八的吃食。
“给我来一块试试,我倒要看看,是否真如此神奇!”弘治皇帝冷声道,他露出杀人的目光,嘴角冷笑着,让朱厚照浑身汗毛一缩。
朱厚照手有些颤抖,“要多少银子的?”
弘治皇帝脸色愈发阴沉,你还想收朕的银子?
为了帝王家的家庭和谐,严成锦解释道:“陛下,这糕按银子来算钱。”
“就要十两的。”
朱厚照把刀放下,拿起来一块递给弘治皇帝,萧敬连忙接过来,先尝尝有没有毒。
“你可是知道哄抬价钱,是什么罪名?”
对于朱厚照而言,犯了什么事都是一顿鞭子,自然不会看大明律。
“不知。”朱厚照梗着脖子道:“这黄金米糕里,放了许多珍贵的蜜饯和果仁,卖十两银子不贵。”
萧敬尝过确认无毒,才递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咬了一口,咔嚓一声,他轻轻咀嚼,先是淡淡的甜味,咬到了软糯的蜜饯,再就是清脆的杏仁。
味道,还真有点好吃。
一旁的读书人看着弘治皇帝吃下那么一大口,替他担忧起来。
“如何?没骗你吧!”朱厚照有点得意。
弘治皇帝饶有兴致看着他,道:“米糕是真米糕,好吃是真好吃,但是你,是真的该打!”
三个穿着便衣的锦衣卫,上前将朱厚照抓起来。
朱厚照虽然胡闹,但来藏书馆多了,许多人都认识他,甚至有些敬佩他的才华。
一旁与朱厚照相熟的读书人连忙阻止:“你们是什么人?敢私自扣人,不怕我等报官!”
“淡定,不要惊慌,他是我爹……”朱厚照怕这些傻子给弘治皇帝揍了,闹个杀头的罪名。
在藏书馆久了,他对这里的读书人有几分交情,自是不想看到他们落难。
锦衣卫抓人,即便放出来,也要被他人诟病,名声就毁了。
朱厚照乖乖地被锦衣卫绑了,押上弘治皇帝的马车,黄金切糕一同被带走。
“儿臣知道错了,今后再也不来良乡了。”
马车里,朱厚照乖乖地跪在弘治皇帝膝前,认错态度诚恳,不敢去看弘治皇帝的脸色。
距离太近,父皇一抬手就能打过来。
一旁的严成锦苦不堪言,马车里突然多了一个人,还要给朱厚照留出跪的位置。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