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是?”
三个小太监撑开裤兜,朱厚照勺起一碗米花,手抖了又抖,才倒到小太监的裤兜里。
“本宫多给你们半碗,十二监的伴伴,谁想买,你们帮本宫问一问。”
严成锦扶着额头,看来这厮又找到了新的乐子……
第273章 第一桶金
严成锦看见冯太监端着的铜盆里,有许多碎银,朱厚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竟是卖米花。
“殿下赚了多少银子?”
“老高,本宫发现十二监的伴伴,比本宫还有银子,尤其是御用监的伴伴。”朱厚照喜滋滋道。
御用监主管宫中的采办,能没有银子吗?
严成锦看他裤腰带上,塞满了银子,也不觉得硌得疼。
真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太子……
“方才陛下来宣殿下,殿下怎么不去?我爹打胜仗了。”严成锦抓起一手米花,不过却没放进嘴里。
“啥?”
朱厚照懵了,又完美的错过了一次请赏的机会。
他忧伤了一会儿,却浑不在意道:“狗皇帝也不会赏赐本宫。
老高,本宫给你爹出了主意,你要如何报答?”
那九宫格阵法,是朱厚照画的。
严成锦在舆图上布了一些驻守点,朱厚照把驻守点增加一倍,随后连接起来,形成九宫格。
论功劳,朱厚照功不可没。
“臣身上没带银子,下次给殿下五两?”
“本宫的九宫格战术只值五两银子?”
朱厚照勃然大怒,撩起袖子,把老高掐死了,这世界就公平了。
“臣来东宫,是告诉殿下,米花和红糖更配。
殿下把糖煮开,将米花倒进去,等凉了压实,做出来的米花会更好吃,臣试过了。”
严成锦转移朱厚照的注意力。
“父皇给你封官了吧?竟还想忽悠本宫。”朱厚照朝一旁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太监却不敢上。
听说严大人让东宫八个大垱消失了。
谁敢惹他?
“臣还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没有升官。”
朱厚照这才舒服一些。
同样画了九宫格战术,老高得到父皇的奖赏,他却什么也没得到,会很忧伤的。
转而又一副笑嘻嘻的样子。
命人去将糖偷来,在东宫的院子里架起大锅,糖煮沸后,倒入米花。
不一会儿,詹事府杨廷和黑着脸走进来。
许久不见,似乎瘦了一些。
严成锦听说杨廷和被朱厚照吓得,现在已经不怕蟑螂了。
“严大人又教太子什么好玩的把戏?”
杨廷和似笑非笑,阴阳怪气地问。
“杨大人来得刚好,殿下新做的黄金米饼,五两一块,杨大人可以尝尝。”
朱厚照嘴角狠狠一抽,老高真黑啊,眨眼间便乐道:“是呀,本宫刚做的,五两银子一块。”
杨廷和差点没把算学掏出来,教他们算一算,五两可以买多少石大米。
不过……香是真的香。
糖容易焦,煮至金黄倒入米花,搅拌一下就成了,阵阵香气从锅里飘出来。
杨廷和冷哼一声,朝朱厚照微微躬身:“还请殿下不要荒废学业。”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本宫只玩一天,不会荒废的。”
亿天?
……
严成锦回到府上,收到了程敏政托人寄回的书信。
打开一看:攻打建州,朝鲜大臣意见不一,韩斯门一人无法主导整个朝廷。
“看来还是得帮韩斯门当上领议政。”
如今朝鲜的领议政,与韩斯门有分歧,韩斯门新上任,自然掰不过他。
其实消灭建州,对大明和朝鲜都有好处,至少能让朝鲜北方边境无外患,再开展两朝的边贸。
建州常年在辽东边境和朝鲜平安道掳掠,导致辽东一带商贸贫瘠,一直发展不起来。
朝鲜与建州的战争素来已久,就如同鞑靼与大明一般。
只是,朝鲜无法将建州驱逐至更远的地方。
严成锦倒是有个办法,将领议政拉下来,让韩斯门成为新任的领议政。
这样一来,攻打建州就会成为既定的事实。
次日早朝,
百官进入奉天殿,弘治皇帝端坐高堂之上。
韩文微微躬身,率先禀报:“陛下,臣昨夜核算了一番,西北嘉峪关到陕西镇的长城,恐怕修不了。”
严成锦脸色有些复杂,韩文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弘治皇帝问道:“朕谕旨都下了,为何修不了?”
“严成锦给臣报的靡费,有误!”
李东阳觉得不可思议。
刘健和谢迁等人眼中精彩连连,弘治皇帝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严成锦素来以慎重在都察院小有名气,如今竟然算错了?
“说来听听。”
“臣昨夜问兵部,西北要修的长城有多长,陛下可知道有多长?足足……二千多里!
条石和青砖要开山挖取,搬运,堆砌,不知要多少流民,还要给流民结工钱。
以前不给结工钱,堪堪材料钱,朝廷都不堪重负
更遑论现在要结工钱。”
以前修长城,是征赋役的方式。
家家户户征壮丁去修长城,没银子,属于白劳。
现在改了结算工钱,这些工钱就是一大笔支出。
大明第一次修长城,是在开朝的时候,大将徐达主持修建。
第二次就是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年间修建过,其余的皇帝都没有修长城的经验。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了解不多。
“严卿家报上来的银子少了?”弘治皇帝问。
“何止是少了,陛下可知道修长城,需用糯米灰浆?
条石和青砖尚容易弄到,唯独这糯米灰浆,要用糯米为主料熬成,方可固定条石和青砖。
修一里边墙,就需耗费七石糯米。
要修二千里,恐怕……要万顷良田改种糯米才成,今年怕是修不成了。”
种糯米的庄户少,北方几乎没有种糯米的庄户。
就连江南种糯米的庄户也不多。
一亩良田的亩产,大抵是两石,哪有人家天天吃糯米?
故而,坊间卖的糯米远远比大米和粳米少。
有银子也买不了这么多。
“陛下还记得宋景?”
一道不刺耳的声音响起,大臣们东张西望,只见严成锦微微躬身。
“朕自然记得。”
弘治皇帝点头,那是他唯一能记住名字的平头百姓。
“良乡水路通了之后,将南北隔离开来,商人无法通行,良乡修了一座石桥,却未用糯米灰浆。”
“哦?”
韩文和工部官员看了过来。
李东阳等人对建筑并不熟悉,却也感到诧异。
“三和土用来砌石桥十分牢固,其重要原料就是糯米糊,你不用糯米糊,岂不是害人!”工部给事中质疑地问。
三和土,就是石灰、河沙、黄土等,加入糯米糊和杨桃藤汁和均匀。
极为坚固,就是有点费材料。
有些桥为了节省银子,省去了许多材料,没几年就垮了。
“陛下,不如臣带户部和工部去看看那座石桥?”
长城必定是要修的,大明的火炮再厉害,也扛不住不住延绵不绝的九边。
鞑靼人常常小股来劫掠。
有了长城,纵然没有军队驻守,西北也能安定下来。
荆襄的近百万流民,就能得到安置。
“许久没去良乡了,朕也去看看。”
弘治皇帝内心微微有些忐忑,怕招来言官弹劾,脸上却一副淡定的表情。
第274章 淘宝?
严成锦带着弘治皇帝和韩文等人,前往良乡。
刘健在内阁当值,李东阳和谢迁跟着一同前往。
马文升上了年纪,不便长途奔波。
六辆马车,浩浩汤汤地前往良乡,就为了参观刺猬河大桥。
弘治皇帝要严成锦跟他同坐一辆马车。
马车不大,一旁还有李东阳,严成锦只能缩在角落里,体验感极差。
“良乡还是如此多商人,今年的商税,要比旧岁多吧?”弘治皇帝撩开马车帘子,喜形于色地问了一句。
“臣估计,会比旧岁多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底下翻起涟漪,悄悄算起来。
突然,马车边上嗖地一下,急骋过一道人影。
惊了弘治皇帝一跳,他瞥了一眼,指着远去的背影,结巴地问:“方才……方才那人可是太子?”
“臣也不知道……”
马车外传来萧敬的声音:“回禀陛下,就是殿下。”
弘治皇帝隐忍着怒意。
“半个月不打,又跑来良乡了。”
严成锦心中嘀咕,朱厚照又跑来良乡,估计是赚了银子,来淘宝的。
车队缓慢而行,若不是良乡修了路,会更加颠簸。
阳光被阴云遮住,天有些清凉,准备到良乡了,弘治皇帝道:“陪朕下来走走。”
马车停下,萧敬扶着弘治皇帝从车上下来。
严成锦和李东阳等人也从车上下来。
再怎么乔装打扮,也掩饰不了非富即贵的气质。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