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则乱,李东阳虽然善于谋略,但到儿子身上,智力就被狗吃了。
主要还是担忧,那怪病发作,把唯一的儿子害死。
这个严成锦倒是能理解。
“你这么一说,老夫发现似乎,真有点变化。”
李东阳回想起来,儿子一顿饭能吃两碗,从院子东头跑到西头,也不觉得累。
“离秋闱还有三个月,李兄应当是着急了,还望大人转告李兄。
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李东阳似乎在儿子的康复计划上,看见过“撸铁”二字,诧异地问:“何谓撸铁?”
“就是李兄现在所做之事。”
严成锦想建议李东阳强身健体,不过他公事繁忙,几乎天天零零七。
今天不是李兆先的事,也不会特意到严府来。
“严大人,陛下让你进宫一趟,方大人的书信回来了。”
锦衣卫进来通报。
延绥的事情有消息了?
严成锦转身返回宫中,李东阳一听也跟着进宫。
两人一同来到奉天殿。
见了李东阳前来,弘治皇帝并未多说什么,看他的脸色,严成锦猜测,调查结果应当不理想。
“等内阁和六部来了,朕再说吧。”
不一会儿,内阁和六部的部堂全来了。
陛下除了战事,极少会召集内阁和六部。
为了延绥的事,召集六部,看来查出的动静不小。
“陛下,可是查出了内贼?”
马文升有些忐忑。
延绥的将士是由兵部所管辖,秦紘刚上任不久,出了事情,就是他这老兵部的锅。
“没有内贼,朕却更觉得可恨。”
弘治皇帝压低声音。
延绥的士卒溃逃严重,此前一直将目光放在宁夏上,而忽视了整饬延绥。
延绥的边陲有十二处驻地,红盐池就是其中一处。
气候恶劣,屯田无法种出粮食,饥饿肆虐,士卒跑了百户和千户都不敢报。
鞑靼人一攻来,就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再从后方攻下延绥主城,得到了三门红夷大将军。
“臣失察!”
秦紘微微躬身,悲恸道。
严成锦隐隐动了将秦紘放到延绥,将功补过的念头。
但如今朝中,能代替他坐上兵部尚书之位的人,有很多。
除了王守仁,没有一个可堪大任。
将秦紘贬至边陲,这官位也落不到王守仁头上。
“陛下,当务之急,是整饬延绥军营,招募边军,将失职的千户和百户斩首示众。”马文升道。
离朝廷越远,越不能宽容惩处。
要想巩固边军制度,军方必须严明,到令行禁止的地步。
“下令惩处吧。”
弘治皇帝一声令下,命人兵部自行办理,户部拨银招募新军,在这节骨眼上,韩文也没什么好说的。
砰~
忽然一声巨响,原本清净的宫中一片震动。
弘治皇帝大惊失色,这是炸了王恭厂还是地崩了?
萧敬伸出手护在弘治皇帝身前。
李东阳刚才被吓了一跳,惊然回过神,望向殿外。
刘健和马文升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严成锦十分淡定,一听就知道,是爆米花开炉了。
朱厚照这厮,定然是从良乡买了一台手摇爆米花机回宫。
“陛下,方才那声音像是从东宫传来的。”
萧敬会武艺,五感比一般人敏锐些,一旁的牟斌同样点头,他也听见是从东宫传来的。
“快把掉到地上的都捡起来。”朱厚照手舞足蹈,“这玩意儿真神奇,威力堪比信炮。”
信炮发出的声音,恐怕也就这种程度。
一朵朵雪白的爆米花,散落了一地,朱厚照放了糖进去炸,弄出来的爆米花极好吃。
“玉米真是个好东西啊!”
冯太监嘴馋又不敢偷朱厚照的吃,这是殿下用私房钱买来的,看得比小命还金贵。
“玉米可以爆,为何米不可以?你们几个,去给本宫找点米来。”
朱厚照一边吃一边吩咐。
第265章 威力不俗
弘治皇帝担忧东宫出事,忙是赶了过去,到了却瞧见朱厚照手摇着一物转动,在火上翻烤。
“父皇来得正好,要开了。”
朱厚照准备撬塞子,严成锦对弘治皇帝道:“陛下,请捂住耳朵,退出几到大殿外。”
“既然如此危险,怎能让太子胡来,来人,把太子押过来!”弘治皇帝叱声厉喝。
朱厚照不管不顾,急道:“再不开就焦了,快让开!”
嘭!
一声巨响,盖子弹飞出几米之外。
吓得刘健跳起来,马文升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弘治皇帝有萧敬帮忙捂住耳朵,情况才好一些。
严成锦躲在殿门外,等巨响过后,才跑回殿中来。
“此物叫手摇爆米花机,是研究物理时,谢丕做出来的,不知怎么被殿下买回了宫中。”
地上散落着一地米花,朱厚照忙是叫禁卫捡起来,有些心虚的看向弘治皇帝。
严成锦曾经说过,理科是可以改变天下的学问。
马文升和刘健等人不以为意。
可见了手摇爆米花机,又觉得好奇,这声响同信炮一样,威力不俗。
谢迁微微低下头,儿子在良乡就是折腾这些玩意儿,同太子胡闹有何区别?
“太危险了,怎能让它流传坊间。”
李东阳等人后怕地点点头,显然刚才被吓得不轻。
弘治皇帝责备的眼光直勾勾盯着朱厚照。
“陛下,只是声音大点罢了,伤不了人,若想推广玉米,此物是不错的选择。”严成锦注视着朱厚照,心底轻叹。
不出意外的话,这货又要挨揍了。
手摇爆米花机虽然是个小发明,却极大的鼓励了良乡工程师的热情。
他们不断用知识变成一个个小物件。
改良着大明的各行各业。
这是一种复兴,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
按现在的时间算,此时,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接近顶峰,再过不久,很快就会出现各种科学萌芽。
若大明扼杀这股刚兴起的势头,恐怕,要落后一个工业革命。
就如同史书中一样。
闭关锁国的落后,正是从这里开始,当西方爆发文艺复兴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工业革命。
西方诸国纷纷崛起。
慎重一手,大明不能比西方慢。
“这与玉米的推广有何关系?”
弘治皇帝关心玉米的推广,严成锦留给他的小半袋玉米粉,早就吃完了。
太后天天念叨着,何时有黄金粥吃。
他体恤太后,可玉米都用作种子,种下地了。
“陛下,不妨尝尝那爆米花。”
严成锦望向东宫的两个小太监,端着大碗,捧在手中,爆米花的焦糖味香气,飘满了庭院。
朱厚照还想私藏,往前站了站。
“端过来!”弘治皇帝故作厉色。
“父皇一人尝就好,本宫买玉米花了二两银子,要给太皇太后和母后送去。”
朱厚照数了一下,内阁和六部,加上老高,足足有十个人。
一人伸一次手,再来两碗也不够。
萧敬拿起一粒,准备试毒。
朱厚照一把抢过来,塞进嘴里,“让本宫来。”
“……”萧敬。
真是一粒也不浪费啊。
朱厚照若无旁人地吃起来,爆米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塌,最后剩下小半碗。
弘治皇帝伸手夹起一块,轻轻咀嚼,咬下去脆脆的,甜味在嘴中炸开,忍不住又伸手。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望着,有点馋了,却不好意思开口。
“诸公尝尝。”弘治皇帝对朱厚照道:“剩下的一碗,给太皇太后和皇后送去吧。”
朱厚照自然不情愿,却不敢违抗弘治皇帝的旨意。
命两个小太监给两宫送去。
爆米花的香气四溢,刘健等人早就想尝尝了。
“臣试试。”
“臣也试试。”
内阁和六部的反应和弘治皇帝一样,细细品味,吃了还想吃。
严成锦道:“饴糖贵,若货郎走街串巷卖爆米花,赚到银子,玉米便如同蚕丝和棉花一样,人人争相种植。”
玉米的食用方式多了,就会渐渐从小众的粮食,变成主粮。
等它变成主梁后,紧接着就是开垦荒地。
扩大大明的耕地版图。
“朕记得,谢丕当初要去良乡学理科,谢卿家还不许,现在看来,倒未必是一件坏事。”弘治皇帝含笑道。
也不知道是夸还骂,谢迁脸都绿了。
学理科算什么好事?
眼看就要秋闱了,他觉得有必要去良乡一趟,把谢丕喊回来,开一下小灶。
“延绥的军田无人耕种,正好将玉米推广到延绥。”刘健道。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他想起严成锦说过,这玉米种在旱地就能活,头一次推广时,只推广了两京十三道。
却忘记了九边。
九边重镇,良田稀少,却有大把的荒地,若将玉米推广到九边,岂不是能将边陲的军田利用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