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路引制度再加上发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商法推行。
  再差也不会比如今的以物交税差。
  以物交税,地方还得派人将这些杂七杂八的大量货物,运送到太仓。
  其中过关的税费,还有雇佣工人的靡费,都是自己承担。
  反而导致越交商税,州县便越穷。
  刘健道:“臣觉得严成锦说的不无道理,只是这银子从何而来?”
  “自然是商税,天下商人比良乡多出千倍万倍,若能改掉旧制,收上来银子,给天下官吏提一提俸禄不成问题,且如今红夷大将军运至边陲,大明暂时无边防之患,可省下许多靡费。”
  打仗,是很费钱的。
  不仅要给边陲的军士更新装备,补充军粮,更重要的是,原本屯田的军士要披上战甲,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严成锦谏言举行弘治狩猎的目的,便是震慑邻国,让大明暂时得以安稳的发展。
  与邻邦易铁后,商人手中多了许多外粮。
  这是新商法能推行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大明没银子的重要原因是商税收不上来,纵然开头会很难,若不改制,便永远也收不上来银子。
  朝堂上没有一个人是傻子。
  刘健摇头:“推行新商法,会抵制的人并非是税监和税吏,而是商贾和士绅,你如何知道他们愿意交银子?”
  此举损害的是士绅的利益,并不是税监和税吏的利益。
  良乡与其他州县不同,良乡有许多新奇的玩意儿,商贾士绅们涌入良乡,交商税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好处,将良乡的新奇玩意儿运到他处贩卖,能赚更多银子。
  而天下只有一个良乡。
  “自然也要给商贾好处,只取商税,其余门摊税等多余税赋,一概不再收取,仍税额以三十而取一收取,只不过收取的是银两,士绅们虽在当地受到优待,但他们将货物运到其他州县,也要交诸多税赋,若朝廷将这些多余的税额去掉,士绅们交的银子反倒少了,自然乐意。”严成锦道。
  除了极少数个别士绅的面子可以从南吃到北外,其他士绅出了州县,其实和一般的商人没什么两样。
  若运一船货物走漕运,从南走到北,照样要掉一层皮。
  给官吏提升薪俸,让他们得到好处。
  给士绅裁去多余的关税和商税,士绅们也得到了好处。
  这样推行新商法,助力就会小许多。
  如今收取的商税虽然比较低,但到了今后大明繁荣了,人均水平上来了,商税是可以慢慢加的。
  如此一来,朝廷才能得到好处。
  大殿陷入沉寂。
  弘治皇帝很聪明,李东阳很聪明,韩文等人也聪明,这朝堂里没有一个傻子。
  但聪明并不意味着就能想出新商法。
  严成锦也想不出来,这不过是后世千千万万人智慧的结晶,以及实践的结果,再回过头来看,总是很容易。
  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无法看出一个制度的好坏。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无从判断,但严成锦是一个穿越者,无需用生命亲自见证,上下五千年历史也能翻完。
  严成锦微微抬头望着弘治皇帝,只见他一脸沉思之状,嘴上说着容易,下定决心推行并不容易。
  但却也并非不可行,弘治朝与正德以后不同,皇帝仍大权在握,文官抱团情况亦不如嘉庆和万历那样严重。
  到了嘉靖和万历朝,若要推行这样的商法,只能以凌厉的手段,让无数的人流血,来推行新制。
  弘治朝仍相对清明,朝中许多大臣还是讲道理的。
  “臣要说的,已经说完了,恳请告退。”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严成锦缓步退出大殿。
  如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与六部九卿相差不远,因为他太谨慎了……
  今日所言,必定能影响弘治皇帝的心境。
  弘治皇帝的大臣的利益不一致。
  剩下的,就是陛下一个人的战斗了……
  大殿中,只剩弘治皇帝和内阁六部九卿。
  弘治皇帝打破宁静:“该说的都说完了,朕只问诸卿一句话,诸卿以为如何?”
  韩文和刘健等几个大臣跪伏在地上:“臣以为不可,给天下官吏加薪俸,此乃史无前例,且户部支出这么多银子,万一商税收不上来银子……”
  他是户部尚书,这些银子从哪里来,严成锦这家伙也不讲清楚。
  让他上哪儿找这么多银子去。
  且还要预留一笔军饷,以防随时与鞑靼开战,这笔钱动不得。
  如今朝廷的赋税,农税占了八成,盐税占了一成,商税占了一成,矿税几乎收不到银子。
  商税只占一成,历来收不到什么银子,韩文实在不信推行新法就能收到银子。
  李东阳和谢迁,还有曾鉴和戴姗却没跪。
  弘治皇帝看向他们四人,道:“四位卿家赞成推行?”
  谢迁摇摇头:“臣也不知,但良乡确实收上来许多银子。”
  他拿不定主意。
  之所以没反对,是因严成锦是个神奇的家伙,总有许多新奇的想法。
  若推行新法,让朝廷收上来银子,当然是好事。
  只是推行新商法,还要给天下官吏涨薪俸,还要废除一些旧的税制,此举牵涉太多。
  戴姗道:“臣倒是赞成,狗急跳墙,许多官吏无法营生,才生出贪恶之念,就算不推行新商税,也应当给天下官吏加一加薪俸,让他们得以为生。”
  韩文涨红了脸:“你都察院说得轻巧,天下倒是清廉了,可户部的银子从哪来?”
  戴姗不说话了。
  都察院主掌律法,只管朝廷清不清明,户部主掌财政,只管朝廷有没有银子。
  各司其职,没有什么好说的。
  弘治皇帝站起来,郑重道:“朕问你们,若推行新商法,弊在何处?”
  “万一收不上来银子,朝廷支不出涨出的薪俸。”韩文耿直道。
  “那便先从两京十三省的主府开始,州县暂不推行,朕的国库,难道连两京十三省的薪俸也支不起?”弘治皇帝怒斥。
  韩文瑟瑟发抖,朝廷真正能收到银子的,只有田税一条,花银子的渠道却有千万条,军饷、修缮宫殿、宫中支给、大臣的俸禄,都是银子。
  李东阳站出来一步,道:“陛下所言极是,先在两京十三省的主府推行,支出这份薪俸,若新法能收上来银子,再推行天下也不迟。”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没有推行天下,只在两京十三省主府推行。
  内阁和六部商定。


第191章 天上掉馅饼,毫无预兆
  两日后,一份邸报从宫中传出。
  “两京十三省的官吏,皆涨薪俸三成,与之而来的是新商税发,今后要交银子,而不收货物,且门滩税和来历不明的商税通通废除。”
  官吏们看到邸报,大吃一惊,涨薪俸了?
  不可置信的看了又看,这个消息实在太振奋人心,一下子便涨了三成薪俸。
  天上掉大饼,毫无预兆!
  “涨俸禄了?”顺天府的捕快杜兴看到邸报时,喜不自胜,一月的俸禄为三石米,家中几口人堪堪够吃。
  涨了三成,就能省下一些钱来。
  “大人,您看今日的邸报!”
  刘庆在衙门里喝茶,看到邸报时差点没噎死,放下茶盏看了又看,朝廷竟给官吏涨薪俸了?
  身为朝廷三品大员,每月的米俸为三十五石,涨三成,便是十石左右。
  “老爷笑什么?”刚走过来的府丞问。
  “老夫涨俸禄了!”
  ……
  不仅是官吏,顺天府的商人看到邸报也吃惊不小,“商税改为收银子,不收货物?”
  这得交多少银子!
  商人们正气愤时,看到邸报下头:“不收门滩税和细税了,过一府只收一次,还多了票据?”
  影响倒是不大,将货物卖出去也能换成银子,只要税钱没涨就好。
  这比以前要省出来多少银子?
  邸报传到了河间府,反应和顺天府差不多。
  官吏们大吃一惊,涨俸禄了?
  士绅们同样大吃一惊,门摊税和其他一些细税不收了,商税还是三十而取一,只要交银子就行。
  也有士绅抵制和抱怨,闹到了衙门去,可是衙门官吏的薪俸涨了,若新商法不推行,煮熟的鸭子不就飞了吗?
  于是官吏们义正言辞:“这是朝廷推行的新税法,你还想造反不成!”
  实在不服的士绅,他们就关押收容起来。
  严府,
  严成锦看到了邸报,洋洋洒洒几千字,总结起来不过两句话。
  对于官吏:给你们涨工资,盯着点商税;
  对于士绅商贾:给你们减免一些商税,改成交银子就成了。
  “新商税其实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张居正一个大臣都能推行,弘治身为皇帝更不在话下。”
  严成锦至始至终,只是想说服弘治皇帝一人而已。
  弘治皇帝大权在握,有内阁三人全力辅佐,新商法推行远远比张居正轻松。
  给官吏涨薪俸,不是让他们不贪腐,贪腐哪个朝代也杜绝不了,而是让他们不要干预新商税的推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