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接到圣旨,张贤激动得一夜未睡,怕田地有所隐匿,带着衙役去丈量了张家兄弟和周彧的田地。
可是量完之后张贤就犯愁了,总共有两千二百亩,三万流民该怎么分。
见了严成锦,连忙问:“大人,田地是要回来了,可是几万流民要怎么分?”
“有多少亩?”
“两千二百亩。”
严成锦沉思了片刻,田地分摊不均匀流民定然闹事,两千二百亩对于几万流民而言,太少了一些。
更遑论还有良乡无田的土著。
“就算田分下去,农具的价钱对于流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张贤点点头:“农具解决之后,还有耕牛。”
大寒之后,耕牛数量急剧锐减,繁育的耕牛还在肚子里,约莫到十月才能生出来。
耕牛是个大问题。
“良乡还有哪些投献的土地,在鱼鳞图册上画出来,交给本官,本官凑个整。”严成锦道。
张贤将所有投献的土地全给严成锦画出来。
严大人是御史,如果是他的话,一定能传达给陛下。
严成锦回到府上,托王越和牟斌调查了两日,核实之后,才写了一封弹劾疏奏,送到宫里。
奉天殿,
玉镇纸上有一本疏奏,弘治皇帝打一看,又是弹劾投献的,痛心疾首:“连驸马都尉蔡震,也在其中。”
李东阳皱眉:“陛下说的,可是良乡投献一事?”
礼部尚书傅翰低下头,心中有些紧张。
他在良乡的田地,正是投献所得,听闻宁寿侯和长宁伯被迫廷杖,就猜到要出事。
“严成锦弹劾驸马都督,礼部尚书,工部给事中,户部主簿,名字朕就不念了,给你们留点脸。”弘治皇帝往御案上一丢。
那个慎重的御史?
“臣在良乡有一些田地,愿献给良乡!”
众人齐声高呼。
傅翰和几个官员连忙跪下,这时候还求饶还有点余地,让厂卫调查,这身锦鸡绯袍还保得住?
省得大动干戈调查,弘治皇帝浑不在意:“诸位爱卿如此大度,那朕,就准了吧。”
……
良乡,
张贤接到了有生以来第二道圣旨,感激涕零,朝京城的方向磕了六个响头。
有三个是给陛下的,有三个是给严成锦的。
“陛下将投献的田地还给了良乡,共还回来五千六百亩良田,这样就好分了。”
张像命人张榜,将朝廷的旨意布告天下。
流民们听说知县要给他们分土地,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瞪大眼睛。
“张大人要分我等田地?”
“不要银子?”
良乡工坊中,流民聊得热火朝天。
地还是良乡的,只是由流民耕种。
每户分到的田地不多,但白得来的地,不要银子,还能多说什么,草棚的流民纷纷跪伏在衙门前,半日不起。
“是朝廷和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大人的恩泽,你们不必跪本官。”
张贤派人给每家每户丈量,勾画新的鱼鳞图册,要花费不少时间。
田里种了粮,一时间没分好,也不耽误耕种。
奉天殿,
“准备一下,朕要出宫。”
弘治皇帝听牟斌说良乡分田地,换上一身便服,准备出宫。
萧敬学严成锦的轿子,给弘治皇帝的轿子装了冰鉴,这一回,弘治皇帝的轿子也会撒尿了。
内阁同行。
李东阳轿子里亦装了冰鉴,刘健和谢迁二人穿着圆领袍,热得忍不住宽衣解带。
又到了那块大石头旁,轿子停下。
众人歇了一歇。
“刘师傅和谢师傅再忍一忍,前头有个茶铺,到了喝口骑驴茶,不远就是良乡了。”弘治皇帝摇摇一指。
刘健诧异:“陛下来过了?”
弘治皇帝干咳一声。
陛下频繁出宫会被言官弹劾,李东阳岔开话题:“愚弟轿子上有冰鉴,送一个给刘公和于乔降降热。”
一块冰走到良乡,几乎全化。
良乡县有卖冰的商贩,返程再买就是。
起轿走了一小段,弘治皇帝发现,茶铺旁边还新修了一座小客栈,到了茶铺,没喝几口,又继续赶路。
到了良乡,弘治皇帝轻车熟路来到良乡衙门。
却看见流民在衙门门口,跪倒一片。
“怎么回事,可是田地分得不公?”
牟斌连忙把张贤喊来。
不一会儿,在良乡县的一家客栈里。
张贤跪在地上:“臣张贤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为何流民跪在衙前?”
“朝廷分放田地,他们感谢陛下隆恩,臣也曾劝过,他们说跪一日就回去。”
……涕零朕的圣恩?弘治皇帝一听,露出欣慰的笑容:“分完了吗?”
“还没有,要查实良乡的户数,又要重新丈量土地,再制新的鱼鳞图册,繁复不易。”张贤感激道。
弘治皇帝目光重新投向李东阳三人:“让厂卫来协助如何?”
李东阳摇头:“陛下不可,动用厂卫,大动干戈,不如让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前来协助。”
“嗯。”
张贤心中大喜:“臣还有一事请奏。”
“你说说看。”
“臣想在良乡实行摊丁入亩,废除旧制田税。”张贤有些紧张。
废除旧制田税?
刘健和谢迁瞪大了眼睛,良乡推行新税没多久,如今又要推行新的田税,想干啥,要造反呐?
李东阳陷入沉思,他并不先否定,“摊丁入亩为何意?”
“将丁银并入田赋中收取,不论一户人口几何,都不加税赋,如今流民人多田少,无可奈何,才出此下策。”
八成不是张贤能想出来的,弘治皇帝眯着眼睛:“是严成锦的主意吧?”
“是!”
张贤脸红到耳根。
“他可在良乡?叫他来见朕!”
严成锦在良乡没有住所,却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在顺天府衙门旁,因为这里最安全。
朱厚照来良乡淘宝。
来良乡采货的商人慢慢多起来,同时带来异域商品,时常有小贩忽悠他,幸亏他朱厚照没多少银子,顶多一天被骗一次。
“本宫方才瞧见了一柄短刀,西域所制,极为锋利。”
“殿下想买,跟臣说作甚,臣又不喜舞枪弄棍。”
朱厚照浑不在意一笑:“本宫想跟你借点银子。”
“臣出门从来不带银子。”
朱厚照愣住:“为何?”
“就怕殿下找臣借银子。”
万一看杨延和不顺眼,一刀捅死,岂不借刀杀人?严成锦不敢借给他。
正在这时,张贤带着牟斌快步走进来:“陛下召你。”
陛下又来良乡了?严成锦眉头一皱:“殿下不去?”
想让本宫吸引父皇的注意,你当本宫是傻子?
第175章 臣真的不想
严成锦来到客栈,弘治皇帝张口冷声:“太子也在良乡?”
“是!”
“把太子也叫来!”
不一会儿,牟斌走回来:“听属下禀报,臣前脚刚出门,太子后脚就回宫了。”
“……”严成锦。
朱厚照你真鸡贼……
算他识相,朕回宫再找他算账,弘治皇帝眉头舒缓一些:“说说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
严成锦老老实实道:“就是废除以前加在田户上的各种税赋,尤其是按人丁收取的税赋,流民分得的田地少,人口却不少,若按旧制,流民要缴纳不少的赋税,若是按摊丁入亩来算,不管一户人丁几何,所收的税皆不变动,流民才真正有余粮可存。”
摊丁入亩是清朝大力推行的税法,让人口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家里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与家里人口没有关系。
明朝实行里甲制,可以将模糊的人口统计清楚。
“人口和税赋直接挂钩,人口数量众多的家庭,交不起税赋,只能拖家带口,弃田而逃,这便是如今大明的现状。”严成锦暗自推演。
税监让他给撤了,如今彻底由张贤监管,只要张贤是个正直的人,不贪墨税银,摊丁入亩在良乡是可行的。
此法也有瑕疵,就是隐瞒田地可以避税,良乡县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土地是丈量之后,才分发到流民手上。
在推行之前,弘治皇帝问起是件好事,省得他前几日弹劾的官员,抓着做文章。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道理并不难理解,减轻流民的税赋,就有更多的粮食,流民也愿意在良乡扎根下来。
刘健思索之后,问:“若按亩均摊税赋,瞒报岂不可以轻易避税?”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看向严成锦。
严成锦道:“刘公所言甚是,只是,衙门对田亩之数,了如指掌,良乡乃弹丸之地,丈量起来简单,律法严明,若有隐瞒者,一次没收田地一亩,不足额则全收。”
这样能杜绝大部分投机取巧行为。
也总有以身试法的,这点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
严成锦瞥了弘治皇帝一眼,该说的都说完了,只等他点头。
良乡这样的弹丸之地,朕并不指望能收上来银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