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岁敞开大门,就等着读书人来,只见一群穿着儒裳纶巾的读书狂奔而来,吓得他赶紧大喊:“别着急,都有,都能买到。”
一道道喜不自胜的声音传开,终于得偿所愿。
后面的人激动不已,卯足了劲儿往前面挤,好奇两位先生出了什么书。
傅生远连忙抢过一本,付了银子,低头一看传世先生的新作《良乡县商人》。
青山君的新书《封神记》。
许多书生并不着急离开良乡县,找了客栈或是酒楼,开始阅读起来。
紫禁城,奉天殿。
弘治皇帝批阅着疏奏,忽然问道:“近日京城可有大事发生?”
牟斌道:“今日就有一件大事,程敏政和王越二人写了新书,引得京城的读书人带上佩剑,成群结伴,去了良乡县。”
“嗯?”
“陛下有所不知,流民归于良乡后,外人视良乡为京城的‘龙场’,传言匪盗盘踞,害得外头的百姓不敢去,为了破谣,才有了这么一出。”牟斌道。
弘治皇帝嘴角挂着笑容,轻哼一声:“严成锦想出来的?”
“陛下圣明!”
到了傍晚时分,
几千人从良乡县返回,听见京城还有良乡县的谣言,读书人听了就来气,害得自己买了佩剑折腾一圈,急红了脸争论,说良乡县连个匪影也看不着,贼匪盘踞,纯属无稽之谈!
瞧见这群读书人安然无恙的回来,京城渐渐有人信了。
许多人第一次去怕被抢,没有带多少银子,准备再去良乡县一趟。
谢玉就是其中一个,赶回京城取银子,将所有的伙计带上,连夜又去了良乡县一趟,采购了叆叇,准备带回江南。
来京城就运丝绸布匹过来,回江南就带着叆叇回去,不空跑,两边倒腾,俗称跑商,能赚许多银子。
第171章 锦的天使投资
夜晚,
谢玉在良乡过夜,和伙计找了一家塌房,存放贵重的货物。
所谓塌房,并非是倒塌的房子,而是寄存货物的地方。
也叫邸店或传舍。
在良乡街道的巷尾有一家,还是最近才新开的,不仅可以存放贵重物品,连商人的货物、马车也可以存放。
存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还有马匹。
把贵重商品存了,谢玉一身轻松,带着两个伙计,今夜准备露宿街头。
来良乡一趟,带的银子不多,谁知良乡有那么多好东西,全用来进货了。
留一些银子做返程的盘缠。
躺在良乡的街道上,鬼影都没一个,街道上冷冷清清,他算是第一批来良乡的商人。
谢迁暗自庆幸,第一批来的商人,没有不赚银子的。
“东家,咱们今晚在这儿过夜?”伙计担忧问,以前还有柴房睡,现在连柴房没的了,不怕流民,就怕被野狗叼走。
“怕啥,明天吃一顿好的,咱们就回江南。”
谢玉枕着包裹,美美的躺下,这是个发财的机会,银子花在刀刃上,下次带多一些银子来,就能住旅店了。
当商人,没有几个胆子小的,胆子小的当不了商人。
次日清晨,金辉打在良乡的街道上,微微有点凉。
谢玉从塌房里取货出来,忽然听闻有人打听牙家。
如醍醐灌顶般,这是个发财的机会啊!
“你们且先看着,我去问问。”
谢玉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良乡的知县张贤。
“大人,小人想在良乡开个牙家,据小人所知,良乡许多商铺都被买了,可否帮小人打听打听,哪里还有地?”谢玉问道。
严成锦愣住了,此人的生意天赋还在王不岁之上啊!
良乡的工坊众多,日后必会成为大明的义鸟。
牙家,就是个中介机构,可以雇轿子、脚夫、租马车、住宿等等,说白了就是租车公司+滴滴+酒店+中介+旅游公司。
在江南那样的繁华大城才有。
许多第一次来良乡的商人,抱着试探的目的,空手而来,来了之后又采购了一大批货物。
但没有马车和伙计运走。
现在每日来良乡的商人一百个不到。
这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今后能赚银子,眼光比王不岁厉害。
张贤乐意帮忙,良乡多一些商人就能多纳一些银子,“本官帮你打听打听。”
谢玉十分高兴,良乡的县令人真好。
从衙门里出来没几步,便被人叫住:“等等,你开牙场有银子吗?”
谢玉见他从衙门出来,以为是张贤问的,便道:“没有啊。”
“这个项目咱们少爷投资了,给你银子。”何能道。
谢玉有点懵:“敢问你家少爷是?”
“良乡的天使投资人。”
何能递过一份契书:“这是天使契书,签了就能给你银子,给你地皮,给商铺和轿子。”
谢玉微微张着嘴巴,天使投资人是什么玩意儿,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连忙瞧了一眼合同,除了日后赚的银子,要分一半给天使投资人,其他似乎没啥影响。
不用出银子和地皮。
他还赚了?
“这是……张县令给的?”
只见这时,张贤从衙门里走出来,面色古怪:“本官作担保,你签了就是。”
有知县做担保,还有什么好说的。
谢玉连忙签了字。
没过多久,就有人来带他去看地方,在良乡街角,有个大空院子和几家商铺。
何能把契书拿回去给严成锦,哭丧着脸:“少爷,咱们白白就给他银子的商铺?”
“想法是无价的。”
谣言一破,一个月过去,良乡的百姓和商人日渐多了起来。
良乡街道上,一家油坊开门了。
陈寿听闻流民跑来良乡,怕被劫掠,举家去乡下躲到现在才回来。
谁知回良乡后,人竟比以前多了起来。
“爹,幸亏当时没卖,你知道如今一家门铺能卖多少银子吗!”陈寿父子在城里卖油,赚个几两银子维持生计。
陈老爷子唏嘘不已,良乡咋来这么多商人了?
还多了工坊,和许多门铺。
如今隔三差五就有人来问,门铺卖不卖。
“听说在工坊那边,交了银子还能订货来卖呢。”陈寿想找老爷子要点银子,许多掌柜的靠这个发家了。
很多新奇的小商品,棉签、牙刷,毛巾、牙膏,没听说过,但大户人家喜欢。
倒手一卖,就能赚银子。
陈老爷子保守了一些,卖大半辈子油,攒点银子不容易,不敢瞎折腾。
七月初,天气燥热。
严成锦让匠人打造了一口大冰鉴,把西瓜放在里头,冰一个时辰,吃起来哇凉哇凉的,极为解暑。
夏天到了,轿子自然要装空调。
尤其是去良乡县一趟,不装空调,轿子里能热死人。
严成锦让匠人在轿子的四角,装了极小的冰鉴,不停有冷气喷出来。
冰鉴里头装的,是冰。
唐朝时,就有人发现了硝石放入水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并且结出冰块,便被人用来造冰。
只是装在轿子里有个坏处,就是不停有水流出来……
下了值,一些大臣在午门等轿子。
只见一顶轿子极为奇特,破破烂烂,底下不停漏出水来,停了一会儿,地上湿了一片。
会撒尿的轿子?
大臣们算长了见识。
眼睁睁的看着严成锦抬脚,撩开轿帘,不紧不慢的坐进去。
不经意间上了下马碑话题榜头条,严成锦有些不好意思。
路过前门大街,听到许多读书人为良乡县争辩,流民这个瓜,总算是被吃干净了。
几日一晃过去,京城谈论良乡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李东阳也想去良乡看一看。
特意告假一日,带着仆人去了良乡县。
在京城通往良乡县的官道上,看见许多押运货物的小商队。
李东阳坐在路边的石头歇息时,还有人跟他打招呼
“嘿嘿,老哥也去良乡寻货?”
“哎……想去良乡看看。”李东阳尴尬笑笑。
往前走,官道上,有卖吃食的茶铺。
小二挥起搭条,吆喝:“客观老爷,吃茶吗?”
“嗯,歇歇!”李东阳下了轿子,让轿夫得口茶水喝。
“这是什么茶?”
“骑驴茶,提神的,走商走多久也不困。”小二吹嘘道。
到了良乡,李东阳大吃一惊,这里竟比京城还热闹,街道窄小的缘故,人挤着人,货车占了大半街道,车水马龙。
有许多摊贩,干脆把货物摆在地上吆喝。
“爷,流民去哪里了?”仆人疑惑。
李东阳也想知道,看起来似乎都是士绅和百姓,顺着街道往下走,东瞧瞧西看看,也没发现一个流民。
他只关心流民,对良乡的商货并无兴趣。
“走,回去。”
如此盛况,陛下定然高兴,严成锦竟不向朝廷禀报。
这个慎重的家伙,不知要观察到什么时候。
回到京城,夜色已深,只好次日再进宫。
一大早,天边刚亮起红晕。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