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是想让士绅寻着老干爹去良乡,谁知人依旧寥寥无几。
辣椒还没有流入大明,老干爹的味道差点意思,倒有点像黄豆牛肉酱。
老干妈的精华,就是那股欲罢不能的辣味,少了那股辣味,难让人上瘾。
出呼他意外的是,
第二日的经筵的赐席上,竟出现了一罐老干爹。
朱厚照大快朵颐,把碗舔得干干净净:“老高,反正你不用花银子,回头送本宫几罐,本宫让马伴伴去取,唯一让本宫不乐意的是,你取的名字,每次喊一次,本宫就觉得吃了一次亏,不如叫朱老爹如何?”
没在意朱厚照说什么,严成锦反而慎重的问:“殿下,这位马伴伴叫?”
“马伴伴就是马永成啊。”
马永成,又一个八虎?
“臣听弗朗机人说,在大海上有一片美丽的神州,称之为美洲,有一种名为辣椒的神仙佐料,若加到老干爹里,会更好吃。”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洞察出严成锦的意思:“你想让马伴伴出海?”
“殿下自己拿主意,臣又没逼着殿下,不过,若是要出海的话,从松江府走,那里有个滩,或许会方便一些。”
“老高,为何你身边总有奇怪的弗朗机人?”
“臣是御史,监察朝野,对弗朗机人和大食人自然关注一些。”
朱厚照思索了一番,虽不知老高为何总是让他身边的伴伴出宫,但对他也没什么坏处。
当即起身,跑回东宫就把事情给办了。
马永成连严成锦的面都没见过,人就这么没了。
京城许多酒楼的掌柜买了老干爹,当成菜单上的一道名肴,一次就给一勺,价格极贵。
这样拆开来卖,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尝一尝。
“听说这老干爹,不是黄御厨做的,是良乡的流民做的,可流民怎么会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们别看着我,不信你们问小二,听说良乡有许多工坊。”
小二连忙躲着走开,让掌柜知道他说漏了嘴,定要罚他工钱。
掌柜也知道是流民做的,怕说出来没人吃,才捂着不说。
大部人听闻良乡是流民之地,但总有几个大胆的商贾,去采购老干爹,状着胆子去了良乡。
晃眼间一个月过去,工坊的货做出来了,良乡依旧没多少人。
紫禁城,
一间不起眼的值房里,谢迁拿出一个锦盒,放在桌上故弄玄虚地问:“刘公和宾之兄猜猜,这是什么?”
“猜不出来,你直接说吧。”刘健心直口快。
谢迁黑着脸,心想大嫂跟着他过了几十年也不容易。
李东阳直接打开锦盒,只见里头放着一杆像笔的东西,却又比笔大许多。
“这是?”
“嘿嘿,这是单筒宋氏望远镜,与之前的宋氏望远镜一样,能视千里如咫尺,如今京城有这玩意儿,愚弟花了大价钱才听东家说,从良乡弄来的,你看,还有叆叇,京城有些东家在卖,我大明的工坊也能做了。”
良乡?
李东阳眉头微皱,近日良乡极少有来疏奏,先是老干爹,接着又是单筒望远镜和叆叇,良乡究竟怎么了……
在京城士绅的眼里,良乡依旧是个流民聚集的匪窝贼窝。
许多新鲜的货物从良乡县流出,受商贾热捧,唯独没有多少人呢敢来良乡。
严成锦命人把王越喊来:“大人许久没有出书了吧?”
王越眼前一亮:“贤侄有感悟了?”
严成锦从怀中掏出一份稿纸,这个动作让王越既熟悉又怀念,嗖地一下接过来。
《良乡县商人》?
“王大人会做买卖?”
王越笑出声来,他生意做得极为隐晦,却不怕告诉严成锦:“那是当然,前朝留下了一点根基。”
“七日之内,可出第一册 书?”
“五日足矣!”
王越瞅着严成锦的袖口,按这小子的尿性,一次两份,定然也给程敏政也准备了一份:“贤侄啊,老夫……”
“青山君那一份早已送出。”严成锦道。
王越猜的没错,他给程敏政送去了一份,对于这两个大号的定位,他做了划分,不能乱来。
传世先生和青山君,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传世先生笔下的故事更写实,写尽社会百态。
青山君则是勾勒妖狐鬼怪,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
这样才能让大明文坛多姿多彩。
王越悻悻地问:“贤侄给程敏政的,是什么书,比这本如何?”
“皆是惊世之作,大人放心写便是,我绝不会偏心。”
“老夫得比程敏政早一日写出来!”
王越大步流星走出严府,嗖一下没影了。
回到自己府上,王越就托人帮请了五日病假。
第169章 第五位勇士
最近,京城出现许多新奇的东西。
谢玉许久没有来京城了,从江南运一批丝绸进京,发现京城竟有许多人售叆叇。
叆叇是稀缺货物,由弗朗机商人带来,他们来大明一趟,也不会带太多。
疑惑地走到店里,谢玉对着笑容:“东家,你这叆叇是从哪里进的货?”
货铺的掌柜笑着道:“八两银子一副,要便卖给你,想打听就免了。”说完脸黑下来。
做买卖的不会轻易透露货源,会砸掉自己的饭碗。
谢玉知道规矩。
等那东家走后,谢玉掏出一两银子偷偷塞给店里的伙计:“兄弟,这叆叇是从哪里进的?”
伙计回头看了一眼,小声道:“良乡进的,我劝你别去,那里流民聚集,早就成匪窝了,听掌柜的说,他好几次都遇到了山贼,花了许多银子才脱身。”
谢玉觉得奇怪,人放回来了,怎么连货也放回来了?
难不成土匪不识货,不知道叆叇值钱?
他从江南运丝绸到京城,也会遭遇土匪,多少有些经验,怕是怕,却没一般人那么怕。
问了其他的小工,也说是从良乡进的货。
谢玉回客栈藏好细软,决定带着两个伙计,去良乡一趟。
京城到良乡县的路,有些远,走了一个多时辰,在密林的官道里看不到人影,容易遭贼匪,谢玉擦了擦汗,不敢停留,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发现前头有一顶破烂的轿子,似乎也要去良乡。
谢玉连忙跟了上去。
天空艳阳高照,微风徐徐。
严成锦坐着轿子来到良乡县,不经意间,从后视镜里头看见,有个形迹可疑的中年男子,带着两个伙计追了上来,“去问问,为何要跟着本少爷的轿子。”
何能小跑着过去,不一会儿,小跑回来:“少爷,是从京城来的,想去良乡,怕遇上贼匪,想跟咱们走。”
“嗯,让他们保持三十步的距离。”严成锦皱眉。
良乡哪里有土匪,纯属不良奸商造谣。
老干爹在京城大卖后,就有大胆的奸商跑来良乡县,采购了许多货物,严成锦还以为,他们会回京城宣传一波。
谁知他们不仅不宣传,反而造谣。
几万流民涌入良乡县,流言数不胜数,有人说流民占地为王,当了土匪,还有更夸张的,说县令张贤早被流民砍成八段,准备要叛变。
良乡有大量的流民聚集,这么一说更加不敢来了。
只有少部分商人知道,良乡早已成了淘宝之地。
严成锦决定,三日之后,来个大辟谣。
到了良乡的界口,视野所及,焕然一新。
那些数不清的草棚,已被张贤勒令搬到良乡西南角。
谢玉进了良乡,看着眼前的一切,店铺一排排整齐林立,街道虽破旧,但却十分干净,传闻中的流民见不着,只有一些商贾在淘货。
牌匾上写着“眼镜店”三字,他走进店里一看,叆叇整整齐齐摆在货架上,“这是什么?”
“这是单筒望远镜,看您像京城来的东家?要不要进货,给您算便宜一些。”店小二招呼。
望着那些商人,谢玉明白了,京城那些东家骗百姓说这里是匪患之地,自己却偷偷跑来进货。
“多少银子,可以赊账吗?”
店小二嘿嘿一笑:“东家,你跑了小人找谁去呀?”
谢玉气得骂姥姥。
这些坑人的狗东西,害他把银两藏在京城,此刻一毛钱也没带。
严成锦来到良乡衙门。
张贤有些愤然道:“大人身为御史,纠察朝野,怎么不弹劾辟谣!”
京城那些商贾造谣便算了,还说他被人砍成了八段,越传越离谱。
“弹劾,要慎重。”
严成锦安置流民,是想获得弘治皇帝的信任。
这玩意儿比免死金牌有用多了。
虽然弘治皇帝如今也信任他,但慎重起见,自然越多越好。
如今他还不是内阁男团的成员,离C位出道,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弘治皇帝关心流民和夏秋税收。
将流民归于良乡,除了赚银子,严成锦还想让朝廷国库收到银子,统一大明的商税。
就如同统一度量衡。
但这个做法极难,这样会伤害士绅和税监的利益,连王不岁也不愿意,得想个法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