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严成锦道:“告诉我爹,本官是校阅总指挥,兼京军监军,输给儿子不丢人,面子还是严家的。”
  林松有点懵。
  京军监军竟是少爷,回想少爷在高台上激情四射,忽然明白了许多。
  何能将十几只三黄跑步鸡抓进笼子里,房管事不在,府上由他打点,边陲戍边贫瘠荒芜,想来老爷在边陲辛苦。
  他还置办了一些笔墨和吃食捎带过去,给老爷补补身子。
  严成锦见他心中有数,便不多吩咐什么。
  京营校场,
  王守仁被红夷大将军的威力震撼住了。
  蹲在红夷大将军旁,端详了半天,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宋景如何把它做出来。
  算上宋氏天文望远镜,宋景两次让他惊为天人。
  站在宋景面前,王守仁心中暗自钦佩。
  “以贤兄,在下有疑惑想请教。”
  宋景连忙躬身:“学生岂敢称请教二字,大人请说。”
  王守仁不在乎这些,急问:“以贤兄并未格物,如何知道能提升炮程的道理?”
  宋景想了想:“严大人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知道了道理,就要按着道理去做,不停地反复,再反省其中的过错,不断改进,如此学生便做出来了。”
  他虽不懂心学,但却一直按着心学去做。
  严成锦告诉他理论,这便是“知”,而他不断的实践,这便是“行”。
  王守仁怔在原地:“知与行合一?”
  一大清早,天色灰蒙蒙亮。
  严成锦吃过小米枸杞粥,对着何能道:“准备一些吃食,放到轿子里,本少爷要去良乡县。”
  坐轿子去,少说也要两个时辰,在轿子里准备一些吃食,路上能打发时间,轿夫们抬几个时辰轿子,也要吃饱才有力气。
  何能哭丧着脸:“少爷,良乡现在不能去啊,不知哪个狗官上奏朝廷,把流民都赶到良乡县,如今那地方全都是流民,成了一座流民城了,老王说县里的商铺也要搬走了。”
  老王就是春晓和千金的老爹,严成锦当初让他在良乡县养鸭子。
  严成锦皱着眉头:“可有传闻是哪个狗官说的?”
  “这个小人不知道,不过如今良乡真不能去了。”
  贼匪都是流民变的,这么多流民聚集在良乡县,早就成匪窝了。
  以少爷谨慎的性子,听他这么一说,应该就不会去了吧。
  严成锦沉思片刻:“去问一问王老爷子今日有无闲暇,陪本少爷去一趟良乡。”
  流民聚集之地,说不准会打劫。
  去良乡自然要王越带上精锐,有锦衣卫暗中跟踪,随时向牟斌禀报他的动向,应当不打紧。
  不一会儿,何能跑回来禀报:“少爷,王府的管家说王老爷当值去了。”
  严成锦不由打消了念头,今日怕是去不成了。
  王守仁到严府求教,瞧见严府门前停着的破轿子,家丁们往里头装点心吃食。
  “老高兄要出远门?”
  “嗯,想去良乡县一趟。”
  “在下可否与你一同去?”王守仁道。
  听说朝廷勒令流民归置于良乡,一猜便知是严成锦出的主意。
  实在想不通此举是何意。
  从与邻邦交易铁具和弘治狩猎,王守仁能看得出来。
  虽然严成锦不像他一样,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豪言壮语。
  但严成锦至今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明百姓。
  以老高兄慎重怕事的性子……
  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正巧王大人进宫了,你给我当当护卫。”严成锦一本正经。
  让何能找来一把青钢剑和一石大弓。
  “…………”王守仁。
  严成锦坐上轿子,两个时辰的脚程,比起其他地方来,良乡算是离京师近的地方了。
  没了流民,京城看起来比往日繁华了许多。
  出了城,走在京城通往良乡的官道上。
  轿子里有蚕豆、点心和枸杞茶。
  王守仁走在轿子旁边,严成锦不怕有危险,这个家伙有圣人光环。
  再加上如今他也有了朱厚照那样的待遇,出门就有锦衣卫跟着。
  一晃两个时辰过去,
  何能撩开轿帘,对着严成锦道:“少爷,到良乡了。”
  严成锦下了轿子。
  眼前,窄小的街道,低矮的商铺,破碎的青石路,到处充斥着贫穷的气息,很符合流民的气质,不折不扣的清贫。
  县城外的清野,有许多的草棚。
  两个年轻的流民端着破碗过来,严成锦以为他们要乞讨,没想到,他们却关切问:“天热,你们要喝水吗?”
  严成锦丝毫没有犹豫:“不渴,谢谢。”
  “谢谢。”王守仁接过来,一口闷了下去。
  严成绩问:“这些草棚,可是良乡知县让你们搭的?”
  “是,张大人对我们很好,唉,虽说有个落脚的地方,可没有生计也不是办法,不知灾粮能领到什么时候。”他们心里清楚,朝廷只在大灾时开仓赈粮,不会一直赈济下去。


第165章 往死里弹
  良乡县并不贫瘠,相反,良田充裕,之所以清贫,是因良乡投献严重,皇庄和官田太多。
  听牟斌说,良乡知县张贤为人清明,对百姓还不错。
  严成锦怕良乡成贼窝,朝廷开仓赈济,将赈济点搬到了良乡,流民心中感激,填饱肚子暂时不会想着叛乱。
  但朝廷不会一直赈济下去。
  单凭张贤没有办法解决,严成锦才要来良乡一趟。
  一旦没了赈济,又没有生计,流民只能活活饿死。
  朝廷不让流民在京城乞讨,有些流民直接去了荆襄。
  留在此处的,都是一些拖家带口的人,长途跋涉,或许死在路上,只能留下来,多活一天是一天。
  严成锦知道,流民想要的是一份生计。
  大明没有大规模重工业,更没有动辄吸纳几十万人的大厂。
  只有服务业,当服务员和做奴才,选择题二选一,不能再多了,再多也没有了。
  这行竞争十分激烈,相比于流民的数量,酒楼和大户人家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太少。
  也不是是个人就要,对五官还有要求。
  流民不种田,又进不了服务行业,只能当乞丐,不能怪他们有手有脚还当流民。
  王守仁掏出身上仅有的二两银子,递给他们:“谢过大哥的茶水,这是茶水钱。”
  许四慌了:“一碗凉水,还是从河边打的,哪里敢收您二两银子。”
  “…………”严成锦庆幸自己没喝。
  王守仁子再三推让,许四感恩戴德地跪下,对着严成锦等人行大礼。
  王守仁一年发的俸禄,也就十一二两银子,一个月的俸禄,算是没了。
  进了良乡县城,严成锦瞧见,街道上的许多商铺,挂着出售。
  街道不冷清,有许多流民。
  进了良乡县的衙门,找到知县张贤。
  “这位是翰苑的王大人。”严成锦替王守仁介绍。
  王守仁面色如常,对于严成锦的操作,已经习惯了。
  “下官见过王大人。”张贤行礼道。
  王守仁疑惑地问:“街上的商铺,怎么都出售了?”
  张贤叹息一声:“流民涌进良乡,到处都传这里要变成匪窝,商贾那里还敢在这里做买卖,再加上流民也没有银子,干脆把店卖了。”
  “先将这些流民入黄册。”严成锦道。
  黄册就是大明的户口籍,流民之所以称为流民,就是因为没有户籍。
  入了良乡县的黄册,今后就是良乡县的人了。
  张贤打量着严成锦:“敢问您是?”
  “这是朝中御史,严大人。”王守仁道。
  虽然朝廷的御史比外头钦差大臣还厉害,张贤却不怕,反问道:“都入良乡县,无田无地,今后如何养活?”
  这两日流民涌向良乡,张贤头都大了。
  无奈之下,只好先让流民搭草棚安置下来。
  没回答张贤的问题,严成锦却道:“这是朝廷对良乡的照拂,日后的良乡不可限量。”
  张贤苦着一张脸,你管这叫照拂,我真是谢谢您了。
  严成锦道:“本官还有事想向张大人请教。”
  ……
  次日清晨,
  张贤打开衙门的大门,却懵了。
  眼前,流民如同洪水过境一般,往一个方向涌去,他连忙拉住一个人问:“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那边有好多东家要招工人,给六分钱一日呢!”
  张贤目瞪口呆,财神爷来良乡了?
  严府,
  王不岁拿着一个大包袱,放到严成锦面前:“少爷,这是良乡三条街道出售商铺的契书,但凡出售的,小人都给您买下来了。”
  王不岁鸡贼,叫少爷近亲一些,为了跟严成锦套近乎,从不喊他作大人。
  昨夜回来,严成锦就让王不岁赶往良乡,把正在出手的商铺,全买下来。
  真正的跳楼价,
  不买才是傻子呢。
  严成锦愈发觉得,府上要雇个新管家。
  这一大堆契书,何能能识的字不多,容易出纰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