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又问:“建昌伯这辈子真的瞎了?”
张鹤龄看了看一眼弘治皇帝,表情仿佛在告诉他,陛下不是明知故问吗?
张延龄哭喊了出来,“我瞎了啊……我瞎了啊!”
严成锦却从怀里掏出来一根金条,砸到张延龄脚边。
哐当!
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张鹤龄忙是撩开眼上的纱布,大喜:“我一听声就知道是金子!哥,我捡到了金子!”
他又放到了嘴里咬了咬,“真是金子!”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看得清清楚楚,刚才张延龄如何撩开纱布,又是如何准确无误的将金子捡起来。
这分明就是装瞎诬告大臣啊!
占着朝廷的宋氏望远镜收银子就算了,竟还敢诬告大臣,他们险些就信了。
弘治皇帝声震大殿,怒不可遏道:“真当朕不会处置你二人吗!”
张家兄弟身如筛糠,吓得瑟瑟发抖,嘴里喊着饶命之类的话,又看向张皇后。
张皇后一脸愠怒,她听闻兄弟的眼睛瞎了,潸然落泪,心中疼痛,更是觉得对不起死去的阿父,弄出来这么大的闹剧,竟是诬告?
“你们二人是该好好教训一番了!”
只要不取他们性命,就算发配到边塞去修筑长城,张皇后不会有丝毫怨言。
既然建昌伯的眼睛没瞎,岂不是说……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严成锦知道他想问什么,便道:“建昌伯只是看了一眼,所以,臣才断定他是短暂性失明,而不是永久失明,真的用宋氏望远镜观日,恐怕不出半个时辰,真的会失明。”
别说用望远镜了,就是光用眼睛看,也会有失明的风险。
弘治皇帝沉吟几声:“你方才为何还要认罪?”
“臣没有事先告知陛下,不能观日,确实有罪,当然要认。”
有此御史,何愁朝廷不官风清廉。
弘治皇帝心中感慨道:“严成锦举荐有功,宋氏望远镜乃是朝廷之物,岂能奸臣营私牟利,命锦衣卫看守,宁寿侯和建昌伯,皆拖出去打五十大板!”
“陛下且慢!”
严成锦打断道。
张家兄弟顿时感动不已,严御史是好人啊,诬告了他,他却还为吾等求情,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像这样的人可不多了。
“那锭金子,是臣跟萧公公借的,请还给臣。”
张延龄不想还,但感受到弘治皇帝那杀人一般的目光,连忙把金子交出来。
廷杖是由朱元璋发明的,目的只是让文官受到精神上的羞辱,并不是真要打残。
所以受廷杖时,能在衣服里垫被褥。
五十大板一棍都没少,太监们常年打板子,手上的力道操控自如,知道怎么隔着皮把骨头打断,也知道怎么打得啪啪响,一点都不疼。
张家兄弟是国舅,他们也不敢下太重的手。
挨完板子,兄弟俩从条凳上起来。
“哥,我屁股疼!”
宁寿侯气咻咻地道:“咱们要让严成锦致仕,当不成官!”
“对!让他当不成官!”
兄弟俩相互搀扶着,出了午门,又看见了宋氏望远镜,心中痛惜不已。
今日早上,至少收了三百多两银子,天上白白掉下来的银子啊!就这么飞了。
不禁肉痛起来。
弘治皇帝派了锦衣卫看守,谁都可以看,不收银子。
张鹤龄转念一想:“弟,京城有,可江南没有啊!江南比京城还要富庶,若是弄到江南,岂不是数银子数到翻白眼?”
出了宫,严成锦就被张家兄弟叫住了,张鹤龄堆着满脸笑意,让他鸡皮疙瘩掉一地。
这兄弟两长寿是长寿,就是不太聪明!
在嘉靖朝的时候,气到了嘉靖皇帝,一个被关在牢里,活活关死了,一个被斩首于西市。
玩阴谋诡计,真是有点为难兄弟两人。
张鹤龄扶着屁股,笑眯眯道:“贤侄下朝了啊?”
“宁寿侯可是想报复下官?光天化日……”严成锦声音提高了几度,周遭的锦衣卫都看向这边。
“哎呀不是,你误会了,不就是挨了一顿板子吗!我兄弟没放在心上。”听张鹤龄这么一说,张延龄急了,他可是想把严成锦按着地上,狠狠地揍一顿的啊。
但张鹤龄毕竟是哥哥,递给一个眼神,张延龄就不敢吱声了。
“不是报复?两位爵爷找下官何事?”
张鹤龄恨得牙齿咯吱作响:“我想造一架宋氏望远镜,宋景那狗东西死活不答应!非要你同意,这是五十两银子,你跟宋景说一声,这便是你的润口费。”
读书人有润笔费,你这润口费是什么鬼?
第133章 圣人道理可疑矣
张家兄弟也想造天文望远镜?
不用猜也知道,兄弟俩的流氓动机,当然是把宋氏天文望远镜,当成旅游景点一样,收取门票钱。
这应该是最早的旅游观光业了吧。
谁知这二人又会闯出什么祸端来,严成锦仔细考虑一番:“不给!”
张鹤龄吹胡子瞪眼:“再加一百两,不能再多了!”
“宁寿侯就是再加一千两,下官也不给,除非……”
张鹤龄眼前一亮:“除非什么?”
“除非宁寿侯得到陛下的旨意,并且让百官为证,否则,给再多银子,下官也不同意。”
跟陛下讨旨?这才刚被轰出宫啊……
张鹤龄陷入了沉思,下一刻便咬着牙齿:“你等着!我们兄弟现在就进宫,讨旨去!”
张延龄有些后怕,扯了扯兄长的袖襟,显然对皇帝妹夫,有不可描述的可怕阴影,“哥,不是说好了,半月之内不进宫吗?”
“哼!你这般胆小,如何做得了大事,不勤快一些,宫里的银子,早晚让周家贪了去!”张鹤龄训斥道。
兄弟俩又搀扶着,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宫里。
不一会儿,张家兄弟便出来了,还带着萧敬,萧敬对着严成锦道:“陛下的旨意,准了,让你放心去办吧。”
严成锦面色古怪,心想难道是陛下和张家兄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萧敬知道他心中所想,凑上道:“钦天监监正请乞造一台用于观测天象,推演时令,这银子,宁寿侯出了。”
这一提点他全明白了。
原来是为了节省靡费!
还真有交易啊!
严成锦暗自咋舌,这么一来,弘治皇帝又节省了一万多两银子,这便是权力的好处了,真正的一言千金。
张家兄弟多弄一台出来,当做景点观赏,给士绅们普及一下天文知识,少被白莲蛊惑,倒也没有坏处。
张鹤龄瞧二人嘀咕了半天,也不知在说什么,嚷嚷道:“旨意我讨来了,你可不许反悔!”
“宁寿侯将银子送到工部尚书曾大人府上,宋景自会督造。”
有了一台自己家的望远镜,朝廷也不能多说什么,张家兄弟欢天喜地地回府筹措银子去了,一路上没少合计能赚多少银子。
如今大明有五千万人,江南有银子的士绅至少有十万人,每人只要给一两银子,就是十万两银子。
而建造一台宋氏天文望眼镜只要一万两银子!
发财了呀……
…………
严成锦来到曾府,此时,工匠们正把雕刻好的石狮替换掉。
在明朝,门口摆放的石狮是有讲究的。
一品大员的家中,摆放的狮子,头上有十三缕圆圈发髻,寓意十三太保,而品轶每降低一品,头上的发髻就会少一缕。
曾鉴升官了,品轶由三品升为二品
如今曾府狮子的发髻,也由十一缕,变成了十二缕。
正在这时,宋景正在书房读书,曾鉴对这个学生是越来越喜欢了,由一般门生变成视如己出。
只要有闲暇,都会给宋景讲学,更是将书房开放给他,让他可以研读到外头买不到的孤本。
严成锦本想将弘治十四年的乡试题目,透露给他,想了想又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上一世,宋景本就是二甲进士出身。
加上曾鉴的指点,只怕会考得更好。
见了严成锦来了,宋景连忙行礼。
严成锦道:“凭匠人们现在的手艺,打造一台宋氏望远镜要花多少银子?”
宋景拿出算盘,在纸上算了一下,才道:“五千两,不知严大人问这个……”
和严成锦猜测中的一样,手艺熟悉了之后,连打造的成本和时间都降低了。
“再打造三架,一会儿,宁寿侯会送来银子。”
张鹤龄估计会送来两万两,正好匀出银子给自己做一台,上次那台严成锦也不是太满意,正好让宋景想着法子再改良一下。
正要走的时候,宋景有事相求:“今日一早,陛下送来恩赐的白银二百两,学生也用不着,还请大人托人寄回家中。”
宋景这些日子,魂牵梦萦都是结发之妻的身影,不能替妻子分担家中农务,只能寄一些银子回去,自己也能安心一些。
严成锦看着这个家伙。
明朝好男人,宋景也!
……………
午门前,
今日下值,严成锦与往常一样在下马碑前等轿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