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桢扫了眼站在最前面的王恒壮,轻哼了一声:“王恒壮!”
“下官在!”
王恒壮赶紧站了出来向朱国桢施礼,要知道今年已经74岁的朱国桢可谓是三朝元老,资历高得吓人,又是当朝阁老,面对着朱国桢,王恒壮等官员哪敢放肆。
“王恒壮,适才本官听说尔等弹劾信国公有拥兵自重之嫌,要将他革职查办,并另遣良将前去接管江宁军,是这样吗?”
“正是!”王恒壮朗声道:“下官知道信国公为我大明立过大功,但下官以为功是功,过是过,决不可混为一谈,如今江宁军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朝廷……”
“好了,你可以闭嘴了。”
朱国桢不耐烦的打断了王恒壮的话,立刻就问道:“既然如此,那本官便举荐你去江宁军大营宣旨,将那信国公押解回京,你看如何?”
“啊……”
王恒壮一听立刻就愣住了,随后脸色刷的一下变得苍白,杨峰是什么人啊,那可是手握重兵的国公爷,而且这位的脾气那也是出了名的横,自己真要带着几个人去江宁军大营的话,能不能将杨峰押解回京不好说,但被那些愤怒的江宁军将士剁成肉酱却是肯定的。
“大人,下官……下官……”
王恒壮一时间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还有你们。”
朱国桢指着站在王恒壮后面的那些官员,“既然你们都支持王大人的话,那这次宣旨你们就一起去吧,也好跟王大人做个伴,可好?”
“我&&……%……&*%”
一众官员一个个全都傻了眼,朱阁老,俺们只是负责打嘴炮兼围观起哄的,这种跟人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活我们不擅长啊。
“怎么,刚才一个个不是叫得挺欢的吗,现在动真格的怎么就不说话了?”
朱国桢走到这些人面前指着他们大声道:“信国公率领数万将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尔等不支持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将人家革职查办,若是传扬出去岂不让天下人寒心,本官倒要问问,尔等到底是何居心?”
别看朱国桢已经七十多了,但精神头还是不错的,说话中气十足,震得面前那些官员的耳朵嗡嗡响。
不过,被朱国桢这么喷,王恒壮还是有些不服气的道:“朱大人,下官认为我等此举并无过错,江宁军乃是信国公一手创立,至今已有五六载,十数万江宁军只知有杨峰而不知有陛下,下官请问,若是有朝一日信国公一旦有了不轨之心,那朝廷将如何自处?陛下将如何自处?若不趁着现在……”
“住口!”
朱国桢发出了一声厉喝,大步走到王恒壮跟前,指着他厉声道:“信国公为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汗马功劳,你却在这里口出秽语污蔑与他,到底是何居心?还不速速退下!”
“我草,这家伙是要搞事啊!”
文华殿上的官员们看着那名官员,不少人张大嘴巴,还有人则是露出兴奋之色,终于有人朝杨峰开炮了吗?这个炮开得好啊,最好能把他的名声搞臭,甚至让皇帝对他起了猜忌之心,这才是最好的。
也有一些人看向了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却发现这位皇帝的脸色已经有些发黑,放在扶手上的双手也有些微微颤抖。
而站在朱由校下手的魏忠贤则是看着那名自以为“仗义执言”的王恒壮眼中露出了钦佩之色,我们的九千岁的心里此刻正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位哥们真是好样的,这种话连魏公公我都不敢说,你居然敢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了,真是太特么有种了。
而王恒壮今天估计也是影帝附体,演到深处后也被自己给感动了,居然一个箭步扑到前面朝朱由校跪了下去,大声哭泣道:“陛下,微臣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江宁军如今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势,他虽然奉命剿匪,却坐视流寇茶毒江南,若是任由此人这样下去,江南将会变成一片废墟不说,大明也要国将不国啊!”
听到这里,朱由校站了起来,他的脸色已经变得异常的冷峻,语气冰冷的说:“你的意思是说,若是朕今日不答应尔等的请求,那么朕就是列祖列宗的不肖子孙,也是一个昏君啰?”
王恒壮哭泣道:“臣不敢这么说,但臣的拳拳赤子之心却是真的,陛下明察啊!”
“好……好一个赤子之心啊。”
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王恒壮,朱由校只觉得心里一阵愤怒,这些官员一个个口口声声高喊着为国为民的口号,整天里弹劾这个弹劾那个,但却从来就没有几个是秉持公心来办事,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全都是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
看看今天弹劾杨峰的这些人吧,这些官员几乎全都是出自江南,或者是江南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之所以发疯般弹劾杨峰,无非就是看到杨峰坐视流寇肆虐江南,为了自家的身家性命,他们背后的那些人逼迫他们做出的反映而已。
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朱由校的心里想起了杨峰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嘴里不禁喃喃的说了句。
“还是杨爱卿说得对啊,朕还是太心慈手软了!”
“嗯?”
距离朱由校最近的魏忠贤耳朵动了一下,只是似乎听得不是很清楚,自家老板在说什么呢?
“来人!”
这下魏忠贤听清楚了,这句话是身后的朱由校说的。
“把那王恒壮给朕拿下!”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享受大明的恩典和关怀
随着朱由校的声音落下,立刻就有两名大汉将军从殿外大步走了进来,来到大殿上不由分说便将那王恒壮按倒在地。
王恒壮大惊,一边挣扎一边高喊:“陛下,陛下……微臣一片赤胆忠心,完全是为了陛下为大明着想啊!”
朱由校冷笑道:“为朕着想?王恒壮,你身为礼部郎中,本应知书达理,可朕却没从你身上看到任何一点知礼之处。你适才也说了,信国公这些年为大明东征西讨,北灭建奴、南收台湾,拯救大明于危难,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却因为你一句莫须有的江宁军只知有杨峰而不知有朕,便要将其调回京城革职查办,你等就是这样对待功臣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若朕真的听了你的话,果真将信国公革职查办会有什么后果?轻者整个江宁军将会群龙无首,导致江南流寇可以放开手脚肆虐江南。
届时整个江南势必会落入流寇之手,一旦江南这般富庶之地落入流寇之手则大明危矣?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你这个蠢材!”
听着朱由校的话,文华殿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看着站在宝座上怒目圆睁的朱由校,众人的心中升起了一股陌生的感觉,这还是那位只知道在宫里摆弄木头,遇事只知道和稀泥的木匠皇帝么?
“来人!”
只听到朱由校喝了一声。
“喏!”
下面的两名大汉将军则齐齐应道。
朱由校指着王恒壮冷声道:“将这厮的官袍官帽给扒了,拖下去给朕重重的打!”
大汉将军没有二话,一个人一把扯掉了王恒壮的乌纱帽,另一个人则是扯下了他的官袍和腰带,随后便将他拖了下去。
“陛下,陛下,微臣冤枉啊!陛下……”
听着王恒壮那越来越远的声音,文华殿里一片寂静,不少官员噤若寒蝉。
良久站在下首的魏忠贤轻声问道:“陛下,不知要责打王恒壮多少庭杖?”
朱由校冷笑道:“朕听闻,自打神宗以来,咱们大明的官员挨了庭杖后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他们,传朕旨意,狠狠的打,什么时候打死什么时候停!”
而文华殿上的群臣们则一个个面色大变,就连孙承宗、朱国桢、韩爌等三名阁老也被吓了一跳。
孙承宗赶紧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朝廷自由制度,庭杖最多只能打一百下,陛下此举实在不妥。”
朱由校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既然如此,魏忠贤那你就亲自去监督庭杖,着实用心的打一百下,明白吗?”
“喏!”
魏忠贤应了一声,冷笑着看了孙承宗等人一眼,大步走出了文华殿。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
到了明朝,庭杖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按理说被皇帝老子处罚应该是一种耻辱,但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却变了味道。
在明朝的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明之廷杖虽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倾慕。”
大明的庭杖从朱元璋时期便开始,前后持续近三百年时间,期间死者无数。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的官员们对廷杖这种事,由最初的畏惧竟然渐渐地变成渴求。尤其是中后期,臣子们纷纷以受过廷杖为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到了明朝的中后期,明朝的皇帝为了避免被史书或是后人病兀,庭杖之时通常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被庭杖的官员们鲜有被打死的。
这样一来庭杖的味道就变了,官员们迅速发现了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便可以快速出名的方法,只要想办法触怒皇帝,让自己挨板子,挨完了板子,只要修养个两三个月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