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有了挨庭杖的经历,自己立马就会摇身一变称为天下人敬仰的名士,成本小而收获大,这样的买卖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试问这样的事情怎么不受到官员的喜欢呢。
不过今天这件事却变了,文华殿里的官员只要眼睛不瞎就知道朱由校已经动了杀心。
虽然就象孙承宗说的,庭杖最多只能打一百下,但通常皇帝下旨打庭杖也就打个二三十下而已,今天朱由校却一反常态的指明了要打满一百下,这简直就明着要王恒壮的命啊。
虽然明知道朱由校动了杀心,可孙承宗却还不能说什么。韩爌有些不忍,想要站出来说话,却被朱国桢给拉住了,他对着韩爌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去触怒皇帝。
王恒壮被打了庭杖,那些站出来支持他的官员们开始慌了神,不知道这时候是继续出言反对还是赶紧缩回去。
不过也轮不到他们考虑了,朱由校已经看向了他们,问道:“现在,尔等还坚持将信国公革职查办么?”
“这……”
朱由校的话把这些官员们逼到了墙角,从这件事里他们已经看出了朱由校对于杨峰的回护之心是多么的重,王恒壮已经为此丢了小命,他们若是再继续坚持处置杨峰的话搞不好就要步王恒壮的后尘。
可若是现在改口,后果就更糟糕了。
一旦改口,他们的名声就全完了,试问一个在威胁之下便能当着皇帝和满朝百官的面随意改变立场的人,有什么资格继续穿这身官服呢。
思虑了良久,这些官员最终一咬牙做出了决定,反正咱们有那么多人呢,皇帝就算是再残暴也不可能把咱们全都打死吧,他还要不要名声了?
很快,文华殿上便响起了一阵整齐的声音。
“臣等依旧坚持,应当立即将信国公召回京城,革职查办!”
“好……好嘛!”
朱由校被气乐了,他点了点头:“真不愧是大明的栋梁之才啊,一个个的骨头都这么硬。既然如此,朕便成全你们,来人啊。”
“喏!”
“前些时候信国公来信抱怨说南洋官员太少,希望朝廷多派些官员去南洋么?真做主,将这些人全都送到南洋去,让他们和江宁军一块教化那些南洋的土著和蛮夷,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大明的恩典和关怀。”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新政策
看着坐在龙椅上笑吟吟的说出这番话的朱由校,孙承宗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而那些刚才还一副忠贞不屈模样的官员们则是如丧考妣。
南洋具体在什么地方,这些官员们十个倒是有九个半不清楚,但他们可以肯定的是,南洋要比向来被官员们视为蛮荒之地的琼州还要遥远,那里不仅到处都是瘴气和横行的毒蛇猛兽,更有那吃人的生番,在官员们看来,这种地方的可怕堪比十八层地狱。
听到朱由校的话后,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面如土色,几乎可以用魂飞魄散来形容,只见他们一个个都变得面如土色,更有甚者有不少人瘫倒在地哭出声来,恍若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
“完了,这辈子完蛋了。”这是几乎所有人心里涌起的想法。
周围的官员们看到这些人的惨状心里也是心有戚戚。
对于官员们来说被皇帝老子摘掉乌纱帽赶回老家虽然难受,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即便是不当这个官了,但依旧有着进士的身份,回到家乡依旧可以呼朋唤友,成日里饮酒作乐,小日子照样过得飞起。
可一旦被发配到南洋那就不同了,那里可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除了那些一年到头也洗不了一次澡的土著和食人生番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活的话恐怕用不了一个月就得被逼死。
心中有些不忍的朱国桢见状,忍不住站了出来对朱由校拱手道:“陛下,这些人虽然无礼冲撞了陛下,但请陛下念在这些人对大明也是一片忠心的份上,绕了他们这次吧。”
文华殿上其他的大臣原本是不敢求情的,但看到朱国桢这个阁老带了这个头,他们也纷纷拜了下来:“是啊陛下,还请陛下法外施恩,绕了他们吧。”
一旁的孙承宗见状心中却暗道一声不好,这些人对陛下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如果没人求情的话或许还有几分希望,可他们这么以求请,这些人这辈子再也回不了大明了。
果不其然,看到齐齐跪在地上的众位大臣,朱由校的脸慢慢冷了下来,他缓缓站了起来:“传朕旨意,这些人限定三日之内必须离京赶赴南洋,若有违抗者,全家一起去,所有人三十年内一律不许返回大明。”
“咕咚……”
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官员估计太年轻,承受不住这种压力,昏倒在地,还是周围的人赶紧过来掐人中推拿了一番,这才把这家伙给弄醒,而这家伙醒了之后也是双目发直,一副了无生气的模样。
看到这些人的模样,朱由校这才对朱国桢冷然道:“朱爱卿,如今南洋已经被江宁军占领,不日将成为我大明的领土。而南洋的人也即将成为我大明的百姓,这些人虽然言出无状,但朕并没有罢了他们的官,而是继续派他们前往南洋教化我大明百姓,为何到了爱卿口中却成了处罚?
若是去南洋当官都是一种处罚,你又将那些为了大明抛颅头洒热血,征战沙场的江宁军将士置于何地?若是如此,那就请尔等披上披甲执刃去为大明开疆扩土,再让江宁军的将士们解甲归田,等尔等将海外的领土打下来后再让他们去那些地方当官,可好?”
朱国桢身为三朝元老,自打入了内阁后朱由校对他也是礼敬有加,从来就没有说过重话,没想到今天却被朱由校训斥了,这不禁让他感到自家的老脸一阵火辣辣的异常难受。
朱由校这话明摆着就是在告诉他,别不知足了。让你们去南洋当官你们都觉得那么难受,那些为了大明出生入死打下南洋的大明将士呢,他们又算什么?
孙承宗看着在龙椅上款款而谈,一副杀伐果断模样的朱由校心里一阵恍惚,他仿佛看到了开国的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的影子。
“难道大明又要回到开国之初的模样吗?”
想到这里,孙承宗的心里不禁就是一惊,一种又是欣喜又是担忧的心情涌上了心头。
想当初开国之初的老朱同志和后来朱棣同志,这两人在位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杀伐果断,朝中的大臣基本上就没有敢炸刺的,谁敢炸刺就收拾你。
就说老朱同志吧,说了杀你全家就是杀你全家,而且还不是几十上百个的杀,一旦惹怒了他不杀个血流成河决不罢休。单是胡惟庸一案,胡惟庸一家被诛了九族不说,被牵连的人就多达三万多人。
蓝田一案也是如此,老朱同志杀起人来那可是成千上万的杀,这也导致了一个笑话,当时京城的官员在上朝前担心没法回来,很多人都提前写下遗嘱。
也正是因为当官的被杀怕了,所以后来明朝的官员们也学聪明了。由于他们还肩负着教导太子的责任,所以几乎每一任教导太子的官员都会不厌其烦的将仁爱、以德报怨之类的思想一股脑的输灌给他们,这也导致大明日后的继任者们一个个都被教得变了味,再也没有出现象朱元璋或是朱棣这样的雄主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朝的官员们还是不放心,他们还想方设法的削减皇帝的权利,千方百计的打压武将集团,掌握了舆论的他们还成日里宣扬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理论,导致了军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更有甚者,这些人甚至还胆大包天的连皇帝都敢下手。
若非如此,大明朝也不会出现两任“风评不好”的皇帝连续落水身亡这样的荒唐事了,由此可见有明一朝,文官们的胆子大到了何种地步。
孙承宗是个聪明的人,尽管他身为帝师,朱由校对他也很敬重,但他却从不滥用这种影响力,就象今天发生的事情,尽管他知道很多人都希望他这个首辅出面求情,但他却始终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那些官员已经触碰到了朱由校的逆鳞,自己如果开口的话搞不好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时,朱由校说话了:“诸位爱卿,朕今天原本是不想开这个廷议的。但朕还是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朕想看看,咱们的朝廷究竟有多少用心做事的人,但结果却让朕很失望,所以朕决定了,自今日起,若有官员违法犯纪,非是罪大恶极者,一律送往台湾、南洋等地为官,让他们在那里为大明效力!”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朱由校的手段
廷议终于散了,朱国桢有些脚步蹒跚的从文华殿走了出来,孙承宗和韩爌则是走在他的旁边。参加廷议的另外数十名官员由于地位跟几位跟三人相差颇大,也不敢打搅三位阁老,全都默默的自动跟他们拉开了一段距离。
正当他们走下台阶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心神恍惚,朱国桢的脚一个踏空,整个人就朝着石阶倒了下去。
“不好!”
几名眼尖的官员见状不禁喊了一声,只是由于他们距离朱国桢的距离太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国桢朝着前面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