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公和胡知州这就冤枉我了。”钱渊请两人在假山边亭子里坐下,“这几日母亲、大嫂身体都不太好,整日忧心忡忡,实在没有待客的心思。”
“嗯,展才孝名远播。”赵文华一笔带过,端起茶盏抿了口,“这是瓜片,明前龙井喝完了?”
“嗨,别提了,全都被平泉公抢去了!”钱渊一拍大腿,“前些日子双江公还想抢呢!”
赵文华耳朵动了动,但神色依旧,笑着说:“今儿又带了点过来,不过展才得谢胡知州,要不是他费力搜寻,想尝尝明前龙井要等明年了。”
胡宗宪肤色白皙,目光有神,脸上表情有些僵硬,笑起来很不自然,他摆手笑道:“些许小事而已。”
这是钱渊第一次听到胡宗宪开口说话,似乎有一把锯子在磨他的喉咙一般,声音低沉嘶哑,木然而肃穆。
“饮茶乃是风雅事,的确是小事,但饮酒甚至嗜酒废事,那就是大事了。”赵文华话题一转,“听说了吗?中丞前往绍兴督战,彻夜饮酒,大醉淋漓。”
胡宗宪板着脸坐在那像一尊雕像似的,而钱渊苦着脸看着赵文华,半响后才苦笑道:“梅村公,这话儿您想晚辈怎么接?”
“哈哈哈,你啊,太滑太滑!”赵文华大笑道:“不过有些事实在看不下去,这几日倭寇又开始侵袭绍兴、宁波,据说海盐、海宁也有倭寇活动,但总督大人严令不得擅自出战。”
胡宗宪看了眼不准备答话的钱渊,突然开口道:“仅海宁一县,被劫掠人口就有两百余人。”
钱渊瞳孔微缩,“劫掠人口?”
赵文华一拍石桌,“汝贞,如何?”
“梅村公高见。”胡宗宪拱手道。
“钱家英杰自然有这样的眼光,不然何至于卢总兵亲自登门造访?”赵文华叹道:“但总督大人还是不肯出击。”
游牧民族入侵西北也会劫掠人口,但大都是为了种地、放牧,而倭寇劫掠人口……这些百姓很可能在被迫无奈之下沦为倭寇。
“汝贞最早发现这事,可惜总督大人……”赵文华摇摇头,“论才能,杭州知府实在委屈了汝贞。”
胡宗宪并没有反驳这句话,在自视甚高的他看来,从湖广巡按转任杭州知府,这都算不上平调。
在胡宗宪看来,如果有机会,自己应该像王民应一样从巡按御史一跃为一省巡抚,而不是做一个亲民官。
毕竟巡按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经常受嘉靖帝钦点,是京官,而杭州知府是地方官,两者有极大的差别。
巡按湖广期间,胡宗宪平定苗民叛乱,又因为曾经巡按宣府、大同,被朝廷塞到最需要军事人才的浙江来,这是胡宗宪能理解的,但却是难以接受的。
这是胡宗宪比前世更早攀上赵文华的根本原因。
“俞大猷、荆川公都曾经提到,展才有理政之能,几个月前小试牛刀,才有了崇德大捷……”
赵文华的话还没说完,钱渊就笑着将其打断。
“谢过胡知州,也谢过梅村公举荐。”钱渊轻笑一声,“今日启程,回松江。”
胡宗宪脸上还是一片木然,而赵文华陡然变色。
第124章 馊主意
朝中每三年取三百进士,加上其他非正途入仕,日积月累之下人数极多,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甚至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绝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赵文华自认没有军略之才,自认没有理政之才,但他自认有一双慧眼。
早在嘉靖四年,赵文华还只是南京国子监的一个监生的时候,就拜时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的严嵩为干爹。
之后严嵩渐渐得势,赵文华连考连中名登皇榜,很快升任通政使,春风得意,手掌大权。
此次南下督战,早在运河之上,赵文华就从众多战报中挑出了钱渊这个突破口,之后京中传来的消息也证明了他眼光毒辣。
赵文华觉得自己看的很清楚了,这个松江少年郎虽然才华横溢,名门子弟,但绝不是那种甘冒奇险以博幸进的人物,他和自己,还有胡宗宪一样,都是现实主义者……虽然他绝不会知道这个词汇。
钱渊回到食园仅仅一个时辰,赵文华就接到了消息,他觉得……为避祸迁居杭州,钱渊绝不可能离开这座城市。
原因很简单,虽然有嘉定、崇德两场大捷,但两次钱渊都是恰巧被困在城中,不得已而接下重担,浙江、南直隶处处烽火,也没见他倒其他地方惹事……
但钱渊虽然轻柔却斩钉截铁的话让赵文华的如意算盘全数落空。
之前一个多月内,赵文华也召见或走访了不少军中将领,在有意或无意的试探中,钱渊这个名字在军中……至少中高层将领心目中拥有不小的分量。
赵文华并不担忧聂豹,他担忧的是另一个人。
似乎知道面前的这位大人物在想什么,钱渊笑着吐出下一句话,“梅村公,说实话晚辈真心不想……双江公的性子你应该清楚。”
“奔赴陶宅镇实在是迫不得已啊。”钱渊放下茶盏,踱了几步长叹道:“自从曾祖鹤滩公逝世,钱氏一族渐渐没落,实在高攀不起张家这等高门大户啊。”
胡宗宪听得懵懵懂懂,但一旁的赵文华脸色由青变白,然后迅速染上一层红晕,最终忍不住开怀大笑。
“说你滑溜,还真是滑不留手!”赵文华指着干笑着的钱渊笑骂道:“据说那位花容月貌,而且还是个才女呢!”
钱渊很自来熟的翻了个白眼,“梅村公说什么?晚辈什么都没听懂!”
“嘿嘿,去年嘉定大捷传入京中,知道别人怎么评价吗?”赵文华一副背后告状的模样,“有人说……钱家子必是站在城头,舌厉如刀,倭寇口吐白沫纷纷溃散……哈哈哈!”
特么这也太损了,不仅仅说老子是冒功,而且还特地点出了言辞刻薄……
“孙子!”钱渊黑着脸大骂:“哪个王八蛋……是双人那个王八蛋!”
“对对对,你都骂别人应该姓黄了!”赵文华笑得都喘不过气来了,“噢噢噢,对了,据说你推倒的那辆马车……当时里面是徐家女眷……展才要小心点,人家说不定就这么讹上你了!”
钱渊歪着脑袋哼了声,“再不要脸也不至于讹上晚辈……要不是怕他事后不认,晚辈说不定早就应下了!”
赵文华不在乎聂豹,但很在乎徐阶,毕竟内阁次辅天生就是内阁首辅的对手。
现在心结一去,赵文华登时亲热起来,拉着钱渊坐下笑道:“还真说不准呢,那位就是个不要脸的,幼子才四岁,已经和陆氏女定亲了!”
钱渊眼神闪烁,知道对方说的应该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连连摆手,“这如何能比?”
赵文华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锦衣卫在嘉靖一朝势力太大,话题一转道:“所以,你才应了聂双江?”
“前一日傍晚知道消息,第二日天还没亮就落荒而逃。”钱渊一本正经的说:“这次是用言语将双江公挤兑到墙角才请了假护送家人迁居杭州,要是不回去……啧啧,怕是脊梁骨都要被人戳断了!”
赵文华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低声说:“其实不回去也无所谓……双江不足为惧。”
钱渊眯起眼盯着赵文华的双眼……什么意思?聂豹不足为惧?
“你不信?”赵文华轻松自如的笑道。
“信。”钱渊脱口而出,但紧接着低声说:“晚辈还年轻……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梅村公也替晚辈想想,震川公、文衡山、荆川公……多少人为晚辈背书,不回去……最丢人不会是别人,只会是晚辈自己……”
钱渊咬牙切齿低声咒骂:“震川公那老头去年就和我看不对眼,非要在那篇文章上添上几句……现在好了,把我架得高高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赵文华也没辙,人家也是被逼着回松江的。
赵文华笑着提起前几日去余杭视察见到的卢斌,“都说展才是个怪人,文坛上没什么名气,倒是军中对你佩服的人数不胜数。”
特么还是要提起这事儿……钱渊实在是无可奈何了,虽然回松江一事勉强算是敷衍过去了,但赵文华这是……贼不走空!?
“将门虎子……不过昨天来访,卢斌似乎有点闷闷不乐。”钱渊看似随口道:“毕竟之前嘉定、崇德两战他都是主将,如今却归于卢总兵麾下不能独当一面。”
“勇气可嘉。”赵文华点头赞道:“多几个如卢斌这样的武将,再多几个如展才、汝贞这样的人才,何忧倭乱不平?”
钱渊眼角余光扫了扫,胡宗宪面色平静,但眉头不自觉的往上挑了挑。
“不仅仅是勇气可嘉,卢斌也腹有韬略。”钱渊觉得以后得写封信给卢斌把谎话说圆了,“朝廷已然下令重起募兵制,但似乎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都没什么动作?”
赵文华脸色阴了下去,恨声道:“张廷彝以为自己手掌兵权,就能真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梅村公曾经提议,但……”胡宗宪轻声解释道。
钱渊眼珠子转了转,凑近小声道:“梅村公南下督战,一道手令让卢斌招兵……应该不是难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