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聊了一阵后,汪直拒绝了同乡的留宴,和钱锐去了钱家酒楼,类似的酒楼如今在镇海、杭州、绍兴一带遍地开花,其中不乏钱家护卫的影子,但钱家酒楼依旧是翘楚……没办法,钱渊脑子里的新菜式数不胜数。
  其实钱渊还真不是靠酒楼赚钱……从辣椒开始,红薯、洋芋、玉米、葵花籽、花生、番茄,多少作物的吃法、用法、榨油法、种植技巧都是从这儿发散出去的。
  “真是了不得啊。”汪直挥手让小二退下,拿起酒壶亲自斟了两杯酒,“月余前,就算汪某出面也成不了事,说不定还被众海商背地里指责……”
  夹了片鱼肉送进嘴,向来最喜欢酸菜鱼的汪直今日有点食不甘味,苦笑道:“但如今慈溪袁家遭海盗劫掠,四海商行行事如此迅速,安抚众人之心,如若汪某再出面,自然一帆风顺。”
  “真是羡慕先生,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不好说。”钱锐慢悠悠的说:“徽商、浙商稍好,但必然还有大量海商不肯,除却苏松,南直隶、湖广、晋商都还要观望些日子……甚至听闻有人鼓动朝中言官弹劾渊儿横征暴敛,大发横财。”
  汪直嗤笑道:“这话也不算错,若你儿得逞,四海商行一跃而起,必为东南翘楚,仅库存银两就令人瞠目,只怕两京户部加起来都不及!”
  “你说他要那么多银子作甚?!”
  钱锐没吭声,夹着油炸花生米嚼着,回想起一个月前儿子讲述时的压抑不住的兴奋表情……银行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这个时代建立一座正儿八经的银行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以四海商行为后盾,以放息为手段聚拢钱财,再放贷给各行各业的商人,以达到扩大商业版图的目的……却是有可能的。
  “看看这手段,好熟悉……如出一辙啊。”汪直忍不住又嘀咕道:“记得当年设市通商,在沥港上商量的好好的,到了镇海……你儿子手里压根没银子,修缮码头,平整道路,还修筑威远城,全都是汪某和本地大户出的银子!”
  “偏偏我还心甘情愿……真傻,我真傻!”
  “后来宁海设市,更是以通商文书一次性卷走十多万白银……”
  “关键是他几乎没出什么本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空手套白狼!”
  钱锐也忍不住要笑,“汪公觉得吃亏了?”
  “那倒没有,事实上每次到最后都是皆大欢喜。”汪直笑道:“就如这一次,如果真的不是加税,而四海商行真的能赔偿,谁不想花半成银子买这个保险?”
  “从海商到船厂,再到船员,人人都有好处……当然了,最大的好处是他钱龙泉的。”
  “这次未必能成事,渊儿太急了点。”钱锐微微摇头,他在心里揣测,是不是京中要召其回京,但如果召其回京,只可能是陛下的意思,徐阶和高拱如今正斗得如火如荼。
  “哈哈哈……”汪直仰头大笑,“他钱龙泉做事看似冒进,实则谨慎,步步为营,十步一坑,我都能想得到,你这个做老子的怎么可能想不到?!”
  钱锐笑了笑,没有接茬,的确,他也已经看得到这一点,保险在短时间内必然得到强行推广,而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海商将会亲眼目睹保险带来的好处,就算船毁,也能东山再起,就算人亡,也能给家里留下一条退路。
  不会再有人强烈的抵制保险了。
  当天,在杭州主持海市的宁波知府胡应嘉赶回了镇海,第二日府衙向慈溪袁家发出了通商文书,这一次的文书上多了一句话,“许出海贩货,不限其地。”
  消息传出后,满城大哗,无数海商涌向了府衙,涌向了钱宅,涌向了徽州会馆,甚至还奔向慈溪袁家打探实情。
  这些年来,通商文书许海商出海贩货,但除了汪直麾下以及偶尔几个徽商,其他海商只能选择朝鲜、南洋两个地点,不能也不敢去倭国和汪直抢食。
  这次通商文书上多的这句“不限其地”,让无数海商浮想联翩,难道倭国航线开放了吗?
  府衙保持了沉默,钱渊也没出面,但徽州会馆传出了消息,靖海伯汪直许海商贩货倭国,而且还不需要交份子钱。
  没几日,所有人都懂了,慈溪袁家组建船队往南洋贩货,但遭遇海盗侵袭受损颇重,四海商行的出手给了袁家恢复元气的底气,之后府衙就发出了这份可以去往倭国的通商文书。
  默契的配合让有些人大约猜测到了钱渊的谋划,一招连着一招,环环相扣,目的是为了推广保险,但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面前,难道自己要亲手将其推开?
  接下来,即将出海的商行掌柜,还没报备的商行掌柜,以及什么都没准备的商行掌柜,连续不断的敲响了四海商行的大门。


第1075章 历史的惯性
  从头到尾一个月多点,钱渊用巧妙的手段让海商或主动或被迫的接受了保险,四海商行也一炮而响,他相信,只要能推广开,保险本身就有足够的生命力存活下去,也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和随园相关的都暂时扣下来?”
  钱宅后院,面对胡应嘉的疑问,钱渊点头道:“反正他们刚从南洋回来,下次出海还要至少大半个月,先挑几个……呃,和徐家有来往的,这是为你着想呢!”
  为我着想?胡应嘉也懒得和钱渊扯淡了,想了想说:“华亭张氏、上海潘氏,这两家倒是合适。”
  张家是徐阶的妻族,潘家的潘允端虽然是随园士子,但其父潘恩致仕前是徐阶的党羽。
  不是所有交了保险的海商都可以去倭国,这里面也需要甄别挑选,各方势力都需要参与进来,即使是和徐阶相关的海商。
  等镇海这边差不多了,再陆续向宁海、厦门、泉州等地推广,钱渊在心里琢磨,如果徐阶早点滚蛋,自己就能在松江府设个出海点。
  陶宅镇就不错,陶溪能通薛淀湖,也能通吴淞江、长江,本就是元明出海的重要转运码头。
  大致聊了一遍后,钱渊轻声道:“你略等几日再回杭州,让侯汝谅那厮等一等……”
  “什么?”
  “黄河秋泛,河道崩坏,潘季驯、南京户部、工部无力。”
  “听说了,前几日收到友人来信,大量船只停留在临清……”胡应嘉愣了下,缓缓问道:“漕运!”
  “不错,漕运只怕危险了。”钱渊咂咂嘴,“潘季驯有治河之能,但无奈资历太浅,而南京户部……太贪了点。”
  胡应嘉小声啐骂了几句才点头,“难怪你提起侯汝谅……海运……但为何要等一等?”
  “展才!”
  “纵然元辅、新郑党争,但此乃国事!”
  “废话!”钱渊厉声道:“能不能行海运在谁?”
  “在他侯汝谅?”
  “在我钱龙泉?”
  “都不在!”
  “海运能不能成行,在朝中,在陛下!”
  钱渊的脸庞在摇晃的烛光照映下显得阴暗不明,胡应嘉终于听懂了这句话,能海运代漕运,也就意味着战船能越过南直隶、湖广、山东、北直隶从海路抵达京师附近。
  高拱可以赞成行海运,徐阶也可以,侯汝谅甚至胡应嘉都可以,但手掌东南兵权的钱渊不行。
  而高拱和随园颇有间隙,徐阶就不用多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如若真的漕运崩坏,北地缺粮,要行海运,最合适出头提议的人正是浙江巡抚侯汝谅。
  因为嘉靖一朝,只有一人提议海运,正是时任辽东巡抚的侯汝谅。
  但为什么要拖一拖再去见侯汝谅……胡应嘉瞄了眼钱渊,轻声道:“京察已经快两个月了,高新郑不支?”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只有在徐阶占了上风的情况下,钱渊才会让胡应嘉暂时不要去接触试图以海运而名垂青史的侯汝谅。
  看钱渊保持着沉默,胡应嘉揉了揉眉心,如果高拱要败,东南这边又要乱了,因为徐阶下一个对付的肯定是随园……不过昨日才接到京中昔日同僚的信,没提到这事啊。
  “过几日,让你那叔父在公开场合提一提运河难行,漕运可能断绝的事,荆川公这些年在宁绍台各地修筑粮仓,你以此为由查验各地粮仓。”
  “如若有不足,告知开阳公、孙文和,他们会令商船回程途中采购粮米。”
  “北上船队以台州柳家为主,他们从不下南洋,只北上去朝鲜,偶尔至辽东,对那一带海路较为熟悉,如若船只不够,从汪直麾下调。”
  “海船抵达天津,调集漕船从北运河运至通州,再走通惠河直抵京师。”
  钱渊显然为这事谋划了很久,滔滔不绝的将各个方面全盘托出,最后才说:“但何时起运,必须以京中党争胜负为准,均听我号令!”
  面前这人有赤子之心,但也不缺权谋暗算,胡应嘉一边颔首一边在心里想,或许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下一刻,钱渊叹道:“克柔兄放心,钱某最恨党争,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党争而误国事……再说了,秋泛来得快也去得快,说不定漕运无碍。”
  目送胡应嘉离去,钱渊不爽的一脚踢翻了板凳,自己离京前和徐渭、孙鑨密议时就不太看好高拱京察获胜,没想到……自己真是乌鸦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