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那管我们何事?”高拱须发皆张,怒目而视,“严分宜、徐华亭、李时言,就算脑浆子打出来,管我们何事!?”
  一旁的裕王不禁点点头,是啊,管我毛事啊,恨不得这些家伙死个干干净净。
  严嵩最不是东西,修缮王府,工部居然说没银子,不得不行贿严世蕃……
  徐阶、李默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些年来不闻不问……对了,徐阶那厮的学生杨继盛还差点将自己扯下马!
  这下子陈以勤、殷士儋等人都没话说了,现在是明摆着的,大家都等着嘉靖帝翘辫子……不,是修道成仙,然后推着裕王登基。
  沉默了片刻后,裕王看向高拱,“高师傅,这钱……钱渊真的有才?”
  早在钱渊还在运河上飘着的时候,高拱就向裕王建言将钱渊收入麾下,不说其他的,光是极有人脉,年未满二十,又乡试中举,就让高拱动心了。
  “殿下,此人身负大才。”高拱神情缓和下来,轻声道:“屡有战功不提,此人东南两度守城抗倭,整理内政,聚集人心,理政手段高明,一叶而知秋啊……”
  “据说提编法和钱展才有关。”陈以勤小声补充道:“如今天下就如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破布,不聚拢人才,以大心胸,大魄力,行大事,如何有回天之术?”
  高拱这次没去怼陈以勤,点头道:“此人心思深沉,聪颖不让严东楼,而且颇有理财手段。”
  “如今天下闻名的‘应星糖铺’就是他亲自创立的,据说在各地陆续分设糖铺,规章制度,钱银调集都是他一手布置的。”
  “就是那洋糖?”裕王眼睛突然一亮,这几年过得苦啊,把口袋翻个底朝天都没多少银子,洋糖虽然不贵,也不是他顿顿吃得起的。
  回头让他送些过来……不不不,让他另外帮着建些铺子……
  “殿下!”高拱有些无奈。
  “噢噢噢,高师傅,你继续说,继续说。”
  高拱歪着脑袋想了下,才接着往下说:“此外,钱渊人脉不可小觑,交际颇有手段,别看将徐华亭、李时言都得罪了,将徐璠……但在东南,与人为善,堪称华亭及时雨。”
  “换句话说,此人滑不留手。”陈以勤习惯性的怼了句,“也不知道为什么选了胡汝贞。”
  高拱脱口而出,“钱展才有识人之明,早在年初就曾对人言,杨宜乃治世良才,却无统兵之能。”
  裕王无所谓的点点头,陈以勤、殷士儋也没吭声,但书房里还剩下的那个人悄悄抬头看了眼高拱,这等话必定是在隐秘处,他如何知晓的?
  “就算明年会试中了进士,选为庶吉士,三年后留馆,九年考满,才有机会入王府为讲官。”陈以勤又提出了难题,“钱渊身处漩涡之中,我等随意来往,对殿下未必是好事。”
  “如果是一甲进士倒是有可能直接入王府。”殷士儋笑吟吟道:“不过没听说钱展才文采非凡?”
  高拱一时哑然,旁边的胡正蒙笑着说:“为殿下效力,也未必一定要入王府,殿下心里有数就是,有些事在外面反而更好使手段。”
  高拱眼睛一亮看向裕王,后者犹豫着点点头。
  “钱渊被陆平泉收入门下。”陈以勤第一个跳出来,“我和陆平泉是同年,在翰林院就是至交,前些年他回乡守孝,我特地出城相送。”
  看裕王茫茫然,胡正蒙轻声解释道:“华亭陆树声,号平泉,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在翰林院里名望颇高,钱展才是其亲传弟子。”
  “噢噢……”
  裕王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拱闷声道:“我和陆平泉也是同年!”
  这下裕王闭上嘴巴了。
  高拱和陆树声还真没什么交情,高拱虽然和陆树声同样都是选为庶吉士,但陆树声是二甲第二,高拱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殷士儋开口道:“我和浙江巡按吴百朋是同年,关系亲近的很。”
  胡正蒙又解释道:“浙江巡按吴百朋,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和钱渊是至交好友。”
  这次裕王先看向高拱。
  殷士儋又补充道:“钱展才入京后住在翰林院编纂张居正家中,我和张居正没甚交情,不过……”
  陈以勤恍然大悟看向胡正蒙,“记得你和张叔大有交情。”
  胡正蒙在历史上没什么名声,但却是嘉靖二十六年会试第一,殿试探花,为人谦和,和同僚交情极好。
  裕王还是没吭声,只看向黑着脸的高拱。
  片刻后,高拱一甩袖袍,“都不用,我自有主意!”
  裕王连连点头称是,不愧是高师傅,早就准备好了,但一旁的陈以勤、殷士儋都黑了脸,就连一直泰然自若的胡正蒙的笑脸都有点僵硬。
  哎,这就是高拱。
  明明好几条线能扯上关系,但高拱就是不用,往大里说,他是为了巩固自己在裕王府的地位,稳定自己在裕王心目中的分量,往小里说,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导致的必然结果。


第237章 谁都不是傻子
  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北京很冷,钱渊已经开始琢磨着弄个火坑了,不过这玩意目前还没问世,可能东北那边才有。
  钱渊前世一直在东南生活,取暖都是靠空调,别说坐火炕,见都没见过。
  北京的冷是干冷,东南的冷是湿冷,刺骨的寒意无孔不入钻入体内,更是难受。
  不过,这点对于常年生活在东南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对于大病初愈的徐渭来说,更是寻常事。
  都说死后方知命重,一只脚都踏入鬼门关的徐渭如今有着独特的感悟,活着未必是最重要的,但只有活着,才能完成那些自己眼中比活着更重要的事。
  皱眉将药汁一饮而尽,徐渭仔细擦拭双手,打开公文袋,一边沉思一边慢慢研墨,打好腹稿之后挥笔一蹴而就。
  倒不是胡宗宪非要把徐渭往死里用,无奈徐渭就这性子,既然答应了入幕,就绝不肯光吃不干,于是胡宗宪将部分公文来往,特别是送入京的部分让徐渭来负责。
  “文长,文长。”
  王寅大呼小叫的闯进来,徐渭露出笑容起身相迎,要不是这位相交七八年的老友,自己这条命怕是撑不下来。
  “坐着坐着。”王寅硬是把徐渭摁下去,“又在忙这些,好几日没来了,怎么样?”
  “还不错,前些日子据说去了绍兴?”
  “是啊,倭寇侵袭绍兴会稽,总督大人亲率田洲兵相援,会稽典吏吴成器出城击贼,内外夹击大破倭寇。”王寅回头看向缓步入门的胡宗宪,“真是人杰地灵,又一个咱们徽州府的。”
  胡宗宪在外面官威甚重,但在心腹幕僚面前颇为宽容,听得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算是好话?
  徽州府七山二水一分田,也不靠海,偏偏在这场东南抗倭中出了好些人物,最早的许栋四兄弟,如今的汪直、徐海,还有倭寇中大量中层头目都是徽州府人。
  偏偏如今东南战局的最高指挥官胡宗宪也是徽州府人,而且幕府中的文士如王寅、罗文龙,麾下的将领如管懋光、汪应晴,也都是徽州府人,如今又冒出了一个吴有器。
  啧啧,都说毒草百步之内必有解药,天降魔星于徽州,却也降下了救星。
  “东翁,看看。”王寅将徐渭刚写好的公文递过来,“只是公文,却好文采。”
  胡宗宪笑着点头,这些是在他预料之内的,他在筹备自己幕府的时候,最希望招揽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钱渊,另一个是徐渭。
  钱渊在战场上所表现的能力,在理政方面的才能,以及对局势的判断,还有让人眼红的人脉,都让胡宗宪渴望。
  比起钱渊,徐渭的名气更加响亮,他在浙江以及东南名士中的地位很高,换句话说,徐渭有很强的号召力。
  在徐渭来投之后,胡宗宪欣喜的看到,大量有志之士主动上门自荐,虽然大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
  如今胡宗宪幕府中人才云集,连精通兵法,曾在广西平定瑶民叛乱的同年茅坤都来投,甚至还请来硕果仅存的“吴中四大才子”的文徵明坐镇。
  在赵文华滚蛋,胡宗宪又升任浙直总督之后,他很少再吃闭门羹了,就在昨天从绍兴返回杭州的途中,他又遇上一个主动自荐的名士,沈明臣。
  “听说过。”徐渭点点头,“宁波府鄞县生员,自幼通经史,有诗才。”
  历史上沈明臣被称为“布衣诗人”,是胡宗宪幕府中的重要角色,而且他还有个侄儿,就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沈一贯。
  看了看徐渭,又看了看胡宗宪,王寅忍不住直接说:“以后这些公文就交给沈明臣……”
  “什么?”徐渭一拍桌子,“是嫌弃徐某……”
  “哎哎哎,急什么!”王寅又将徐渭摁下去,“都十二月了,你还真不去赴会试了?”
  “诸大绶、陈有年都已经启程了,临行时候还在问你……”
  徐渭脸色变了变,一扭头道:“寒冬腊月,奔波在外,徐某还想留条性命,不然日后何人照顾母亲?”
  王寅龇牙咧嘴的和胡宗宪对视一眼,得,听听这话,明摆着还记着那事呢,话里话外……这是不想再见钱展才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