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倭寇横行数千里,沿途破城焚村,砍杀官兵、百姓愈五千人,这是给了嘉靖帝一个大耳光,让他心中对东南诸官的不满达至顶点。
其实不管是曹邦辅还是胡宗宪,都不是嘉靖帝心中最满意的人选,但眼前这位松江少年郎的这番话让嘉靖帝开始重新考虑。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嘉靖帝想起了一个人,第一任浙江巡抚朱纨。
朱纨于嘉靖二十六年以右副都御使巡抚浙江,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任上厉行保甲连坐,绞杀海商,扑杀李光头、许栋,但招致闽人之恨,嘉靖帝下旨召其回京,没想到朱纨性情刚烈,愤而自杀。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浙江巡抚一职罢设,海防废弛,倭寇荼毒东南沿海。
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当年朝中大量福建、浙江的官员上书弹劾朱纨擅杀,这一次更狠,直接派出小股倭寇,先袭龙川,后袭南京,目的只有一个,赶走胡宗宪。
这让嘉靖帝不得不慎重考虑,但同时他也心中疑虑重重。
强自抑制住心中的怒意,嘉靖帝拾起茶盏抿了口茶,眉头一皱,旁边听傻了的黄锦抽了自己一个小嘴巴子,赶紧换上热茶。
“胡宗宪于浙江擅杀?”嘉靖帝不由自主的降低了声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钱渊微垂眼帘,“胡汝贞虽性情坚毅,腹有韬略,但颇通权谋。”
嘉靖帝微微点头,想来也是如此,有前车之鉴,胡宗宪不会那么蠢。
“其实如今倭寇侵袭东南沿海,掠夺财物、人口,杀戮百姓,以至于商路几近断绝,东南世家并不视其为寇仇。”
钱渊的头垂得更低了,“年初,胡汝贞于浙江境内推行提编法,以补军费不足。”
说到银子,嘉靖帝有点头痛,按道理来说,税收制度应该是全国统一的,但实际操作却不是,各省甚至各府都有各自的算盘,各种税收制度五花八门,这是明朝财政制度的一大特色,或者说一大弊端。
“浙江多有官宦世家,但更多的是富甲一方的豪商。”钱渊仔细解释道:“这些商人大都是海商,赚取银两盖房置地,日常豪奢。
胡汝贞仿正德年间江西鼠尾册法,将这些富商单独编册,科以重税。”
胡宗宪不傻,他自然不敢向那些有背景,朝中有势力撑腰的家族动手,但浙江沿海这些年因为海贸赚了大钱的家族太多了太多了,其中有功名的倒是不少,但能考中进士,甚至在朝中能攀得上关系的就少了。
因为东南禁海,这些富商本就收入锐减,现在还要被胡宗宪割肉放血,哪里肯善罢甘休?
他们没能力鼓动朝中御史弹劾胡宗宪,但却有着这个时代独属于海商或者倭寇的胆气。
杀了你祖母,你要不要回乡守孝?
一路打到南京城下,不信朝中不找你算账,虽然有个浙直总督顶在前面,但谁都知道杨宜早就被你胡宗宪架在那了。
十一家海商联手,从日本雇百名真倭,此举只有一个目的,将胡宗宪从浙江巡抚的位置上赶下去。
这些富商不在乎提编法,也可以短时间内容忍因为海禁而导致的收入锐减,却无法容忍胡宗宪这样钝刀子割肉,要知道他们虽然是如今明朝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批人,但本质上没有超越这个时代,他们赚的钱一部分继续投入海贸,但大部分都在当地购买良田。
仔仔细细听完钱渊这一番解释,嘉靖帝冷笑道:“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这些人都从事海商很多年,甚至至今还有子弟漂泊海上为寇,无惧生死……”
“你如何得知?”嘉靖帝突然打断道:“仅仅是猜的?”
“不是,当夜俘虏一名倭寇,逼问得知。”钱渊又垂下头,“后移交南京,第二夜暴毙狱中。”
“那就是说……无人证?”
“是。”钱渊抬起头,眼神坚定,“陛下是君父,学生不愿欺瞒。”
嘉靖帝微微颔首,“知道是哪些海商?”
“不知道。”钱渊苦笑摇摇头,“那倭寇也不知,只知道是宁波海商。”
别闹了,李福第二天就死在南京了,如果这份名单交出去,那帮人再傻也知道是钱渊透出去的,钱渊可不愿担这种风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胡宗宪……胡汝贞……”嘉靖帝口中喃喃念叨了几句。
“陛下。”钱渊小声道:“学生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不知当说不当说?”嘉靖帝嗤笑道:“能问这句话……自然是想说!”
钱渊干笑了声,“学生曾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做敌人想让你做的事,因为他们希望你这么做。”
嘉靖帝眼睛一亮,重复了几遍,情不自禁的微微点头。
在之前嘉靖帝询问关于曹邦辅、胡宗宪的时候,钱渊一直保持沉默甚至耍滑头。
但这句话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以旁敲侧击能让嘉靖帝听进去的方式。
站在一旁的黄锦瞥了眼又垂下头的钱渊,在他印象中,能给予嘉靖帝如此影响力的人真的不多,当年的夏言算一个,如今的严嵩算一个,但这两位都或曾经担任内阁首辅手掌大权,而钱渊却只是个尚未满二十岁的小小举人。
殿里陷入一片沉默,钱渊站在那无聊在心里盘算,拿破仑应该还没出生吧,自己这算不上抄袭……
第228章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徐阶少年得志,但高中探花,初入仕途就连连受挫,这养成了他性情坚韧不拔的一面,但同时也让他在遭遇强大压力的时候会选择待时而动……当然了,也可以说是缩起脑袋当乌龟。
所以,在李默得势的如今,徐阶选择了蛰伏……呃,这想法和严嵩不谋而合。
在钱渊入京面见嘉靖帝的关键时刻,徐阶选择在入阁四年后,第一次旷工,不过只旷工了半天。
“子升来了。”
“元辅。”徐阶疾走几步,扶着要起身的严嵩,“元辅歇息就是,些许小事有小阁老。”
“子升,哪里有什么小阁老。”严嵩白胡子一翘一翘,“东楼小儿如何当得起!”
“陛下信重,亦是世兄有此能。”徐阶脸不红气不喘。
桌后的严世蕃嘴角上翘,他是看不起徐阶的,这松江老头平日里称自己字“德球”,现在有所求,什么“小阁老”、“世兄”、“东楼兄”都能说得出口,真是一点脸都不要!
不管是“世兄”还是“东楼兄”,都意味着徐阶自认和严世蕃是平辈人,但实际上朝中是将徐阶和严嵩视为平辈的。
徐阶用谦逊的口吻大肆吹捧严世蕃这段日子处理朝政的水平,严嵩含笑不语,倒是严世蕃连连点头……没办法,他就这德性。
寒暄了好一会儿后,徐阶才开始说起正事,但正事不是处理朝政,不是批阅各地送来的奏折……那些轮不到徐阶来管,他概念里的正事是今日入宫的钱渊。
可以是胡宗宪,但绝不可以是曹邦辅。
“还没出来呢,已经快三个时辰了。”严世蕃头也不抬,下笔如飞的同时慢吞吞的说:“陛下赐宴。”
徐阶的脸色阴晴不定,第一次面圣就得赐宴……他服侍嘉靖帝这些年也早就看的明白,这位君主可不是那种好糊弄的,更不是文官想象中的那种贤明君主。
能在里面待这么久,说这厮没有逢迎媚上……徐阶打死都不肯信!
特么你是钱鹤滩的嫡系曾孙,是头铁钱铮的侄儿,是聂双江赏识的俊杰,特么据说这么不要脸!
徐阶还在琢磨,门口人影一闪。
“老黄。”严世蕃眼睛最尖,丢下毛笔笑道:“又来蹭一顿?”
“黄公公。”
“严阁老,徐阁老……哎哎,严阁老别起来,先坐着坐着。”黄锦打了个招呼看向严世蕃,笑眯眯道:“今儿就算了,陛下还等着呢。”
严嵩、徐阶都是一愣,嘉靖帝每天午饭之后都要小憩片刻,黄锦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往往来直庐这边吃饭,毕竟他是不能和嘉靖帝一起进餐的,而直庐是西苑这边唯一有小厨房的地方。
但今天嘉靖帝居然没歇息,这让严嵩、徐阶大为意外。
“呵呵,陛下今日谈性颇浓?”严嵩手撑着扶手起身,“让人招呼一声就是,黄公公何至于亲自来一趟。”
“顺路,顺路。”黄锦脸上的笑容似乎从来不会消失,“陛下令护送南直隶举人钱渊出西苑,刚刚把人送走。”
房间里沉默了片刻,饶是严嵩、徐阶都久经宦海也忍不住眼睛凸出来,让黄锦亲自护送钱渊出宫……
要知道黄锦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而且兼管东厂,被称为内相,而且是嘉靖帝从兴王府带上京的,对其的信任无人可堪比拟。
“啧啧。”严世蕃咂咂嘴,转过头看了眼徐阶才说:“陛下召见?”
“是,召见严阁老、徐阁老,还有吏部、兵部。”
“走吧。”严嵩颤颤巍巍的启步,而严世蕃咳嗽一声又看向徐阶。
“东楼兄?”徐阶心里有点打鼓。
严世蕃定定又看了看徐阶,忍不住捧腹笑道:“没事没事……只是适才听人说起,松江会馆有人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