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了他这话之后,陈佑哑然失笑:“承旨莫不是在说笑?我周国同沈国乃是友好邻邦,互不侵犯,作甚要同你蜀国一同攻沈?”
这话一出,别说刘皓了,就是赵元昌、赵普等自己人,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不说江陵那边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就是在这里,十多天前李继勋还同沈国打了一场。更别说大家还一直在筹划着怎么把沈军打回去了!
结果到了他口中,就成了“友好邻邦、互不侵犯”。
这句话把刘皓噎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前段时间我蜀军斥候还见周军同沈军交战,司马竟然尚未听闻,莫不是无人通报?”
这话可以理解为陈佑官卑职微,有消息都不告诉他;也可以理解为,你们周军太弱了,被沈军全歼以至于传不出消息来。
不过这对陈佑来说都是小意思了,以前没少被人指着鼻子骂过。那些利益受损的商贩农工,骂起人来可比刘皓这个读书人狠多了。
故而陈佑只是故作惊疑道:“还有此事?前段时间我去沈国,倒是没人说过啊!”
说着,他朝刘皓拱手道:“要不承旨先下去歇息,等我到沈军处问清楚了再与承旨分说?”
这话一出,赵元昌立刻接住话头,强忍着笑意神情严肃道:“司马所言甚是,此等大事我等还未曾听闻,必须查清楚了!”
然后,又和颜悦色地看向刘皓:“不若刘承旨先行歇息?此等大事不查清楚了,我实在是没心思谈论其它。”
听到这话,刘皓脸色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看,没想到自己把自己坑进去了。
只是赵元昌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僵着脸躬身道:“但凭殿下吩咐。”
第九十四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待刘皓在仆下的引领下前往客院,赵元昌忍不住指点着陈佑笑道:“却不意将明也会如此谐趣!”
众人闻言皆笑,陈佑也跟着呵呵笑了两声,然后拱手问道:“不知大帅准备如何处置这蜀使?”
开始讨论正事了,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自然是遣人送往开封。”
“只是这蜀使此来是为求和,若是官家同意......”陈佑话还没说完,就一众附和的声音。
这个时代,战功那是含金量最高的。堂内这些人都是赵元昌幕府中人,若能一战灭蜀,他们的身份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在前线拼杀,所以才不乐意战事结束。若是换成底下的军汉来回答,估计十个有八个都会选择结束战争。
一片纷乱中,甘靖宇站出来道:“殿下,这蜀使是一定要送到京城的,只是我们可以让他们慢些走。”
听了他的话,赵元昌点点头:“定邦此言可行。”
他自然也是不想两国议和的,虽然真想开战的话,盟约起不到丝毫约束作用,但总是失了大义。
一路上拖着使者慢慢走,从这里到汴京估计能走上二十多天。这还是因为有一大段顺流而下的水路,实在是慢不下来的缘故。
到汴京之后,也可以授意汴京的盟友在谈判中搅局,又能拖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或许蜀地就会发生什么变故,以致于让周军拿下蜀都。
总之,事在人为。
次日便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可以算是一个传承久远的节日了,最早的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季秋纪》,不过当时是丰收之后祭祀天帝、祖先。
而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则记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在重阳节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习俗。
不过,重阳节被官方确认为节日却是唐朝的事情了。
闲话少说,这天陈佑刚起床,刘河就禀报说都督行营遣人送来重阳糕。
来到桌前,只见桌上摆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红漆木盒。
打开盒盖,二十余块五颜六色的重阳糕整齐地摆在盒内,其上还撒了一些新鲜的桂花瓣,透出淡淡的奶油香味。
拈起一块轻轻咬一口,略微有些弹牙,仔细咀嚼,软糯香甜。
“不错!”陈佑赞了一声,将盖子重新盖上,对刘河道:“剩下的就让大家分掉吧。”
“是。”刘河应下,将木盒抱起。
陈佑将整块重阳糕咽下之后,又道:“对了,你找万育支些银钱,到街上去买些菊花酒,再置办一桌酒席。过节嘛,大家一起乐呵乐呵,只是不可多饮”
军中等闲沾不得酒,虽刘河等人乃是陈佑的家兵,可随军一个月来,也是没饮过酒。这时听说可以饮酒,刘河脸上笑容再也掩不住,连忙道:“老爷放心,某等不会多喝!”
听他如此说,陈佑笑着摇摇头,带着四个家兵朝州衙行去。
州衙就是现在的都督行营,自从行营移到州治临江县城之后,陈佑就不得不担负起原本知州的工作。
好在忠州州衙一干小吏都很识时务,即便是有亲友在周军攻城之时遇难,也很配合陈佑的调用。
毕竟,对于乱世的底层来说,什么样的国仇家恨都比不上家族的延续。
这些人或许心中还会记恨某些具体的人,但只要陈佑,或者说周国,能给他们与从前无异,甚至更好的权力和生活条件,他们就能放下仇恨,支持周国的统治。
只有那些一无所有,自认生命失去意义的人才会想要行那博浪一击。
也因此,陈佑等人在城内穿行,都得有军士家兵护持。
除了这些具体执行的小吏,身为都督府录事参军事的赵普也为陈佑分担了不少工作。故而如今虽战事未平,但忠州也算是渐渐恢复正常。
陈佑刚到州衙坐下没多久,处理完陈佑住所事务的庞中和便赶了过来,一天的工作就这么开始了。
巳正,赵元昌遣人来邀陈佑一同登高望远。
将已做完的工作整理了一下,嘱咐庞中和一声,陈佑便赶往州衙正堂。
走进正堂,只见堂内只有赵元昌一人坐在椅上饮茶。
听到他的脚步声,赵元昌抬起头来笑道:“将明来得倒是迅速,且坐下稍等,等下则平他们也一同去。”
听闻此话,陈佑点点头,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自有仆下奉上茶点。
过不多时,赵普、潘美、杨光义、甘靖宇等人陆续到来,俱是这临江城中赵元昌信重之人。
这还是陈佑在听庞中和说了庞言兮给潘美送靸鞋、护手之后,第一次见到他。
原先倒没觉得异常,可是现在看起来,堂内本来就没多少人,这潘仲询愣是找了一个离陈佑比较远的位置坐下,分明是心虚啊!
许是注意到陈佑在看他,潘美朝陈佑咧嘴笑了笑。
陈佑心中好笑的同时也回了一个笑容。
就在这时,蒋树领着一个小厮走了进来。
只听赵元昌笑道:“这重阳佳节,还须得簪花才美。”
陈佑这才注意到小厮手里拎着一个花篮。
赵元昌率先从篮中取出一朵巴掌大的金菊,将修剪过的花枝插到头上戴着的纱帽上。
小厮提着花篮来到陈佑面前,他也随意拿了一朵金菊。却见这金菊分外鲜艳,花萼处留有寸半花枝,花枝尾部修剪出一个斜面方便簪插。
四处看了一眼,学着旁人将金菊插到帽子上。
一股清香缭绕,轻轻晃了晃脑袋,感觉怪怪的。不过堂内包括蒋树在内,都在帽子上簪了一朵金菊,他自然不能特立独行。
眼见众人都妥当了,赵元昌哈哈一笑,起身道:“诸君,随我一同登高望远如何?”
陈佑等人连忙起身,齐齐拱手道:“喏!”
此处毕竟是山区,出了城向西南行去就是一座小山。
当然,他们是骑马到山下的。
除了一行登山客,还有数十卫士前方开路、后方护持。另有仆下厨子背负食材餐具随行,这是要在山上野食了。
第九十五章 寥廓江天万里霜
翻身下马,就有那军士递上木杖。
陈佑试了试,手感还可以,高矮也正合适。
赵普来回走了两步,笑道:“可惜此时没有谢公屐。”
这“谢公屐”乃是南朝宋谢灵运登山时穿的木屐,木屐底部的齿是榫接结构,可以卸下来。上山时卸下前齿,下山时卸下后齿,方便得很。
听闻此话,陈佑随口接道:“我们又不需要登青云梯。”
却是他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句诗: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不想赵普指着赵元昌道:“这不正是青云?我等且随青云,直上九天!”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大笑。
赵元昌也笑道:“好你个赵则平,竟然拿我打趣!”
说笑一阵,赵元昌打头,甘靖宇押后,一行人开始登山。
此山无名,也不是很高,一路说笑着走走停停,午时左右便到了山顶。
到达山顶之后,军士仆人忙着整理出一块空地,埋灶做饭。
而陈佑等人则站到一边,观赏山下景色。
四周皆是莽莽青山,唯有东南向西南是一条江水。
陈佑站在边上,朝南边的江水看去。
站在高处看江水,又同当日孤舟漂在江面上的感觉不同。只见宽阔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水雾,江水蜿蜒曲折,浩浩荡荡朝此处而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