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步。
军士不得不停下脚步,将信封递给文书。
文书接过信封,走到严处昭身旁,仔细捏了捏信封,这才把信交给严处昭。
趁着这个机会,军士仔细打量着严处昭。
他的武器在进帐之前被解下了,不过没关系,他相信自己即便是赤手空拳,也能完成任务。
更何况,桌上还有用红色丝绸包着的节度大印,关键时刻也可以用一用。
严处昭接过信封,拿起桌上的拆信小刀挑开泥封,然后将刀放下,取出信纸展开来阅览。
好时机!
此时严处昭注意力都在信上,而那文士则看着严处昭。
军士深吸一口气,猛然向前踏步。
听到动静的两人惊愕地转过头来,只见军士猛然扑向严处昭:“死!”
慌乱之中,严处昭拿着信纸的右手猛挥,迅速站起身来:“滚!”
然而却来不及了!
军士扑到他身上,双手猛然一合,抱住他的脑袋,腰部用力在空中一拧。
一阵桌椅倒塌的声音,随后是沉闷地噗通声,军士抱着严处昭狠狠砸在地上。
直到这时,被突起的变故吓得后退两步的文士才嘶哑着嗓子喊道:“刺客!”
第九十一章 局面僵持如鸡肋
只是片刻,帐外传来打斗声,同时有人掀开帐门冲进来:“保护大帅!保护大帅!”
那军士从地上爬起来,看了一眼脖子折断、嘴角流血的严处昭,愣了一下,大声喊道:“贼首已亡!你等还想顽抗吗!”
说着,他弯腰抓住严处昭的衣领将他拎起来,只见严处昭的头颅耷拉在胸前,若是活人,定做不到如此动作。
涌进帐内的亲卫们一脸震惊地盯着死得不能再死的严处昭,好一会儿,突然有一个人道:“我等愿随将军平叛!”
此话一出,立刻就有人反应过来赞同。只是亦有那欲为严处昭报仇之人,故而只是稍做僵持,重又开始激战。
至于那个刺杀成功的军士,则在混战中抢到一柄武器,得以护持己身。
杨中广总共派了三拨人,他成功且活了下来,另外两拨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一拨没得手,另一拨得手之后就被乱刀砍死了。
不过,即便这样,杨中广的目的也达到了。
本来在蜀都城外对峙的也就只有六股势力,现在其中两股带头且实力强劲的势力失去了领头人。势力内部要争权,外部则窥伺着地盘和人口。
就在一片慌乱之中,杨中广率兵击败挡在水路上的一股叛军,抵达蜀都城下。
看到他的出现,有两股叛军立刻撤兵,另有一股则是因为地盘就在蜀都不远,权衡之下当即倒戈,协助杨广中镇压乱斗中的那两股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活下来的那个军士扯着虎皮做大旗,愣是拉了一帮人同严处昭的部下打得有来有往,坚持到杨中广到来。
八月二十一,后蜀枢密副使、辅国大将军、通江县公杨中广率军于蜀都城下打破叛军。蜀帝孟昶亲自出迎,加封杨中广为太傅、清化郡王。
八月二十二,周枢密副使史肇庆破南郑,后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阵前投降。
至此,虽武定军节度使仍在兴道县城顽抗,但史肇庆已经能调派兵力突进蜀地了。
次日一早,遣兵西出金牛道,夺取位于三泉的阳平关,正式打开入蜀的大门。
只是沿着这条路,迎头而来的就是位于利州的葭萌关。周军先锋只是派出斥候,探明葭萌关守备森严之后便停了下来。
除此之外,另有一股偏师自南郑出发,沿米仓道直扑集州。
八月二十三,后蜀派兵增援剑州、利州,同时以杨中广为主帅,统帅大军沿江直奔渝州。
而在涪陵城下,李继勋组织的几次强渡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暂退。
二十四日,赵元昌接到蜀国叛乱已平、大军顷刻便至的消息,没作多少犹豫,立刻下令周军后撤至丰都城。
同时安排各军驻守桂溪、垫江、南宾等县,以成犄角之势。
占据涪陵的沈军也没有闲着,周军刚退,立刻就遣了兵马夺取乐温、温山二县。在地图上看,乐温、温山、涪陵三城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且温山在涪陵上游。
毕竟自上游的渝州攻涪陵还是比较容易的,得了温山则有了一个缓冲。而取乐温则是为了防止周军从桂溪袭扰温山。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如此,周军之前为何不占了乐温?
实在是乐温同丰都之间隔了一道不小的山梁,联络不便,一旦有事,丰都这边也反应不过来,不如就此放弃。
二十五日,杨中广抵达渝州,稍做修整,便下令进攻涪州。
好在卢子龙及时调配,将蜀军挡在温山城上游。
二十八日,周偏师拿下集州治所难江县城,挡住来援的保宁军节度使之后,便僵持起来。
至此,纷纷乱乱一个多月的蜀地局势终于平静下来。
这天,赵元昌召集一众人等议事,陈佑自然也在通知之列。
不等开始,陈佑就能猜到所议何事,无非是进退之事。
如今赵元昌也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境地。
若非周军被临江县挡了三天,若非沈国趁火打劫,若非杨中广行险成功。总之,一系列的事情,导致赵元昌没能拿下渝州,还被挡在涪州下游。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周、蜀之间还有一个沈,让周军不至于直面顺流而下的蜀国水军。而沈军在蜀军的压力下,也不会主动挑衅周军,可以说现在是十分安稳了。
但还是那句话,十数万人人吃马嚼的,每日靡费甚多。又在此处逡巡不定,不得寸进,还不如直接退去。
可是真的退吧,又不甘心。虽然原先的目标没有完成,但现在还是僵持状态,如若局势生变,远在江陵恐怕来不及反应。
陈佑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堂内并没有多少人,除了李继勋、曹新荣之外,其他的都是赵元昌幕府中人。
待两名军士举着展开的大幅地图在堂中站好,赵普便拿起一根木棍走到地图前,开始讲解目前形势。
当下形势也不算复杂,很快就介绍完了。
堂内安静了一会儿,赵元昌问道:“如今之计,诸君以为当如何?”
陈佑也没啥好办法,只得静坐不语。
好一会儿,场中年龄最大的宋敏贞开口道:“殿下。”
赵元昌微微探身道:“方正先生请讲。”
“如今这蜀国先是内乱,后又遭两面夹攻,只要我等僵持此处,蜀国怕是要平而不静。”
宋敏贞话音未落,法曹参军甘靖宇便出声道:“宋参军此言虽有理,但是此处可不仅仅是周蜀两家。有沈军挡在前方,便是蜀国有事,我等也过不去。”
说着,他朝赵元昌拱手道:“殿下,属下以为,现在当先行退兵。我等既不愿助蜀攻沈,不若退去,到时沈蜀两家自会打起来。无论何者胜出,都必是师老兵疲,待得此时,方式我军出兵之机。”
这话听在陈佑耳中,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所谓谋略,就是对人心的把控。战场计策,在扣除天时地利、装备后勤之后,就是双方主将的心理战。
不过水军都指挥使曹新荣对甘靖宇的建议却有不同的看法:“甘法曹怕是忘了,我水军一路行来,但有道狭水急之处,皆是暗桩密布。怎知我等此次退去,沈蜀不会再次阻碍水道?到得那时,怕是做不到兵贵神速了!”
第九十二章 未来之事早打算
曹新荣说完这番话,堂内一下安静下来。
陈佑偷眼看了看坐在他对面的李继勋,却发现这久经战阵的李将军双目微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再看赵元昌,虽眉头轻蹙,但脸上也没有多少焦虑的神色。
见此情景,陈佑心中一定。
得了,两个“老将”都这么镇定,看来是早有定计,现在讨论只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
果然,眼见几人辩了一阵也辩不出什么好法子,赵元昌终于开口了:“事到如今,撤退之事休要再谈。”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看他怎么说。
只见赵元昌看向宋敏贞道:“方正先生坐镇万州调度粮草如何?”
“但凭殿下吩咐。”宋敏贞拱手应下。
听他应下,赵元昌点点头,宣布道:“就此散会吧。”
说完,径自起身从侧门离开大堂。
陈佑也站起来,叫住准备离开的赵普:“则平兄,到我那里坐一坐如何?”
赵普转身拱手笑道:“固所愿尔。”
周军大营在丰都东北的一座庄子周围,这庄子乃是丰都县某个大户献出来的,赵元昌作息办公都在庄内。
似陈佑等幕府成员在庄内都有各自的办公场所,陈佑分到的房间就在正堂东边不远,左右是各曹房。
来到房内,庞中和正在整理各曹送上来的文书。看到陈佑二人,他连忙起身行礼。
“万育,你吩咐仆下送一壶茶水来。”
“好!”庞中和应了一声,便离开了房间。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