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陈佑的这一份奏章直接留中,没几个人知道他其实上了两份奏章。
  但这已经足够了,魁首上书言事,底下立刻就有官员闻风而动。
  谈论的只有一件事:水利已经四五年没修了!
  兴国年间,各处水利基本上是一年一整,三年一修。
  到盛德年间,水利以河运为重,黄河占去大头,洛南准备开凿的人工河又占一部分,再就是汴淮等涉及粮运的河道。
  而各州县农田水利,也就一些体恤民情或者胸怀大志的官员,会想着去修。还得当地衙门有钱有粮,才能真的做成。
  很可惜,这些年战事不断,灾情不绝,缺钱少粮乃是常态。
  有时候不是人不想修,而是没办法修。
  可惜,朝廷里上书抨击此事的官员不管这些,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客观存在的现实。
  以水利为引,继而引申到被废除的兴国政令上。
  赵普本是风雨飘摇,中枢一干起居八座的下属想要以他为垫脚石,宫里天子又在怀疑他的忠心程度,眼看罢相近在咫尺,底下那些不要命的官员开始褒兴国贬盛德了!
  赵普差点没笑出声来。
  面子算什么?位子才重要!
  于是,他出手引导激愤的官员把矛头对准他,略去先首相巴宁泰,直言赵普主政以来多有乱政。
  此类奏章出现的当天,赵普直接面圣哭诉。
  他不求情,只是说一心为了天子,怎料百官被邪说蛊惑,不解圣意。最后涕泗横流,请求天子将其罢免,以安抚百官。
  但是,区区赵普罢相不要紧,只希望天子择选贤臣,继续盛德仁政,免得损了天子之圣明。
  这话一出,赵德昭怒火难抑。
  正如赵普所言,区区一个赵普不算什么,重点是盛德之政,一定要比兴国之政好!
  这是赵德昭的底线。
  尤其是之前陈佑才上了一份奏章把盛德之政批判了一顿,赵德昭现在正处于极度敏感时期。
  丁酉,因官员弹劾李昉徇私受贿,赵普上书请求开展大考,以吏部为主,御史、肃政为辅,用一年时间考课天下官吏。
  主要考课内容,就是对盛德新政的执行情况,另就是但凡贪腐徇私者,一概贬斥。
  天下官员,大都禁不住针对性的调查。
  轰轰烈烈的盛德大考就此展开,说是要御史肃政辅助,但赵普拿来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御史台和肃政司。
  有天子撑腰,至少在这次大考中,他要这两处地方能做到指哪打哪。
  ……
  宋白神色匆匆进入梁王府,问明梁王正在书房,脚下不停往书房去。
  门外护卫通秉之后,宋白进门行礼,随即道:“山长,赵相公如此施为,官心不安啊!”


第八百二十章 千里神州烟波生(四)
  “不着急。”陈佑在翻奉贤馆送来的前唐故本。
  《四书集注》编完之后,奉贤馆有了空闲,陈佑便让他们搜集唐时史料,准备重新编修《唐书》。
  不过,修史向来是史馆的工作,而且必须得到天子敕令才能着手修史。
  故而奉贤馆现在只是做初期收集整理的工作,正式动笔还得等几年。
  陈佑翻看史书,对前尘旧事的好奇心远大于以史为鉴的学习欲,对这些不同于史书记载的资料尤为上心。
  看完最后一段,陈佑合上手中册子,叹了一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将册子放下,他才看向宋白:“又有人找你了?”
  “是。”宋白毫不讳言,“高府尹听说天子对开封府颇为不满。”
  “要么得罪我,要么得罪天子。开封府这群官吏,总得选一个。”
  陈佑呵呵笑着,站起身来。
  “今年粮食能收回来吗?”
  宋白的目光放在陈佑身上,如同向日葵朝着太阳一般,随着陈佑的移动而转身:“开封府恐怕还不上。初春少雨,今年夏粮收成不好。若是秋粮丰收,应该能还三四成。”
  “这样啊。”
  陈佑打开门,整个人在宋白眼中只剩一道黑色的剪影。
  “天子恐怕忍不了多久了。”
  宋白没接这句话。
  当初陈佑要借粮给地方衙门时,他就说过这事。
  借钱给别人,若是能还上也就罢了,若是还不上,账被赖掉已是幸运,就怕那人处理不了欠款,索性处理掉借款人。
  当时陈佑并不把后果放在心上,宋白只得放弃劝阻。
  “考课一事,乃朝廷大政,我等不能阻拦。”
  陈佑也没指望宋白回复,继续往下说。
  “是上是平是下,该怎样就怎样。只是有一点,治政,在一个‘公’字,公平、公正、公道。若是他赵则平做不到,不如早早回乡养老。”
  宋白紧抿嘴唇,稍一犹豫后开口道:“赵相公手握御史肃政,公道在其手。”
  御史可以风闻奏事,肃政可以根据已有线索申请调查,谁能挡得住?
  即便多数官员不经查,可普通官员没有风闻奏事、奏请搜查的权力,公道与否,只看赵普如何把握。
  陈佑此时已经走出书房,宋白连忙迈步跟上。
  “这天底下总归要讲理。”
  陈佑站定,转身看着宋白:“赵则平考课有理,朝廷欠债还钱也有理。今年纸钞承兑,可以放到七八月份,你问问那些官员怎么看。”
  朝廷敢赖梁王的账,地方衙门可不敢——除非地方得知朝廷要对梁王下手。
  既不敢赖账,又还不上欠款,可不就只能帮债主说几句话了。
  ……
  “还不上!”
  赵德昭面色沉郁。
  “这就是朕的牧民之臣?”
  任喜闻言,缓缓跪下,垂首不语。
  赵德昭发泄一通,无力坐下。
  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这些日子陈孚如何了?”
  “回禀官家,武司日夜盯着陈监丞,探得陈监丞曾邀殿前司天武第二师一旅指挥使南宫垣以及南城近卫第三师一旅副指挥使吴安顺入梁王府。只不过此三人可能发现武司察子,这些时日并未联络旁人。”
  赵德昭闻言默然,考虑一阵,他开口问道:“你以为哪个更……”
  话说一半,他停下来,微微皱眉,暗自思忖后,他更改决定:“算了,通知中书拟旨,召陈衡入京,把南宫垣同吴安顺一道调去交州。”
  任喜答应着,爬起身来准备退出去。
  赵德昭突然烦躁地出一口气:“去把应瑞先生请来。”
  “喏!”
  四月底,宋、郑、卫、曹等州奏请朝廷调拨银钱准备购入夏粮。
  之后,太府官员请求增发纸钞。
  五月甲寅朔,徐、颖、洺等州奏称商贾请求兑换银钱。
  丙辰,以军器监丞陈孚为太府丞,提点钱钞务。
  当晚回到家中,面对苏文彦,陈孚无奈摇头:“估摸着是叫我把这次放兑做好。”
  “用的就是二郎你的身份。”苏文彦语气没有太大波动,“二郎可想好如何去做?”
  “只得遵令而行。”
  苏文彦点头赞同:“说来,文彦有一言,二郎可考虑考虑。”
  陈孚闻言,不由挺直身子,双手撑住大腿,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文彦:“先生请讲。”
  “二郎到了钱钞署,可先查清今年当兑现纸钞数,将此数增加一成左右作为今年新发纸钞数额。其后,先发新钞,再兑旧钞,如此,可解朝廷钱荒。”
  这话说完,陈孚眸光闪动:“如此,恐怕一二年之后朝廷便不再满足增发一成了。”
  苏文彦笑道:“二郎可记得去年发了多少次纸钞?”
  陈孚恍然。
  无本万利的事情,官僚们可不会放着不去做。
  尤其是这种,现在做了是你的政绩,祸端要到四五年之后才会显现,那还想什么,赶紧做啊!
  一时之人背一时之锅,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次日,陈孚刚到太府,就被赵普派人叫过去。
  通秉之后走进书厅,屋内已经坐着一人,正是太府卿齐莹。
  陈孚扫视一轮,在屋内站定行礼:“太府丞陈孚参见相公,参见太府。”
  以陈孚和赵普二人的官阶差距,按理该下拜的。不过这条规矩并没有放到法令里,再加上陈佑主政时极少让人下拜,到现在也就沿用了非大事不拜的潜规则。
  “看来文炳认得琼石,那我就不多介绍了。”
  赵普一面说着,一面转向齐莹:“调文炳去太府,虽然做的是太府丞,可天子也好,某也罢,都是期望他把纸钞事做好。”
  齐莹连连点头:“相公放心,太府上下一定配合陈寺丞办好纸钞。”
  赵普微微颔首,转向恭谨立在屋中的陈孚,笑着道:“文炳你也听到了,有琼石这话,你不要担心其他事,专心办好纸钞就行。”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语重心长道:“钱钞署官员,只要得了琼石同意,你可任意撤换。只是今年承兑事项,不得出问题。”
  陈孚连忙保证:“相公放心,下官定不负相公期望!”
  “那便好,我就不留你们了,去忙吧。”
  说完,他低头开始处理公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