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是嘛。”
  赵普不为所动。
  “熙载听闻相公乃是太祖子侄,先帝股肱,忠贞之心,天下无出右者!而今何不先行义举,改换新天?”
  赵普嗤笑一声:“说得漂亮。”
  石熙载面色不变:“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相公以为如何?”
  沉默良久,赵普挥手:“不必多言,我自有计较。”
  石熙载心中安定,起身一礼,退出书厅。
  过不多时,赵普前往同明殿面见天子。
  十月初二,诏蜀地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
  这是一道正式诏令,而且,这也是兴国以来第一道没有首相附署的诏令。
  此诏一出,“忠孝一体,不孝者必不忠”的议论立刻传开。
  目的很简单,逼迫陈佑认可这道诏令的合法性。
  整整一天,陈佑都没对此做出反应。
  初四,以大理正乔奎为首的一批中层官员上书以“蜀地兄弟别籍案”为例反对诏令。
  乔奎是不想做这种出风头的事的。
  只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不愧是陈师!”
  同明殿里,赵德昭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
  石熙载坐在对面,默然不语。
  之前他去劝赵普,没想到赵普转头亲自寻天子商议,直接把他居中筹谋的功劳按死在萌芽状态。
  这就是宰相,这就是权力。
  同样的,首相陈佑虽未公开表态,但也用手中的权力展开斗争。
  乔奎等人的奏疏被陈佑全部截留,没送到御前,也没给其他宰相。
  这让石熙载、赵普等一开始设想的批驳这批奏章的计划失去执行条件。
  而且,这批奏章,优中选优被刊登在邸抄上。
  没有被批复的奏章,被直接公开,而且还是反对之前发出的诏令。
  毫无疑问,中枢有宰相对之前的诏令有不同看法!
  发泄一通,赵德昭看向石熙载:“凝绩可有法子?”
  听到闻询,石熙载稍稍一顿,之后才开口:“官家静观其变即可。”
  “何解?”
  石熙载不好明说,陈佑有了警惕的情况下,再想越过他签发诏命十分困难。
  而不能颁布诏命,天子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真正有用的,是他们这些底下人。
  仔细考虑一阵,石熙载恭敬地解释道:“官家乃天子,天子曰‘可’,则臣等奋力行之。首相以为不可,是臣之敌也,非天子之敌。”
  “唔。”
  赵德昭皱眉,听到这话,他突然想起以前陈佑曾经说过“一旦亲自下场斗争,就失去了超然物外的仲裁权”之类的话。
  虽然想要掀翻陈佑,但来自陈佑的教导,赵德昭从未轻慢疏忽。
  “便如凝绩所言。”
  想通之后,赵德昭点点头,不再纠结此事。
  他可以等,石熙载等人不能等。
  各类私报也好,各家讲学也罢,一时之间关于“父母在而别籍异财”是否不孝的辩论迅速扩大。
  远超之前声势。
  一派想要定死“不孝”的判断,进而引申出反对诏令的人就是支持不孝,就是本身不孝,因为忠孝一体,就能推导出此人不忠!
  另一派则要全力否认这一点,准确来说,是想否认“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一定不孝。拿来举例的还是蜀地案,同时用瞽叟杀舜而舜避逃来类比此案。
  两派战得难解难分,要想分出胜负,只能期待最高权力做出裁决。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官员弹劾赵普在两浙时收受吴越王等人贿赂,致使有罪者从轻惩处。
  紧接着,首相陈佑奏请拜刘熙古为宰相。
  这时候,侍中兼枢密使巴宁泰上奏支持拜刘熙古为相。
  同一天,因薛居正无力回天,胡承约放弃毁约打算,奏请拜刘熙古为相。
  初七,刘熙古拜相,祭告太庙。
  当上宰相之后,刘熙古立刻前往大理寺,要求大理寺在执行“别籍论死诏”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事制宜,不可一刀切。
  风波,似乎停止了。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廿一)
  陈相公府,一干陈系再次聚集。
  紧赶慢赶,潘美、吕端总算在刘熙古拜相之后赶回洛阳。
  李克榕的调令也以下达,不日就将启程。
  在此之前,陈佑召集众人,想要统一思想做好安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陈佑驱散舞女乐师,手中把玩着白瓷酒盏,缓缓开口:“天下将乱,诸君以为我等如何处之?”
  “天子受奸臣蛊惑,为天下计,当清君侧。”
  开口的是汪弘洋。
  他要是说“驱贼除奸”也就罢了,偏偏说的是“清君侧”,只一句话,杀气四溢。
  紧接着,韩向阳、李克榕等人陆续提出如何“清君侧”。
  比如驱逐贼臣,清洗宫廷。
  再比如重整禁军——正好禁军求战欲甚高,可以借机发动与辽国之间的战争,以便调整将领。
  总结起来就是要两条腿走路:控制住天子,以及,控制住军队。
  至于如何做到这两件事,其中细节可以慢慢商讨,但大方向得定下来。
  陈佑扫视一圈,心中了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么做。
  待话语停歇,陈佑开口道:“天下万民,岂能坐视?”
  没有具体指代,但大家都明白,这说的是保皇党不会坐视陈佑压制天子掌控军队。
  沉默一阵,庞中和开口道:“若是十年前……或无此事。”
  的确,要是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到现在,能叫天子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若如此,焉能有如今天下?”
  陈佑丝毫不在意,没在这件事上多说,直接问道:“诸君以为,当今之世,百姓如何?天下如何?朝廷如何?”
  “百姓各安其居,各乐其业。”
  “天下纷扰,或有剧变。”
  “朝廷之内,多有算计私事罔顾天下者。”
  ……
  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个说完,不需要陈佑总结,众人脸色都变得严肃起来。
  看似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一片和谐,实际上如烈火烹油,只要朝廷这口大锅破一个洞,从上到下都会焚烧殆尽。
  前面十年,陈佑一面优待朝廷官员,一面减轻百姓负担。
  这些年虽然严抓官员贪污、残民之举,但对官员勾兑工商业甚至亲自下场参与工商经营放开限制。
  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工商业主与地主一体两面的情况——因为官方的参与,大量少地甚至无地的工坊主、大商贾背靠官员,发展壮大,这些工商业主们发展到足以影响一地经济时,自然而然就开始影响当地官员甚至中枢官员。
  结果就是,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轻工业、商业越来越繁荣,看起来一切向好发展;但对地方政府甚至中枢官员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工商业主们渐渐地不满足于当前的收益——朝廷优待普通百姓的律令格式严重影响到工商业主压榨百姓的效率,严重影响到他们发展的速度。
  最重要的是,除了本土的发展,日本、高丽的改革也在持续推进。
  这两个地方严控农田流转,大地主被一扫而空,而且考课以教化、稳定为重,不以经济经营为重,工商业主们的影响力很低。
  日本、高丽两地情况随着通商往来,逐渐被中原民众所知。
  近一两年来,有那些热血青年不满中原商贾事,多次刊行私报宣传“西海改革”、批判当地官商。
  官员因私利而心力难齐,工商业主想停止优待百姓,百姓想限制工商业主。
  矛盾一旦爆发,必生乱象。
  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陈府这件小小的客厅中,大部分人都清楚,但都没有明说。
  过了一会儿,吕端开口询问:“相公可有法子?”
  陈佑闻言,摇头道:“我有法子没用,得天子有法子才行。”
  为什么会有保皇党?
  因为有皇帝,因为皇帝想要亲政,因为这些人反对陈佑的某些政策。
  屋内安静下来。
  陈佑环视诸人,再次问道:“天下若乱,我等何以平定乱世?”
  ……
  “赵则平要请辞!?”
  胡承约满脸惊诧。
  石熙载点头:“我刚从赵相公书厅过来。赵相公已经同中书令谈好,他称病请辞,把刘松鹤调回京中。”
  “哈!刘松鹤顶俅用!”
  胡承约有些无奈。
  刘松鹤毕竟是池忠敏公嫡孙,人脉关系非是石熙载能比,他不好多做评价,只是道:“我观赵相公意甚坚,此事怕是难改,当早做应对。”
  “哪是这么容易的。”
  胡承约轻轻摇头。
  “陈将明刚推了个刘熙古上去,这一次空位他一定会放出来,这些人难以齐心,想叫薛子平拜相,比之前还难!”
  石熙载却是含笑摇头。
  胡承约见状挑眉:“怎么,凝绩另有看法?”
  石熙载这才道:“相公所言有理,只是,熙载这次却非是要谋求薛参政拜相。”
  顿了顿,见胡承约仔细倾听,他继续道:“若是能叫中书令再立一宰相,又如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