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司农卿王康源提出“商贾事商贾知,如今天下商贾事繁杂,当以商制商“。
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商贾为官去管理商贾事。
陈佑这边的官员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让商贾管商贾,同让猴子去管蟠桃园没什么区别。
就算品级再低,只要开了这个口子,想要拦住发疯的商贾,恐怕要一切推倒重来。
但是王康源这番说辞,十分对工商业主们的胃口,一时间各家私报开始讨论以商制商的可能性和优点。
甚至有那等不要脸的学者站出来,声称“君子不言利,以商制商,使君子复为清望“。
在这种情况下,以各地粮价为契机,一场经济战争突然打响。
乙未,受灾中心州县纷纷奏称粮食短缺。
这是真的粮食短缺,在朝廷赈灾粮消耗完之后,只有陈氏商行筹措到的少量粮食入境。
哪怕这些地方粮价高企,远高于开封粮商们之前商议的价格,也没有一颗多余的粮食流入这些地域!
绝大部分粮食,都在外围受灾程度轻微的州县被消化完毕。
好在朝廷赈灾粮不算特别少,如果没被侵吞,该拿到的都拿到了,省着点吃,一时半会不会饿死人。
问题在于,赈灾粮的用途是临时救济加打压粮价,现在根本没有粮食,赈灾粮只能白白地消耗!
眼下这种情况,薛居正多次到户部、太府要求拨款,同时,他顺势把粮食事宜放给梁关山。
梁关山没有退让,协调了数家粮商筹粮朝中心州县运输。
戊戌,陆续有运粮车队被百姓哄抢的消息传来,几家粮商全都跑来诉苦,有人直接声明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绝不会继续参与此类行动。
其后,调查得知,所谓的抢粮百姓,并不全是“百姓”,只是目前还查不出来究竟是何人指使。
都堂议事厅中,梁关山不再试图维护“你好我好”的氛围,直言当下有官员为一己私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他甚至杀气腾腾地声称那些恶意操纵粮食的粮商和大户必须要严惩,只有抓一批杀一批他们才能老实。
薛居正直接出言讽刺,胡承约则成为在中枢提出“以商制商”的第一人。
按照胡承约的说法,现今种种乱象,全都是负责官员对商贾事不了解造成的,光靠暴力手段无法解决。
想要瓦解闹事商贾的手段,必须让熟知此等手段的商贾来对付他们。
他把这种行为,类比为“招安”。
陈佑对此不置可否,其他人也没有发表意见。
倒是在这次议事中,刘熙古提出因此次涉及地域甚广,牵扯百姓甚多,总负责人最好是宰相,可以统筹协调各部,甚至必要时调动兵马。
随后,他提议让一直参与此事,且身在枢密院的梁关山拜相,总揽此事。
薛居正立马表示反对,随后宋杞言称梁关山所部多有触犯刑律,且本次粮事尚未解决,骤然拜相,恐官不安。
这一次都堂议事最终没有定下任何事项。
但诸位宰执参政的只言片语却传了出来。
霎时间,大量弹劾梁关山的奏章出现在银台司。
庚子,陈佑再次召集心腹议事。
主要议题依然是前次问的问题:天下若乱,该如何评定。
借此,讨论了当前种种事务。
虽然没有最终确定,可众人渐渐有了共识——要有推到一切重头再来的气魄!
辛丑,罢杨子任御史大夫职,以其权吏部尚书,汪弘洋迁御史大夫。
壬寅,政事堂令御史台审查天下私报。
此令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类的话语在同一天,出现在市面上超过七成的私报上面!
只一日,政事堂诸相被骂了个遍,便是看乐子的百姓也不免有些疑惑:朝廷这么干,是不是真的对他们不好?
不理会这些反扑,癸卯,陈佑正式奏请拜梁关山为相。
不出意外的,胡承约第一时间表示反对。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薛崇也在随后做出不支持梁关山的表态!
得知胡、薛二人反对,巴宁泰把已经写好的奏章收好,态度暧昧地等着看事情如何发展。
陈佑只是上了一道奏章,就沉寂下来,哪怕两位宰相反对,他也没说什么。
梁关山似乎也不在意,在这种情况下,他直接申请出京,要到开封去督粮。
陈佑没有允许,但是联系巴宁泰,要给梁关山调兵权限。
这下巴宁泰倒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以示他没有反对陈佑、针对梁关山。
就在梁关山获得授权的当天,立刻有人弹劾其在灾区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又要消耗粮食调动兵马,着实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
与此同时又有人旧事重提,把他从前的一些不近人情的操作拿出来,用以印证他没有仁爱之心。
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廿四)
进入十一月,冬天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开封洛阳一带没有落下一片雪花。
昊天示警,国有奸佞的消息在传播的途中把冬日无雪也加了进去。
刘松鹤收到调令,听说这件事后,还在路上就递了一份奏章,请求天子祭天以求瑞雪。
重点不是求雪,重点是天子祭天。
然而这份奏章直接被驳回,用的理由就是“天行有常”。
未几,太史局两名太史令出为别驾。
十一月丙午,辽使铎遏入境。
年初,辽帝耶律璟遇刺身亡,耶律贤即位,是为天赞皇帝。
耶律贤即位之后已经派使者来过,这一次铎遏出使据说是为了庆贺新年。
反正这些年两国小规模战斗不少,但明面上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朝廷早早安排好接待,四方馆令张穆亲自前往幽州迎接。
“辽使来了!”
侍卫步军神卫第二师都指挥使药继清面色平静,言语间却有些激动。
武库令赵瑜点头:“只要美纯能说服辽使,必能叫义士激愤。”
美纯使四方馆令张穆的字,这又是一个小团体。
药继清闻言冷笑:“能叫我朝少一强硬宰相,契丹怎会不愿?”
“呵。”赵瑜摇头笑道,“若能杀一辽使掀起大战,你愿意否?”
药继清有那么一瞬间的犹豫,随即高声道:“人心思定,战必无功。”
只是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有底气的样子。
赵瑜笑了笑,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直接转头问道:“上次遇到的那两个人怎么样了?”
“那两个人“,指的是张穆十月初一在周山书院遇到的两个在讨论如何诛杀王莽的官员。
这两人都是枢密院底层官员,张穆当时就上去接触了。
不过双方都很警惕,直到张穆离京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张穆离京之后,接触此二人的任务就交给了供职侍卫司的药继清。
“现在倒是松口了,只是仍然不愿意深谈。”
药继清啧了一声。
他借着自己的身份,多次请那两人吃喝,这才稍微熟络一些。只是交流时间尚短,药继清只敢试探,那两人也多是故作不知。
“不过,刘松鹤的奏章被驳回后,他俩倒是露了口风,显然是对中书令不满。”
“无妨,安全为上,可以慢慢来。”
张穆神情冷然:“最多一年。”
戊申,冬至。
今年依然没有郊祭,大家全都放假在家。
张贤等一批早已进入官场,且从前听过陈佑讲课的青年官员们在下午约好般一起寻到陈府。
喝喝茶,聊聊天,用过晚饭,众皆散去,只有张贤被留了下来。
坐在书房里,陈佑笑着问道:“国子监改革事宜确定了么?”
“尚未有定论。”
张贤立马回复。
“都说要改,可是怎么改,改到什么地步,一直吵得不可开交。”【1】
“是么,那可不成。”陈佑点了点桌子,“年前得定下来。你是怎么想的?”
“好叫山长知晓,学生以为,国子监不当以教学为重。”
“是么。”
陈佑看着张贤,稍稍抬手,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张贤稍一拱手,继续道:“国子监者,既以知天下学者为己功,就不当执着于一二学生。学生以为,或可剥离国子监学校,以免其厚此薄彼。”
这话的确是一个好理由,便是陈佑听了,也不由点头。
只是,张贤接着道:“然国子监收纳博士若干,尽是博学鸿儒,学生以为,虽不可以国子监为名招收学生,亦当允彼等自立私塾,教导百姓。
“如此,学说得传,学问既广。”
他提的这个建议,反而更有利于国子监的博士们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陈佑轻轻摇头:“不可。“
之后他看向张贤,仔细观察他的反应。
然而张贤只是垂头不语。
陈佑见状,稍一沉吟,随即道:“罢了罢了。你等继续商讨,月底拿一个结果出来。“
“喏!”
张贤赶忙应下。
随后,陈佑突然转入一个出乎意料的话题:“我欲罢宁行仁,同矩以为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