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不过陈衡这个小组里面,至少一半人家里不缺钱。
  互相帮助之下,这点小钱比不上“方便”二字。
  那些富家子弟愿意出来找罪受,最主要还是因为陈衡。
  陈孚有老师和外祖作为助力,起势阶段需要的是甘愿辅佐的良材美玉,而陈衡则可以接受共同前进的伙伴。
  下注而已,反正权贵之家通常不止一个儿子,真要是那种足以托付宗庙麒麟儿,也不会被打发过来受罪。
  虽然陈衡的想法有些怪异,但都被当做少年人的妄想,少有人当真。
  “那就先分开?”
  入城之后,符青岚提议继续分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因为在县城种,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按照两人一组来分。
  今天与陈衡一组的是张同真,家庭条件自然比不上陈衡,但比组长楚芒那是好太多。
  张同真也是那批为了陈衡而加入易经组的学生之一,不过现在支撑他在易经组待下去的动力已经从“和陈衡打好关系”变成了“学习政治运行的内在逻辑”。
  他敏锐地察觉到,周山书院的教员们对易经组这样的学生组织抱有极大的宽容,甚至会为之提供方便。
  而这几年随著书院师生入仕的人数越来越多,老师们倾向于招揽学生作为幕僚,学生们倾向于拉拢同学互为奥援。
  书院的学生,渐渐有了那些世家子弟才有的待遇——前辈的传帮带。
  这种认识在曹骢先生履职教育监后愈加清晰,于是他主动申请跟着一块离京调查,
  一边能跟着学习理解朝廷政令,一边还能与现任或者未来的官员打好关系,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陈衡两人分到的区域是县衙北边。
  进入城门,入眼就一条约有三丈宽的大道。
  道路两旁全都是临街的店铺,各色各样的旗幌牌匾一直延伸到县衙正门口。
  “这县衙倒是威严满满。”
  站在街边看着县衙,陈衡不由感慨。
  县衙墙有丈五高,门高一丈,飞檐挂角,正对门的影壁上两个正楷大字即便在街上也能看到——爱民。
  只可惜门口衙役手持长棍倚靠墙边,一旦注意到有百姓接近,立刻就抬起长棍敲地,怒目瞪去。
  所谓爱民,可能仅仅体现在公文上。
  张同真呼出一口气:“看来松阳县不缺钱。”
  至少县衙不缺钱。
  他们都问清楚了,这县衙是前两年县城改造的时候新修建的,特意迁到县城中轴线上,阻隔南北城门。
  县城改造是为了按照《天下城池营造法式》的要求,设计排污以及减少成片的木制建筑。
  比如县衙到城门这条街上,所有商铺都是砖石建筑。
  改造是要钱的,在大多数官员想不到或者不敢想要找商人地主借钱的情况下,能大规模改造城池的县衙都不会缺钱。
  陈衡点点头,与张同真一道绕过县衙朝北边去。
  两年前,是一个比较奇妙的时间点。
  戴宝生被县令安排掌管马鞍山驿差不多有一年,现在的松阳驿驿长吕胜军刚被罢免主簿一职。
  按照陈衡等人的猜测,那时候松阳令刘士达在松阳县的权力即将抵达顶峰,所以他趁机开展城池改造,试图借此机会塑造一个新的利益团体,帮助他更好的掌控松阳县。
  之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县城改造完成,威武的县衙也修好了,刘士达却失去了对松阳县的掌控力度。
  所以有了戴宝生不受控制,有了吕胜军儿子接任主簿,也有了松阳驿搬迁至城外,吕胜军担任驿长。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易经组的同学们关注的重点是,夺权成功的戴宝生等人究竟做了什么,让处州州衙对松阳县变天这种事毫不在意,没有插手的意思。
  甚至于,如果州衙尝试插手但是失败了,那就更有趣了。
  绕过县衙,入眼之处一下子冷清许多。
  每一条路横平竖直,都是同样的两丈宽,足够三辆马车并排前行。
  每一户,都是高门大宅,砖石院墙。
  每一扇门前,都有仆役值守。
  “南富北贵?”
  陈衡不由冒出这么一个词。
  张同真皱眉道:“小小一个松阳县,不可能有这么多显贵之家。”
  “路上也没听到什么传闻。”陈衡补充一句。
  两人对视一眼,没有走进这片区域,而是从旁边绕了一圈。
  这一绕,倒是发现问题了。
  这一片区域有三纵三横六条街,然后被四面的四条街道包围在内,总共被分成了十六块。
  中间的四块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外来的十二块差不多一块有两到四户。
  住户也不是他们猜测的显贵,就他们转一圈的时间,都能看到几个明显是富商的人物以主人的姿态走进不同的宅院。
  如果城内没有另一个专供县衙官吏、乡里豪绅居住的区域,显然在松阳县,富商的待遇和官员相差无几。
  再往北走,住宅就比较普通了,与之前那片区域相比落差有点大——砖石建筑和土筑建筑混杂,还有遗留的木制建筑掺杂其中。
  除了连接城门与县衙的道路是两丈宽的大路外,房屋间的街道只有不到七八尺宽,而且坑坑洼洼。
  不知道为啥,看到这样的情景,陈衡二人反而松了口气。
  这才是偏远县城应该有的景象!
  不是他们冷血,而是天下太过宽广,科技太过低下,京城的繁华想要辐射到这种偏僻之地,所需的时间甚至不止一两代人!
  在这一片正常的区域,看不到青壮年,只有坐在门口干做手工活的老年人,以及街上奔走玩闹的小孩,就连能抵半个劳动力的少年人都很少看到。
  “或许适龄人都在上学听课。”
  陈衡他们这样安慰自己,然后走到一个老人身边,开口招呼道:“老人家……”


第七百五十二章 访县乡以小见大(三)
  士农工商,国之柱石。
  这句话在松阳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陈衡也好,楚芒也罢,在他们抵达松阳县之前,绝然想不到,会有一帮人依靠商贾之力压制县令控制一县之地!
  根据调查组得到的信息,松阳县的变化开始于兴国二年。
  兴国二年,处州刺史病故,张泽琼接掌处州担任知州事,松阳令田文信调入州衙,刘士达外放出京接任松阳令。
  张泽琼到任后,州衙出台了一项政令,要求州内各地全面改革过路税,由原先的价格判定改为路程和重量判定。
  不过要先按照出界的最远路程预先交税,抵达目的地后凭借出发地公文及交税单据退税。
  他的目的如何先不去探讨,单就效果来说,运输贩卖高价值商品更加划算。
  在松阳的刘士达跟进迅速,他直接要求所有商队,在进入县界后必须主动找到县衙设立的关卡登记盖戳,之后每到一个村镇或者驿馆关卡都得盖戳。
  每一次盖戳都会计算商队从上一个盖戳地到这一个盖戳地的时间是不是在正常区间,一旦超出,立刻重罚。发现一个戳都没有的,也是重罚。
  其后看各处驿馆因此开发了一项“收费盖戳”的业务,又杀鸡儆猴罢免马鞍山驿驿长,提拔因伤退伍的戴宝生为新驿长,借机加强对各地驿馆的控制。
  县里收入增加,上交州衙的税银自然变多,刘士达成了张泽琼眼前的红人。
  不过他在松阳收拢权力的做法得罪了前任松阳令田文信。
  刘士达贯彻既然得罪了那就得罪到底的思想,除了在松阳排挤田文信故旧,还联络州衙官吏针对田文信。
  这一切在兴国三年年底达到顶峰,田文信在州衙几乎发不出声音,刘士达抓住机会推动罢免主簿吕胜军,田文信一点忙都帮不上。
  等翻过年,刘士达开始规划城池改造,同时准备调动县内胥吏,免得他们在同一处待时间长了就耍小动作欺上瞒下。
  这期间戴宝生因为不安,走关系拉来了豪商撑腰。
  他本意是想靠这层关系来为刘县令增加政绩,同时表明他自己虽然离开了军队,可以往的关系还在,不是那种用完随便丢的角色。
  没想到田文信得知此事,准确把握住戴宝生的心理状态,主动找过去以“为子孙计”的借口拉拢住戴宝生,以豪商为掩护联络在松阳及周边有名有势又与刘士达不是特别亲密的商贾。
  处州的大商户少有与官吏没关系的,拉拢住他们,田文信在州衙的处境也就好很多。
  于是,在兴国四年年初,刘士达的改造计划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松阳县波澜不惊地完成了变天的过程。
  松阳县,成了一个商贾与县衙四官平起平坐的特殊地方。
  仿佛一夜之间,刘士达就失去了张泽琼的信任。
  对了,戴宝生找来的豪商,是飞鸽商行在两浙的主管。
  得知这一点时,陈衡十分尴尬。
  他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刘士达很是做了几件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知道后退一步,而且喜欢揽权。
  这样一个官员,被陈衡家名下的商贾官商勾结压制住,怎能不叫陈衡尴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