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聊了这么久,陈佑的话语渐少,坐在他面前的大都是人精,陆续明白要到最后的时候了。心事重重之下,还能若无其事说话的就越来越少。
  陈佑没有等场面彻底冷下来,当即轻咳一声。
  声音虽轻,听在诸人耳中却如重锤,正厅之中立刻安静下来。
  陈佑满意地点点头,开口道:“今日来的都是本地贤良君子,言谈之间叫某获益良多。”
  “节使过谦了。”
  “当不得节使夸赞。”
  ......
  陈佑笑着抬手虚压,示意诸人安静:“诸位久在庐州,大王和我来之前曾面见官家,官家言治理庐州,还得依靠诸位贤良。”
  听到这话,赵德昭忍不住扭头看向自己的老师,他可是很清楚他爹根本对陈佑没说过类似的话。
  陈佑似乎没感受到自己学生的目光,平静地阻止了众人的自谦,继续说着:“前些日子大王也说,诸事繁杂,似法曹税曹之事,若无本地贤良相助,怕是难以成事。”
  说着,他扭头看向赵德昭。
  两人对上眼神,赵德昭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急忙开口:“啊!没错,是要本地贤良相助。”
  一干人等听到这里知道已经说到最重要的地方了,一面说着吹捧的话,一面紧张地等待最后结果。
  终于,陈佑说话了:“这次请诸位过来,也是想着从中挑选出几位来帮忙。当然,这不是说对其他人不满,只是庐州事情就这么多,不可能叫所有人都来做是不是?而且各家都有各家所善之业,大王同某以不愿劳民太甚,故而只会请诸位在自家营业范围之内帮忙,这也是一个考量。”
  “大王仁爱,节使仁爱!我等有幸在大王和节使治下,若能帮到二位,即便抛家舍业也愿意!”
  “是极!是极!”
  见名额不多,众人连忙开口表忠心。
  若不是怕吃相太难看,估计会有人直接喊出“我家正希望能超出现在的营生”来。毕竟有官府支持,只要不乱来,肯定会收益颇丰。
  赵德昭有些反应不过来,但陈佑却洞若观火,呵呵笑道:“诸贤良为国为民之心某都知晓,既不愿劳民伤财,又不想伤了诸位报国之心,实在是左右为难。”
  陈佑叹了口气,接着道:“这样吧,冉知州来得早,我再去同他商议商议。”
  说到最后还是没结果,这群人分明是想骂娘,却不得不挤出真诚的笑容说着诸如无妨、期待为国效力之类的话。


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
  目送大户们出门,陈佑转头看向赵德昭,指着门外问道:“大王以为这些人如何?”
  赵德昭只是见识不足,但他不傻,听到陈佑这么问,就知道不是为了听好话。
  考虑一阵,他语气不确定道:“陈师可是说他们所说的话不可信?”
  “不可信?”陈佑失笑摇头,“他们想要得到这个机会倒是真的。可惜啊,他们为得可不是帮助官府,而是为了上吃官府下吃庶民,最终肥的是自己人!”
  赵德昭沉默不语,他对陈佑说的话是半信半疑。
  别看赵德昭只不过六岁,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自己思考。
  这不是因为他有远超常人的智力,纯粹是出身好,更是早早跟在赵元昌身边旁观议政、翻阅奏章,若还是盲从盲信,那才真的是无可救药。如果他是出身贫民家庭,父母亲长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上,他现在的世界估计会被“地上长的哪些东西可以吃”填满。
  只不过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影响。偏偏身为皇子,他身边很少会有心思纯粹之人,多是陈佑这般有着别样心思的臣子。
  见赵德昭有些怀疑,陈佑没有多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你反复念叨的事情,哪怕是正确的,也会引起反感。
  轻轻摇头做出不欲多言的姿态,陈佑转换话题:“时间差不多了,大王且去用午餐,今日耽误的时间够多了。”
  一说到学习,赵德昭脸色立刻就垮了,臊眉耷眼地答应一声,起身离开正厅。
  陈佑见此情景,嘴角上撇,露出笑容。
  在厅中独坐静思一阵,陈佑重新回到书厅,他得抓紧时间处理公文,下午还得去州学县学转悠。没办法,学政和知州都是那等重视教书育人的儒生,他身为都督府名义上的二把手,得做出表率。
  当天下午,庐州州学之中,陈佑并权知庐州事冉益谦、淮南学政贾寻幽在堂屋之间转悠,庐州经学博士陪在身边。
  这经学博士就相当于州学山长,品级为从八品下。如果他能有幸被纳入大都督府,就会提升为从八品上。
  庐州这一处州学新建成不久,之前只是在州衙里面有间小房子罢了。而且当初这个征辟经学博士只是为了安置闲人,州学根本不对外招生,经学博士的任务是教一教州内权贵豪富的子女,以及发解试的时候帮助批卷。
  之所以现在建了这么一个对外招生的州学,主要是因为时任慎县令的李昉上了一份奏章奏请兴学,各州新建州学也好,学政这个新职事也罢,都起源于这份奏章。
  在州学中转了一圈,又逮住几个学生问些问题,来到僻静之处,陈佑脸上带着失望对经学博士道:“李博士,州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一听这话,年过半百的经学博士诚惶诚恐,连忙躬身作揖,嘴里说着:“节使明鉴,下官自接了这州学,从未敢有丝毫松懈啊!”
  见他如此,冉益谦和贾寻幽皆是皱眉不已。
  陈佑还没说话,冉益谦就开口了:“是否懈怠自有我等判断,你怎可如此失态!”
  那经学博士脸皮跳动不已,他半弓着身子,哀求神色僵在脸上,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几十岁的人了,陈佑也不想太过于为难他:“你别惊慌,某向来对事不对人,我说这州学不好,不是说你不好。”
  “是!是!”经学博士连连点头,心中却是呵呵。
  陈佑没有理会内心活动丰富的经学博士,扭头看向冉益谦和贾寻幽:“想来道盈和贾先生也能感觉到吧?这州学之中有些浮躁。”
  沉默一阵,还是学问更深的贾寻幽率先开口:“州学诸生,看似一心向学,实则心向仕宦,如此方才叫节使你感觉浮躁。”
  得到提醒的冉益谦一脸恍然:“原来如此!”
  只是才醒悟过来他就无奈叹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可惜世人多以学优则入仕宦,怀有此等私心之人见了我等高官,岂会平静?”
  相比于冉益谦的惋惜与无奈,贾寻幽倒是平静许多:“人生百样,欲治学者自会定心向学,欲为官这也当钻营有道,二位不必强求。”
  经学博士此时想出声附和,可惜学政只考核一地主官,他这个经学博士属于冉使君的幕僚,可不敢反驳自己的幕主。
  反倒是陈佑点头赞同:“贾先生此言有理。只是这州学毕竟是教人向学之地,若是钻营之风大起,恐会坏了本地文风。”
  除了那些天赋异禀意志坚定的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若是州学之中兴起钻研之风,一无所成也就罢了,但有一例成功,州学真正一心向学的学子也会被周围浮躁的气氛所影响,要么离开,要么被同化。
  贾寻幽明白这个道理,他直接就开口问道:“节使如此说,可有解决之道?”
  陈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贾先生可知我在洛阳有一书院?”
  “我曾应汪先生之邀去讲过两次课。”
  陈佑面露尴尬,这事他了解过,刚刚一时嘴快没想起来。
  轻咳一声,继续道:“我在书院之中设置了奖励,专门用来奖励那等成绩优异的学员,以及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员。如此虽不能尽消师生求官求财之心,却能保证在书院中的绝大多数人把心思放在治学上。”
  贾寻幽闻言点头,而冉益谦则是若有所思地看向经学博士:“李博士,这事你仔细考虑考虑,明日给我个答复。”
  经学博士面色一苦,却不敢耽搁,忙不迭答应下来。
  对与怎么整改州学,陈佑当然不止这一个想法,只是没必要现在一块说出来。
  这事定下,三人便出门准备再去看看县学。
  他们都没对县学报太大希望,州学都是这个样子,县学想来更是不堪。
  只是才刚走出门口,就见梁关山匆忙奔马而来,一见陈佑,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
  “大帅,鲁国公薨了!”


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
  周嘉定六年四月,十七日庚申,周太傅、鲁国公,冯公讳道,薨于洛阳私宅,享年七十有三。帝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师,封瀛王,谥文懿。
  在接下来几天中,远在庐州的陈佑接连接到发自洛阳的消息。
  他的老师冯道真的辞世而去,根据京中传来的消息,停灵之时官家两至灵堂安抚冯氏诸人,更是连连下敕荫封冯氏子弟。人臣哀荣莫有过于此者。
  然而,冯道毕竟是不在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