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可能是树叶太厚的原因,也可能是光不够强,总之陈佑看到的景象十分黯淡杂乱,但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显微镜!
  陈佑心中感慨,将显微镜还给赵德昭,赞了一声:“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
  此言一出,赵德昭还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不该表现出被夸赞的喜悦。一旁的赵元昌却收敛笑意,正色问道:“将明此言何意?”
  陈佑解释:“好叫官家知晓,方才臣发现通过兴平王做这个,臣觉得称呼为‘显微镜’比较合适,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树叶同我们平常看到的树叶不同。臣认为,显微镜的出现,将我们的目光从眼前这个大尺度的世界,扩展到平常看不到的小尺度的世界。至少在医学上面,有了显微镜的帮助,将会有极大的进步。”
  说实话,赵德昭并不明白陈佑是怎么从显微镜联系到医学进步的,他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甚至于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怀疑陈佑是不是在拍赵德昭的马屁,只不过一想到赵德昭的年纪,这个猜测就被他抛弃了。
  不过没关系,他是皇帝,像显微镜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丢给底下人就好了。若是真如陈佑所说,就能为赵德昭扬名,即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既然如此,嗯,正好本草还在编著,准许你从太医署调人在你那书院开一个医学院,专门负责此事。”
  这算是意外之喜了,陈佑当即躬身一礼:“臣遵旨。”
  这事说完,赵元昌喊来姆妈带兴平王去寻圣人,他自己则同陈佑来到前殿。
  “听说你今年要把妻儿都带去长安?”
  骤然被问到这个问题,陈佑不明白赵元昌的心思,只得照实道:“正是,长子已经五岁,带在身边正好教养。”
  说到这里,他一脸苦色:“说出来也不怕别人笑话,我这离家近两年,年前回到家中,两个孩子却是已经不认识我这个父亲,被吓得哭出声来。”
  赵元昌点点头:“那是得带着。”
  陈佑没有说话,他等着赵元昌继续往下说。
  过了一阵,就听见赵元昌问道:“你说要教养儿子,可有什么计划?”
  这个问题陈佑一直在考虑,不为其他,就为了不把自己两个儿子养废了。
  因此,当赵元昌问到之后,陈佑只是稍一犹豫,便痛快开口:“家中二子尚幼,故而只是准备教一教识字,和简单的诗词,同时教导他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哦?”
  陈佑解释道:“譬如长辈在不可先食,譬如言而有信,譬如尊老爱幼。”
  “都是一些常说的东西。”赵元昌有些奇怪,“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让他们学习典籍?”
  “大概十岁左右可以让他们接触典籍了,只不过除了古籍经典,还准备叫他们接触物理算术等,以后是学习什么,就看他们长大之后对哪方面感兴趣了。”
  沉默一阵,赵元昌再次开口:“没想过培养他们入仕么?”
  这一次陈佑没有立刻回答,他终于明白了,赵元昌还在因为皇长子的教育问题而烦恼。那么在他临出发离京之前把他叫进宫来,难不成是想让他做皇长子的老师?
  想到这里,陈佑眼皮一跳,幸好之前说了就别之后儿子不认自己的事情,不然怕不是要把皇子带到京兆去。
  陈佑都不愿意想这个猜测成真的可能性,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皇子出镇,那跟抱着核弹上战场没什么两样。一不小心即便核弹没爆,只要出了点小小的问题就够他受的。
  深吸一口气,不管官家有没有让他当兴平王老师的想法,都得提前打消。
  整理了一下思绪,陈佑开口了:“好叫官家知晓,臣以为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管的再多,到最后决定人生的还是自己。我不在乎子孙们能不能出将入相,只要能为国为民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一辈子缩在书院研究典籍也好、探寻物理也罢,我都不反对。”
  我又不打算一定要子孙当官,随便他们怎么发展,我可不懂如何培养一个合格官员甚至合格皇帝。
  这就是陈佑话语中蕴含的意思。
  赵元昌或许听懂了,也或许没听懂,但是他是皇帝,有任性的权力。
  于是,好不容易放下心来的陈佑听到了一个对臣子来说比较惊悚的问题:“将明,你以为什么样的皇帝是一个好皇帝?”


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
  领导问你什么样的领导是个好领导,你回答不好最严重也就是丢了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皇帝问你什么样的皇帝是个好皇帝,你给出的答案若是让皇帝不满意,遇到那些不讲理的丢了命都不是没可能。
  该怎么回答?
  时间仿佛无限拉长,陈佑的大脑疯狂转动。
  “君者,当有制断天下之能、海纳百川之心。”
  陈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这一句之后,他仿佛开窍一般,没有丝毫停顿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臣以为,为君者,首重君体。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君为天下之首,为兆庶师范,其不必勇武、不必鸿博、不必得一业之专。”
  “若此,当何如?”听到这里,赵元昌心里已经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了,但还是想听他亲口说出来。
  “在用人,在纳谏,在以国为体。”陈佑继续说道,“用人以其专,善算术者为计税,善律法者为刑狱,善兵法者为将校,善诗书者为师友;用人以其长,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明职审贤,择材分禄,此当慎之。”
  虽然都是正确的建议,但这不是赵元昌想听的,他不想继续听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直接打断陈佑的话:“何为‘以国为体’?”
  “视水旱天灾如身体病灶,寻良医祛病便是择良臣治政抚灾;外敌来攻仿若贼人持刃相胁,当以贤臣良将为甲胄利刃。”
  这番话颇有新意,赵元昌立刻就明白了陈佑的意思,但这依然不是他想听的:“可有其它?”
  陈佑沉默了,他沉吟好一阵才缓缓开口:“若为帝王,心态平和,敬畏天地先祖,有识人之能,容人之量,则可守成。”
  赵元昌终于不再问了,他摆摆手:“就到这里罢,你别急着回京兆,在洛阳多留几天。德钧,送陈卿出宫。”
  宦官张德钧,可以说是陈佑的老熟人了。
  路上简单地同他聊了几句,陈佑感觉自己很可能会被留在京城教导兴平王赵德昭。
  如果再过五六年,这无疑是一个从天而降的馅饼,毕竟能从小影响未来天子的机会可不多。
  可惜现在还是嘉定六年正月,他如果留在京中,要么是一个不管事的虚职,要么就是将李明卿换出京——而且他很有可能拿不到同枢密副使一个级别的职事,太亏。
  现在的陈佑,还没到那种坐在家中养望的高度。
  陈佑回去之后,立刻行文户部,要求暂时留在京中,得到宫中授意的户部十分痛快的同意了。
  多出来的这几天,陈佑除了持着官家手谕调集良医组建医学院,还有就是京城去冯府看望冯道。
  年前冯道陪赵元昌去书院的那一次他受了凉一直没好利索。
  而且,冯道今年按照日常虚岁计算,已经是七十三岁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再加上年前比他还小几岁的冯晖病逝,使得他精神也不太好。
  正月十七,帝幸鲁国公府问疾赐药。
  这次陈佑也跟着一块去的,在冯道卧房,终于定下了对陈佑的安排。
  正月十八,册封兴平郡王皇长子赵德昭为魏王,准开府建牙。
  随后,以京兆尹陈佑为魏王傅,泰州刺史赵普调任滁州刺史兼魏王府长史,秘书丞窦仪任魏王府谘议参军事,司农寺少卿冉益谦任魏王府司马、权知庐州事。
  紧接着,以魏王赵德昭任扬州大都督出镇庐州,辖庐、滁、泰、寿、濠、泗五州以及江都府。魏王傅陈佑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保信节度使,冉益谦则是兼大都督府司马。
  这还不算,赵元昌又把卢仲彦调过去兼任大都督府司马,他自己的禁军亲卫包牯牛被派过去做魏王亲事府典军,亲信宦官许竹林为淮南观军容使。
  魏王府、扬州大都督府、保信节度以及庐州四个衙门算是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绝大多数僚属都是身兼数职。而这些人全都是赵元昌亲自安排的,只有一些不怎么紧要的位置才会留给陈佑等人,让他们安插自己的亲信。
  陈佑终于当上了节度使,只是这个节度使当得有些憋屈。
  不得不说,赵元昌对他陈将明的确非常信任,把六岁的长子交给他带到边州教导,这份殊荣算是独一份。
  但是,但是!赵元昌却不忘限制他的权力!毕竟人心经不起考验,赵元昌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说是把陈佑“头脑发昏”的几率降到了最低。
  整个二月,包括庐州在内的扬州大都督府辖地文武官员调动频繁,庐州也在州衙旁边兴建一座魏王府,城墙、护城河、瓮城、城内军营等都重新整修加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