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回禀陛下,书院分为好些个年级,眼前这个乃是一年级,所教授的皆为基础,故而少年人居多。若是有成人欲要学习基础,书院安排了速成班,也免得学生们年龄相差过大产生隔阂。”
  赵元昌眉头一挑:“你们是有意把年龄相同的生员放到一块?”
  “陛下所言极是。”汪弘洋捧了一句,然后解释道:“主要是这些孩子现在学习的不过是识字算术诗词,按照山长所说,当以培养兴趣寓教于乐为主。而成人教育则更有目的性,同孩子的教学模式不同,主要是为了保证这些孩子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教育,这才把同年龄的放在一起。”
  “原来如此。”赵元昌若有所思,他转向冯道:“冯师以为如何?”
  “颇为别致。”冯道开口,“这似乎就是蒙学吧?”
  汪弘洋点头:“的确,书院其实就是从一年级的蒙学开始,一直教到深钻诗书通研礼义。不过只要学生不想留在书院了,任何时候都能退学离开,只是拿不到学院的毕业证书罢了。”
  “毕业证书?”这又是一个新的名词,赵元昌起了兴趣,“仔细说说。”
  “陛下不若移步室内,正好下个月就有一批学生毕业,书院已经备好了证书准备发放,陛下可以亲自看一看。”
  “前头带路。”赵元昌十分干脆。


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
  新一批的毕业证书都放在陈佑那座小楼中,同去年一样,今年他也得签字。
  今天这座小楼在它的主人没有到场的情况下迎来了周国最尊贵的一人——周帝赵元昌。
  可能是因为在书院的关系吧,赵元昌坐到主位上,而是按着冯道坐下,他自己站在桌子前翻看那一沓毕业证书。
  汪弘洋看在眼里,心里透亮,知道接下来书院要把“官家尊师尊老,宁愿自己站着也要扶着太傅坐下”给传播出去。
  把这事当做头等大事记下来,汪弘洋给赵元昌介绍今年的毕业生,同时也提到了前几天陈佑在课上说得奖励措施。
  听到这里,赵元昌眉头动了动,目光微不可查地移向坐在椅子上休息的冯道,之后又迅速移开,问汪弘洋:“我听说陈将明他还写了一本书是吧?”
  骤然被问到这个问题,汪弘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点头:“陈山长的确写了一本名为《天行有常,万物有理》的小册子,总共也就三篇文章,算不上书。”
  “拿来我看看。”
  汪弘洋立刻吩咐随从去取,然后转身对赵元昌解释道:“官家稍待,这本册子全都放在书院的藏书馆,离这边有些距离。”
  赵元昌点点头,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冯道身旁,转头笑着同冯道说话:“将明这里倒是朴素,看不出来是一个高官显贵的地方。”
  “毕竟为人师表,总要注重德业。”冯道笑呵呵地接过话头,“我看呐,他是野心大得很,想要进文庙啊!”
  自唐时开始,文人死后进文庙,武人死后进武庙,是天底下最大的两个追求。
  文庙就是孔庙,主祀孔子,入文庙的除了孔子的一干弟子之外,还有就是后世的著名学者,分为先贤和先儒两等。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主祀姜太公,入祀文庙的都是历朝历代于军事上表现优异的将相。
  说来也怪,唐朝帝王对这种国家荣誉多有创新,比如凌烟阁,比如文庙武庙。要知道,文庙一开始只祭祀孔子及其弟子,自唐时开始加入了左丘明等先贤先儒;武庙也是,之前有过文武并祀,可惜武庙势头一直比不过文庙,直到唐肃宗以太公为武成王,选取古代名将配祀,这才把武庙的地位提上来。
  想进武庙,要看军事上的贡献,而想进文庙,就要看学术上的贡献。
  赵元昌现在已经确定冯道提议来书院看看的原因了,故而他也是笑道:“要是将明能入文庙,不知道史书上对我会是什么个评价。”
  这时候,除了冯道之外,其他人全都眼观鼻鼻观心,垂着头抿着嘴一言不发,假装没有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冯道也笑道:“便是陈将明没能入文庙,也不妨碍官家是一个贤明之君。”
  “那不一样。”赵元昌摆摆手,“出一个能入文庙的臣子,那才能彰显文治之功。”
  说到这里,他看向汪弘洋,指点着道:“你们这些人可要仔细着点,切不可把书院里的少年人给教偏了!”
  汪弘洋连忙躬身:“陛下放心,我等必定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嗯,可惜将明于我,于国都有大用,不能留给你们专心研究学问。”
  赵元昌说出这句,又引起一阵笑声。汪弘洋接话道:“山长也说过,咱们做学问,要于国有利,想来山长他也乐于为陛下效劳以求得天下太平。”
  这话叫赵元昌面露满意神色:“此言甚妙,做学问要于国有利,你们能专心做好学问,就是大功臣!”
  话音刚落,屋子内的书院众人就在汪弘洋的带领下齐声道:“臣等必不负陛下之望!”
  赵元昌冯道在拿到那本小册子之后就离开了。
  陈佑事后才得知了这个消息,仔细询问汪弘洋当时的场景之后,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冯道在帮他。
  核心思想就一句话:陈佑想要开宗立派,十分注重名声。
  翻译一下就是官家你不用担心陈佑,只要用道德把他拘束住,他不可能做自损名声的事情,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师父都做到这种程度,陈佑自然不能辜负,隔了两天就在真理堂讲了一堂名为“学问之难,难在纯粹”的课。主要内容就是让学术远离政治,同时让政治不要牵扯到学术。
  这算是向皇帝表明心迹。
  赵元昌手段也十分大气,直接就下敕令:书院优异毕业生前三名可以直接授官。
  这无异于为陈佑的物理之学添了一阵风,至少书院里那些有志于仕途的学子都会重视起来,毕竟在书院优异毕业生的评比中,物理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嘉定五年的最后一段时间,朝廷内外都在传着君臣相得的佳话,更多的人是羡慕陈佑圣眷之浓无以复加。
  洛阳城这个年尾过得不顺畅,年前,枢密副使、北平县开国公冯晖病逝。
  冯晖今年夏天就病了,在御医的治疗下拖了半年终于药石无医,撒手人寰。
  一个去世的老臣,最能得到优待,赵元昌下诏追赠冯晖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陈留王。
  同时,元日大朝会也顺势取消。
  冯晖病逝只是恰逢其时,之前开了冬至大朝会,赵元昌本就不怎么想再来一次元日大朝会,正好老臣病逝,便辍朝不受贺。
  嘉定六年,在平静中到来。
  既然元日大朝会没了,陈佑就得在上元节之前回到长安城。
  之前同赵元昌谈的关于定难军的条陈他已经递了上去,只不过到现在都没动静。估计一时半会不可能再让他去延州,所以他也就能安下心来继续发展京兆府。
  正月初七,收到户部的提醒后,陈佑奏请离京。
  当天下午,正在给丁骁等人做离京前最后嘱托的陈佑被召入宫中。
  赵元昌这次是在百戏堂接见的陈佑。
  一进殿门,陈佑就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用来验证他在那本册子里提出的一些现象的道具。
  看到这些东西,再联想到这段时间宫中关于兴平郡王玩物丧志的传闻,陈佑心中一沉。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
  好在这个时候殿内传来赵元昌的夸赞声,总算让陈佑稍稍心安。
  赵元昌夸的是长子德昭,一句话陈佑听得模模糊糊,赵元昌说的夸的那个词也不知道是“聪敏”还是“聪明”。不过听起来官家心情不错,兴平郡王也没惹官家生气,那就好得很。
  在宦官的指引下,陈佑走过前殿,进入后方的一间屋子。
  果不其然,皇帝皇子都在屋内。
  陈佑进来的时候,赵德昭正在向父亲展示他自己做出来的一个小玩具。
  陈佑眼神不错,立刻就看出来,那是一个简易的显微镜,主要材料是两个放大镜。难得赵德昭这么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能沉下心来调整两面放大镜的距离,以达到可以视物的程度。
  不过想要调整到合适位置,要是运气不好,得尝试很多次。一个孩子天天抱着两个放大镜玩,也不怪传出兴平郡王玩物丧志的消息了。
  陈佑进门才看清屋内情形,正准备行礼,就听赵元昌道:“大哥把这东西拿给长阳子看看。”
  “好!”
  清脆的童音响起,赵德昭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根简陋的显微镜走到陈佑面前,举过头顶:“给陈先生看。”
  陈佑连忙接住:“有劳大王。”
  赵德昭微倾脑袋考虑了一下,然后摆正脸色道:“不必多礼。”
  没等陈佑反应过来,他又面带急色指着陈佑拿在手里的显微镜:“这个要放在眼睛上看,就对着树叶!”
  一边说话还一边用手比划,显然十分期待陈佑对这件作品的评价。
  陈佑看了眼一脸满意神色的赵元昌,见他点头,这才接过赵德昭递过来的树叶,举起显微镜和树叶,对着光看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