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下衙之后,府衙散衙之前积攒的公务怎么办,专门事务诸曹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公务有他的幕僚批复,那些重要的公务则临时找到陈府去。
也就是有这一套制度,那些做了官的文人墨客才有空闲和心思游山玩水挥毫泼墨。
总之,结束了一天公务的陈佑准备回家换了衣服就去编纂院继续整理文章。
刚走到府衙门口,就见一骑扬尘而来。
是驿使,只是不知道是何处派来的。
陈佑悄悄侧挪一步,随时准备退到门框后面,他身边的护卫也都手握刀把挡在前头。
这是个正常的驿使,没有发生奔马撞击府尹的刺杀大案。
口中呼号,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取下背后竹筒,驿使一气呵成,单手举着竹筒高声道:“官家手谕给京兆陈使君!”
这可真是巧啊!
陈佑心思转动,上前一步:“我就是京兆府尹陈佑,白二去把信筒拿来。”
说话间,陈佑自腰间拿下随身鱼符递给白二出示。这随身鱼符就是金鱼袋里面装的东西,俗称腰牌。
白二接过竹筒,检查一番后掏出一个黄绫布包,捏了捏没什么硬物,这才递给陈佑。
接过布包,打开,这次是淡青色的云纹绫。
展开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后面赤红如血的大印。
不是皇帝八宝,而是私印。理所当然的,这一份手谕上也没有政事堂诸人的附署。
手谕的内容十分简单,京中来了一个有道之士,皇帝谈玄论道,一时兴起,所以要诏华山隐士陈抟入京畅谈。到时自有侍卫亲军司兵马前来护送陈抟,不过在护卫到来之前,陈佑得请动这位隐士。
华山在华州,为什么不让华州刺史去请陈抟,非要让陈佑这个京兆府尹去请?
手谕上没有解释,但洛阳宫中传出消息,原来京中来的那个有道之士名为彭晓,道号真一子。真一子和陈府尹关系很好,真一子和陈抟关系也很好,于是请陈抟的事就得劳烦京兆府的陈府尹了。
有道理吧?
陈佑也觉得有道理,如果忽略了来接陈抟的侍卫亲军有多少人的话,这个理由的确有点道理。
为什么是有点,因为宣抚关西的黄世俊和王彦川此时正带着几千兵马停在华州,虽说他们下一步要一个往北一个往西,但在华州的这段时间抽空联袂拜访陈抟不是问题,偏偏要找陈佑。
再说侍卫亲军,为了接一个陈抟,赵元昌直接派了五千人来,也就是两个军。
长途行军哪怕不打仗那也是要耗费比训练还多的钱粮的!
赵元昌现在不昏庸,不可能为了一个隐士做出这种靡费甚多的事。
所以,其中必有蹊跷。
收起手谕,将驿使打发走,陈佑继续朝家宅而去。
即便范昌佑、韩陶朱二人已经能够熟练处理庶务,但涉及到军政大事,他们两个估计也给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看法,这时候还得找平日里缩在编纂院里面的那些人。
为了整理出新的流派核心思想,这群人每日里研究历史上以及现实中的军政人情,不说各个都是人精,至少对人心的把握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这世上不论办什么事,最终看得都是对人心的把握。
当然,编纂院这群人只负责提建议和意见,具体怎么选怎么做,还要看陈佑自己。
可以说编纂院其实就是陈佑的参谋团队,主职编书,副职参谋机要。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
商议来商议去,参谋们提出了不少可能,其中就有要对关系或者河中动手这样接近事实的猜测。
如果陈佑没有选择相信这一条,那么在后人眼光中,绝对是愚蠢的错误。但当我们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知道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别说做出正确的选择了,就是随便选择一条不知生死的路走下去的决心都不一定有。
这也是很多谋士只适合当谋士的原因,多谋少断就是缺了那份决心。
回到眼前,陈佑相信了那种说法并不重要,因为就在这道手谕送到京兆府没多久,老师冯道的私信就到了,信里面隐晦地提了一嘴陇西。
这一下所有线索就都接上了。
以陈佑的身份,是知道赵元昌最迟今年秋冬就要攻淮的,所以他得知赵官家准备拿攻淮之战做掩护来除去不停中枢指挥的藩镇时,也只能感叹一声恐怖如斯。
这是真真正正把天下当做棋盘,以众生作为棋子。只要实力足够,就不存在什么佯攻虚着。
对朝廷的实力,陈佑从不怀疑。只要中枢那些人没把大将们逼得离心离德,就不需要担心压制不在方镇——顺带一提,这也是陈佑提出的某些措施被否决或者押后的主要原因。
陈佑自己也知道这个道理,之所以提一些短期内不适合实施的建议,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远见目光和长远规划。说白了就是展示自身价值。
总之明白了官家的想法,陈佑也就知道这五千兵马说是来护送陈抟,实际上是为了震慑周边军镇。
而且,五千精兵野战没问题,攻城也勉强,但用来守长安城那是绝对不够的。所以,他借着府内匪患严重的理由请求扩增府兵被允许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的话,就得想法子加强吴竹林在府兵中的威望了。
陈使君定下了基调,府衙县衙都动了起来,要为剿匪归来的府军将士举行一个凯旋仪式。
四月初七,长安西南细柳原北,吴竹林带领的六百府兵压着俘虏推着首级缓缓朝长安城而去。
这个细柳原同周亚夫驻军的那个细柳不是一个地方,根据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记载,周亚夫的细柳营驻扎在唐时咸阳县西南二十里。咸阳县城当时在长安城西北约三十里,所以细柳营应该驻扎在唐长安城正西或者偏北方向。而这里提到的细柳原位于唐长安城西南三十三里。
除此之外,万年县东北也有一个名为细柳营的地方,《元和郡县图》该是援引的《括地志》,说“今按亚夫所屯,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古人编书也是看得到的就照实写,看不到的就抄古籍。要是运气不好古籍上也没有,良心点的会记录民间传说然后标注这是听来的不知道真假,不良心的直接瞎编乱造,反正读者也看不出来真假。
若是不良心的那一版偏偏流传下来还成了后世的古籍,那完了,你也抄我也抄,抄着抄着就变成了不容置疑的史实。
京兆府的府兵在永兴军被拆分之后没有保留骑兵,到哪都是靠两条腿走。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为了捧吴竹林,陈佑特意搜罗了二十多匹长得还算俊俏的马,好歹能组成一个骑兵小队,给吴竹林壮壮声势。
这边步兵行进,路旁吴竹林则带着临时挑出来的小伙子们一起练习骑马行进。不求他们学会骑战,至少骑行的时候队形不能乱。
崔翰也在骑手队伍之中,左胳膊缠着一圈白布的他在这二十多人中比较显眼。因为吴竹林挑人的时候,受伤的通通不要,不需要长得多好看,但必须要满足眉目周正、浑身爽利的要求。
受伤的人肯定没办法浑身爽利,至于崔翰,一来他是陈使君所看重的,二来人长得那是真好看,而且他伤的不重,表现出剿匪危险性的同时也能展示府兵训练有素指挥得当等等。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陈使君看重。有这一点,只要崔翰没表现出反感,让他一起出风头那是必然结果。
在路上还好,吴竹林一路跑前跑后,忙起来就没时间想东想西。
但等这一行人离长安城只有不到十里,陈使君派来等候的亲卫提醒吴竹林切莫出错之后,吴竹林有些慌了。
当年投降周军之后,他跟在赵元昌身后进攻蜀地,也参加过不少胜者入城的仪式。但以前他只是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庞大的队伍中间与有荣焉,只有这一次,他是主角。
主角与配角,感觉就是不一样。
抬头朝前看,吴竹林感觉那越来越近的长安城墙比敌人的刀枪还要恐怖。
“崔参军。”
短短三个字,带着些颤音。
崔翰一抖缰绳,加快两步与吴竹林并辔而行,微微颔首道:“司兵请讲。”
“你说,等下我们是两两并行,还是三三并行。”
“使君说要我等自顺义门而入,在下以为三骑并行较为妥当。”崔翰显然早有考虑,就等着吴竹林问出来。
听到他的话,吴竹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顺义门是长安城西门之一,位于南侧,道路不比朱雀大街宽敞,却也能容纳三骑并行。
很快,顺义门就在眼前,吴竹林深吸一口气,扭头大声道:“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走整齐了回去老子带你们喝酒吃肉,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出了纰漏,老子在使君面前吃不到好,你们也别想好过!”
他话音刚落,身后一群府兵立刻叫到:“司兵放心就是!”
与此同时,洛阳那边也有一群人离开了京城。
似乎是陈佑的表现得到了赵元昌的认可,总之,这一次大周皇帝陛下对京兆陈府尹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富平和鄠县官员全部调入京中。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