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近一刻钟,没有人离开。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从众心理而留下来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有雄心壮志或者单纯的想当一个好人,但陈佑仍然十分满意。这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只要给这些人一个变好的希望,安稳等到京城兵马抵达,京兆府就算是稳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
洛阳宫仁寿殿,赵元昌安坐如常,静静地听着一个稚嫩的声音朗读奏章。
正在读奏章的是三岁多的兴平郡王皇长子赵德昭。
哪怕赵德昭再怎么早慧,这时候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常用字,所以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绯衣官员。当他遇到不认识的字卡壳的时候,这官员就会轻声提醒,顺带解释这个字或词的意思。
这不是教学之所,也非是赵官家在考校自己的儿子,因为在赵德昭之下还有四个人,四个佩金服紫的重臣。
那中年男子是兴平王友薛居正,四位重臣乃是枢密使及副使四人,赵德昭正在读的这份奏章,是陈佑在军营讲话之后写的。
等赵德昭总算磕磕绊绊把这份内容比较多的奏章读完,薛居正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赵德昭则拿着这份奏章走到赵元昌身侧,将奏章摆在案上,自己爬上摆在一旁特制的小椅子。
粉粉嫩嫩肉乎乎的赵德昭看起来十分可爱,这爬椅子的动作更是让一旁侍立的宫官禁不住想上前抱住他,反应过来官家就在旁边这才忍住。
然而,这般可爱的娃娃,诸位臣子全都没去看,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刚刚读完的这份奏章上。
就连赵元昌,也是在长子读完奏章之后,收回一直放在李明卿身上的目光。
通过他的观察,李明卿应该是没有提前知道这份奏章的内容,这让他十分满意。
安静等了一小会,赵元昌温声开口:“陈卿所言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臣认为此法不妥。”第一个开口反对的竟然是李明卿。
除了薛居正老老实实微微低头不做它想外,其余几人都看向李明卿。
顷刻,赵元昌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还请李卿仔细说来。”
“喏。”
李明卿应了一声,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道:“陈将明所言‘阅兵’之事,勿论其所言如何,皆逃不脱一个字:钱!臣以为,耗费糜巨而阅兵,实是不智。”
这是李明卿的论点。
李明卿现在正在尝试整合军队后勤,他从这一点上来提出反对意见十分正常。
紧接着,李明卿开始说出自己的论据:“陈将明声称阅兵‘内可以定民心,外可以慑敌国’,此言虽善,然其度难以把握。不论定民心还是慑敌国,皆在于势,军势盛则国势盛,国势盛则内外平。军势何以盛?唯人众耳,为兵利耳,唯甲坚耳。非人众兵利甲坚,则内外皆以我弱;若欲人众兵利甲坚,则所耗钱粮人物不可少,旦夕有战,必难以调拨平复。还请官家仔细思量。”
“嗯”赵元昌点点头,“卿之所言甚是在理。”
话是这么说,但他显然没有打消阅兵的想法。毕竟文治武功,皆需夸耀,否则同锦衣夜行有什么区别呢?
以前的话,武功方面也就只能等着“执敌国之酋献俘陛前”,现在陈佑突然提出一个新的法子,而且还不是单纯的夸耀武功,而是有着正当的目的,赵元昌心动了。
所以,他看向其他三个人,希望能听到支持的声音。
没有让他失望,自从调入京中以来一直是官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冯晖开口支持阅兵,称一次好的阅兵利大于弊。
但是自赵元昌还是个皇子时就一直支持他的老将马青却表示反对。
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目光投向枢密使王朴。
一直在仔细考虑的王朴感觉到气氛的变化,抬头正好看到赵元昌的目光。
“王卿,你以为此事如何?”
听到官家这么问,王朴叹了口气。
这陈将明什么都好,偏偏喜欢提一些新奇的点子,虽然大多行之有效,但有一些实在是不合时宜。还是要多让他历练历练,如若不然,叫他提出了什么激进的法子,恐怕有害于国。
及时收敛思绪,王朴开口了:“好叫官家知晓,臣以为阅兵之意可行,然须在大胜之后方可。”
赵元昌微微皱眉,显然不太满意:“若在大胜之后,岂不就是献俘?”
“便是京兆府陈佑,也是在剿匪功成后才令兵马沿街巡游的。”
王朴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官家不是用陈佑的事来证明阅兵有效吗,既然如此,咱也别创新了,就跟着成功的经验走。
果然,这话说出之后,哪怕赵元昌心有不甘,也只得点头:“便如卿所言。只是,这次攻淮之战须得仔细筹谋才是。”
阅兵同献俘放到一块,便是李明卿心疼花费,此时也不好再反对,大不了到时候再想法子缩减,是以众人皆点头赞同。
但王朴可不仅仅想谈阅兵,他对陈佑奏章中提到的另外两件事情更感兴趣。
“官家,臣以为剿匪练兵和清整水渠可以拿到洛阳来用。”
前一个赵元昌还算在意,后一个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故而直接就道:“剿匪之事我自有安排,清整水渠的事宜交给河南府来做就好了,薛居正通知政事堂拟旨。”
“臣谨遵圣谕。”薛居正起身答应。
到这里,哪怕王朴还想深谈,也只得放弃,带头起身告退。
朝臣退出,赵元昌把殿内侍候的宫官内侍全都打发出去,扭头看向一本正经坐在椅子上的赵德昭,用十分温柔的声音问道:“福宝能听懂么?”
赵德昭立刻用稚嫩的声音回答:“福宝听不懂。”
赵元昌听了,面色稍黯,随即打起精神来,笑着摸了摸赵德昭的头:“没关系,听不懂就慢慢学。不过啊,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嗯嗯!”赵德昭拼命点头。
长安城,陈佑带着少尹高启在城中巡视。
到现在京兆府也只有高启的一干死忠还围在高启身边,其余人等要么投到了陈佑门下,要么还想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不管怎样,高启现在都不应该是精神饱满的模样,这几乎就是在告诉陈佑:我有翻盘的手段!
两次袭击幕后黑手的线索还要继续查,但陈佑已经决定先翦除高启在京兆府的暗子了。
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
不过陈佑并不着急,军营讲话才过去几天,他的实力还不足以镇压一切牛鬼蛇神,现在要做的就是勤修内力。
比如说抓牢府兵,比如说选贤举能,再比如说造福一方得一个良吏的名头。前一个是当下的立足之本,而后两个则是日后更进一步的基础了。
当然了,如果陈佑心不大的话,像苏逢吉那样也可以,一边贪贿享福,一边位极人臣,最多就是运气不好横死罢了。反正历史上贤臣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而横死的也不少,概率上来说差的不是太多。
说起苏逢吉,陈佑听说这家伙在他在任职的那个县里面勾结了当地富户,加上州府官员给他面子,竟然在大肆搜刮的情况下仍然治下平稳,而他搜刮的这些钱,大头都送给了内库,小部分送到一些敢收他钱的内外近侍手上,期待着有一天能起复。
只能说,选择的途径不同。
陈佑在稳住府兵之后,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剿匪。剿匪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倒不是打不过,京兆府这些盗匪能打的青壮少有超过一百人的,府兵靠人数堆都能堆死他们。
问题在于,乱世之后官匪一家、兵匪一家的情况多得很,各地大户说不准也有自己养的盗匪。这就很容易造成这边府兵刚出发,那边目标匪寨就收到消息提前躲开的情况。
也就是陈佑一开始就采取了事前严格保密、抵达目的地之后才宣布目标的做法,这才能十次中有五六次能堵到人,也就最近几次成功的几率小了点。
不过没关系,等京中兵马抵达,府兵也操练的差不多,就可以分兵巡察诸县,随机下令围剿盗匪。的确,有人通风报信能提前躲着,但总不能一直躲着吧?只要有一次没躲过去,那就是覆灭的下场。
这些盗匪,绝大多数没有玩游击作战的资格。而要是遇到那种依靠抢劫外地和外人来反哺自己村子的,想来这些府兵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贼窝。
实战是练兵,高频次的短距离行军也是练兵,日常操练还是练兵。练兵好,既能增加府兵的战斗力,又能在一次次的操练和胜利中强化陈府尹的权威。
但练兵是要钱的,现在还好,只要能够保持没十次至少有五次收获,就能勉强收支平衡。可以后如果京兆府内盗匪不多的话,这样的强度光靠府衙出钱,怕是持续不了多久。
好在还有禁军后援。
陈佑当时的后勤规划现在正在稳步推进,这个规划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外镇军队的粮草补给,也就是说,哪怕路上损耗大一些,中枢也要负责军队绝大部分的粮草补给。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