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冯晖入京,议论对沈国用兵的消息终于扩散到尚书卿监一级。
说终于也不太准确,之前通过各方面传出来的消息,大家都有了猜测,现在只不过是证实了这个猜测罢了。
嘉定二年似乎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完了。
然而并没有。
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平章军国事、建德县公刘公讳明卒于汴梁私宅,帝为之辍朝三日。
二十九日,下诏追册刘明为池国公,赠少保,谥忠敏。
陈佑收到消息之后唏嘘不已,真要说起来,这是赵元昌即位之后,第二位在任上的去世的宰相。
感慨完了,就要回信给冯道安慰一番。没办法,刘明也比冯道小几岁,却同孙启祥一般走在他前头,便是冯道再怎么长乐,这时候也不免心有戚戚。
有人欢喜有人愁,时间走到了嘉定三年。
进入嘉定三年之后,一切仿佛进入了快车道。
书院在年后开始了第一次正式招生,河南府本地人,加上慕名而来士子,书院这一次总共招了,嗯,一百六十多人。
随着新学员的进入,听陈佑讲课的学生比例一下子下降许多。比例下降不代表人数下降,不过这也意味著书院里终于在明面上出现了不认同陈佑思想的团体。
对此,陈佑是乐见其成的。
有对比才有伤害,不是,有对比才有优劣。
自己教导出来的学生,只要秉持着实事求是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态度,争论起来就不存在争不过的情况。
嗯,只看到部分事实被误导的情况除外。不过当对手用完整的事实来驳斥部分事实的时候,不也表明了他对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认同吗?
书院的情况总体向好,武学院却不容乐观。
虽然朝堂上还没对动兵与否做出最后决定,但赵元昌已经派人来催促陈佑了,核心思想就是这一届武学院几十个人需要在接下来的攻沈战争中派上用场,这也从侧面表明,战争一定会爆发。
对于官家的要求,陈佑也好,苏凤羽也好,便是蒋树,都清楚与其说是要这些人派上用场,不如说是一次毕业考核。
有出色表现的,只要没有半途夭折,出将入相不在话下;普普通通中规中矩的,或许也能成为镇守边疆或者参谋中枢的重臣;而那些表现不好的,这辈子再起来的机会几乎没有。
只是,就像武学院设立的目标是广撒网重点捕捞,很可能出了数百个庸才才能有一个天才,这第一期的成果并不合人意。
在陈佑等人的评估中,出色的学员没有,普普通通的学员倒有那么十来个,真上了战场,不知道有几个能活着完成任务。
对了,他们的评估没算上民政部分,陈佑现在没有条件去检测他们从政的能力。也就是说,到了最后或许有几人足以担当领兵将领,但合格的知兵文臣很可能一个都没有。
不管怎样,即便是赶鸭子上架,这些人也得在二月中旬出发前往江陵,他们将直接获得职事,或守一县城、或带兵进攻。
沈国如今四分五裂,内耗严重,正适合用来考核武学院这些人。若是对付辽国或者宋国,估计赵元昌就不敢放他们出来了。
陈佑自己对军事也不是很熟练,但他知道怎么去突击应付,于是这些人原本的“轻松”生活没有了。民政、经典之类的先放下,每天八个时辰接受苏凤羽和蒋树轮流的填鸭教育。
一月十六日望朝会上,正式下诏以洛阳为国都,汴梁为东京。
二十日,突如其来的,枢密副使马青卸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之职,殿前司都指挥使出缺。
二十三日,确定南征沈国,周帝赵元昌意欲亲征。
就在同一天,一名风尘仆仆的行脚商人找到庞中和的住处,声称有急信要亲自递交给陈佑陈詹事,想要面见陈佑。
当天下午,这人被从后门带进了洛阳陈府,陈佑在书房等着他。
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
汴梁皇宫,简贤讲武殿。
政事堂枢密院十名宰执端坐殿中。
原本应该有十一人的,不过马青被免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后就告病了,不在此处。
今天早上已经确定要南征了,而且赵元昌也表露出亲征的意向,现在把宰执们都聚集到这里来,想要讨论的是战争准备。
然而从一开始就偏了。
昭文相江夏青、枢密使吴峦、枢密副使李明卿、参知政事周敬思,这四人旗帜鲜明地反对亲征。而支持亲征的只有枢密副使王朴和参知政事温仁福,其余人的态度则是含糊暧昧。
此时赵元昌木着一张脸,看着仍然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吴峦,一种沉郁的氛围笼罩殿中,让阎俊臣这等不太喜欢主动发表观点的人感觉浑身不自在。
吴峦却恍若未觉,只是从上古谈到现今,从州县讲到中枢,一遍又一遍地论述不该亲征的原因。
等他终于停下来,赵元昌面色不善地问道:“吴卿认为何人可主持此战?”
吴峦毫不犹豫地开口:“回禀陛下,臣以为太子詹事陈佑素有善战之名,可主持此战!”
赵元昌听了,目光移向李明卿。
原本还有些诧异,不知道吴峦为什么会举荐陈佑的李明卿察觉到赵元昌的目光,顿时悚然一惊,连忙起身道:“不可!河南府事重,陈佑身为河南府少尹,此时不可轻离。”
“不过是少尹罢了。”
出乎意料地,枢密都承旨、同知枢密院事李继勋开口了:“河南府有林师德权知府事,调离一个少尹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明卿驳斥道:“即便如此,陈佑久离行伍,骤然以大军托付之,岂非儿戏!”
“久离行伍,非是不知行伍。”吴峦接过话头,“战前庙算有吾等,临战机变有将校,只需其知晓军事、粗通谋略便无虑战有不胜。”
看他们在这里争论,赵元昌神色渐渐平静下来,等了一阵,见他们还不想停的样子,便握住桌上的龙形镇山河轻轻一拍。
只听啪的一声,殿内安静下来,起身争论的几人面朝御座一揖,各自坐回椅子上。
赵元昌的目光一一扫过每一个人,所有被他看到的人皆袖手垂头,默默不语。
收回目光,缓缓道:“先议备战,再议其它。”
静了好一会儿,好似终于从原先的争吵状态转变过来,吴峦率先开口:“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时当言清查寺观妖人,以惑南沈。”
说白了就是战略欺骗。
在一定情景下,你整军备战,哪怕再怎么保密,也会被国外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战略欺骗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让所有人都相信,而是欺骗对象找出一个相信你不是要对付他们的理由。
比如这一次攻沈,或许沈国会通过某些渠道得知周国朝堂上决定要进攻沈国。这时候,一面扶持沈国内部势力,一面解释调动兵马是为了对付周国境内造反的教派、说要对付沈国只是为了迷惑那些人云云,至少能让一些人放下心来。
遇到有不相信的,再鼓动那些相信的人打击那些不信的人,用内部矛盾掩盖住外部矛盾。不说一定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至少能最大限度削减战争初期遭遇的抵抗。
战争准备十分繁杂,同时也涉及许多利益,简贤讲武殿内的宰执们抛开悬而未决的主帅,重又热火朝天地争论起来。
洛阳陈府,书房。陈佑坐在书桌后,刘河腰间悬着一柄三尺利剑站在书桌前方靠左的位置。
陈佑听说过蜀国内乱的时候当时蜀国大将军杨中广曾派刺客借口送信刺杀叛将,其中活下来的那个刺客还获封为白虹伯。
如今突然来了这么一个陌生的信使,即便搜身之后没发现什么可疑物品,谨慎起见刘河还是护卫在陈佑身边。
站在书桌左侧也是因为他惯用右手,真要有事能够迅速出招。
此时陈佑面前的书桌上摊着一张信纸,纸上只有一句诗:衰兰送客咸阳道。
食指轻敲桌面,考虑了好一会儿,陈佑看向那个行脚商人。
这人看起来年若三十余,额上有抬头纹,眼角皱纹较多,双颊饱满但有些粗糙。身上穿着的是浅灰色的粗麻布短衫,带着些风尘,却没有补丁线头。
观察一阵,陈佑看着他的脸,开口问道:“是谁叫你来的?”
“好叫詹事知晓,某是领了二娘子的命令来此的。”那人虽行礼,却也没有太过拘束。
轻敲桌面的食指顿了一下,陈佑缓缓道:“就让你带这么一封信过来?可有其它事要交待?”
“确实还有其它事情。”那人应了一声,看向刘河。
好在他也有眼色,没等陈佑开口便道:“二娘子说若有可能还是要单独告诉告诉詹事,只不过这事也不是不可对人言。”
“那你就直说罢。”
“二娘子叫某给詹事带一句话:中枢武将和外镇武将都是武将,领兵打仗的事情总归要交给武将来做。”
说完这句话,那人闭嘴不言。
陈佑沉默一阵后问道:“还有吗?”
“二娘子还说詹事早就明白,只不过现在还不明白。”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