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听到江夏青的话,王彦川微微倾身颔首:“相公请问。”
  “这第一个问题,今年夏税,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回相公,今年锦官府上供夏税计有九万缗,嘉定元年为十四万缗。”
  只这一句话,就让赵元昌眉头皱起。
  江夏青点点头,又问:“这第二个问题,今年秋税,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今年秋税计有八万缗,嘉定元年有十七万缗。”
  江夏青肃容颔首:“有劳尚书了。”
  说完,他扫视殿内群臣,然后向面色凝重的赵元昌一拱手:“陛下,锦官府乃是首个施行税改之地,嘉定元年能有三十万缗,怎么到了嘉定二年就只得十七万缗?且今年河南府等五处试点,多者若大名府,秋税计有十五万缗,少者若庆州也有十万缗,何以锦官府竟以折半?”
  不等赵元昌回应,他又接着道:“臣以为,此非税务之过,乃是人之过!故,五处官吏当奖,非是奖其增税之功,而是奖其忠心王事之功;税改不当推行全国,非是税务不当,而是为政之人不当。”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面对赵元昌长揖道:“陛下,臣斗胆直言,若吏治不行,则税务不振。”
  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跟着起身附和。
  其他人不知道,但李明卿听了江夏青的话,立刻就警惕起来。
  他这是想趁机对吏部下手啊!
  李明卿眯起眼睛,他猜测自己可能要离开吏部,但官家还没有最终宣布,就做不得准,这时候自然容不得别人插手吏部。
  另一边,赵元昌也在仔细考虑。
  他倒不是考虑什么吏治,周随唐制,有一套完备的官吏监察与考核体系,只不过现在处于半瘫痪状态而已,若真的要用,重新捡起这套体系朝里面填充人手就行了。
  他考虑的是苏逢吉要怎么处置。
  这一次苏逢吉做得有些过了,十七万缗,他自己竟然昧下了四万缗!送到内帑的各色物事加起来可才只有五万缗啊!
  讲真,要是他自己留个一两万,剩下的都送到内帑,不管江夏青怎么说,赵元昌都会保住他。
  但这人啊,就怕贪心和侥幸。
  若是这一次不给他一个教训,指不定日后输往内库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绝对不能容忍。
  赵元昌轻咳一声:“江卿所言朕已知晓,此事着有司商讨。嗯,李卿。”
  李明卿立刻起身:“臣在。”
  “坐、坐。”赵元昌摆摆手,“你回头与宋卿商议商议。”
  “喏。”李明卿暂时放下心来。
  宋卿指的是御史大夫宋杞言,现在正站在文明殿吹冷风。
  “这苏逢吉不适合留在锦官了,诸卿以为何人可接替他?”
  江夏青立刻答道:“回禀陛下,吏部侍郎张为善可知锦官。”
  李明卿立刻出声反对:“臣以为此议不妥,锦官乃蜀地枢纽,重中之重,且税法废弛,非熟稔政务、刚毅果决之人不能为之。然为善久在中枢,虽多有建树,却不通民政,万不可知锦官。”
  说着,他看了一眼江夏青,朝赵元昌拱手道:“臣举荐大理寺卿陈槐为锦官府尹。”
  吏部侍郎张为善是李明卿预备着留在吏部的代言人,自然不肯让他就这么离开。而大理寺卿陈槐,素与江夏青交好,平日里在大理寺内也常针对李仁信,这次正好把他赶出去。
  李明卿说完之后没有其他人出声,这么一来,最终人选应该就在张为善和陈槐之间产生了。
  赵元昌扫视诸人,目光越过枢密院几人,停在集贤相刘承泽身上:“刘卿有何见解?”
  殊不知刘承泽心里也纠结呢。
  李明卿一派,上自冯道,下至陈佑,都同他有过摩擦,若能打击李明卿,自然是好的。
  可江夏青在政事堂内一直压得他难受,也就刘明入京之后稍微好一点,可随着刘明告病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日子也愈加地不好过,如果可能的话,当然要削减江夏青的威势。


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
  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考虑权衡,既然官家问了,无论如何都得给出一个回答。
  刘承泽面容一肃,一板一眼地回答:“举荐贤能是臣等职责,然用与不用、用于何处,却须圣心独断。”
  在场诸人,没有一个想到他会做出这么个回答,即便是再怎么喜怒不形于色,乍一听到他的话都不禁愣了一下。
  不过大家很快都反应过来,齐声拱手道:“伏惟陛下圣心独断!”
  赵元昌脸上挂着笑,温声道:“既然如此,政事堂拟旨,调吏部侍郎张为善知锦官府事。”
  “是。”
  政事堂三相恭声应下。
  赵元昌把目光投向李明卿:“吏部缺位,李卿可有合适人选?”
  李明卿深吸一口气,不太懂官家的意思。
  身为皇帝,赵元昌不可能不知道中枢臣僚之间的关系,那么他将张为善调开,显然是要下手消除李明卿对吏部的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李明卿要不要推荐自己的人?
  与尚书卿们不同,对宰执来说,给官家留下坏印象和失去对一个部寺的控制从产生的后果来说是对等的。一个宰相,再怎么得皇帝喜爱,控制不住下面的人,也就只能当个空头宰相。
  而且,不同于刚刚刘承泽所面临的情况,官家询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为吏部侍郎,身为吏部尚书的李明卿必须给一个或者几个明确的答案。
  二选一,该怎么选?
  没有犹豫太多时间,只是短短的几次呼吸,李明卿就定下心来,他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陛下,翰林学士冉谨言可入吏部。”
  翰林学士没有正式品级,按惯例授从三品,吏部侍郎正四品上。但这不是问题,职事而已,冯道的几个儿子还是以银青光禄大夫的位阶去当七八品的小官呢!
  不过从草拟诏令、参谋国事的翰林学士到吏部侍郎,怎么看都有些不和谐的感觉。
  赵元昌听了之后,也是皱眉考虑了好一会儿,才舒展眉头点头道:“便如卿之所言。”
  李明卿暗自松了口气,总算结果不是太差。冉谨言的儿子冉益谦同赵元昌是故交,因为当初赵元昌婚礼的事情又同陈佑有些交情,关键时候或许能用得上。
  唯一可虑的就是冉氏父子二人有些古板,只怕到时候要多费些口舌。
  “叫两位步行,实在是有些失礼了。”
  周山书院门口,陈佑带着些歉意招呼卢氏兄妹二人。
  “没有的事!”卢仲彦扶着小妹下了马车,爽朗笑道,“纪律严明总比无规无矩要好。”
  带着帷帽的卢云华也轻声道:“坐马车的话会错过不少风景,步行正好能仔细看看。”
  陈佑笑了笑,不置可否。
  进了书院,就不需要随行护卫了,三人一边在书院里转悠,一边讨论政事。
  没错,他们聊的不是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是军政事宜。
  自皇长子出生陈佑送上那枚玉虎起,就算是表态要支持皇长子了。
  这只是表态,不一定会付诸行动。假设日后即将立太子的时候,也有另一个势均力敌的皇子,且陈佑已经高居庙堂之上不在乎这等拥立之功,很可能会两不相帮。
  不过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呢,至少现在借着这个表态,陈佑同卢家,准确的说是同卢仲彦兄妹二人关系要好很多,有什么事情都会相互沟通。
  一路走一路说,来到半山腰的阁楼。
  此时范昌佑、韩陶朱还在上课,楼前站着一个身着灰色麻布短衫书院的役使,见陈佑三人过来,微微躬身道:“山长可要楼内布饮食汤水?”
  陈佑扭头看向卢氏兄妹:“走了这么久,到楼内歇一会吧?”
  两人自无不可,陈佑便吩咐役使将各色饮食送上二楼。
  知道山长今天要带客人过来,书院后厨一直都备着热饮热食,此时听了吩咐立刻就行动起来。
  陈佑三人只是在一楼稍微耽搁了一会儿,二楼就布置好了。
  走在楼梯上就能感觉到二楼传来的一阵暖意。
  此时二楼有三面已经挂上了厚厚的布帘,只有南面,也就是正对着山下的那一面只挂了一层轻纱。即便是这一层轻纱,边角也被固定住,所为的就是防风防寒。
  这一个十来平的小空间,足足摆了四个火盆,桌上更有数个暖锅和一个甑。
  暖锅类似于火锅,而甑的话,样式和用法同汽锅有些像。
  锅内饮食多为肉类,以鸡鸭鱼豚为主,另有切好的羊肉、猪肉,可以自行放入锅中。至于蔬菜,种类也不少,但多为腌制好的,新鲜的蔬菜只有寥寥三四种。
  书院暖棚还没建好,地窖也还没投入使用,从外面采购的新鲜蔬菜一来贵,二来不易保存,也就平时给书院师生改善伙食购入一些便宜的蔬菜,这时候正好用上。
  没错,在冬季吃蔬菜算是改善伙食,毕竟冬天的新鲜蔬菜比肉食还要贵。而且这些蔬菜也是以窖藏蔬菜为主,暖棚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