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铁丝网是不错的障碍,但是要在船只无法顺利靠岸的情况下,靠着人力泅渡把沉重的铁丝网弄上岸后,赶在敌骑冲过来前布设完毕,显然也做不到。
兰午和同伴好不容易把滑橇拖/推上土丘,却被眼前一幕惊呆:前方,大量周军骑兵已经排开队形,时刻等着冲锋。
之所以现在还没冲锋,是因为其步兵还在岸边激战。
可一旦楚军击退拦截,这些周军骑兵就要发动冲锋。
“架起来,架起来!把管风琴架起来!!”
兰午呼喊着,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一个空地,另一个小队也开始假设滑橇上的“管风琴”。
岸边不断有火光闪烁,楚军先登不断投掷出火油弹和轰天雷,勉强击退了周国步兵的疯狂反扑。
就在这时,号角声起,周军步兵后退,而周军骑兵动起来,一场腥风血雨就要降临。
骑兵在动,速度越来越快,兰午看见敌骑化作一把把尖刀,快速向岸边逼近。
包括他这小队在内的“管风琴”,已经架设完毕,在滩涂和敌军骑兵之间,构成一道细细的防线。
直面敌军骑兵的冲锋,但每个小队身边,不过寥寥十余个步兵守卫。
号角声愈发凄厉,敌骑距离楚军防线越来越近,兰午奋力喊着“上膛!”,和同伴一道,不断转动“管风琴”的摇柄。
机括声起,“咔哒咔哒”响个不停,仿佛弹子音乐盒在运转。
大量弹珠被提升到机器顶部,然后有序进入管道。
不,是铳膛。
“管风琴”这种兵器,共有三十根“风管”(铳管),分三排、上下排列,参考弹子音乐盒的“供弹原理”,以手摇装置将弹丸和纸皮火药筒“上膛”。
“咔哒”声中,敌骑越来越近,兰午奋力扯动扳机,让“管风琴”的三十个独立燧发装置“发火”。
“爆竹声”起,“管风琴”前端不断喷射着火焰,兰午再次喊着“上膛!上膛!”,和同伴继续转动摇柄。
不断在铳膛里燃烧的火药,不断将弹丸发射出去,一台台“管风琴”不断喷射着弹丸,由此形成金属弹丸的风暴,将当面冲来敌骑席卷。
血花随后在骑兵群前端绽放。
“爆竹声”中,冲锋的周军骑兵伤亡惨重,人、马倒地,随后绊倒后续的骑兵。
冲锋的势头总是被打断,正面冲击各“管风琴”小阵地的骑兵,根本就无法接近这些“怪物”。
其他骑兵见状绕开这些喷火的“怪物”,从缝隙之中穿过,冲向一身血污的登陆楚军步兵。
但他们的数量少了许多。
零星骑兵冲锋面对以长矛结阵(小阵)的步兵,占不了便宜,滩涂上沙土较多,马匹回旋时容易“脚滑”,所以速度骤降。
慢下来的骑兵,面对有数量优势的步兵,根本就招架不了多久。
要么人被长矛捅下来,要么坐骑被几根长矛抵住,随后背上的人被捅下来。
周军骑兵的冲锋,从一开始的声势浩大,短时间内就变得柔弱无力,渐渐溃不成军,向后败退。
终于在滩头站稳脚跟的楚军步兵,总算是能松一口气,看着河面上陆续过来的大量船只,喜形于色。
敌军已经溃退,但耳边的爆竹声却未停止。
停止供弹的管风琴,按说应该“安静”,但许多“管风琴”却直接爆炸。
要么是铳管炸飞,要么是管风琴的火药箱被点燃。
爆炸声中,兰午后仰倒地,滚落土丘,仰面躺着。
然后爬起来,在身上摸来摸去,确定自己没有断手断脚,没有瞎眼、断手指,放了心。
坐在地上,看着土丘上的烟雾环绕,以及那残缺、严重变形的“管风琴”,兰午心有余悸。
这玩意的优点是射速快,只要多台配合,短时间内“织”起来的“火网”就能击退骑兵冲锋。
缺点是容易“失火”,因为其供弹原理是弹丸、火药(纸皮火药筒)分装,而火药的后续引燃,靠的是灼热的铳管内壁。
所以,高速射击一段时间后,“管风琴”失控的概率很大:时间越往后,火药被提前引燃的几率就越大。
加上铳管陆续被纸筒残骸堵塞这一“必然”,“管风琴”最后“炸膛”乃至引燃火药箱的概率是很大的。
故而每一个操作“管风琴”的小队,其实都是在玩命,所以才要穿戴铠甲、兜鍪。
马的嘶鸣不断传来,兰午回头一看,却见己方后续船只穿过被破坏的“木桩阵”靠岸,许多马拖曳着轻炮“马轻侯”上岸。
却因为炮车轮子陷在滩涂沙地里,炮兵不断赶马、推车,喧嚣不已。
果然,陷在沙滩上了。
兰午如是想,再次躺下,看着蓝天白云,松了口气:
接下来,没他们的事了。
正主来了,炮射霰弹,才是对付骑兵、步兵集群冲锋的利器!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旋
上午,黄河西岸,同州朝邑城外喊声震天,昨日渡河而来的楚军,于清晨发动进攻,奋力攻打城池。
守城周军凭借数道绕城壕沟,以及各类防御设施,顽强抵御着楚军的进攻。
攻防之间,战况胶着。
与此同时,黄河河面上,一道浮桥已经搭建完毕,不断有兵马自东岸经浮桥抵达西岸。
附近,又有四条浮桥正在搭建中。
而且,黄河西岸临时搭建的码头已经初具规模,大量船只靠泊,其上所载兵卒鱼贯登岸,并将不少物资卸下船。
朝邑西南,刚穿越沙苑而来的周国援军,将眼前战况尽收眼底。
这些援军皆为骑兵,自南面华阴赶来,主将尉迟运得开路斥候回报,又亲眼看到黄河浮桥已成,但目前只有一条,立刻进行作战布置,准备交战。
他率军来救朝邑,就只能趁着楚军在西岸立足未稳,赶紧配合朝邑守军把对方击退。
否则一旦数道浮桥俱成,就挡不住了。
尉迟运分兵数股,各自扑向楚军骑兵,撩拨对方。
他把楚军骑兵引诱过来,在旷野里决胜负,如此,对方就无法用那大威力兵器“克虏伯”、“忠勇伯”作战。
歼灭了骑兵,步兵没有羽翼护卫,自然无法攻城。
朝邑这边危局化解,集结大军在华阴防御潼关方向的伯父尉迟迥,就有更多的余力,来对付破潼关直入关中的东路楚军。
否则,一旦河东楚军顺利进入关中,华阴大军无力左右兼顾,要么被迫敌前撤退、退往长安,要么就被迫和至少两倍于己的敌军决战。
尉迟运的战术很明确,并立刻实行。
护卫外围的楚军骑兵,当然不会让这些赶来的周骑威胁己方侧翼,虽然兵力不占优,但依旧奋力迎战。
然而无论周骑怎么“打了就跑”,楚骑都不会追得太远。
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会,尉迟运见楚军不上当,很快便换了策略,集中兵力冲击攻城的楚军,此为“攻其必救”。
如此反复冲击,对攻城楚军构成极大干扰,甚至迫使楚军逐渐停止攻势,收缩步兵,防御侧翼袭扰的周骑。
这下,对方的怒火总算是被他撩拨起来。
楚军又集结了一些刚过河的骑兵,会同之前在外围拦截的骑兵一道,开始猛攻周军。
此时,双方兵力相近,周骑“胆怯”,且战且退,往西南面沙苑方向而去。
沙苑,是同州地界一处地域辽阔的沙草地,南北近百里、东西四五十里,那里植被丰富,飞禽走兽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
其中有不少散碎小水泽,以及大量芦苇荡,东北缘和朝邑颇近。
沙苑地形极其适合设伏,是尉迟运为楚军准备的坟地。
也是当年沙苑之战时,大量东贼葬身之处。
沙苑之战爆发时,尉迟运还未出生,但是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那一战的亲历者,所以尉迟运从小就知道,这一战,是己方以弱胜强。
一万人,击败近二十万人。
他回头望去,大量楚骑蜂拥而来,看样子,已经杀红了眼,不管不顾闷头追。
一逃一追,双方很快进入沙苑的东北部边缘,数道土路旁的芦苇荡里,埋伏着大量周兵。
芦苇荡里蚊子多,周兵们被叮得苦不堪言,不过见猎物果然追来了,心中激动,身上的痒和疼,瞬间不算什么,人人握紧手中兵器。
他们是奉命赶赴朝邑支援的步兵,是骑马代步,以便及时赶到目的地。
但军情有变,主将尉迟运率骑兵先出沙苑,安排他们在此处休息,顺便设伏。
如果敌人被引过来,他们就伏击,如果朝邑失守,己方败退,他们就在这里做接应,接应撤退的友军,拦截追兵
现在,茂盛的芦苇将人、马的身影都遮挡住,分布在各条土路两侧芦苇荡里的伏兵们,默默等着猎物经过。
尉迟运率骑兵分别从几条土路经过,可紧追不舍的楚军骑兵,却突然减速,在芦苇荡边缘停下。
一逃、一追,都很有默契的停下,隔着一里左右距离,对望。
现在是下午,太阳西斜,阳光给白茫茫的芦苇荡染上一层金黄色光芒。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