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几个,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留守后方,即是稳定人心,也是以防万一,万一陛下出征途中有不测,我们,可以辅佐太子登基,稳住局面。”
“所以,太子的舅舅一直沉寂,原因就在此。”梁森接过杨氏斟来的茶,一饮而尽,接着说。
“若陛下出了意外,太子仓促即位,虽然有我们几个元从扶持,且皇后成了太后,也能镇得住我们几个,但新君总得有舅舅来做依靠。”
“这是陛下对我们几个的掣肘,但是,陛下也要提防外戚。”
“所以太子的舅舅现在就必须沉寂,免得将来外戚把持朝政、架空新君,届时,我们几个老伙计可对抗不了。”
“然后,还让太子娶了武公的女儿,如此一来,一旦陛下出了意外,太子即位,双外戚相互掣肘,至少,太子就有了更多的周旋空间。”
“那么,陛下‘以防万一’的布局,近期来看,就是让我们这些元从班底,抗衡其他文武官员,保太子坐稳皇位。”
“然后,外戚和我们这些元从相互掣肘,两家外戚,又相互掣肘。”
“而我,因为弟弟梁淼和宗王李昕关系不错,所以,又能以宗王加勋臣的组合,掣肘两家外戚。”
“既然梁淼要受重用,那么,我这个当兄长的,就要沉寂些,不然梁家兄弟在朝中如日中天,反倒会树大招风。”
杨氏静静的听梁森分析时局,她发现枕边人果然是外表粗、内心细,梁森继续说着:
“所以,陛下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制衡局面,来保证自己一旦出意外,太子仓促即位后,国内政局不会失控,权力平衡能够维持下去。”
“这是一个很精密、复杂的机器,但是,陛下常说,越复杂、零件越多的机器,就越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越复杂的制衡,其实越容易失衡。”
梁森虽然小时候没条件读书识字,但是在李笠的督促下,“亡羊补牢”,又读了许多史书,听人讲解,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
以及经验教训,现在举例:
“晋武帝司马炎,知道自己儿子脑子不好使,于是为了让儿子将来坐稳江山,殚精竭虑,设计了一个复杂的权力制衡局面。”
“用各地的出镇宗王,拱卫皇帝、制衡中枢,而中枢,则是外戚、辅政大臣相互掣肘。”
“然后,外戚还分两家,即辅政的杨家(太后一族),以及皇后贾南风的贾家,相互掣肘。”
梁森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然而,看上去几乎完美的制衡,其实,轻而易举就破了。”
“为什么呢?”杨氏明知故问,梁森回答:“因为,再好的制度,以及制衡布局,都是要人来运行的,而人,是非理性的。”
“理性?这个词,是陛下常说的吧?”杨氏又问,对梁森的见识,有些诧异,她没想到梁森真的想到很多。
梁森回答:“对,是陛下常说的理性,制度的正常运转,以理性为前提,而维持制度运转的人,是非理性的。”
“所以,任何依靠人来执行的制度,都会因为人的非理性,出现问题。”
“晋武帝留下的多重制衡,就是因为外戚、宗室各怀心思,而一步步崩溃的。”
“如今,皇太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不会被人轻易操纵,所以,陛下自己设计出来的权力制衡体系,若崩溃,更大概率是由新君引起。”
“历朝历代,那么多辅政大臣被新君干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毕竟新君不干掉辅政大臣,极易被废立,甚至会被取而代之。”
“陛下不想看到我们这些老伙计,有这种下场,所以提前布局了。”
“现在,陛下不过于重用我们,是想让我们如同入鞘的刀,默默放在刀架上,好吃好喝供着,但轻易不用。”
“无论将来太子是仓促继位也好,还是从容即位也罢,如果需要重用我们这些人,他自会拔刀出鞘,如果他不想用……”
“我们就默默的留在刀鞘里,留在刀架上,做个富家翁,因为威胁不到新君,新君就不会赶尽杀绝,我们得善终的几率,就大一些。”
说着说着,梁森有些唏嘘。
李笠当年说过“共富贵”,迄今未忘,不停地提携他们,给他们指点迷津,带着他们办产业赚大钱。
让他们不需要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也能日入斗金,衣食无忧,尽情享受。
为了以防万一(李笠先走一步),李笠还默默布局,以暂时冷落(相对而言)老伙计为代价,换得将来新君即位后,他们有机会善终。
李笠依旧念着当初的誓言,让梁森感激不已,所以,李笠让他做什么,怎么安排他,他都不会犹豫,不会有怨言。
“陛下是个好人。”杨氏再次重申,“但是,这样的布局,其实还是不稳。”
“无非是走老路,但老路走不通。”
“所以,陛下才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办学校,用科举考试选官,又办各级军校,给皇太子培养班底,要走出一条新路。”
“这需要时间来完善,如果,时间充裕,新君将来从容即位,可以依靠科举出身官僚施政,依靠军校同学、军校生抓住军权,那么……”
“新君就不用过度依靠外戚、宗室、勋贵来坐稳江山,避免相互猜忌……”
“这就是陛下的长期布局,图的是外戚、宗室、勋贵,都能与皇帝融洽相处,不要再走回老路,宗室相互残杀,外戚、勋贵间杀得血流成河,杀到最后,江山也丢了。”
“所以,妾才关心,陛下的身体健康与否。”杨氏说到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顾虑,“这才是最关键的。”
梁森觉得奇怪:“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怎么会觉得陛下身体有恙?”
“妾之前入宫,和皇后闲谈。”杨氏轻声说着,声音很低:“皇后言谈间,对陛下夜里过于折腾,有些担心。”
梁森明白了,但摇摇头:“这种事,除了皇后劝,别人都不能说,外人更是不行,这一点,你要记住。”
杨氏却有想法,她当然不会生事,也不可能去惹祸上身,但既然皇帝健康与否,关系自家前途,她不能什么都不做。
皇帝晚上“过于折腾”这种事,外人确实不好说什么。
但杨氏觉得梁森和皇帝毕竟是发小,某些情况下,换个方式来劝,倒是可以的。
她很快有了主意,看着梁森,笑吟吟的说:“大郎常年在外地任职,虽然有芸娘陪伴,但她也要照顾孩子……大郎也该多纳一个妾了。”
芸娘是梁森的小妾,当年是杨氏张罗着收的,正在喝茶的梁森,听了杨氏的话,差点把喝到嘴里的茶喷出来。
纳、纳妾?
第一百六十七章 想法
午后,赛马场内人山人海,身份各异的观众们,坐在不同的位置,关注着场内跑道上一匹匹赛马的身姿。
新年将近,今日是“年终决赛”,也是今年的最后一个赛马日。
参赛的各自队伍,派出最好的赛马和骑手,争夺最丰厚的奖金,所以,比赛十分激烈。
看台上,“贵宾包厢”里,李笠和梁森聊着天。
虽然外面赛事激烈,但他们并未关注,聊的不是赛马,是女人。
李笠之前听黄姈提起,说杨氏张罗着给梁森纳妾,但梁森觉得没必要,毕竟之前已经纳了一个妾。
本来这种事与外人无关,但杨氏向黄姈诉苦,说如今梁家家业渐大,事务繁杂,子女也多起来,一妻一妾忙不过来。
她自己在行在,要管着子女,产业。
侧室虽然跟着梁森在外地任职,但也要操持那边的家务,管着子女(庶出子女)的教育。
所以,杨氏其实是想添个帮手,负责照顾梁森日常起居。
但梁森有些不乐意,杨氏怎么说都不行,心烦不已。
想到梁森最听皇帝的话,杨氏便想托黄姈传个话,求皇帝帮个忙,给梁森开开窍。
“男人纳妾,没什么大不了的。”李笠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梁森,“诗经都说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然,纳不纳妾,这是私事,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不过,我很好奇,你有何担心?”
李笠如今是以“兄弟”的身份,和梁森说起“男人之间”的事情,所以自称没有用“朕”,也不让对方称“臣”。
他这一番话,梁森听了,有些尴尬。
其实梁森是想钓鱼,所谓“纳妾”一事,不过是个由头,是个鱼饵,要钓李笠这条“大鱼”。
但李笠惯会钓鱼,精得很,梁森心里没底,只能含含糊糊的说。
李笠见梁森这模样,只觉好笑,便仔细分析起来。
“谁都希望家里和和睦睦,而妻妾在一起,难免争风吃醋,如此一来,本来好端端的家,变得乌烟瘴气。”
“妻妾之间明争暗斗,争宠、争好处,或者给儿女争地位,你踩我,我踩你,一堆破事。”
“男人在外忙得精疲力尽,回来还得调解这些破事,还得哄这个,哄那个,换谁都烦。”
“而且,侧室多了,生的子女也多了,可父亲就一个,顾不过来……”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