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和煮茶不同,讲究也不同,灵芝沏茶的手艺,真的不错呀。”
李灵芝赶紧回答:“这是儿妇该做的。”
梁森不太会夸女子,和儿妇也接触得少,所以只能寻个由头来夸。
李灵芝难得见一次舅公(公公),见舅公为人和蔼,本来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
她出嫁时,以及出嫁后,母亲多番提醒,让她孝敬舅姑,照顾好良人。
无论是在舅姑还是良人面前,平日里莫要摆什么公主的架子,毕竟嫁到梁家是过日子的,不是摆排场的。
父母总有一天会“先走”,她的兄弟姊妹也会有自己的家,不能时时顾着她。
所以,将来的人生道路,若无意外,是跟着良人以及自己子孙走。
若摆个公主的架子,在梁家颐指气使,惹得人憎狗嫌,到头来,吃苦的还不是自己?
李灵芝陪着舅姑说了一会儿话,识相告退,梁森看着茶杯里的茶,感慨:“没想到,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比煮出来的茶好很多,能有那么多门道。”
杨氏好奇的问:“这茶叶,北方真的有那么多需求么?”
“没有需求,可以培养需求。”梁森放下茶杯,“再说茶叶确实不错。”
“茶叶真的能解油腻?”杨氏还是很好奇,她听到一种说法,说喝茶能解吃肉带来的油腻。
梁森回答:“你一顿吃不了多少肉,当然不觉得,若是顿顿吃肉,喝酪浆,真的会腻,肠胃也会觉得不舒服。”
“就调查结果来看,喝茶,至少从感觉上来说,让那些平日以肉食为主的人,觉得能解油腻,且肠胃不容易出问题。”
“而且,把茶水当做饮料来喝,比喝酒便宜,那味道,习惯了就好。”
杨氏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可许多年来,北方总是把喝茶称为‘水厄’,甚至蔑称为‘酪奴’,比不上酪浆。”
梁森却不这样认为:“寻常百姓,谁能天天喝尽情喝酪浆?但茶水就不一样,总好过喝没有味道的白水。”
杨氏却不依不饶:“那许多百姓,即便是牧民,平日里也做不到大口吃肉,这可是你说的。”
梁森依旧从容回答:“那要看本质,其实茶叶就是作为有消食、提神功效的廉价饮料,进行销售的。”
“所以,茶叶的正确制备方法,不该是麻烦的煮,不该加入各种佐料,搞得味道怪怪的。”
“只需要用滚水来泡,泡出茶的本来风味,就能获得具备提神、消食功效的便宜饮料,还会有瘾头。”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茶叶品种的名贵与否不重要,风味有多美妙也不重要,因为他们没钱,讲究不了。”
“最重要的是量大管够又便宜,还有些味道,加上过瘾的感觉,这就行了。”
“北地百姓,饮食之中,总是会和肉食、酪浆、油腻有关,这种饮食,对于肠胃的负担可不小,时间一长,肠胃容易不舒服。”
“若有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消食饮料,百姓们迟早都会接受,草原上的部落,也是如此,所以,茶叶这个买卖,前途不可限量。”
梁森说到这里,再次强调:“茶叶买卖的本质,就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提神以及消食功效的平民饮料,而这种饮料,还有轻微上瘾效果。”
杨氏听梁森这么一说,明白了,随后笑道:“这是陛下的讲解吧,用词风格是这么的特别。”
梁森也笑起来:“是呀,方才在宫里,陛下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对于南方百姓来说,无论煮茶也好,泡茶也罢,本质不就是一种廉价的饮料?而且喝了之后,人精神,有什么不好?”
“那么,朝廷向北方推广茶叶,以及泡茶,让百姓们意识到,茶的本质就是物美价廉的消食、提神饮料,那么,茶叶迟早会大受欢迎,在草原上,也是如此。”
“等到将来,朝廷把关陇、甘凉地区也纳入治下,也要向那边推广茶叶。”
杨氏听到这里,问:“那,陛下还是让你回任上,准备西征事宜?”
梁森点点头:“嗯,今年虽然也做了准备,但我其实是负责镇守荆襄地区,卡住长江中游,以防生变,并不是要西攻关中。”
“至于将来,对周国开战,有无任用,届时再说。”
杨氏看看左右,确定没有“隔墙有耳”,低声问:“大郎,陛下的身体还好么?气色还好么?”
梁森闻言脸色一变,看看左右,然后低声问:“你问这个做什么?你不该问这个。”
杨氏仿佛没听到梁森的话,自顾自的说:
“按例,外命妇每月都时常入宫,不过见的是皇后和内命妇,陛下很忌讳被人传闲话,很少在宫里见外命妇……”
“所以,妾不清楚陛下的气色如何,也不可能找别人问……”
“大郎,陛下这几年的安排,仿佛都是在安排身后事,妾是担心……”
“你莫要多想,陛下行事,总是多做几手准备,以防万一。”梁森一脸严肃,不复之前的轻松。
“这么多年来,办什么事都是如此,你为何要东想西想?”
杨氏依旧看着梁森:“大郎,陛下身体,真的无恙吧?”
“无恙,气色很好,这种事,你可别再打听了,家里议论也不行!”
杨氏看着梁森,见梁森不像是说谎,点点头:“这便好……”
“妾知道打听这种事不好,可是……可是,无论朝中形势如何变化,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陛下寿命有多长。”
“别说了,这种事不能议论!”
“妾只说一些,不多的。”杨氏看着梁森,表情严肃:
“这几年来,朝中许多重要人事的安排,以及职务变动,看上去眼花缭乱,或者让人不解,但其本质……”
“本质,不就是陛下希望在保证新君坐稳位置的同时,给你们这些元从故旧,留下一条活路么?”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本质(续)
梁森和杨氏做了近二十年的夫妻,杨氏平日里,很少说起关于皇帝的话题,如今所说,让梁森颇为震惊。
因为杨氏的话,触碰了他一直在想,却又有些回避的区域。
“陛下是个好人,是个奇才,有很强的能力和手段,所以,有很强的自信。”杨氏当做没看见梁森的表情,缓缓说着。
“他若在时,绝不会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所以,只要他活着,你,武公、彭公等元从故旧,就能悠哉悠哉过日子,共富贵。”
“毕竟,共患难的交情在那里。”
“可一旦他先走了,你们怎么办?如何与新君相处?”
“陛下肯定优先考虑新君能否坐稳位置,但又想你们能有善终。”
“然而开国勋臣和新君,本来就难相处,稍有不慎,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几百年来的教训,还不够多么?”
杨氏出身官宦人家,所以见识和寻常民女有所不同,梁森叹了口气:
“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无论陛下怎么安排,我都会服从,不会有一丝犹豫,不会有一点怨言。”
楚国建国后,梁森似乎沉寂了,虽然不能说被皇帝疏远,但很少领兵出征,更多的是扮演“看家人”的角色。
皇后之兄黄?也是如此,而武祥若不是成了皇太子的丈人,有了此次领军出征的机会,大概也会和梁森一样,依旧留守国内。
彭均其实也差不多,不过此次出击洛阳,倒是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这一切的后面,其实有一个原因,梁森不需要杨氏提醒,自己已经想出来了。
李笠并不是忘了他们这些“老伙计”,也不是不能共富贵,之所以如此安排,有各种原因。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以后着想。
杨氏说得对,开国勋臣,如何与第二代的皇帝相处,是很微妙的事情。
李笠肯定不想看到自己走了之后,儿子和老伙计们发生冲突,水火不相容,所以,才有了一些一系列的布置。
但是,这些布置需要时间来完善,所以杨氏才会关注李笠的身体健康。
新君将来能否坐稳皇位,勋臣能否为新君所容,新君和勋臣们能否共存,一系列问题,最终还在李笠的寿命长短与否。
如果李笠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布局,皇位的传承会顺畅,新君即位后,政局才会稳,勋臣们和新君,才能共存。
如果李笠在位时间短,那么,新君即位后,血腥的清算,难免发生。
届时,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这些开国勋臣。
“陛下这些年打的打仗,舍我们不用,用其他人挑大梁,首先是收拢人心,毕竟,楚国不能仅仅是鄱阳人、徐州人的楚国。”
梁森轻声说着,让夫人知道,其实自己是仔细琢磨过的。
“但是,要用官位、爵位收拢人心,总不能白给,那就得给对方立功的机会,所以,这些年来,当年梁国各派系的武官,都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们和部下,以及许多将士,在陛下的指挥下,不断打胜仗、立军功,以此加官进爵,分田地,心,自然就向新朝靠拢。”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