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阳谋。”侯亶笑起来,将画了示意图的纸拿掉,放上一张白纸,提笔写起来。
“经营有方的老头子,置下大量田产、房产以及产业,为了避税,就会让自己成年的儿子分家立户,然后把名下产业,分给自己的儿子们。”
“老头子在时,儿子们即便有想法,也不敢违逆,可等老头子走了之后……”
“兄弟之间,谁会服谁?毕竟自己是独门独户,自己名下产业,自己不做主,听兄弟指手画脚?”
“兄弟间的矛盾,不要说嫡庶之别,就是嫡亲兄弟,搞不好都要翻脸。”
“而宗族产业呢?大宗、小宗,主支、旁支,各房……这要怎么化大为小?谁都想分一杯羹,这就有得争。”
“分出去的田地、产业,等德高望重的家主走了,新家主,还想堂叔伯、兄弟们听他统一调度?更别说拿回来。”
侯安都是地方豪强出身,家族内斗的各种龌龊伎俩,他可是见识过,也听说过。
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酒瞬间醒透了。
如此做法,可以在两三代人之后,让那些大庄园、大家族从内部瓦解。
难怪今天酒宴上,赴宴的文武官员谈起这件事,面色各异,而皇帝能想出这种绝户计,也真是坏得可以。
然而皇帝有“坏”的本钱,谁敢不服?
侯安都思索起来。
他当年,跟着陈霸先北上,征战沙场几十载,图的是什么?
当然是图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高官厚禄。
等到自己有钱有权了,就要广置田产,侍妾成群、宾客盈门,吃喝玩乐,随心所欲。
此次出征归来后,他和许多将领凭军功加官进爵,又有不少赏赐,便打算买更多的田地,买新的别院。
买更多的烈酒,养更多的乐伎、乐师,买年轻漂亮的美人,夜夜笙歌,夜夜做新郎。
如今的日子,也确实爽得很,所以侯安都觉得新朝廷真是好,给李笠做鹰犬,超值。
他这样出身岭表的“粗鄙武人”,可以靠着军功,在朝中有体面的官职,平日有体面的排场,体面的生活。
平生所愿实现,真的很满足了。
可这“累进税率”若真的实行,或者说,这新税制……
“这新税制,有何名头?”侯安都问,侯亶回答:“既然只有地税、户税这两税,就暂时称为‘两税法’。”
侯安都点点头:“两税法,这两税法,真的要实行么?若如此,富贵人家被征的税大幅增加,难免人心浮动。”
“所以,目前只是放出风声。”侯亶放下笔,“当然,陛下要做的事,肯定是要做的,不过,这件事干系重大,所以,朝廷打算先在一些地区试行。”
“试行?”侯安都对儿子透露的消息很感兴趣,侯亶回答:“对,试行。”
“两税法有利有弊,比较突出的弊,其实许多人都有指出……”
“是什么?”侯安都追问,因为这事关自家切身利益。
侯亶讲解:“一,户税的税额是以钱计算,那么,一旦某地钱币流通量不足,就容易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
“天下绝大多数百姓,都是种地的农民,这一点,很要命。”
“他们要先售卖自己的种地所得,才能换到钱,拿去缴户税,可钱在商贾手中,一旦钱重物轻的情况出现,百姓们等于是贱卖自己的种地所得。”
“二,地税的征收对象,是地不是人,那么,官府其实就不在乎地归谁,反正只要能按照田亩数征税即可。”
“也就是说,朝廷一旦全面实行两税法,对于抑制土地兼并的意愿,会减弱……”
“这从长期来看,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因为土地大量兼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地种。”
“而工商业未必能完全吸纳这些无地人口,于是,流民四起,局势危如累卵……”
侯安都问:“不是实行累进税率么?按土地亩数分级来征税?这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吧?”
侯亶摇摇头:“累进税率的作用,更像是推恩令,让大庄园、大家族走向瓦解,但是,这些富贵人家子孙,依旧能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
“尤其那些豪商,他们通过经商,每年都能轻松赚下大量钱财,然后拿来买地,他们的子孙,在前一代人的积累下,继续大规模买地……”
“即便老头子去世后家庭瓦解,兄弟分家,但分出去的一个个小家庭,凭借起家优势,依旧会膨胀起来,不断开枝散叶,占据更多的土地。”
这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侯安都点点头:“也是,试行的话,想来更稳妥。”
他又想起了自己广置田产的梦想,有些遗憾的说:“如此一来,田买得越多,将来要缴纳的税,也会越多……”
“父亲,自古以来,土地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地就有粮食,有地才有保障,该买就得买,买多少都值得。”
侯亶说着说着笑起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加税就加税,比起土地的价值,累进税率加的税,算什么?”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与虎谋皮
傍晚,开封一隅,某馆舍,和家人一起被临时安顿在此的唐邕,用完晚膳后,看起刚到的几份报纸。
唐邕之前就知道楚国有名为“报纸”的刊物,其上刊载着各类新闻,以及官府的一些重要通告。
而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才销售的报纸,无论名号是什么,都属于“晚报”这一类别。
人们买了晚报,正在晚饭前后阅读,可以打发时间。
现在,他看报纸,正是打发时间,顺便了解一下楚国的情况,因为这些报纸上有形形色色的新闻,可让读者了解时事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
唐邕作为亡国官员,如今在开封等候安置,他判断自己在新朝的仕途,大概没有什么指望。
但不妨碍他了解这个新朝廷的情况,毕竟,闲着也是闲着。
可看了一会,他被一篇“评论文章”吸引了注意力。
这文章的题目名为“论税制”,内容就是论述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这样的内容,事关国务,但行文却很“白”,给人以“下里巴人”的感觉。
唐邕看了看,判断这文章,就是向那些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什么大道理的平民百姓,论述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其文大意如下:
历朝历代,事关国运的一件事,是收税。
朝廷必须能够征收到足够的税,才能维持秩序,保国安民。
道理,和人必须每日进食一样。
如果一个人,每天喝粥吃野菜度日,那就只能说是活着,干不了重体力活,身子骨经受不住每日奔波。
这就改善不了生活,一直穷苦潦倒,遇到危险时,没法保护自己和家人。
甚至体弱多病,整个人病怏怏的,时日无多。
所以,收税很重要,但一味地把赋税分摊到平民身上,这就是饮鸩止渴:
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届时遍地烽烟,国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那么,主要的税该怎么收呢?
自古以来的收税办法,是按户或丁来收,譬如一个县的赋税多寡,取决于户数,或者户中细分的丁口数。
当然,户也分贫富,但实行起来,对税额的影响,其实不是太明显。
文章作者认为,这种收税方式,看上去很公平,但实际上不公平。
因为户有贫富,收入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富户家有百石余粮,贫户家里米缸能饿死老鼠。
若官府加派赋税,每户多征十石,富户能立刻拿出来,不会影响生活,而贫户就只能去借粮食来缴,且必然是高息借贷。
然后利滚利,还不起,家破人亡。
作者又举例;灾年,家有存粮的富户,可以平安度荒,而家中米缸能饿死老鼠的贫户,若无官府赈济,就只能靠借贷来度日。
然后利滚利,还不起,把仅有的家产都填进去,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家破人亡。
唐邕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认同作者的观点,他也知道,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听人讲到这里,想来也会心有戚戚。
所以,作者认为,笼统的按户或丁来收税,容易失去公平,且户籍、丁口的统计,户的定级,极易被人动手脚。
大户人家,家眷数十,僮仆数百,但却能通过收买官吏,使得户籍上的记录信息是:户中丁口三五人。
如此一来,就是严重的逃税。
所以,征税对象为“户”并没错,但是,对户进行定级的过程中,容易出问题。
定“户”之等级,是从核实“户”的实际情况下手,执行起来问题太多,难保公平。
这种不公平,未必是基层吏员心黑如炭,有时候,是他们不得不昧着良心办事。
因为对于基层吏员来说,要去精确统计大户人家的丁口、奴婢数量,其实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
尤其那些“武断乡曲”的当地豪强,弄死小吏及其家人,和弄死一条狗没多大差别,这种情况下,小吏们怎么敢不“通融通融”?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