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天街,得万众欢呼“好男儿”,这样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无法想象。
但现在,知道了。
如潮的欢呼声不绝于耳,随后进城的其他将士,听着“好男儿!”的欢呼声,看着道路两旁那些情真意切的笑脸,一个个眼眶发热。
战场上的厮杀汉,经历了太多的喜怒哀乐,见识过尸山血海,听过无数鼓角争鸣,曾经和无数敌人浴血奋战,冲向刀山血海也毫不退缩。
这些手无寸铁的寻常百姓,口中一句“好男儿”,却轻而易举将他们击溃。
他们立了军功,朝廷必然有封赏,晋升的晋升,当官的当官,封爵的封爵,又有田地分。
但这些待遇,此刻比起无数句“好男儿”来,黯然失色。
情绪激动的将士们,觉得这就是军士们所说的“荣誉”。
他们被无数人的欢呼声集中,避无可避,这种感觉,比被万箭穿心还难受,却让人心甘情愿的承受。
疼过之后,感觉舒畅无比,仿佛个人都脱胎换骨一般。
而陪同将帅入城的皇太子李昉,以及几位同行的皇子,沐浴着万众瞩目,倾听者万众欢呼,那“好男儿”三个字,深深地印在心中。
他们虽然只是这场入城仪式的“配角”,但依旧被现场的情绪感染,呼吸急促,兴奋地双手出汗。
父亲让他们来当“迎客”,就是要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是荣誉。
衣锦还乡,是荣誉,被无数人称赞“好男儿”,也是荣誉。
父亲说得对,军队要有战斗力,军人除了要有待遇保障,还要有荣誉感。
荣誉感,来自保家卫国,来自冲锋陷阵,来自马革裹尸,来自与同袍出生入死,来自死战不退。
有荣誉感的军人,做不出抛弃同袍自己逃跑的事情,做不出杀良冒功、欺压百姓的恶行,也做不出动不动就哗变、造反的罪行。
但是,要让军人有荣誉感,首先得把他们当人看。
军中不该用羞辱性的惩罚手段来羞辱、恐吓兵卒,朝廷不能拖欠军饷,不能让兵卒和家属沦为各级将领的奴隶,吃不饱,穿不暖。
朝廷必须让军人们有良好的待遇,有正常的升迁途径,制度上不能重文轻武。
要让军人有体面的社会地位,让良家子以投笔从戎为美谈,而不能让“好汉不当兵”这种说法,成为俗语。
一个王朝想要国祚长一些,其军队的主要兵员,就必须是良家子。
若是让羸弱军户、囚徒、地痞无赖充斥军队,这种军队只会欺软怕硬,没有战斗力可言,国家也不会有希望。
李昉看着前方街道,看着街道两侧黑压压的人群,听着不绝于耳的欢呼声,想起了父亲提的一个问题:
将来,随着教育普及,科举大兴,人们不需要驰骋沙场去搏命,靠科举考试上榜就能当官。
会不会出现“金榜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现象?
第一百六十一章 阳谋
私第,入宫赴宴的侯安都,酒醒了一半,见儿子侯亶来请安,想起今日在酒宴上听到的一些消息,便问起儿子。
譬如,对田地征收田租,拟实行“累进税率”。
侯亶在转运司任职,对征收田租的相关事宜很清楚,便解释起来,却是从税制说起。
秦汉时代,实行算赋和口赋,到了后汉建安年间,天下大乱,丞相曹操行户调,按户征收定额税。
替代之前的算赋和口赋(这两种税即人头税),和田租一起,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
曹魏时,户调制成为定制,晋时加以完善,征税对象主要是“户”。
后来天下再次大乱,南北对峙,南方的朝廷,继续实行户调制。
而北方又出现一个魏国,后来,魏国的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税制,也改为以“丁”为征税对象的“租调制”。
此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田租、户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粮若干石(租)、帛或布若干匹(调)。
此制度,随着魏分东西,又变成齐、周,延续下来。
南方,楚国建立后,经过一系列的检寺、检地、检籍,实际上已经开始实行均田制,所以,税制就是类同北方的租调制。
并延续前朝传统,允许百姓以缴纳“免役钱”(身庸)的形式,免服劳役。
所以,现在楚国的税制,其实已经在租庸制的基础上,演变为租庸调制。
征税对象,总体上来说是“丁”。
侯亶的讲解很浅显易懂,向来只关心武事的侯安都听明白了,于是侯亶继续讲解。
如今楚国一些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很快,大量无地人口涌荆州江陵、郢州夏口、饶州鄱阳、徐州寒山、江南建康和广陵等地,成为工商业者。
随着海贸、边贸兴起,相关从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而长江、淮水、洞庭湖、彭蠡湖的商贸愈发兴旺,沿途地区也有大量百姓从事工商业生产活动。
这些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若以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来征税,怎么征?
而且,许多农民,农忙时种田(自己的地,或者当佃农),农闲时去作场做工,或者给各类商家当伙计。
这些人,在本地务农,在异地务工,算是农业人口,还是非农业人口?
税要怎么征,如果务农地(户籍地)、务工地都征税,那是加重这些人的负担。
许多作场主、商贾经商赚钱后,大量购入田地,那么,这些人在户籍类别上来说,到底算是农(地主),还是商(商贾)?
这些人在家乡,可能只有薄田几亩、茅屋两三间,却在异地有良田千顷,别院若干,怎么征税?
一户人家,户主和长子在家务农,次子及其他儿子到城里做工,过年才回来,这样的“户”和“丁”,该怎么收税?
如今,因为饶州乐安铜矿的年产量超千万斤,钱荒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那么,缴税的方式,是否可以实物缴纳、货币缴纳并存?
货币缴税方式,有利有弊,到底该如何取舍?
此外,随着楚国将河南、河北乃至更多地区纳入治下,工商业的发展会愈发迅速,边贸和海贸的影响范围会更大。
税制的统一以及改革,势成必然。
侯安都听儿子说了一通,有些懵,侯亶便点出关键:
现在,有一种方案来征税,譬如田租的征收,对地不对人。
若某县有田一万顷,在册户数五千户,当地官府就按照田亩数,向田地的所有者征收田租,而不是按户数,向每一户征收田租。
于是,有地的人就要缴纳对应田亩数的田租,没地的人,就不用缴纳田租。
又如身庸,不再对性别、年龄设限值,任何该服劳役的人,只要缴纳足额的免役钱,就能免役。
至于户调,以“户”为对象进行征收,即把征税对象由每户的“丁”,调回“户”。
而户的定义,有变化:只要在当地有资产,无论是田产、作场、产业,都算是当地的“户”,要被当地官府根据这些“户产”征税。
侯亶拿来纸笔,画起示意图,以便让父亲理解他的讲述内容。
朝廷规划中的税制改革,就是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用地税和户税这两种税取代。
本该由百姓承担的大量劳役,朝廷就用征来的税,支付给厢兵,或者雇佣人手,由这些“雇工”来替代百姓,履行各类劳役。
地税,按照土地数量的多寡进行分级,实行累进税率。
户税,按照家境进行分级,也实行累进税率。
侯安都见说到正题,来了精神,侯亶继续讲解:
地税方面,个人名下土地数量,以不同的田亩数分级,设“台阶”,每一级台阶征税的税率不同,逐级升高。
户税方面,按家赀多寡程度分级,每一级的征税税率不同,逐级升高。
侯安都听到这里,问:“这户的定级,必然是当地官府来定,具体怎么定,怕不是多有曲笔吧?”
“定级规则越多,那些奸滑胥吏做手脚的机会就越多……”
侯亶点点头:“对,所以,户的定级,拟定四条,简单有效。”
“其一,户主名下土地数量,其二,户主名下产业缴税额,其三,户主名下房产、产业占地面积。”
“其四,名下奴婢数量,这是按官府在册契约奴婢数量来定,不在册登记的奴婢,出逃后,官府不会将其算作逃奴。”
侯安都有些惊讶:“以户主来统计名下产业,这破绽很大呀。”
他竖起几个手指,“譬如,户主让自己几个成年的儿子分家立户,然后把名下田产、房产、商号、奴婢,名义上分给自己几个儿子。”
“如此一来,化大为小,要缴纳的税便少了许多,但儿子还是得听老头子的,这家,还是老头子说了算,奴婢,还是在主家干活。”
侯亶点点头:“没错,这就是绕开累进税率的办法,简单有效。”
侯安都听儿子这么说,疑惑不已:“那朝廷还?”
“父亲可知汉武帝的推恩令?”侯亶问,侯安都想了想,悚然动容:“这、这、这……”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