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男是女,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大小都平安。
黄姈见儿子离开,松了口气,命人将儿子留下的资料放入小木箱中,贴上封条。
后宫不能干政,规矩就是规矩,李笠常说“以身作则”,她也要以身作则,给后代立个榜样。
转回自己的书房,黄姈看看座钟,问身边宫女:“陛下用过早膳了么?”
这是婉转的问李笠起床没有,宫女回答:“回殿下,陛下还没用早膳呢。”
“是么,他倒是悠哉悠哉的……”黄姈边说边摇头,方才她让儿子回去的原因不止一个,李笠到现在还没起来,就是其一。
总不能告诉儿子,你父亲昨晚折腾一夜,所以现在还没起来,先回去吧?
她再看看座钟,已经是上午十点,觉得李笠这两日放松得有些不像话,便往寝宫而去。
晋阳大捷,当然是喜讯,也值得高兴,可是你至于如此放纵么?
黄姈如是想,走在廊下,边走边问:“昨晚,是谁侍寝?”
“是萧娘子和张娘子……”宫女回答,声音如同蚊子叫,“还有,还有小薛娘子……”
“三个!!”黄姈脱口而出,一脸震惊,发觉声音大了些,于是压低声音:“你们昨晚怎么不与我说!”
宫女讷讷:“殿下之前吩咐,晋阳大捷,陛下心里高兴,若夜里要尽兴,不必大惊小怪……”
“那也不能、不能……”黄姈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走了几步,心中怒火蹭蹭蹭窜上来:一晚三个,你还要不要身体了!!!
宫女见皇后面色不好看,想到什么,赶紧提醒:“殿下,陛下在,在……在琴室……”
“嗯?琴室?”黄姈觉得有些意外,随后愈发不快。
琴室不是卧室,过夜的话,按如今这秋天的天气,前半夜热,后半夜凉,她担心在琴室玩得兴起的李笠半夜着凉。
黄姈不是气李笠玩得疯,是气李笠不把自己健康当一回事。
一旦李笠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来到琴室外,见几名宦者、宫女在外候着,她不听禀报,也不让声张,自己走进去,却是轻手轻脚靠近内间。
她作为正室,不是来捉奸的,是担心李笠万一此时正在“紧要关头”,自己突然出现,容易把李笠吓出毛病来。
结果,听到里面传来李笠的说话声:“综上所述,国债的发行,要一步步来,让不同阶层的人,慢慢接受国债的信用……”
“只要那些大钱庄、柜坊,以及豪商、权贵们,都以买国债为理财手段,在这样的示范作用下,寻常官宦人家,还有百姓,也会纷纷跟进……”
这下,黄姈惊呆了:国、国债?这是怎么回事?
旁边,从方才就苦着脸跟着的宦者,赶紧向皇后解释:
“殿下,陛下昨晚兴致勃勃,和三位娘子弹琴、弹琵琶,弹着弹着,就讲起许多事,如今,讲国债……陛下,陛下足足讲了一晚……”
“哈?讲了一晚?”黄姈只觉难以置信,“就在这里,不睡觉,讲了一晚?”
“是的,奴婢见陛下很高兴,想来陛下是因为晋阳大捷的缘故,所以让三位娘子当学生,挂起黑板,讲解一些知识,讲了一晚……”
“期间,还用了几次宵夜……”
黄姈听后,只觉哭笑不得:李笠高兴起来的时候,经常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官军攻破晋阳,消息第一时间被信鸽传到开封,李笠得知后喜形于色。
黄姈当时就被李笠抱起来,原地转了好几个圈才放下。
随后,李笠瞬间变得“身轻如燕”,过门槛的时候,都是一蹦一跳的,可见心里有多高兴。
想想刚才自己的担心,黄姈觉得有些尴尬,随后意识到这样不好:一晚上没睡觉,人怎么撑得住?
高兴归高兴,睡可是必须睡的!
便让宦者通传,李笠得知黄姈来了,高兴不已:
“皇后来了,赶紧的,进来进来。”
黄姈进去后,看见三个眼圈发暗的美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仿佛鱼市里待出售的鱼,绝望之际,盼到了来买鱼放生的好心人。
年纪最小的张丽华,见援军……皇后来了,两眼瞬间闪烁泪光,轻咬嘴唇,嘴角微扭,一副受了委屈要哭的样子。
这小娘子给黄姈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我见犹怜”。
而李笠则一脸亢奋,好像不知疲倦,招呼着黄姈入座:“来来,皇后坐这里,我们继续……”
这样下去不行,黄姈赶紧说:“陛下!!陛下一夜未眠,可得休息了!!”
“休息?”李笠随后看向窗外,发现外面亮堂堂,摆摆手:“不,今日我高兴,跟你们分享一些有趣的知识!”
黄姈想劝李笠休息,见李笠兴致勃勃,便换了个方式:“接下来,陛下要分享什么知识呢?”
李笠竖起右手食指,笑眯眯:“绘画的透视学基础……”
第一百五十八章 喜讯(续)
上午,天上乌云密布,但行宫里,无论是宫人还是禁卫,一个个脸上都沐浴着“阳光”。
这“阳光”来自一个喜讯:太子妃诞下一子,于是,宫内人人有赏。
不仅宦者、宫女、杂工,包括禁卫,无论是当值的,还是轮休的,都有赏。
加上前线战事顺利,齐国已灭亡,开封城内外喜气洋洋。
但入宫向皇帝禀报后勤运输情况的皇太子李昉,所说的内容,却不是那么“喜气洋洋”。
“前线捷报频传,各部兵马表现出色,但粮食的消耗很大,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当然,这在预料之中,消耗并未失控。”
“随着朝廷控制河东、洛州、陕州主要地区,以及清剿当地残余势力的战斗不断扩大,粮食的供应会愈发紧张。”
李昉用一张张表格数据,以及示意图,向父亲讲解当前的后勤状况。
简而言之,仗打得顺畅,而粮食的消耗也很大,虽然“成本控制”做得不错,但正如战前所估算的那样,楚军的后勤补给(粮食补给)开始接近极限。
所以朝廷才打算发行第二期“国债”,筹钱筹粮,确保周转,以防万一。
若战争规模继续扩大下去,即在灭齐之后灭周,就会面临一个“要么大胜,要么大败”的局面。
如果楚军能够一直赢下去,攻入关中,攻入陇右,攻入益梁地区,将周军主力歼灭,一鼓作气灭掉周国,实现天下统一,那倒还好。
若接下来的战事进展缓慢,与周国的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一年以上),那么,不仅军粮供应会出问题,朝廷用于镇守新得地区的兵力也会严重不足。
没有军队镇守的地区,人心就会不稳,官府也无法在当地真正扎根。
而大量存粮被用于前线作战补给,国内各地粮仓库存不足,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就会下降。
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旱涝灾害,朝廷没有充足的存粮用于平抑粮价,或者赈济灾民,就会出大事。
若是南方出大事,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可若是河北、河南地区这些齐国故地出大事,导致烽烟四起,形势可能会急转直下。
河南河北,长期为北国控制,虽然如今为楚国治下,但人心不稳。
其中,河南地区相对好些,河北地区纳入朝廷治下不过两三年,官府在各地刚扎根,根基并不稳。
加上楚军当年有目的的铲除河北各地豪族,没收田产,地方上积累的怨气可不小。
这些怨气,需要持续多年的太平日子去化解,一旦朝廷应对失当,怨气就很容易爆发,引发大量叛乱。
一旦出现这个局面,朝廷要怎么应对?
西边,主力军队还在和周军纠缠,周国和其他齐国故地还得分兵镇守,草原方向,突厥人会否卷土重来还未可知,这时候河北要是乱起来,可不得了。
李昉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战事可以缓一缓,不需要和周国停战,但己方的攻势可以放缓,保持进攻的态势即可。
既然此次出兵的首要目标(灭齐)、次要目标(歼灭周国的一到两支野战军团,拿下洛州地区)已经达到,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消化”胜利成果。
而不是急着一鼓作气把周国灭掉,因为时间在楚国这边。
周国的两支野战军团完蛋,十余万兵马伤亡殆尽,没有个十来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但楚国不同,对新占的河东、洛州、陕州地区进行“消化”,一两年就行。
这一两年,在当地建立起新秩序,并派军队驻守,清剿溃兵与不合作的地头蛇,
与此同时,继续巩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让将士们有时间休整,让百姓能够喘口气。
缓过气后,做好准备,再灭周,就稳妥了。
李笠对儿子的建议很满意,因为他就是打算这么做的,并和宰辅们达成共识:
消化齐国故地,消化洛州地区,是当务之急。
毕竟河东地区,以及洛州西、南部为山地,其中有大量山蛮和地头蛇,目前不服楚国,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去“剿匪”,建立地方秩序。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