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但是,南北两城的规模还在扩张,原先的外廓,其木栅已经拆除,建起包砖夯土城墙,据说还要吸引更多百姓来寒山定居。
  这么多百姓来定居,可以在寒山周边地区屯田,或者到寒山堰附近各作场、码头做工,赚钱养家糊口。
  一开始,裴机不相信寒山能养活这么多脱产(脱离农业生产)的青壮,如今亲眼看到寒山各产业的繁荣发展情形,心中疑惑消散。
  “我明日去公廨办事,会见到李使君。”
  裴机看着马钦,认真的问:“你有什么想要打听的,我或许能打听一二。”
  马钦回答:“小人听闻,州廨过阵子,会再发放一些特许经营的‘牌照’,所以,想请郎君帮忙,打听一下……”
  “铁钉的经营牌照,大概会放多少个出来……”
  “铁钉?”裴机觉得奇怪,他还以为马钦关注的是煤炭的专营。
  “郎君有所不知,如今徐州已然成了聚宝盆,不仅少府在此赚钱,又有许多权贵、各地豪强,也在这里赚钱,热闹得很。”
  “寒山城里,多得是给各权贵打点产业的掌柜、驵主,都按着李使君……州廨定下的规矩,一起发财,忙得不行……”
  裴机好奇起来:“你仔细说说。”
  马钦便娓娓道来。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徐州这里把煤、铁产业办得有声有色,铁锅、煤畅销,自然就吸引了趋利的商贾。
  徐州刺史李笠,照搬当年在鄱阳实施过的制度,实行许可经营,发放‘牌照’,定下各种规矩,让各方都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有机会发财。
  发财分大小,拿到专营许可(牌照)的人,发的就是大财,这其中,煤和盐的许可经营是暴利,少府和州廨各有一个。
  剩下的牌照,被几个徐州当地豪强、淮北豪强,以及藩王的代理给瓜分了。
  藩王之中,就有鄱阳王。
  随着煤产量的大幅增加,牌照数量也会增加,之前,第二轮发放的牌照,被更多的豪强以及权贵给瓜分。
  但还是不够,因为煤产量继续增加,而急着发财的宗室、权贵、豪强源源不断。
  所以,每一轮的牌照发放,竞争都很激烈,马钦权衡利弊,决定不去抢煤、铁锅的经营牌照,而是要拿到铁钉的经营牌照。
  自从李笠献了拔丝工艺以制作钢琴琴弦,这种拔丝工艺很快就有了别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制作铁钉。
  铁钉不起眼,却很实用,用水力拔丝机制作铁钉,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能做到“薄利多销”。
  东冶有铁钉作场,制品供不应求,而徐州寒山堰的作场,是两淮唯一能大批量生产铁钉的作场。
  所以,这里出产的铁钉,同样不愁卖,加上产量极大,可以容下更多的商贾靠卖铁钉获利。
  裴机明白了,却想起一件事:“既然能拔铁丝,岂不是连绣花针都能做了?怎么没见寒山堰的官办作场做铁针?”
  “郎君有所不知,这铁针的制作有些特别,如今,其工艺是李使君的作场才掌握,也只有李使君的作场能够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铁针。”
  “不过,别人可以从李使君的作场进货,这不需要牌照,加上这买卖看上去不起眼,所以不是很受关注。”
  “对了,李使君的作场,还制作鱼钩,毕竟这和铁针类似,无非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
  “郎君可别小看了铁针、鱼钩,许多小商贾就靠着批发、贩卖铁针鱼钩,赚了不少钱。”
  “商贾云集,饮食需求增加,养鸡鸭、养鱼的也能赚钱,因为用工需求大增,所以寻常百姓靠着帮佣,也能养家糊口。”
  “所以,如今的寒山,权贵、豪商、豪强大户们吃肉,寻常商贾也能吃肉末,百姓能喝上肉汤,皆大欢喜。”
  “提到李使君,人人都夸个‘好’,毕竟徐州地界的规矩,都是李使君定的,大伙安安稳稳发财,谁敢搞乱,谁就要倒霉。”
  “无论是少府,还是权贵,亦或是各地豪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谁会去为难李使君?”
  这话说得有道理,裴机知道自家虽然在淮南已历数代,算是淮南豪族,但平日里经营的产业,只能说是自给自足。
  毕竟靠着土地的产出,想要快速积累财富是很困难的,除非经商。
  但经商不易,要赚大钱,得找到商机和商路,并且要有权贵做靠山。
  所说“权贵”,指的是京城里的权贵,毕竟买卖做大了,没有京城里的权贵护着,很容易被人当肥羊宰了。
  现在,在徐州,就有很不错的商机,哪怕实在是抢不到什么‘牌照’,做些转卖的营生,一样可以赚钱。
  放债所得颇丰,但在徐州地界,没有‘牌照’不能放债。
  不过,可以把钱借给那些有‘牌照’的大商号,对方吸纳资金拿来放债盈利,‘散户’可以在大商号那里吃利息。
  这利息虽然比不上直接放债来得高,但胜在稳和省心,只要把钱借给那些商誉好的商号,就可以稳稳的‘钱生钱’。
  把钱借给大商号“钱生钱”,可不比自己雇人做买卖来得省心?
  毕竟做买卖还可能会亏,借钱给大商号吃利息,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为这些大商号后面,都有权贵做靠山,又要接受公廨监督,所以相对而言,稳得多了。
  譬如,如今在徐州经营的一个大商号,是几个鄱阳背景的商号之一,其东主,是李笠的妻家,有如此靠山在,哪里会不讲信誉?
  裴机自己家里,就把一部分钱粮借给某商号,定期有利息收入。
  他兄长裴畿,也同样如此,只是裴氏族人众多,为家族考虑,还是得有人来徐州经营产业,尽可能拿到某个‘牌照’,多赚些钱。
  马钦就负责这件事,裴机说着说着,提到了兄长裴畿,随后想起,五六年前,裴畿碰到的李笠,当时不过是个材官将军。
  当时,官军收复寿阳、钟离,李笠的材官营随军出征,负责搭建攻城器械。
  以擅长攻城闻名的李笠,果然名副其实,协助官军在短时间内收复二城。
  只是谁也没想到,短短五六年间,李笠就由一个材官将军,变成坐镇一方的徐州刺史。
  徐州刺史的班秩,和江州刺史相同,地位非同一般,虽然目前只有几座孤城,但看着寒山如今的情形,未来必然大有不同。
  年纪轻轻的李笠,现在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方伯,和当年不一样了。
  相比之下,裴机觉得自己和兄长裴畿的仕途进展,真的是很慢。
  但李笠是靠着无可置疑的军功,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别人除了羡慕嫉妒,又能说什么?
  淮南地区,那些当年的开国勋臣家族,譬如裴氏、夏侯氏子弟,面对如此耀眼的年轻武将,当然心里百味杂陈。
  但是,除了羡慕、嫉妒之外,他们其实还有期盼。
  李笠在淮北徐州独当一面,必然需要两淮子弟做帮手,所以,他们是很有机会的。


第六十一章 不一样(续)
  午后,寒山上忽然响起笛声,笛声悠扬,汇聚成乐曲,回荡在城池上空,街道上过往行人不由得驻足细听。
  夏侯琦就是其中之一,他来寒山已有一段时间,很快就被每日午后定时响起的乐曲所吸引。
  这乐曲为笛子吹奏,声音特别响亮,所以夏侯琦认为非人力能够吹响。
  果不其然,仔细一打听,得知山上有名为“风笛”的大型乐器,虽然也是笛子,但风来自水力推动的风箱,再由人来操纵各笛的风门。
  据说当初齐军围城时,就是被风笛吹奏的北地乐曲激起将士思乡之情,以至于军无战心。
  乐曲声中,夏侯琦继续向前进,一名僮仆紧随其后,走着走着,夏侯琦忽然觉得天空一暗。
  抬头看去,却是一道高架水渠挡住了阳光。
  夏侯琦看着这几乎和城墙等高的石砌高架水渠,有些失神。
  寒山城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就在寒山堰旁,但扩大的城区里,居民取水颇为不便,打井不好打,所以需要水渠供水。
  一开始是在地面开凿水渠,却容易因为下雨或者各种原因,杂物、泥沙进入水渠,导致水质变差。
  于是,徐州州廨调集人力物力,修建了这一道长长的高架水渠,以寒山(山腰)为起点,横贯寒山城南北,为城中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这道高架水渠为石砌、拱桥样式,上有水渠,据说渠宽一丈,必要时可以走人。
  远远看去,就像一道有无数拱门的横梁,横在寒山城上空。
  别处城池,可没有如此景观,甚至建康也看不到,所以高架水渠可视为寒山城(北城也有一道)的标志建筑之一。
  夏侯琦继续向前走,街边是一处空地,方圆大概四百步,地面为鹅卵石所砌,中心有一个水池,池边有石砌围栏。
  池中间有一眼井,井口高于水面,内有泉水不断喷涌而出,然后流入池中。
  他第一次看到这池子时,以为真是地下泉水喷涌,后来得人介绍,知道正是高架水渠向这井供水,所以才会有水冒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