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丝毫防御的战马,在交战时很容易受伤,他缺马,不能把战马当做消耗品随便用,便想着适当加强战马防御。
于是,弄出了“半具装”骑兵。
即战马只装备面帘、鸡颈、当胸,没有中部和后部身甲,负担相比‘全具装’,至少减轻一半,马铠只给战马提供正面防御能力。
李笠这么做,有这么做的依据。
他尽可能地统计过,战场上负伤、被击毙战马的受伤部位,统计后发现,战马正面中箭、受创较多。
所以李笠觉得,与其浪费大量防御在战马的后半截,还不如只保留正面防御,即只防御头、颈、胸。
从“全面防护”,变成“重点防护”,让战马负重减轻、运动灵便持久。
马铠的样式,除了面帘,由札甲,变成布面甲(有内衬)。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未经过实战检验,不得而知。
不过至少在跑马场内,半具装的战马,跑动起来还是很快的,耐力也比披着全具装时好很多。
这种选择,会不会出现“快不及轻骑、防不及具装甲骑”的缺点,导致‘半具装’骑兵变成鸡肋,也得靠实战检验。
眼下,跑马场里近百匹战马已经披上‘半具装’,开始进行耐力训练,李笠看着战马疾驰的身影,只觉心驰神往。
徐州的位置不错,可以弄到不少马匹,而且有不少平地可以用来养马。
所以他已想在办法弄马,买也好,抢也罢,无论如何,都要把马弄多些,然后筹措资金养起来。
没有火铳兵,靠着步骑结合的强军,一样能横扫天下。
虽然养马的负担很大,但钱没了可以赚,攒马的机会却不能错过。
……
新平公府邸,室内骑术训练场,李笠正在进行骑术练习,以确保自己的‘状态’。
现在的练习科目,名为“绕筐”。
场地四角各立着一个大箩筐,筐里木桩顶部,放着一个木球。
李笠策马疾驰,开始按照规定路线绕筐,并要在绕筐的同时,挥刀砍下箩筐中心木桩顶部的木球。
看上去很容易,但这是要计时的(计时工具为水漏)。
而且,绕筐时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进行,人或马碰到箩筐要扣分,不能把木球一刀两断也要扣分,哪怕已经砍中了却不能将其砍成两截也是如此。
这是骑兵训练的一个科目,练的是人马配合、转弯灵活度以及劈砍技艺。
马速越快,转弯半径就越大,一旦离箩筐太远,就砍不到木球。
即便砍到木球,若角度和力度不对,只能是将木球‘砸’出去,而不是将其砍做两截。
若放慢马速,绕圈、砍木球倒是轻松,可完成的时间就会变长。
不一会,李笠驾驭着胯下坐骑,向着第一个箩筐冲去。
若是开的汽车,要高速转弯可以尝试漂移,然而马不行。
他的速度较快,所以‘入弯’后转弯时想要半径小,人、马的倾斜角度就会较大,且速度骤减之下,挥刀砍木球无法借助马力,完全靠手劲和技巧。
李笠挥刀将木球砍成两截,却差点碰到箩筐,险险躲过,这时坐骑也完成了绕圈,于是李笠开始加速,向第二个箩筐冲去。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箩筐。
他顺利完成绕筐,跑回终点,水漏里的水位,刚好在刻度线。
成绩合格,称不上优异。
李笠作为刺史,有很多事情要忙,不可能成日里练骑术,所以这个成绩其实很不错。
接下来的练习科目是“绕杆”,僮仆们把箩筐收起,又立八根竹竿在地上,呈一字排开,相互间有固定间隔。
竹竿竿体涂着颜料,为红白相间,十分显眼,骑者要策马依次绕杆,从头绕到尾,然后掉头,绕回来。
此为一个回合,要连续绕三个回合,耗时在规定时间内,才算合格。
一切准备就绪,策马前出的却是段玉英。
段玉英身着红色短衣,骑着一匹白马,如风一般在竹竿间穿梭,来回三次,干净利落。
水漏里的水位,低于合格时间的刻度,成绩不错。
李笠发现这位骑术精湛,和坐骑的配合不错,做到了人马合一,搞不好自己的绕杆成绩都不如对方。
见段玉英策马过来,他便问:“娘子练骑术多少年了?”
“妾自幼便练习骑马。”段玉英缓缓说着,因为策马疾驰、剧烈运动,所以面颊有些泛红。
“夫人之前,让妾也多骑骑马,以便侍骑,妾熟悉这白马的脾气,所以表现尚可。”
“侍骑?”李笠听到这里,不由一愣:以段玉英的家庭出身,擅骑马并不奇怪,而且据说北朝贵族妇女都能骑马。
这就和后世许多女子会开车一样,是一种生活技能。
那黄姈让这貌若天仙的小娘子陪他骑马,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段娘子入府都快一年了,该收就收,别假正经了。
前几日,薛月嫦有了喜脉,所以,李笠的妻妾全都有了身孕,而最先怀孕的黄姈,就要临盆了。
之后还得坐月子,所以,目前李笠可用的“战马”,就只有段玉英这出身高贵的北方千里马。
“你骑术不错,骑射水准如何?”李笠问,段玉英回答:“妾只是能射,说不上准。”
“能右射么?”李笠又问,段玉英点点头:“能,只是开不得强弓……”
“臂力得适当锻炼,夫人骑马右射可不挑弓。”李笠笑道,指着角落的单杠,“引体向上就能锻炼臂力,但要练好得讲技巧,我教你。”
第六十章 不一样
传舍,前来徐州(寒山)公干的裴机,与自家掌柜马钦交谈,谈到蜂窝煤的买卖,马钦说话都带着颤音。
“郎君,如今这蜂窝煤推广得不错,煤的运输方便,价格也便宜,都卖疯了!”
“泗水下游一路过去,过淮水,走邗沟到广陵,沿途不要说下邳、宿豫、淮阴、广陵这些城池,就是沿岸小城、村落,煤都不愁卖。”
裴机见识过蜂窝煤和烧蜂窝煤的煤炉,却觉得难以理解:“蜂窝煤总是容易碎,不好长途贩卖吧?”
马钦回答:“郎君有所不知,商贾贩卖的不是蜂窝煤,而是煤粉。”
“徐州煤矿这边开采的煤,用船运到寒山堰,在作场用水磨磨成煤粉,又装船运到下游各地。”
“各地再用水力或人力制煤器制作蜂窝煤,对外销售。”
“州廨一直贴钱压价,使得走水路运到广陵的蜂窝煤,价格都不比木柴高多少,耐烧,煮饭烧水热得快,配上铁锅……铁锅如今也不愁卖。”
裴机听到“铁锅”二字,不由得压低声音:“我听说,徐州这边,往齐国卖铁锅?”
“卖,敞开了卖。”马钦笑起来,“郎君不必如此,如今朝廷都不说什么,州廨是敞开了向齐国商贾售卖铁锅。”
“生铁锅买过去,他们就算要熔了打造兵器,也得费好大力气,毕竟生铁做不了刀、甲叶。”
“而且,小人听说,少府在徐州这里,光是卖铁锅这项的收入,就不得了,去年十二月,一个月的收入,是这个数……”
马钦做了个手势,比了比一个数字,裴机见了有些惊讶:这么多?
又听马钦说:“铁锅及铁钉的销售所得,少府从徐州这里获取的收入,已经超过东冶了。”
“但东冶不产煤,这里有很多煤,售煤所得更多,让少府的官笑得合不拢嘴。”
“郎君想想,陛下内库能有如此收入,哪里会为些许闲言碎语,苛责李使君?”
裴机感慨:“那倒是,只是,没想到,李使君办产业,能办到如此地步。”
马钦对此说法很赞同:“那当然,毕竟鄱阳那里,不就是李使君经营起来的?如今鄱阳新平白瓷运到徐州,对齐国敞开销售,也是供不应求。”
“李使君果然会做买卖,之前,大伙见徐州就彭城、寒山这几个孤城,彭城又被水泡了,田也种不了,还以为官军要在此立足会很困难。”
“结果,一年时间,李使君就把局面打开了,事前,谁能想到?”
“州廨行锅引、煤引制度,吸引两淮商贾运粮、运盐到寒山,换铁锅、煤炭、铁钉,如今徐州可不缺粮,也不用朝廷调拨大量粮草接济。”
徐州这一年来发生的变化,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裴机还没来寒山之前,就听说过各种议论。
如今到了寒山,感觉确实不一样。
他想像中的寒山城,应该是以防御为主的堡寨,如同一个大军营,可来到寒山一看,发现寒山城(南城)的规模,已经不亚于广陵了。
寒山堰附近,有码头,有大量的作场,南北两岸的南北两城,规模颇大,其内除了公廨、军营,还有如同棋盘一般的里弄。
常住寒山的不仅有官吏、将士,也有大量百姓和商贾,因为煤、铁吸引了大量外来商贾的缘故,城中邸店、酒肆、食肆数量不少。
南北两城中,建筑过半为砖瓦所筑,城墙都是包砖的夯土城墙,又有高耸的敌楼、箭楼,远远看去,寒山城气势非同小可。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