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唱一首歌,啊,不,这歌只有曲调,我吹口哨,吹出来,你们先听旋律。”
他喝了几口茶水润喉,开始吹口哨,吹的同样是在无数超市、商场循环播放的一首世界名曲(钢琴曲)。
因为是钢琴曲,没有歌词,故而虽然许多人对这曲子的旋律很熟悉,但不知道曲名。
他很喜欢这首钢琴曲,所以不仅能够用口哨吹出来,还知道曲名。
李笠吹着口哨,节奏时而欢快,时而悠长回旋,虽然有些走音,但旋律并无大错,薛月嫦、薛月娥听着听着,两眼发亮。
这旋律不错呀,若用钢琴弹出来,应该会更好听。
段玉英也默默听着,低着头,不敢再看李笠,生怕李笠起什么误会。
李笠吹了三遍,三人算是大概熟悉了曲调,往后有空,李笠会继续唱,以便她们能够将曲调记下,然后编成钢琴曲。
“君侯,请问这首曲子的曲名?”段玉英好奇的问,她觉得这歌曲确实好听。
李笠却反问:“段娘子觉得这曲子的意境大概是什么?”
段玉英回答:“妾、妾觉得,曲子旋律欢快,应该是一个欢声笑语的场合,譬如聚会。”
妾,是女子的通用自称,未必是侍妾对夫君的称呼。
“嗯,差不多。”李笠点点头,“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梦中的婚礼》。”
“啊?”段玉英惊呼一声,下意识抬手捂嘴,随即羞涩的低下头。
她以为这是李笠在暗示什么,急得不知所措,对方不是来硬的,而是用美妙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段玉英不知该如何应付。
她一直以为李笠是个莽夫,对女人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结果没想到,竟然如此风雅,就连求欢,也文绉绉的。
怎么办,怎么办?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段玉英只觉心如鹿撞,她知道自己迟早是要侍奉李笠的,既然对方都已经几近于明示,她是不是该禀报夫人,由夫人安排。
还是不经夫人许可,就,就……
薛氏姊妹却没想那么多,饶有趣味:“君侯,喜乐不是这种曲调呀?”
“当然不是,这不是中原的婚礼,曲调当然不同,得用钢琴来弹奏,那才有韵味。”
李笠感慨着,沉浸在这首钢琴曲‘循环播放’的过去,他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可谓‘烂熟于心’。
这首钢琴曲,一旦‘复刻’出来,那就一定是他府里‘点播’率最高的钢琴曲。
吃饭时要听,看书时要听,射箭时要听,宴客时要听。
钢琴完善速度之快,让李笠瞠目结舌,所以他愈发期待起来,要把记忆中那些名曲都一一‘复刻’。
如此,他府里的钢琴曲,就一定是顶级水准。
正期盼间,李笠忽然瞥见段玉英低头不语,面颊泛红,不由得看向房间里的取暖炭火炉:有这么热?
第五十七章 通心管
傍晚,李笠正和赵孟娘吃晚饭,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弄起“火锅”,备好食材,一边吃,一边聊天。
这年头饮食实行分餐制,所以后世那种几个人围着一桌菜吃饭、喝酒的情景,基本上看不到。
不过在自家关起门来吃饭,李笠不需要那么讲究,再说,‘吃火锅’这种用餐方式,确实很惬意,也很新颖。
所用火锅,为‘传统样式’的铜火锅,烧的是炭,考虑到赵孟娘行动不方便,李笠又不想让人在一旁伺候,所以自己来加炭、煮食材。
受限于现实条件,备下的食材没有那么丰富,青菜很少,基本上都是肉食:鱼肉丸,鱼片等。
还有在鄱阳很少食用的面食,譬如云吞等。
林林总总,备了许多碟,反正天气寒冷,肉食不容易坏,所以李笠今日要大快朵颐,而赵孟娘的‘战斗力’也很强。
她不是一人吃,所以胃口很大,吃火锅能吃很多,而且她发现李笠吃火锅时话特别多,经常说起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题。
譬如此刻作为主食的“通心面”。
通心面,为李笠琢磨出来的一种面食,如同小竹管,直径半寸,长约三寸,适当烹饪后,风味不错,赵孟娘很喜欢吃。
既然是面食,当然是用面粉制成,不过靠手工可不好做,得用专门的机器。
把面粉、水、鸡蛋搅拌,加入适当的盐,然后放入‘通心面机’,挤出‘通心管’,然后切断,变成一截截的‘短管’。
这些柔软的‘通心管’经过烘干(晾干),就成型了,有许多种做法。
所以,外面的人若没见过通心面的制作过程,很难大量制作出来。
“做面管容易,做铁管可就难很多了。”李笠说着说着,果然又‘偏题’了,赵孟娘认真听着。
铁管怎么做?
不算复杂,先锻打出长条状的铁片,然后以圆铁棒(粗细如筷)为‘冷骨’,将铁片“卷”起来,做出短铁管,此为“卷制”。
然后将几根短铁管用热锻焊工艺焊接起来,就能制作出长铁管。
这样的长铁管可以作为吹管,用于玻璃器的制作。
李家的玻璃窑经过多年发展,员工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玻璃器的制作技术,譬如,用铁管蘸上一坨熔融的玻璃料,从另一头不断吹气,就能吹出“玻璃泡”。
然后将其制作成大肚玻璃瓶等器具。
这就是铁管(铁吹管)的用途,卷制铁管制作起来耗时耗力,成本高。
用铜来卷制铜管也行,但铜较贵,铁比较便宜。
于是李笠想了别的办法,那就用水力钻床驱动长钻杆,把实心熟铁棒“钻透”,变成“通心管”。
这种钻制铁管,管壁匀称,尺寸统一,坚固耐用。
只是钻杆的制作颇为不易,尤其钢制钻头本身的制作就颇为麻烦,且因为磨损经常要更换,所以钻管的成本还是偏高、钻管过程颇为费时。
对于玻璃窑来说,因为铁吹管的用量不大,所以成本问题不明显,用卷制铁管即可。
但作场里,很多情况下,需要金属管替代竹管,那该怎么办?
内径较大的管材(排水管、通风管等),可以用陶罐(拼接)、铸铁管,但内径不大不小的细管材,譬如热水炉的出水管,竹管不耐用。
陶管容易断,卷制金属管制作麻烦,用钻头钻管,需要大钻头,同样很麻烦;铸铁管又太笨重、占位置。
所以,李笠根据日益成熟的辊轧工艺,使用了一种新工艺来制作金属管,那就是“斜轧穿孔制管”。
用两根斜置的钢辊冷轧熟铁棒,把熟铁棒当做面团揉搓、挤压,经过挤压的铁棒其轴向对着一个长长的‘顶头’,被其‘顶’出管腔。
这是在寒山水力作场新研制出的工艺,因为只有巨大的水力才能把熟铁棒当做面团揉搓。
斜轧穿孔机的具体结构,赵孟娘看过,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工艺不是钻孔,所以不存在钻头定期更换的问题,生产熟铁管的成本较低。
前提是有类似寒山堰这样的大坝蓄水,提供强劲的水力,然后还得用上钢制轧辊等构件,机器本身的制作成本可不低。
“这机器制作起来可不便宜,主要是钢制构件贵,毕竟制作这些构件的机器也便宜,且良品率太低了,唉……”
李笠感慨着,将烫好的鱼丸放到赵孟娘碗里:“慢慢吃,我再烫。”
赵孟娘赶紧把几个鱼丸夹到李笠碗里:“三郎也吃呀,总是往这边放。”
“不急,还有很多,慢慢来。”
李笠把烫好的食物都夹起来,再把新一拨食物放进去。
两人吃了一会,赵孟娘问:“三郎,做这么多铁管,有何用途?”
“不一定是铁管,也可以是铜管,简而言之,就是金属管材,用途很广泛的。”
“譬如内径不大不小的管材,可以用在一些机器上,或者当做热水炉的热水管,毕竟高温条件下竹管不耐用,陶管容易碰坏。”
“或者用在非受力构件上,可以有效减重,你管作场多年,该知道结构减重的好处。”
李笠说得有道理,但赵孟娘还是觉得,李笠如此费劲折腾出来的机器,生产铁管不可能就只有这种用途。
“你看看,这木炭有何蹊跷?”
李笠用火钳夹起一截木炭,赵孟娘定睛一看,愣住了:“通、通心的炭管?”
“没错,通心炭管,这是机制炭,如同炭管。”
李笠把木炭放进火锅炉膛,放好火钳:“寒山作场里,有水力锯床,每日解木、锯板材,产生大量锯末,也就是木屑、木糠。”
“这些木屑可以有很多用途,而现在可以借助制炭机,将其制作成木炭,也就是这种通心管模样的机制炭。”
“木糠这么一处理,价值就升上来了,可不比原先的用途好许多?”
“这种制炭工艺,是把树枝、稻壳、竹屑、木屑粉碎,压入管装模具成形然后闷烧成炭,若没有粗细合适的金属管材,用陶土模具,或者笨重的铸铁管,可不好弄。”
“或者,鱼糜机的筒刨,之前是手工制作,比较麻烦,如今可以用尺寸合适的管材制作,可不省事许多?”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