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有知识、有理想的军队战斗有多强,对比红军和蒋军就一目了然。当然,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的树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建军思想。
  鲁若麟希望底下的军队能够更加专业、素质更高、更具战斗力,为民族而战、为百姓而战、为家庭而战,知识的普及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让军队有自己的精神和魂魄,能够自我成长和发展,为华夏民族保驾护航、开疆拓土,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就必须要跟上。
  镇抚司的曹天养在接到鲁若麟的命令后,立马在全军做了学前动员和纪律要求,因为到时候前来教书的大多是女教师。军队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单身汉,在军营里受严格纪律的控制,行为和欲望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女教师走进军营如果不提前做好预防,到时候难免会有尴尬的事情发生。
  李雪晴这些女教师在走进军营前鲁若麟做了仔细的叮嘱,衣着要简洁大方得体,不要打扮的花枝招展,不要浓妆艳抹尽量朴素。对于士兵偶尔口出污言不要理会,也不要回应,毕竟这帮士兵不久前还是海盗、流民,泥腿子一群,素质肯定是不能和文人墨客相比的。
  前往军营教学的老师镇抚司全程都有人员陪同,这种事情自然有镇抚司的属员们处理,是关禁闭还是打军棍就看那些嘴贱之人犯错的大小了。
  对于鲁若麟要在军队里普及知识李雪晴和崔永建等人是很不理解的,在她们的印象里军队就是一些粗汉的聚集地,能够上阵拼杀就可以了,读书识字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在大明和朝鲜,很多将军级别的人都不识字,现在鲁若麟却要给大头兵们也上课,实在是让他们费解。
  长远的、深奥的意义鲁若麟不想跟他们讲,也讲不通。只是告诉他们,士兵们读书识字后更懂得忠孝廉耻、勇毅仁信,能更好的保家卫国,更听话、更守纪律。对于鲁若麟的解释李雪晴和崔永建半信半疑,但还是勉强接受了。
  士兵们对于需要学习还是很惊讶的,从没听说有将主安排老师给士兵上课的,听说还是很多漂亮的女老师。这个话题瞬间就引爆了整个军营,大家都在兴奋的谈论这件事情。镇抚司的司员立马下到基层单位,给每个士兵做引导。
  按照曹天养的话说,“你们这群丘八是上辈子积德了,本来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现在鲁将军花这么大的价钱请来老师教你们读书识字,这是多大的恩情啊。鲁将军说了,以后不识字的升官都要往后排,成绩好的优先考虑晋升。再说了,以后即使不当兵了,会读会写在哪不能混口饭吃,走在外面都可以挺着胸膛说自己是读书人了。”
  借着就是事前警告了,“对于上课的女先生要保持尊敬,不得随口花花,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不要心存侥幸,上课的时候镇抚司会全程监督,不认真学习和扰乱课堂秩序的镇抚司会按照规定严加处罚。”
  士兵们经过这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和约束,不听话、兵油子等角色都被剔除出去了,整体纪律已经明显改善,对于掌握升迁、惩罚、后勤等重要职能的镇抚司都保持着敬畏。鲁将军创立的小黑屋--禁闭室,更是让刺头们闻风丧胆,宁可打屁股也不愿意进去,大大加强了镇抚司的威慑力,对于镇抚司三令五申的要求也没人敢不重视。
  结果就是军营里上课时面对美女教师,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士兵们除了狼一般的眼神,一点逾规的行为举止都没有,学习纪律好的不得了,也听话得不得了。士兵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放松和享受,每天都期待上课的开始,真正是应了那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让士兵们从紧张的训练中得到了放松,精神得到了舒缓,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女老师的使用能起到如此好的效果也让鲁若麟没有想到,真正是一举多得,划算的很。
  看来过段时间很有必要催下轻语楼的邓妈妈了,那些人才放在青楼里蹉跎岁月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第46章 玉米、土豆大丰收

  最近白翎岛的发展一直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进,王大海不停的在山东偷偷的运流民,为了减少干扰,鲁若麟指示王大海给当地官府送了些好处,并找了个去江南垦荒的稀烂借口。
  对于王大海的垦荒借口那些官老爷一个字都不会信,江南人多地少,哪有地方供你开荒,哄小孩吧。不过境内的流民一直都是隐患,豪门大户不愿意继续捐粮施粥了,朝廷也没有钱粮救济,眼看这些吃不上饭的流民就要铤而走险,王大海的到来其实很是救了官老爷们的急。
  官老爷们明知道王大海运走流民可能没安好心,搞不好在其他地方聚众造反都不一定。但是那又关自己什么事?只要自己的辖区内海清河晏平安无事就是大功一件,吏部的考评起码也是个中上,升迁也是指日可待。至于这些流民去其他地方造反的事情,那就只能让那些同僚们自求多福了。
  何况王大海也非常懂事,该有的孝敬一点都没有少,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摆在明面上,大家都是保持默契的低调处理,各自闷声发大财。
  最近朝鲜方面的交易一直在进行,除了交换回粮食、药材等物资外,煤炭也成了近期的交易重点。毕竟白翎岛地域狭小,树木本就不多,而白翎岛燃料消耗量太大,都砍了也不抵用,干脆从朝鲜进口煤炭更划算一些。
  朝鲜北部就有众多煤炭,只是一直都卖不上价,也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白翎岛的需求很是加快了朝鲜煤炭产业的发展,众多煤矿都加大了开采的力度,源源不断的往白翎岛运,很是赚了不少。
  挖煤虽然很辛苦也很危险,但是好歹可以糊口,很是养活了不少朝鲜贫民。汉城方面和权贵集团从中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对于白翎岛更是亲近了很多,最近朝堂上歌颂李倧招揽鲁若麟为英明之举的官员明显多了不少,让李倧也是大为开怀。
  与江南的贸易也开始稳定增长,盐货虽然卖的便宜,但是架不住量多,在与徐家的交易中就换回来了大量的布匹、棉花和一些铁锭。岛上的棉衣棉被等产出不断在加大,只等打通北方的销售渠道就可以大量出货了。
  就在大家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农田里的庄稼也开始成熟了。
  对于鲁若麟当初强行要求种植土豆、玉米和红薯,大家其实都是心存疑虑的,毕竟大家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不知道产量如何,口感如何,说白了就是心里没底。只是鲁若麟强行要求种植,反正他家大业大糟践的起,大家就听命行事了。
  土豆和红薯因为埋在土里大家不知道大概的产量,玉米就很直观了。一个个大大的玉米棒子就挂在玉米杆上,浑圆饱满、鼓鼓的,一株上面就有好几个大玉米棒,这产量就比较吓人了。哪怕味道不好,只要能吃,就是神物了,这产量看着起码得有亩产上千斤了吧。
  其实现代化的条件下玉米亩产都有2000斤,只是现在缺乏化肥,只有粪肥使用,最多能有个1000多斤吧。
  大家都没见过玉米,也不敢偷吃,加上鲁若麟对这些作物也比较看重,毕竟种子不是很多,所以保存的还比较完好。
  到了玉米抽惠成熟后,鲁若麟集中安排大家一起收割玉米。当初种下的十亩玉米地最后收获了12000斤玉米,这个产量只能说一般,但是在白翎岛却引起了轰动,亩产上千斤的神话啊。要知道现在北方种麦子一亩能有200斤就是丰收了,那产量跟玉米比起来完全是被秒杀啊。
  鲁若麟拿出部分玉米做了烤玉米、煮玉米、炒玉米粒,这些玉米都是后世经过优选的精良品种,口感是又糯又甜,吃的众人是交口称赞。还有些感性的人是边吃边哭,感慨要是早有玉米自己的家人就不会饿死了。
  剩下的玉米就不敢再吃了,真要吃起来,全岛几千人没几天就消耗干净。剩下的全部晒干留种,明年扩大种植面积,这次所以人都没有异议了。其实晒干后的玉米还可以做玉米面、爆米花,不过这些等大规模种植后再说吧。
  即便是收获完的玉米杆也没有浪费,拨干净还可以啃一啃,带有丝丝的甜味,比甘蔗肯定差很多,但是也是难得的甜食了。学堂里的娃娃们就喜欢放学后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杆子吃,吃的嘴巴起泡也舍不得停嘴。食堂里养了几十头猪,这些玉米杆铡碎后也是很好的食料,这些猪吃的很是欢喜。
  红薯和土豆的收获就更吓人了,扒开一株植株,底下都是成串的土豆和红薯,一亩土豆就有3000斤,红薯有4000斤,震的那些老农们都跪地不断磕头,感谢鲁若麟赐给他们如此神物,有了这些神物以后再也不会饿死人了。
  土豆可以用来做菜或者蒸着吃,红薯可以烤或者蒸,都是非常顶饿的好东西。产量高、口感好,实在是没有比这再完美的了。
  今年的收获大家只是尝了些鲜,其余的全部都留做种子,明年扩大种植。这次根本不用鲁若麟强推了,老农们恨不得所有地都能种上这些作物。
  崔永建和金忠义也参与了收获的过程,同样被震惊的目瞪口呆,这是何等的神物啊!要是朝鲜都种上这些作物,哪里还会有人饿死。崔永建和金忠义立马找上鲁若麟,要求他提供一批种子给朝鲜试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