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对于这个变化,鲁若麟对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是下了封口令的,否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和怀疑。
  接下来几天在鲁若麟的强化教学下,参加培训的人基本都掌握了拼音的使用方法,即使有些瑕疵,也无伤大雅。学习进度比较快的李雪晴、贺大姐、崔永建被鲁若麟安排为《三字经》注音,检查无误后被拿来给其他人做教学用。
  看到其他人照着注音的《三字经》磕磕绊绊的逐句把《三字经》读完,崔永建、李雪晴等人是惊喜不已。
  要知道这些人很多在几天前都是目不识丁的,虽然他们对《三字经》里的字几乎全都不认识,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音,后续加强练习,这些字最终都会被消化吸收的。
  要知道当初他们学字可是花了几年的功夫一个个记下来的,就这样还被老师称赞为天资聪慧。对比起这些学习几天拼音就可以畅读一篇文章的文盲们,他们内心真的是泪流满面。要是当初也有拼音,他们要少受多少苦啊。
  学习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那些文盲们对于自己可以通读下来《三字经》也是觉得很神奇,虽然里面的字基本不认识。但是加了注音后,他们才发现识字也不是那么困难了,比如“性本善”三个字经常听人说起过,但是一直不知道是哪几个字,现在有了拼音,照着拼音一读,原来是这几个字啊。
  学会了拼音,对陌生字有了正确的发音,识字的过程就简单多了。
  觉得自己识字了的文盲们,学习热情也突然高涨起来,对注音文章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李雪晴、崔永建等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比如《千字文》、《说文解字》之类的教材注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拼音已经完全被他们掌握,即使是传授他人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会读会认还不行,会写才是关键。字是越写越熟练的,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但是这么多人练字,对于笔墨纸砚的需求和消耗就太大了。现在又不是后世物资发达的时代,笔墨纸砚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所以读书才是一个极端费钱的事情,家中没有点余财,根本就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笔墨纸砚在白翎岛属于纯进口物资,鲁老爷怎么舍得在这上面随意浪费呢。学堂里面的学生娃们都是用沙盒练习书法,简单实用,主要是价格便宜无损耗。现在亲身关注教育事业的鲁老爷终于想起来还有更实用的,那就是黑板和粉笔。
  于是黑板和粉笔迅速普及到了学堂和学生手中,除了教室的大黑板,人手一个小黑板,粉笔不限量供应,培训班的学员也是人手一个开始练字。
  黑板和粉笔的使用立马大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写的字比沙盒清晰的多,也容易掌握,写错了随手一擦就行了,实在是新手练字的绝佳神器啊。
  当然也有人提出这样练不出好字来,对此鲁若麟是嗤之以鼻。老子又不是要你们去考科举,管他什么馆阁体、瘦金体、飞白,会写字,不难看就行。
  主要是省钱省事啊,以后学习再也不是件昂贵的事情了,大规模普及知识才是王道,知识平民化,平民精英化,这才是鲁若麟的理想模式。


第45章 知识型军队的开始

  华夏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文字已经无法考证,据说秦国大将蒙恬改造了原有的硬笔,做出了软笔,使得书写更加清晰便利,从而流传至今。
  毛笔的使用、汉字的独特象形结构,使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并诞生了众多书法流派和书法名家。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汉字或者汉字的变种日文,其他文明的文字多为字母文字,实在无法像汉字这样复杂多变,风格迥异,因此他们的艺术品多为绘画和雕刻之类的作品。
  欧洲文明对书写的要求不追求艺术性,更讲究实用性,加上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都是用桑皮纸或者羊皮纸作为书写载体。这类纸张的特点就是坚硬结实,适合用硬笔书写,所以欧洲人一直在使用鹅毛笔。
  在钢笔发明之前,鹅毛笔是欧洲的主要书写工具,它简单实用,制作材料也容易获得,书写起来比毛笔更快更便利。毛笔虽然可以写出非常具备美感的字体,但是除非书法技术非常高超,一般字体都比较大,写字技巧也比较难掌握,长时间写字也比较耗费体力。
  白翎岛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以说是没有,如何快速掌握书写技巧,更加省时省力的书写才是鲁若麟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鲁若麟决定推广后世的书写方式。
  后世的书写方式是基于钢笔发展起来的,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鲁若麟是制造不出钢笔的,所以他找了两个替代品,鹅毛笔和铅笔。
  铅笔制作容易,书写也非常方便,但是对于文字的长时间保存就不太友好了,而且容易被涂改。所以铅笔的主要用途就被定位为学习写字和临时记录文字,但是重要的文字记录就要用到鹅毛笔了。
  铅笔的制作主要是用石墨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混合黏土,制作成条状,然后加热固化,再用两条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就可以得到原始的铅笔了。
  对于石墨和黏土的比例,鲁若麟也不是太清楚,但是他吩咐工匠按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很快就得到了可以满足使用、字迹清晰、硬度适中的铅笔芯。后面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粘合剂岛上有大量鱼鳔产出,足以满足需求,很快第一批试产的铅笔就新鲜出炉了。
  鹅毛笔也是在鲁若麟告知大概的制作过程,并先制作了一支可以正常使用的鹅毛笔后,工匠们按照鲁若麟的方法不断试验,最终得到了书写流畅的鹅毛笔。
  其实铅笔和鹅毛笔的制作并不复杂,只是没有需求,大家也不会往上面去想,所以一直没有在华夏出现。现在鲁若麟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立马就做出了成品。
  对于铅笔,工匠们明显更加喜爱些。携带方便,易于修改,一些需要画图和随手做记号的地方都可以用的上,比随时带着笔墨便利多了,因此很快就在工匠圈子里面传开了,很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做到了人手一支。
  制作出来的铅笔很快被分发到了学堂,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不太适应,更别提用来书写了。
  鲁若麟直接做起了现场演示,大家只见到鲁若麟从左到右飞快的书写起来,字体看起来很小,但是却一样清晰可见。速度更是飞快,毛笔书写完全不能与之相比。而且写字的时候手腕放在桌面上,比毛笔书写轻松的多。
  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铅笔的书写,因为确实方便。而且同样大小的纸,铅笔可以书写更多的字。在纸张比较紧缺和昂贵的时代,这也是非常大的优势。至于字迹比毛笔浅,保持时间没有毛笔字长那都不是这些初学写字的学生们需要考虑的。
  对于已经识字的老师们,鲁若麟就推广了鹅毛笔,和铅笔原理一样,虽然字迹没有毛笔写的更漂亮,但是字体可以很轻松的写得很小,书写也更迅速和省力。虽然因为笔尖的磨损使用时间不太长,但是架不住鹅毛笔的制作成本低廉啊,每个人都分了好几支,用完了随时可以补充。
  鲁若麟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根本原因是使学习的成本降到最低,方便更大范围的普及知识,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可以适应更高技术的工作,生产效率也会更高,技术的发展也会更快。
  知识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
  崔永建也开始学习使用鹅毛笔,对于可以写一手漂亮汉字的他来说,用鹅毛笔书写其实很不适应,写出来的字也没有用毛笔写的漂亮。但是他觉得鲁若麟花这么大力气推广铅笔和鹅毛笔一定有其深意,所以坚持用鹅毛笔书写了一段时间。
  等到熟悉了鹅毛笔的特性,书写也越来越流畅,这时候就体现出了鹅毛笔的好处了。省时省力省钱,对于富贵人家或许不觉得有什么可贵的,但是对于贫苦人家来说确实很有益处,至少读书写字的花费就可以省下一大笔,要是真的推广开来,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随着白翎岛教育事业的大范围扩大,纸张的需求也是大幅提升,单纯依靠进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自产比较稳妥。好在造纸的技术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有很多工匠都掌握这门手艺。
  因此鲁若麟单独划了一批人出来专门生产纸张,在生产传统纸张的同时鼓励他们革新技术,生产更好的纸张。鲁若麟还设立了一笔奖金,奖励对生产工艺或者技术的改进。那些工匠们都是在卯足劲开工的同时,琢磨着如何提高质量和产量,好拿到高额的奖励。
  有了铅笔的辅助,培训班的学员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很快便学会了拼音的使用方法。教师队伍因为有原来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起来更快,完全可以出师授徒了。鉴于此种情况,鲁若麟结束了培训班的课程,将学员们分配到部队开展教学,扫盲的工作就从军队开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