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这边也是有同样的顾虑。
与明军士兵不值钱不同的是,清军的核心队伍满洲旗丁是非常珍贵的。满清的人口本来就少,一个合格的旗丁勇士成长起来花费的时间更长,那些久经战阵的旗丁就更加珍贵了。满清能够驱使蒙古人和投降的汉人、朝鲜人,自身的力量强大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那些被压制的力量就很有可能反弹甚至造反。
所以别看兴汉军几次战斗战果都非常辉煌,斩杀、俘虏的清军不少,但是其中真正的满清旗丁还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被驱使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
在满清中,军队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满清自己的旗丁队伍自然是最尊贵的,其次就是蒙古人了。满蒙一体嘛,满清皇族的妃子很多都是蒙古人,从中就能看出蒙古人在满清中的地位。
满清对于蒙古的态度是既拉又打,保证满清始终可以压制住蒙古人的实力,又要拉拢蒙古人为自己卖命,其中的分寸还是很难把握的。不过满清一直做的不错,手段也很高明,加上满清的实力一直都在上升,蒙古人从中也得了不少好处,所以蒙古人现在也是听话的很。
至于清军中的汉人和朝鲜人则是最底层的了。吃苦、出力的时候有他们,分好处的时候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了。
在努尔哈赤时代为了保证满清对辽东的控制,甚至曾大规模的屠杀过汉人。不过那是在满清的创业初期,没想过能做这么大,对自己的实力也信心不足,才会将自己地盘内的汉人视为威胁。
如今的满清至少在北方一直保持着对明朝的压制,称霸整个北方草原,有了这样的基础做保证,满清也开始使用汉人和朝鲜人军队。特别是皇太极非常重视汉人出身的官员,招降明军将领,甚至将几个降将封王,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示范效果,汉人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至于朝鲜人,一直都是打酱油的,不提也罢。
满清军队组织这么复杂,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人口太少,不得不借用外族的力量。
多尔衮才不会把自己的兵马随便就派往李家庄去送死,他要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李家庄,而不是拼个两败俱伤。
现在的清军大营里各种攻城设施打造的热火朝天,盾车、投石机、梯子、撞车等都在大量的制造。虽然满清自己不会做这些东西,但是他们俘虏的汉人会。在屠刀的威胁下,这些攻城设备正在被快速制造出来。
攻城战中最重要的武器还是火炮,清军希望能用火炮给他们打开缺口,或者压制守军的远程火力,方便他们进攻。所以这次入关缴获的所有火炮都被集中起来,检查清理,把能用的都拉出来准备作战,足足有大小火炮一百余门,看着架势就不小。
火炮即使不能用也是重要的资源,这年头的火炮不是铜的就是铁的,都是贵金属,运回辽东也不吃亏的。满清如今也在造炮,这些金属缺着呢。
趁着打造器械的功夫,清军也在做修整,为大战做最后的准备。
因为抢劫了太多的东西,整个清军大营里每天都是炊烟寥寥、酒肉不缺,当然酒不能敞开喝,毕竟现在还是战时。
不光吃的不缺,那些被抢来的汉人女子此时也遭了殃,被清军拉出来凌辱,与清军得意猖狂的欢笑相伴随的是汉人女子绝望的嘶喊。
而且这些清军为了打击李家庄明军的士气,还将一些汉人女子拉倒庄前当众羞辱。甚至还有一些老人被他们砍断手或者脚,让他们往李家庄爬。还有一些汉人的孩童被他们挑在枪尖上在李家庄前骑马游行,完全丧尽天良。
面对这样的场景,庄内的士兵完全是怒火冲天,非但没有被清军打击到士气,反而求战的心思更加高涨了。
不过有卢象升的命令在,没有人敢擅自出去应战,只能在围墙上气愤填膺的看着鞑子行那些畜生之事。
见李家庄的士兵毫无办法,清军也许是有些得意忘形了,活动的距离离李家庄越来越近了,对于身边的危险完全失去了警觉。
这些清军也不是傻瓜,他们的活动范围始终处在弓箭的活动范围之外。至于火枪,在他们的印象中,除非集中使用,否则命中率非常的感人。而且这些清军都是老手,身形一直在移动,避免被锁定射到。
不过李家庄的士兵与他们之前遇到的不一样,弓箭也许很难射到他们,但是火枪和弓弩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天清军们故技重施,又来到李家庄前面行禽兽之事,被早就准备好的士兵们直接来了几轮火力覆盖。除了少数几个幸运儿躲开了射击逃走外,几十个清军和马匹的尸体留在了李家庄前面的空地上。
尽管士兵们尽量避免瞄准那些汉人百姓,但是依然有不少的人被射中了,实在是密集打击之下根本照顾不到。
很快就有早就准备好的士兵从李家庄的大门冲了出来,救治活着的百姓。实在是伤势太重的,只能忍痛解除他们的痛苦,将尸体运回去处理。实在是时间紧迫,鞑子的援兵随时可能过来,否则其实是可以在庄外就地掩埋的。
因为预料到即将会有大量人员死亡,所以庄内特意在本来就不多的土地上找来一块空地,挖了几个大的深坑,用来处理尸体,战后再想办法将这些尸体移出去埋葬。
这些伤重的百姓也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对于这些士兵杀死自己没有一点怨恨,反而带着一丝解脱,口中呼喊着一定要为自己报仇,让很多士兵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那些鞑子则无论尸体还是俘虏全都带了回去,活着的战马也都带了回去,就是马尸也没有放过,这可是肉食,有的是人等着吃呢。
就在这些善后人员刚刚进入庄内,鞑子的大股骑兵就赶到了,气势汹汹的想要报复。
看到庄外空无一人,连尸首都没有留下一具,鞑子气急败坏,沿着李家庄跑马射箭,发泄怒火。结果就是被早就严阵以待的守军用弓箭、火枪再次打死了不少,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得再次退去。
不过这次鞑子将尸首都拖走了,没有让明军留下斩获。
按照清军的规矩,这些尸首带回去是可以分得尸首主人财产的,所以只要有可能,清军的士兵都会带走友军的尸体,所以明军以往即使打死了鞑子,如果不是大胜,很难收获多少鞑子首级,愈发造成了鞑子首级的珍贵。
跑到火力射程外的清军依旧怒气难消,留在那里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只见李家庄的城头有了些异常,明军将那些俘获的清军全都绑在了木架上,立在城头,连尸首都是如此。一长溜的清军在城头格外显眼。
有些侥幸未死的清军还在木架上大声呼喊叫骂,明军也没有去理他们,任由他们在那里制造动静,反而觉得有些赏心悦目,虽然大多数人都挺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下轮到清军憋屈了。
看着那些木架上的清军,庄外的清军脸色非常难看,又不敢冲上前去,只能在那里不断的叫骂,说着早晚要攻破庄子,杀光明军的狠话。
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清军在大举进攻之前再也没有来庄前骚扰了。而那些木架上的清军,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第二天全都变成了硬邦邦的尸首。北方冬天本来就非常寒冷,挂在城头吹一晚上如何还有命在?也算是为那些死去的百姓报了点小仇。
这些不过是战前的小插曲,大军交战双方也需要闹出些动静给士兵们热热身,否则吃饱喝足的士兵还不知道会在军营里闹出什么幺蛾子。
清军已经开始驱使汉人在李家庄外修筑炮台了,李家庄外地势平坦,不利于火炮发射,清军的炮台都是垒的很高,以增加射程。估计一旦阵地修好,清军就要开始进攻了。
其实这些火炮阵地有一些黄济手上的火炮是够的着的,不过现在上面没有火炮,只有施工的汉人百姓。轰击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火力,所以李家庄的明军只得看着那些炮台一日日的加高毫无办法。
为了防备明军出城破坏,清军在工地后方集结了大量骑兵,随时准备打击出城的明军。而且那些汉人百姓中夹杂着大量的清军监工,只怕明军一出动,清军就会将这些百姓带走。如果带不走,清军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杀死,不会有半点心疼。
得不偿失之下,明军只能忍着没有出动,到时候就看谁的火炮更厉害吧。
虽然清军的火炮看着更多,但是其中真正算得上是重型的很少,还不如黄济和孙什带过来的火炮。毕竟清军攻破的明军大城很少,那些小城你能指望装备什么国之重器吗?反而是黄济和孙什的火炮,看着口径不大,但是射程和威力并不小,而且因为火炮的质量好,射速比清军的更高。真要打起炮战来,卢象升他们反而更有信心。
准备就绪的清军终于开始动起来了,大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天清军驱赶大量汉人百姓前来进攻,目的就是将李家庄周围的壕沟填出几个进攻的通道,为后续清军的进攻扫清障碍。
相似小说推荐
-
文唐 (步兵长) 起点VIP2021-06-01完结238.59万字 2.33万总推荐现实中的历史老师,网络上的键盘侠,魂穿初唐农家子。此时玄武门...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