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王公公也是参战了的,你们不知道,骑兵出击的时候,王公公一直在城头为他们擂鼓助威,一刻也没有停过。”卢象升也难得的夸奖起王公公来。
  此话一出果然令在场的众人刮目相看,王公公更是面泛红光与有荣焉。
  “咱家不能与将士一起杀敌,只能在后面给勇士们鼓鼓劲了。”
  “难怪将士们士气这么旺,原来是有公公在后面擂鼓啊,实在是辛苦了。”
  “我就说今天的鼓声和往常不一样呢,原来是公公在助威啊。”
  “公公这一路助威下来,比亲自上阵杀敌效果更好,否则如何能杀了那么多的鞑子。”
  ……
  花花轿子众人抬,因为王公公愿意为功劳背书的事情,大家对他的好感猛增,各种好听的话不要钱一样的洒了出来,听得王公公是心花怒放,连连摆手谦虚的说道:“哪有勇士们辛苦。”
  大堂内的气氛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其实王公公去城头擂鼓这件事情也是黄济策划的,如何让王公公在这场战事中更有参与感一直是黄济思考的问题。
  作为兴汉军在大明腹地驻扎的最大军事力量,鲁若麟的长期规划也是有向黄济透露部分的。对于鲁若麟准备攀附大明这颗参天大树汲取营养发展壮大黄济已经知道了,所以如何在大明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鲁若麟交给黄济的任务。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黄济在天津才会如此安分,并且积极的救助贫民,让当地势力和朝中权贵们参与到兴汉军商品的销售中来,形成利益链条。这一切都是在为兴汉军刷声望,不但是刷底层百姓的声望,高层的也一样在刷。
  封建王朝的特点决定了皇帝始终是国家的中心,黄济以前还没有门路打通皇帝的关系,就是连皇帝的代理人太监的关系也没有接触到。如今王公公送到了身边来,黄济又怎么会放弃这条线呢?
  最近黄济就一直在争取王公公的好感,东西也送了不少,感情升温了不少。
  不过现在金钱已经不是王公公最关心的问题了,安全和前途才是他的核心利益所在。
  安全问题只要李家庄的战斗胜利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这点黄济还是很有信心的。前途的问题,黄济也仔细思考过了,仅凭接回德王的功劳还不足以让王公公扶摇直上。那如何让王公公获得更大的功劳呢?
  现在李家庄最有可能获得的功劳就是战功了,而且是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的功劳。只要王公公能够在这份战功里分润一点,只要回到京师,王公公必将受到皇帝和内廷的重视,地位上升是必然的事情。
  黄济此时帮助王公公就是在投资王公公的未来,一旦鲁若麟决定归顺朝廷,依附大明发展自己的势力,与朝廷打交道就在所难免,内廷肯定是迈步过去的一道坎。与其讨好如今的内廷大佬们,不如自己扶持一个更加方便,双方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这也是黄济在王公公决定留在李家庄后萌生的想法。加上这些天的观察,黄济发现这个王公公为人还算不错,胆大、心细,也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性子,非常内敛沉稳。虽然有点贪财,但是无伤大雅,太监不贪财才奇怪好不好?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公公地位不到,想要张扬也没有机会。不过既然是投资,怎么会没有一点风险呢,这个风险黄济觉得还是冒一下的。
  这位王公公之所以地位不显,可能是缺少一个向上爬的机会,所以才会冒险留下来。既然这个王公公如此有事业心,人品也还不错,黄济觉得是个不错的扶持对象。
  对于王公公分润战功的事情,皇帝和内廷必然乐见其成,毕竟这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说出去他们脸上也有光。有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前面,谁又敢说向军队派遣监军是乱政呢?以后崇祯再向军队派监军太监,也可以拿王公公的事情来堵文官们的嘴:你看,监军对军队的帮助不是也很大吗?
  不过武将们可能就不太喜欢太监们了,毕竟谁也不喜欢上头多一个个婆婆。
  为了说服卢象升同意王公公分润军功的事情,黄济特意找卢象升促膝长谈了一次。
  作为皇帝,天生就会对统兵大将持有怀疑态度,也无关乎信任与否,是作为皇帝的本能。卢象升当初的遭遇之所以那样艰难,没有得到皇帝的信任,皇帝身边没有一个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家庄的战事规模如此巨大,又与外界隔绝了消息,加上兴汉军的全力支援,要是说皇帝和朝廷一点想法都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卢象升最好的做法就是让皇帝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无论巨细。
  而如何让皇帝知道这边的情况,卢象升自己汇报当然是一个渠道,但是皇帝和朝廷究竟相信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相信的人去说,而这个人选李家庄就有一个,那就是王公公。
  作为皇帝的家奴,太监这个群体天然就更加获得皇帝的信任,别人的话如果皇帝只信三分,自己家奴的话起码皇帝会相信六层,这就是身份的区别。毕竟太监完全靠皇权活着,离了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
  而且这次李家庄作战可以预见战况绝对会非常激烈,双方都做好了死伤众多的准备。但是这次是防御作战,主动权在清军手上,再想像以前那样缴获众多鞑子首级甚至是俘虏,基本上是很难了。
  没有首级做证明,你即使杀了几万鞑子,朝廷都不会认的。实在是大明的武将们习惯了放卫星、夸大战果,按照这些武将们的请功奏章上杀死鞑子的数量,满清上下死几遍都不够数的。朝廷因此练就了一份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应对手段,不见鞑子首级,说得天花乱坠咱也不认。
  也不能说这样的应对有什么问题,朝廷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但是这样的情况对于李家庄的将士们来说就非常不公平了,拼死杀敌、伤亡惨重,最后朝廷来一句查无实证,不予请功,可以想见到时候将士们会有多悲愤。
  如果这个时候有王公公在一旁佐证,即使拿不到鞑子首级的奖赏,起码朝廷会承认卢象升他们击退鞑子大军的功劳,再奖励一些官职,大家的辛苦也不至于白费不是。
  本来黄济的想法是拉德王来做个见证,可惜人家滑不溜手,根本不上套,黄济只能把主意打到王公公身上。
  为了增加王公公说话的分量,给他分润一些军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反正作为一个太监,武将们应得的那份功劳他也分不走,既然是多方受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交好一个太监有违卢象升文人的本分,但是卢象升也不得不说黄济说的很有道理。
  为了使君王放心,使手下的将士功劳不会被埋没,卢象升同意了黄济的方案。但是也同时声明了王公公不得插手军务,否则一切免谈。
  在黄济将卢象升答应给他分润军功的事情告诉王公公之后,王公公大喜过望,对卢象升和黄济的好感度直线飙升。至于那个什么插手军务的事情,他既没有那份本事,也没有那个野心,闷声发大财不香吗?
  为了让王公公的这份军功更有说服力,更有参与感,第一天黄济就安排王公公拖着“残缺”的身体擂了半天的鼓。自然明军出击大胜的战绩里面也就有了王公公“亲冒矢石、代表陛下擂鼓助威,直至战胜而归”的英勇事迹了。
  累瘫了的王公公对黄济那是感激涕零,没有黄济的操作,王公公分润军功怎么可能如此有底气。


第193章 用钱堆出来的兴汉军

  确定了自己的功劳得到大家的认可后,王公公就闭口不言了,冷眼旁观卢象升他们商讨军事。
  对于王公公的态度卢象升很满意,他就怕王公公得意忘形之后胡乱插手,那就适得其反了。
  “虽然此战我军小胜一筹,但是鞑子也没有用全力,些许损失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后面的作战只怕会更加艰难,诸将不得轻忽大意。”虽然这次战斗胜利了,但是鞑子的那点损失对他们来说微乎其微,卢象升怕诸将麻痹大意了,不得不给他们念下紧箍咒。
  “末将等明白。”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大家都来说说,接下来鞑子会怎么打?”卢象升把手升到暖炉上烘了烘,如今天气已经很冷了,没有火取暖的话根本受不了。
  大堂内几个大的火盆也是烧的很旺,让堂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了许多。即便如此,每个人身前还有一个小暖炉,方便暖手。
  “这填沟的事情我看鞑子不会停下来的,否则根本没法进攻,不过像今天这样用百姓来填沟估计不会了,效果太差了。监管的军队远了百姓会逃跑,特别是有了今天被解救的例子在,估计只要脱离了鞑子的视线就会往我们这边跑。监管的军队近了的话,我们的弓箭也不是吃素的,保管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明日要是再进攻的话,估计那些二鞑子也该上场了。”杨国柱多次与鞑子交战,对鞑子的套路还是很熟悉的。
  “那些二鞑子的实力虽然不能与真鞑子比,但是填沟的效率肯定比百姓高,也更听话。如果再带上盾牌什么的,估计想要在壕沟中填出几条进攻的通道还是不难得。”虎大威也在烘手,大家都是全幅甲胄,大冬天的身穿铁甲还是很难受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