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只说要把百姓送到天津去,根本没说要把他们送到辽南,否则还不知道卢象升会怎么想。反正只要到了天津的地头,那边的人有的是办法将他们送到辽南去。对于移民工作,兴汉军熟练的很。
“督师,鞑子想要在李家庄交换德王,可没安什么好心啊,只怕打的是捉放曹的把戏啊。”黄济知道鞑子也是鬼精鬼精的,明面上是将德王交给卢象升,但是如果李家庄守不住的话,德王还是会回到他们手里。
“多尔衮的这点小手段我如何能不知道,要是李家庄守不住,我们只有死路一条,到时候德王的生死我们也管不了了。要是我们打赢了,自然无所谓德王在哪里了。”其实卢象升也是明白人,要是他还活着,德王的事情自然是可以给他在崇祯那里大大加分。要是他战死了,还管个屁的德王啊。
“这次船走了之后,只怕运河就要结冰了,船就很难过来了,到时候我们只有死守一条路了。而且多尔衮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倒是无所谓,本来就要和鞑子做上一场,只是那个传旨的公公要是此时不走,再想走只怕就没有机会了。”黄济觉得应该让那个太监走,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回去了还可以给卢象升说些好话,留在这里却是屁用没有。
“我去跟他说一下,是走是留全由他决定吧。”卢象升想了一下,还是觉得跟那个公公说清楚的好。
王公公此时也很纠结,卢象升说的很清楚了,要走现在就走,再不走等船走了,鞑子的大军来了,想走也走不了了。
眼见德王就要换回来了,这可是大功一件,就凭这个崇祯都会对他另眼相看。但是他也知道德王最后能不能回到京师去,卢象升能否守住李家庄才是最关键的。
虽然卢象升的部队看着非常有战斗力,但是鞑子的凶名更甚。何况听说这次是由伪王多尔衮带领的十万大军,就是他攻破的济南城生擒的德王,凶悍的很。
但是要他放弃这个机会又实在舍不得,就这样跑回京师,苦劳是有点,功劳就不用想了,不甘心啊。
跟随王公公来的锦衣卫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就等着他说一句回去。对他们来说,留在这里实在太危险了,还是回京师比较安全。
“公公,此战凶险异常,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不如我们回京师吧,反正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带队的锦衣卫百户小心翼翼的劝说道。
他们这次的任务只是传旨,迎接德王的事情并不在他们的任务范围内。
“怎么?你们都怕了?”王公公脸色不太好看。
“哪能啊,这不是要赶回去给皇上交差嘛,只怕皇上也在等您的消息呢。”百户连忙否认,并找了个正当的借口。
王公公不想多说,坐在那里权衡利弊。
说起来王公公在外面威风八面,其实在宫里就是个小角色,上头比他大的多了去。对他们这些太监来说,获得皇帝的宠信是最重要的。只要圣眷来了,升官就像坐火箭一样,完全不想朝廷的官员还有许多其他条件。但是宫里伺候的人那么多,又有几个是能得宠的?
这次只要将事情办漂亮了,想来是绝对可以入圣上法眼的。想到这里,王公公把心一横,富贵险中求,不搏一把,想要出头实在太难了。
“咱家决定了,就留在李家庄接德王回京。姚大人,你安排个人随船回京师,将这里的消息告诉圣上。咱家是不接到德王誓不回京的,要死就死在李家庄了。”王公公不管姚百户的脸黑的像碳一样,直接下了命令。
姚百户不敢反驳,只得接了命令下去安排。所有的手下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希望自己能够选中。
“钩子,你是独身子,家里还有老娘和妹妹要养,就由你回去送信吧。”姚百户点了个年轻的锦衣卫,而且给的理由也无话可说。
“大人,卑职想要跟在您身边杀鞑子。”锦衣卫钩子摇头说道。
“这是命令!既然王公公决定留在这里,我们只能服从。都是好儿郎,真要到了紧要关头,不能污了锦衣卫的名声,大不了一死而已。有什么想要说的都写下来交给钩子,万一事有不歹,就由钩子交给你们的家人。大家也不要太丧气了,卢督师手下精兵强将几万,消灭鞑子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守住李家庄还是很有希望的。到时候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白得一份功劳呢。”姚百户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希望。
“是,大人。”事已至此,大家也只能留下来了。
得知王公公决定留下来,卢象升他们还是有些佩服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能够在如此危机的时候还留下来,至少还是有些胆量的。
船只有限,除了装一些可以带走的钱物,李家庄的百姓只能带走一万五千人,再多就实在装不下了。
黄济将所有百姓按照老弱妇孺先上船的原则,尽量将身体强壮的青壮留了下来,这些青壮到了战况紧急时也是可以发挥一些作用的。
即使这些百姓都想走,但是在军令面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就这样足有五千的青壮被强行留了下来。
趁着鞑子还没有来,黄济安排人对他们进行紧急训练,能强化一点是一点,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的多。
孙什除了带人马过来,还特意多带了一批战刀和铠甲,将天津库存的武器装备几乎都带了过来,完全是不想过了的节奏。实在是多尔衮大军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掏光家底也要先熬过这一次再说。
黄济的部队不缺装备,但是卢象升和杨国柱他们就非常需要这些济州岛制造的利器了。
老规矩,黄济二话不说直接就送给了卢象升,换回了一批淘汰的武器,正好可以武装那些青壮。
几千把钢刀和铠甲片发下去,李家庄的士气再次高涨。只有当兵的才知道一把好兵器和好铠甲有多重要,有了济州岛制造的钢刀和铠甲片,每个人直接就是防御力+5,战斗力+5,信心膨胀得不要不要的。
正当卢象升他们在李家庄不停忙活的时候,一匹探骑狂奔进庄,带回来了预料中的消息:多尔衮的大军来了。
第183章 战前交锋
十万大军,还有随行的物资、缴获、俘虏,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多尔衮直接将大军开进到了李家庄附近后,兵马四出,直接将李家庄团团围住,肆无忌惮、嚣张的很,似乎一点都不害怕卢象升他们出来迎击。
这个时候卢象升他们确实不敢主动出去迎击,敌军锐气正盛、士气高昂,而且人多势众、骑兵居多,现在出去迎敌吃亏的还是自己。
完成保卫的清军,众多游骑不断的在围墙外来回纵马,高声吆喝,彰显自己的强大,打击明军的士气。
这些骑兵很聪明的都在弓箭的射程外游走,并没有过分的激怒明军。卢象升他们的游骑现在全都龟缩回了李家庄,至少今天他们绝对不适合外出了。
卢象升和黄济等高级将领站在城头查看敌情,眼前的场景哪怕是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人也心里一沉。
树的影、人的名,多尔衮能够做到伐明的统帅,能力自然是拔尖的。十万清军在他的调度下,有条不紊的徐徐展开,那种视李家庄明军如无物的气魄确实让人心生佩服。
清军的这种无敌意志正是建立在无数明军的累累尸骨上的,多尔衮执意要剿灭卢象升和黄济,就是要继续这种辉煌,打灭明军的抵抗意志。
指望一战而定,这种想法卢象升不会有,多尔衮同样不会有。这种上了十万级数的大战,过程肯定会很漫长,大家心里都有数。除非有一方的统帅脑子抽筋犯了低级错误,否则这场仗有得打。
清军只是来炫耀了一番,宣告自己的到来,便退回去开始安营扎寨。在没有准备充分之前,清军是绝对不会开始攻城的。
多尔衮的营帐内,清军的高级将领全部到齐,在听杜度详细讲述卢象升部队的情况。
虽然前番杜度战败,有向多尔衮详细汇报过,但是毕竟没有杜度亲自讲来得直观。而且杜度一直在就近监视卢象升,对他们的情况是最了解的。
杜度先是介绍了一下卢象升部队的特点,重点强调了黄济部的炮兵、弩兵、火枪兵,这些是给他带来绝大部分伤亡的罪魁祸首。
这里他详细给在场的人将了黄济部与传统明军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以及远程武器的可怕。杜度手上的大多数士兵连展示武勇的机会都没有就在路上被干掉了,非常的憋屈。
而且黄济部的火枪兵和弩兵近战能力也不差,与明军完全不一样。上次李家庄攻防战那些火枪兵上刺刀拼杀的场景可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都差点折在里面了。
同时杜度还告诉大家,卢象升他们手上是有不少大炮的,虽然威力都不是太大,但是射程比普通的大炮远的多,这点要格外注意。而且当初李家庄里存放的一些缴获来的火炮也落到了卢象升的手里,如今李家庄的火炮数量并不少。
至于杨国柱、虎大威和卢象升他们的部队就和其他的明军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了,无非就是战斗意志更强一些,装备更好一点,比其他明军更有战斗力。
相似小说推荐
-
文唐 (步兵长) 起点VIP2021-06-01完结238.59万字 2.33万总推荐现实中的历史老师,网络上的键盘侠,魂穿初唐农家子。此时玄武门...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