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别问沈兵如何知道这些,宋朝还有更多以步克骑的先进装备,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打得满地找牙。
  在众人都为沈兵制出有新装备提升战力而欢呼雀跃时,有个人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这人就是王贲。
  初时沈兵以新铁改造弩及箭矢时王贲还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秦军装备的弓弩数量十分庞大,改造弩箭都是正常的。
  但是等沈兵制出床弩时,王贲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当天下午他就找到了沈兵。
  他拱手对沈兵说道:
  “属下见将军制出床弩,似是有意以弩克骑抵御匈奴?”
  沈兵回答:
  “正是如此,校尉可有异议?”
  王贲反对道:
  “将军明鉴。”
  “属下以为以弩克骑虽看似可行实则不得其法。”
  “盖因匈奴战法深谙‘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弩克骑只怕……”
  沈兵心下不由暗赞了一声,这王贲果然有两把刷子。
  匈奴骑兵的战术其实说实在的就是一句话“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这并不是匈奴熟读孙子兵法,事实上此时的他们甚至没有文字……史记记载,匈奴“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也就是没有文字书籍,但有自己的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知道什么孙子兵法。
  然而,他们长期在草原彼此征战使其养成了像狼群狩猎一样的战术,发现落单的敌人或是薄弱处就一拥而上,若强大的敌人出现在面前要决战时又一哄而散……
  这由物竞天择演化出来的战法其实暗合孙子兵法,甚至可以用“化零为整、化整为零”这现代的游击战术来描述。
  因此汉武帝时期几乎每次远征匈奴都在做同一件事:寻找匈奴主力。
  王贲提出的问题就是:
  若匈奴是这样战法,以弩克骑甚至制出威力巨大的床弩能起作用吗?
  匈奴人会傻到以骑兵冲击秦军弩阵甚至床弩?
  不会!
  而部队若是过于依赖弓弩而又缺少骑兵,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补给困难。
  原因很简单:这些弓弩乃至床弩,随便一次齐射就是成千上万枝弩箭,这些弩箭在作战时看起来是爽,箭矢如蝗虫般的飞向敌人。
  但这些射出去的箭矢全都是用马车一车车运来的。
  匈奴人若是依靠骑兵的高机动性避开秦军的主力四处攻击补给线怎么办?
  若弩箭不足,这些弩、床弩又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三百章 圈地
  不过王贲能想到这些,沈兵当然也能想到。
  开玩笑,他可是个现代人,知道宋朝就是因此败于蒙古之手,如何还会依葫芦画瓢照搬宋朝的装备和战术?
  沈兵一边将地图摊开摆在案前一边说道:
  “校尉所言极是。”
  “然校尉所言,更多是在我军深入草原与匈奴作战才会发生。”
  “校尉以为然否?”
  王贲看了看地图,然后就点了点头。
  顿了下又反问了声:
  “难道将军并非要收复九原及后套才制弩?”
  沈兵摇了摇头,回答:
  “我制弩只为防守。”
  “云中郡无长城可挡匈奴南下,我军弩阵便是长城。”
  王贲闻言不由“哦”了一声,然后就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战略目的如果是进攻的话当然有问题,但如果只是为了防守……云中郡背靠雁门郡,左翼又是黄河及沙漠,后勤压力并不大。
  沈兵接着解释道:
  “虽是如此,我等也不能只守着城池任匈奴在城外胡作非为。”
  “否则,云中郡很快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王贲点头表示同意。
  因为如果不出城作战只会死守的话,城外的土地、资源,甚至交通要道就会逐步被匈奴蚕食,这其中尤其是田地……城内虽然也有田但远不足以养活全城百姓。
  所以城市人口多少不是由城墙多高、兵力多少、储粮几何决定,而是由城外的有效田地决定。
  云中郡就算有田,若种的时候是秦人种,收的时候是匈奴来抢,那又有什么意义?
  就像之前所言,久而久之云中郡就会因为匈奴的频繁骚扰而人丁凋蔽。
  再往后,云中郡就真的只剩下兵士而没有百姓的空城了。
  所以……
  沈兵说:
  “我的目的很简单,便是护田。”
  王贲不由奇道:
  “可是将军,云中郡到处是杂草无田可护。”
  王贲说的是事实。
  若把时间线往前推……沈兵等人是在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后才开始屯田的。
  而赵王嘉就是在那时逃往北地接着将百姓迁移至代国自封为代王。
  也就是说,云中郡包括九原乃至后套在内,百姓都没来及屯田就被迁走了。
  于是云中郡的田地那是一片荒芜到处都是杂草,沈兵等人有口粮基本要从中原运送。
  这也是王贲之前反对将老弱百姓集聚在云中郡的原因之一……粮食有压力。
  若匈奴成功南下进入赵国境内烧杀一番则压力会更明显。
  沈兵只回一句话:
  “若我等只在城内坐视,城外田地又如何能不荒废?”
  王贲一愣,然后就明白沈兵这话的意思。
  这说起来有些拗口,其实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因为百姓觉得城外的田地不安全所以才不出城耕作,因为百姓不出城耕作于是就无田可护……
  无田可护秦军就不需要出城,于是城外的田地永远都不会有安全的时候。
  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在城外无田可护时也要护。
  这护的其实不是田,而是圈出一块安全区域为百姓找回信心。
  只有这样,云中郡才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强盛。
  说着沈兵就拿起毛笔在地图上点了几个点,说道:
  “我打算在城外建五处城寨,每寨千人,校尉以为如何?”
  王贲看了看那五个点的位置,问:
  “将军这是要沿河圈地?”
  王贲说的没错,沈兵正是要沿河圈地。
  一侧是黄河,另一侧就是沈兵沿着交通要道和河水走势设立的五个城寨。
  五个城寨连成一线围了一片安全区域,这片区域若是屯田或种上作物,就足够养活城内的军民了。
  沿黄河圈地一是为了便于防守……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绝对的是旱鸭子,所以黄河一侧肯定安全。
  这样圈地就可以用最少的城寨尽可能的圈更多的地。
  另一个考虑就是河水灌溉。
  黄河沿线有句老话,叫“黄河百害为富一套”。
  意思就是黄河因为含沙量高时常改道淤塞又有汛期等于是水患十分频繁。
  但就是河套地区因为受地形的影响基本不泛滥,再加上土壤肥沃、几块平原地势平坦,于是农业十分发达。
  当然,这是形容近现代的河套地区。
  战国时期的河套地区因为地处偏远的塞外时常被匈奴骚扰,其灌溉系统十分落后作物产量严重不足。
  即便是李牧镇守北地时期,北地军的粮食也要依赖中原运输。
  这种状况直到蒙恬将燕、赵、秦的长城连成一片后才有改观,也就是到了汉朝河套地区才真正算是利用并发展起来。
  不过现在,既然沈兵来管理这片土地,他当然不会再等几百年。
  王贲想了想,就问道:
  “此法或是可行。”
  “可是将军……我等原本便兵力不足,又再分五寨,岂非犯了分兵之大忌?”
  沈兵笑着回答:
  “所以才要发展弩箭及床弩。”
  “若有匈奴来犯,我军摆出弩阵出寨迎战……便似一堵墙似的挡在匈奴前使其无法越雷池一步。”
  王贲又问:
  “可有朝一日若百姓增加,围下的这片地又不足……”
  不等王贲说完沈兵就接嘴道:
  “那时我等兵力自是更充足,便可考虑围另一片田地了。”
  “如此逐步往匈奴方向深入,甚至越往前围后方兵力便可前移……”
  “不用多久,收复九原乃至后套便指日可待矣!”
  王贲不由叹服:
  “将军所言有理。”
  “此乃先退后进,匈奴初时或许只道那一小片地无关紧要,时日一久才发现关键所在。”
  “不过到那时只怕为时已晚了。”
  这其实不是沈兵发明的战术。
  纵观整个宋朝都在蒙古的铁蹄下呻吟,但唯独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余玠治理的四川。
  当时四川一带也遭到蒙古铁骑残破战术的侵扰,眼看越来越荒凉离城破不远。
  结果余玠一来采用这种利用地形步步为营向外扩张的战术,几年后使蒙古军队竟不得其门而入。
  且在宋朝已灭亡后四川还在坚守,甚至还打死了蒙哥汗。


第三百零一章 床弩兵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秘战无声》:大屠杀中,罗耀死里逃生,因缘际会之下,进入临澧特训班,利用自身听力上的天赋,锄奸、抓内鬼,追杀日特,破译日军绝密密码,演绎传奇的一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